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标准动车组动车车轮车削、钻铣加工的工艺过程,分析车削加工过程中轮毂孔尺寸及圆柱度超差,辐板面跳动超差产生的原因;分析钻铣加工过程中注油孔通孔钻头断裂及辐板孔缺陷的原因。通过工艺改进,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在机械加工工序中由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而需进行尺寸换算时存在的工序尺寸假超差问题,并对工序尺寸假超差区(或假废品区)的确定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确定该假超差区的计算方法,即假差差区的范围就是把工序尺寸作为设计尺寸链的封闭环进行计算而求得的封闭环的尺寸范围,假超差区包括合格品区在内。用假超差分析可以使工序尺寸超差而产品仍然合格的零件投入后续加工中,亦可使某些真超差零件得以修复而成为合格品,即可把一些视为废品的零件挽救过来。所以可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另外,本文给出了一种工序尺寸假超差判定的方法,并举例加以使用说明。假超差判定法的核心就是看工序尺寸的超差值是否超出了设计尺寸(封闭环)的公差值,超了为真超差,未超出为假超差,并且核算应保证设计尺寸的实际值,通过二者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利用铜合金挤压材加工成的环状薄壁零件变形、尺寸超差、磕碰问题的产生原因。并通过生产试验,确定了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构架的一系弹簧两端圆筒与上端板焊接,会导致焊后尺寸超差。采取预制反变形、设计组装胎的工艺方法,可以控制焊接变形,达到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ZF□-252小型化产品中动触头原加工工艺造成尺寸超差的原因,确定动触头最终加工工艺方案,选用动触头加工的刀具和夹具,解决了动触头尺寸超差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在机械制造中,当零件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时,常采用工艺尺寸链的原理来确定工序尺寸,并通过保证工序尺寸来间接保证零件的设计尺寸要求,而生产实践中的工序尺寸超差很可能引起“假废品”现象。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剖析了产生“假废品”的原因,揭示了工艺尺寸链中尺寸之间的内在联系,尺寸公差之间的补偿规律。  相似文献   

7.
曹瑞 《轴承》1997,(10):18-25
针对国推内目滚过宽度尺寸在加工中容易超差问题,通过对内因滚道宽度尺寸与车、磨加工工艺系统之间关系的分析,推导出了相关工艺尺寸与产品滚道宽度尺寸之间的公差关系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滚道宽度公差设计方法并给出了滚道宽度和相关工艺尺寸的公差推荐设计值。附图6幅,表5个,参考文献6篇。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某型高速动车组牵引电机转轴C型中心螺纹孔在普通车床与数控卧式车削中心上精加工进行综合对比,细致而深入地分析了中心螺纹孔在普车加工过程中各尺寸超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最终的解决措施,即通过工艺优化来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气缸盖同轴度超差是影响东风11机车用柴油机功率的关键因素,主要就加工设备、加工中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分析了16V280气缸盖加工中同轴度超差的原因,并从相应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两方面探析控差措施,从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加工表面本身的尺寸以及各表面之间的尺寸都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无论是在一个工序内部,还是在各个工序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当有些零件在加工工序中,其工艺基准(定位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或加工中需要转换定位基准时,就需要进行尺寸换算。但是,按换算后的工序尺寸加工(间接保证原设计尺寸要求时)存在一个假超差问题、这就是零件加工后,按算后的工序尺寸测量,零件是超差,从工序上看,此件即应报废,但按设计尺寸再进行测量验算,零件并不超等,这就是工序上报废而产品合格的所谓假超差问题。为正确、简捷地判定真超差还是假超差。笔者经多年实践,提出判定假超差的方法,应用比较简便  相似文献   

11.
面向稳健设计的产品分阶段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产品设计评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评价体系的结构模型,并针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根据各设计阶段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最后以减速器设计为例,分别进行了方案设计评价和详细设计评价,并在PC环境下进行了功能实现.该系统为实现面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并行产品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Study on product configuration based on product model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A product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d on a product model is introduced. Super-variable of component and independent principle are introduced and then a product model based on them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and function of the configuration rule, an organizational method of rules with some categories and levels is introduced and the step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base are also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product model and rule base, two configuration processes are introduced. Finally, a computer configuration example is given.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品模型的产品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产品配置的相关对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品模型的产品配置方法。在构件超变量和不相关原则的基础上构造了产品模型;根据配置规则的来源及其在实例化中的用途,给出规则的分类分级组织方式及规则库的构建方法;给出了两种配置流程及"松"紧"结合的配置策略。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机配置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品平台的产品配置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产品平台设计方法和产品配置技术,提出了基于产品平台的产品配置方法,通过寻找客户所需的产品平台来实现产品配置.建立了配置流程,并对配置流程中产品平台的选择、平台结构的确定及产品结构的配置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带式输送机产品的配置设计为例,对以上理论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5.
New product     
《Scanning》1993,15(4):248-248
  相似文献   

16.
New product     
《Scanning》1987,9(3):A27-A28
  相似文献   

17.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ever-changing global and competitive market conditions as well as changing individual customer demands. 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become more specialized, they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work concurrently on a large volume of product data covering their factories, sub-contractors as well as suppliers. The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is changing from a supply chain based on material flow to a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chain based on task flow.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ies, especially the Internet, have injected velocity into product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nd enabled companies to shift their traditionally centralized product development philosophy to networked product development philosoph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paradigm called Internet-based collabor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chain (ICPDC) to answer the aforementioned needs of current product development. It connects users in geographically different locations to carry out product development activities simultaneously and collaboratively using a series of tools, including product management tools, workflow management tool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ools. Some key aspects of the ICPDC, including its concept,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constituents and fashioning principle,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Furthermore, a framework for the ICPDC based on a Brower/Server is proposed. Finally, a prototype is implemented using web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Net programming language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8.
在制造行业中,为了提高产品配置对不同产品的适应能力,降低知识表达难度,提出了基于产品特征向量的产品配置方法。文章在产品特征可量化的条件下,建立了产品配置模型,给出了特征的向量表示方法,并根据产品特征向量,定义组件约束。在配置求解过程中,将用户对产品特征的需求转化为产品特征向量,给出配置求解算法。最后提供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9.
产品标准的不断完善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一些千斤顶的产品标准 ,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完善。下面对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1 产品的使用环境条件某出口千斤顶标准 ,由于没有严格考虑产品使用环境温度范围及试验方法 ,因此在生产中对外购的液压油没有提出相应的低温性能要求 ,亦未作任何检测。结果产品在低温条件下发生液压油粘度变大而凝固 ,造成产品性能失效而无法使用。这样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 ,而且在国外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 ,在拥有检测设备后 ,又规定了一些对液压油不合理的技术要求 ,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应用在…  相似文献   

20.
产品族谱系的配置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单一拓扑空间内的产品配置建模和求解均较复杂,提出了一种通过配置空间规划构筑产品族谱系,实现优化配置的方法。在剖析客户群需求共性和产品模块的分类聚合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产品族谱系的概念表示和建模方法,以及基于产品族谱系模型对客户需求和约束进行分类求解的方法。阐述了通过谱系定位、关键配置、功能配置和个性配置4个阶段分步实现产品配置生成的过程。最后,以台式电脑为例,说明了该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