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1997年 5月以来单纯头面部深II度烧伤或伴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住院患者 45例。其中男 31例 ,女 14例 ,年龄 2~ 6 8岁。致伤原因 :火焰烧伤 2 1例 ,液体烫伤 19例 ,蒸气烫伤 3例 ,化学烧伤 2例。头面部烧伤面积平均 (3.2 4± 1.17) %TBSA ,全身最大烧伤面积 76 %TBSA。将 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组 2 7例 ,暴露治疗组 18例。观察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情况。治疗方法 :(1)SD Ag乳膏治疗组 :创面以质量浓度 0 1g/L碘伏液清洗、消毒 ,去除腐皮后 ,在纱布…  相似文献   

2.
削刮术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16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面部为身体暴露部位,易被烧伤[1],以往对于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多采取暴露疗法,而面部创面常因五官分泌物使其潮湿软化,易被感染,造成创面愈合延迟而遗留疤痕。因器械原因或五官位置而使削痂术在面部较难实施。我科自1998年4月~1999年8月采用削刮术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本组头面部深Ⅱ度烧伤共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21~37岁。15例为火焰烧伤,1例为硫酸烧伤,均不伴有吸入性损伤。2.手术方法:(1)手术时期:16例患者均在伤后72h内施行手术。(2)麻醉方式:均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3)主…  相似文献   

3.
1999年4月—2002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浅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局部皮肤继发化脓性肉芽肿样病变的男性患者4例,年龄5~26岁。烧伤面积1%~5%TBSA,均为浅Ⅱ度。伤后均在院外治疗,创面外用药为偏方(成分不详)或湿润烧伤膏。病变部位均为已愈合创面皮肤,其中上肢3例、面部1例。发病后因诊  相似文献   

4.
磨痂术覆盖生物敷料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面部深度烧伤磨痂生物敷料覆盖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患者48例,于伤后48 h内行磨痂术并用生物敷料覆盖术后创面.手术前、后对患者心理、创面、饮食以及消毒隔离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术后平均换药(1.6±0.4)次,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6.0±2.1)d.随访6个月,均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 磨痂术及生物敷料对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热力烧伤创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将巩义市人民医院2014-07—2017-07间收治的128例Ⅱ度热力烧伤患者分为2组,各64例。2组均全身给予营养支持及辅助治疗。治疗组采用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处理创面,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锌软膏处理创面。观察2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创面的外观。结果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药疹1例(1.56%),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创面外观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热力烧伤创面,不良反应少,可促进创面良好愈合,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探讨改善创面微循环对创面愈合的意义. 方法 (1)对于笔者单位烧伤患者的深Ⅱ度创面,应用削痂疗法治疗614例、磨痂疗法治疗32例、清创后异体皮覆盖86例、外用磺胺嘧啶银后创面暴露1 836例、外用中药京万红烫伤膏包扎治疗408例.统计、分析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2)制作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伤后5 min内分别由其尾静脉注入等渗盐水(对照组,10只)、巴曲酶(治疗组,10只),创面均外用磺胺嘧啶银.测定两组大鼠伤前及伤后0.5-72.0 h的创面皮肤血流灌注单位,计算其伤后14、18 d的创面愈合率、收缩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两组大鼠创面愈合后的皮肤毛囊数. 结果 (1)削痂疗法术后2-3周创面愈合,其中烧伤总面积50%~79%TBSA的患者治愈率94.8%,总面积80%~98%TBSA者治愈率93.4%.磨痂疗法磨痂+异体皮覆盖术后(13.8±2.1)d创面愈合,无瘢痕形成.清创后异体皮覆盖其中82例患者术后(18.0±2.3)d创面愈合.外用磺胺嘧啶银后暴露其中1 658例患者用药后(26.0±3.2)d痂下愈合.外用京万红烫伤膏后包扎患者多有细菌感染,其中下肢创面愈合时间为(26.0±2.8)d.(2)治疗组大鼠伤后2.0-72.0 h创面局部血流灌注单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14、18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创面收缩率接近(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伤后30 d,对照组大鼠真皮层中残存少量毛囊,数量明显少于治疗组(P<0.01). 结论深Ⅱ度烧伤后早期采用削痂、磨痂或清创后覆盖异体皮的方法处理创面,可减轻感染、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和愈合质量.使用巴曲酶可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加快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削痂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在面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面部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实验组切削痂植皮术后应用纳米银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传统无菌凡士林敷料覆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及第7、14天创面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实验组感染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削痂植皮术后联合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面部深度烧伤创面,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感染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荷负电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荷负电气溶胶(下称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浅Ⅱ、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1)气溶胶组:浅Ⅱ度180例、深Ⅱ度100例,伤后6h~2d开始用气溶胶治疗创面,l~2次/d,1.5h/次。(2)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30例,常规治疗。(3)自身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10例,同上用气溶胶治疗,但同一患者部分创面覆盖无菌金属片屏蔽气溶胶(屏蔽组),部分创面不屏蔽(非屏蔽组)。观察气溶胶治疗过程中患者创面的大体变化,治疗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并监测其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有无改变。记录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另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同前分为气溶胶组和对照组并治疗。取两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的创面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结果气溶胶治疗后患者创面渗出少,治疗前后均无细菌生长。总体来讲,气溶胶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气溶胶组患者浅Ⅱ度创面伤后(6.3±1.6)d愈合,深Ⅱ度创面(15.1±3.1)d愈合,明显短于对照组相同深度创面[(11.3±1.4)、(21.2±1.4)d,P<0.01]。自身对照组中,相同烧伤深度的非屏蔽组与屏蔽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气溶胶组大鼠治疗后第3周皮肤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此时恢复较差。结论气溶胶能有效促进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烧伤及外伤愈合后瘢痕增生 ,目前没有良好的防治措施 ,我科采用全波长多功能强激光照射创面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冻干粉 (珠海经济特区贝关化妆品有限公司 )配合超声导入防治烧伤及外伤愈合后瘢痕增生 48例 ,并以 48例对照进行对比观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 96例烧伤及外伤患者 ,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 48例 ,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12~ 6 8岁。皮损部位 :头面部 16例 ,胸背部 18例 ,四肢 14例 ;其中烧伤 38例(均Ⅱ 以上 ) ,外伤 10例 (以皮肤挫裂伤为主 )。对照组 48例 ,其中男性 2 …  相似文献   

10.
肝素钠软膏对深Ⅱ度烧伤瘢痕增生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2004年3月-2005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了45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9±11)岁,烧伤面积(4.6±2.2)%TBSA,于伤后(18.6±1.6)d创面自然愈合,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用药组23例。治疗方法及评分标准:对照组创面愈合后未行任何处理;用药组于创面愈合后1周立即均匀涂抹肝素钠软膏(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3次/d,持续6个月。在创面愈合后0(即创面愈合后即时)、1、3、6个月随访,参照文献[1]观察创面瘢痕增生情况并评分。(1)瘙痒和刺痛:瘙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烧伤的效果。方法对152例不同面积的Ⅱ度烧伤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并配合全身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8例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6.52±1.28)d,64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13.38±3.06)d。102例(71.05%)无瘢痕形成,24例(15.79%)轻度色素沉着,10例(6.58%)色素缺失,18例(11.84%)遗留轻中度瘢痕增生。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有效缩短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烧伤瘢痕形成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春散浸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将40例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予复春散浸洗治疗。结果两组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复春散浸洗烧伤后残余创面效果好,需重视并积极处理烧伤后残余创面,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浸浴的方法治疗与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植皮后的残余创面.方法:选择80例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在TBSA20%~90%之间,其中浸浴组(治疗组,40例)和常规换药组(对照组,4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浴组采用1:10000的洗必泰浸浴液浸浴治疗,后常规换药.根据病情,每周两次或隔日浸浴,同时加强护理,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并记录愈合情况;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换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缩短(P<0.05),治疗1周后创面菌株明显减少(P<0.05).结论:用浸浴的方法治疗与护理植皮后的残余创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控制感染、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应用异种皮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异种(猪)皮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深度大面积烧伤患者,于患者行切痂植皮术前1 d,将1只50 kg左右的纯白猪处死后清洗、剃毛、消毒,切取2张含少量脂肪的皮片,用鼓式取皮机反取成全厚或中厚皮。先播散自体微粒皮,再将猪皮打孔覆盖其上加压包扎。观察患者术后猪皮排异、微粒皮成活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1年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猪皮完整、与创面粘贴好;术后4~5周猪皮呈干痂状,逐渐与微粒皮分离,微粒皮已生长融合,创面基本愈合;术后6~8周猪皮全部脱落,创面愈合。10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42~56 d[(50±5)d]。术后1年见患者术区虽有表浅瘢痕,但其弹性和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用猪皮替代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点状自体皮与辐照异种皮改良复合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入选的8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第3~5天行切削痂,点状自体皮移植后辐照异种皮覆盖;对照组40例,其中20例行点状自体皮移植网眼油纱覆盖后加压包扎,20例行点状自体皮移植新鲜猪皮覆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点状自体皮成活情况、辐照异种皮排斥、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换药工作量、患者疼痛度及1年后患者瘢痕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1周换药见辐照异种皮贴服完整,2周辐照异种皮呈干痂状.4~5周干痂逐渐分离,创面愈合.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29.5±5)d较对照组(39.6±4)d明显缩短(P<0.01).创面愈合率治疗组(86.8±3.8)%较对照组(34.2±2.1)%明显提高(P<0.01).创面感染率降低30%,换药的劳动强度降低70%,减轻患者疼痛.1年后患者瘢痕平整其弹性及功能良好.结论 点状自体皮与辐照异种皮改良复合移植提高了皮肤移植的成活率,有利于创面愈合,对治疗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 单侧或双侧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102例烧伤患者面颈部瘢痕.术中先切除松解面部瘢痕,使眼、口、鼻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再将面部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蒂部形成铰链进而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行皮瓣延迟术,断蒂修复剩余的面颈部瘢痕.结果 94例患者的皮瓣一次性成活,效果良好.7例患者皮瓣转移后,出现单侧皮瓣尖端血运障碍.自行愈合后色素减退;1例患者出现单侧皮瓣坏死,植皮后愈合.结论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较大面积面颈部瘢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头面部等暴露部位易被烧伤,烧伤后不仅造成患者身体的伤痛,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在重视创面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尽快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应更为注重病人心理方面的护理,消除其消极、紧张、焦虑的情绪,解除病人身体和心理的伤痛,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头面部烧伤患者178例,其中男131例,女47例,年龄1-88岁,平均年龄29.3岁。烧伤原因:热液烧伤20例,火焰烧伤105例,化学烧伤12例,电火花烧伤30例,爆炸伤11例。烧伤部位:单纯头面部烧伤57例,伴全身多处烧伤合并头面部烧伤1 21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8岁.1岁多时不慎被火焰烧伤右侧面部,耳后及颈部,创面表皮坏死脱落、出血,未行烧伤专科治疗.伤后3个月左右创面自行愈合,遗留淡粉色片状瘢痕,质硬.1年后右面部已愈合创面中央出现约4 cm×3 cm发红、瘙痒区域,搔抓后起水疱,继而溃烂、渗出(多为清亮渗出物).经用青霉素行抗感染治疗,2周左右自愈.此后每年冬夏两季发作1~3次,以冬季为甚,经抗感染治疗均可缓解并自行愈合.2006年10月,患者右面部原烧伤创面中央出现一黄豆粒大小凸起,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洗脸时不慎拂掉该凸起,有少许出血,后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19.
有报道证实,冷沉淀物具有促进皮肤黏膜创面愈合的作用[1].也有将冷沉淀物用于治疗烧伤患者的报道,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补充冷沉淀物[2 ]及早期新鲜烧伤创面外用冷沉淀物,效果均明显.目前鲜见用冷沉淀物处理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报道,笔者对此进行观察并探讨其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9年9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16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8~65(39±13)岁,烧伤总面积为10%~50% TBSA,深度为Ⅱ~Ⅲ度.致伤原因:烫伤5例、火焰烧伤8例、硫酸烧伤2例、碱烧伤1例.创面分布于躯干(9例)及四肢(7例),呈散在或密集的片状分布.患者中1例合并低蛋白血症,1例合并贫血,2例合并糖尿病.残余创面病程为1~9个月.每例患者选取深度及面积相似的2处创面(相距约4.7 cm),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续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皮肤缺损合并创面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四肢皮肤缺损合并创面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敷药方式治疗,待伤口愈合后进行缝合或植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先用负压封闭引流药物将创面湿敖,然后使用吸引机进行治疗一周,结束后进行2期植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创面愈合所耗费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后创面愈合分别为28例(70%)和8例(20%),治疗14 d后分别愈合8例(20%)和16例(40%),治疗21 d后分别愈合3例(7.5%)和6例(1 5%),治疗21 d以上分别愈合1例(2.5%)和10例(2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四肢皮肤缺损伴创面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