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由麦洼牦牛(公26,母8)颈静脉采血,经Brdu处理,结合胰酶G显带法,制备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标本,绘制出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模式图,并进行染色体区带划分和命名。结果是牦牛常染色体均为近端点着丝粒染色体,X、Y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单套染色体的G带数(含X、Y染色体)为641条,划分为108个区,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同普通牛染色体G带带型以及高分辨R带带型相比较,其X染色体基本相似,而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有较大差异,这对今后深入探讨牦牛的雄性不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西藏牦牛和黄牛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淋巴细胞短期体外培养法,并结合染色体G、C、Ag-NORs 显带技术,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西藏牦牛、黄牛的染色体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结果表明:西藏牦牛可分为山地牦牛和草地牦牛两个生态类群,但均应属于横断高山型牦牛;西藏黄牛在染色体核型、血液蛋白基因位点、以及体型外貌上与普通牛一致,为普通牛种.  相似文献   

3.
日本蚱染色体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山西省的日本分蚱Tetrixjaponica(Bol.)进行了染色体C带带型分析,并与二刺羊角蚱CriotettixbispinosusDalm进行了比较,从而探讨了蚱总科染色体C带带型制备方法,比较了蚱总科与蝗总科染色体C带带型的异同性,为蚱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染色体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二花脸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技术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在G-带带型上呈现出带纹宽窄和染色深浅的变化,但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及X、Y性染色体都有其特殊的G-带核型;而C-带带型呈现出异形性;本文同时还分析了C-带异形性对品种鉴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藏山羊二价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延长低渗和固定液中加入氯仿的方法,制备了藏山羊二价染色体高分辩G带核型,结果表明:二价染色体带纹数约为体细胞染色体的2倍,带型十分丰富,带纹分化明显,反差大,特征鲜明,并认为用二价染色体高分辩核型作为研究藏山羊、牦牛等高原家畜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以二花脸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技术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在G—带带型上呈现出带纹宽窄和染色深浅的变化,但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及X、Y性染色体都有其特殊的G—带核型;而C—带带型呈现出异形性;本文同时还分析了C—带异形性对品种鉴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花脸猪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花脸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和银以技术,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8。对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G-带带型中,虽然不同细胞在带纹宽窄或染色强度上呈现出一定变化,但就每一对同源染色体而言,则都有其特殊的带型。在C-分带中,1号、13-18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呈强阳性,且范围较大,16、17和18号同源染色体间  相似文献   

8.
草绿异色蝗珠染色体C—带核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珍稀昆虫草绿异色meracris prasina Niu et Zbeng)的染色体C-带核型、该种蝗虫的型为2n=22+XO,全部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C带主要分布在着丝粒区,3号染色体具有端带,5号染色体C带带纹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甘肃鼢鼠(Myospalaxcansus)、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带型.发现两种鼢鼠在染色体组型及C带带型上均有一定差异.其中秦岭鼢鼠的染色体组型和两种鼢鼠的C带带型属首次报道.文中对有关的分类学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仓鼠(山西亚种)染色体组型及C带、G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分布于陕西北部的大仓鼠山西亚种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G带,核型公式K(2n)=4m+22t+♀XX(St,St)♂XY(St,m),与大仓鼠指名亚种组型一致,C带均为着丝点带,Y,第12、13对染色体无带.对大仓鼠山西亚种的G带作了描述,并与指名亚种比较,发现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浅谈野牦牛的起源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牦牛体形庞大,四肢粗短,在后颈部有一明显的隆起。大多数野牦牛都是黑褐色的,偶尔会出现棕色、金黄色个体。体重可达600-1200公斤。 野牦牛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发生历史。曾广泛分布在中国以及至亚洲北部。现在野牦牛几乎仅幸存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分布区域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之上,不足40万平方公里,估计世界上现存的野牦牛总数不超过15,000头。  相似文献   

12.
牦牛德尔卑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牦牛腹泻病因,本课题组从红原县4所养殖场采集牦牛腹泻粪便16份,并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血清型鉴定、耐药性试验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6份样品共计分离出16株沙门氏菌,均为德尔卑沙门氏菌ST71型,100%菌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头孢噻呋多重耐药;选取腹泻较严重牦牛粪样沙门氏菌分离株(编号15XLR)进行致病性试验,得出分离株15XLR的半致死剂量为1.2×107 CFU,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小鼠后脾脏、肠道损伤严重.本研究对红原县牦牛腹泻病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证实德尔卑沙门氏菌除感染猪鸡外,其能够入侵牦牛机体,提示牦牛腹泻疾病的防控应注重沙门氏菌的感染以及在牦牛群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鹿龟酒中栀子甙的含量,加样回收率为98.54%,RSD=2.3%(n=6).  相似文献   

14.
Cattle yaks are an F1 hybrid between cattle and yaks and exhibit significant hybrid vigor. However, cattle yaks are sterile males. To study the epigenetic aspects of this reproductive isolation, IGF2 mRNA expression in cattle yaks and their parents and the patterns of the IGF2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 (DMR) were examined in blood and tes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GF2 expression in cattle yaks’ testes was lower than in their parents (P < 0.01). The IGF2 DMR was highly methylated (above 90%) in blood and testes of cattle yaks, yaks and cattle, with the highest level in cattle yaks (P > 0.05). Our study showed that IGF2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vine spermatogenesis and might be involved in cattle-yak male sterility. The methylation level of the IGF2 DMR was irrelevant to the lower expression of IGF2 in cattle yaks; other factors perhaps play roles in its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5.
肉质性状是畜禽最主要的经济性状.为阐明九龙牦牛(Bos grunniens)肉质的特性,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九龙牦牛(n=107)肉的部分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5岁犊牦牛背最长肌的蛋白质、肌内脂肪(IMF)和肌红蛋白(Mb)含量、剪切力等均显著低于成年牦牛,而这些指标在成年公牦牛与成年母牦牛之间差异不大.不同年龄成年九龙牦牛背最长肌IMF含量接近,提示其IMF沉积受年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牦牛背最长肌剪切力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与成年黄牛相比,牦牛背最长肌IMP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熟化后p H下降幅度小.本研究还建立了九龙牦牛肌肉双向电泳方法,为阐明肌肉差异表达蛋白提供了方法.九龙牦牛肉的蛋白质、IMF和Mb含量以及剪切力等与黄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双氧水氧化淀粉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用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的反应条件,并通过对氧化程度和粘合剂性能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双氧水氧化淀粉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我国5个地方黄牛品种、5个地方水牛品种及2个地方牦牛品种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以及核苷酸多样度、单倍型多样度分析,发现中国地方黄牛、水牛与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试验牛mtDNA D-loop区全序列与牛亚科代表性物种黄牛、水牛、家牦牛、野牦牛、欧洲普通牛、印度瘤牛以及摩拉水牛相应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黄牛与牦牛的亲缘关系较近,它们与水牛的亲缘关系较远;中国水牛属于沼泽型水牛,也有少量江河型水牛渐渗入中国水牛群体;中国黄牛为普通牛和瘤牛的混合母系起源;进化树显示高原牦牛与野牦牛的亲缘关系较近,环湖牦牛与家牦牛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8.
探索不同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为不同海拔区域间牦牛的饲养交流提供帮助. 本研究随机采集海拔2 897~4 717 m的12头牦牛的新鲜粪便样本,用16s rDNA技术对样本宏基因组测定,比较分析高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的OTU丰度差异,研究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 结果显示,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在门、纲、目、科、属、种层面菌群结构组成不同. 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菌群有8个菌在属水平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高海拔与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OTU丰度比高海拔的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9.
手术整复和后海穴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是治疗子宫脱出的有效方法,加强怀孕牦牛的饲养管理,组织优良的改良群,正确的助产方法等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产毛和产绒是牦牛的特异经济性状。作者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2岁九龙牦牛的9个主要体尺和毛绒品质性状与毛绒产量的关系。结果初步表明,绒长、毛长、体高和胸围是决定个体毛绒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