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烧伤后肾脏病理改变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RACC)对其影响;方法:156只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红景天组)、对照组及正常组;试验组伤前用RACC4m1灌胃给药,对照组及正常组给生理盐水4ml灌胃;伤后不同时相点剖腹取肾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理切片,HE染色;结果:伤后3h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即发生严重损伤,以肾小球为著,72h尚未恢复正常,试验组则损伤较轻,伤后(48—72)h后肾小球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大鼠严重烧伤后的肾损害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海拔3480m)大鼠严重烧伤(30%Ⅲ度)后心肌病理变化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方法:建立烧伤模型,15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试验组(72只),烧伤对照组(72只),正常组(12)只,试验组伤前灌胃给药,其余给盐水;伤后3h、6h、12h、24h、48h、72h6个时相点剖腹取心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脏染色;结果:烧伤对照组伤后3小时心肌间质增宽,充血,伤后6h~24h心肌纤维可见颗粒变性,并可见“波浪纤维”;伤后48h~72h心肌仍持续出现灶性凝固性坏死和溶解坏死,少量肌纤维断裂;烧伤试验组:伤后3h心肌问质轻度水肿,伤后6h~24h心肌纤维仅有部分颗粒变性,未见空泡变性;伤后48h~72h,仍有间质充血水肿,未见肌纤维断裂: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的心肌损害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海拔3480m)大鼠严重烧伤后(30%Ⅲ度)肝脏病理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方法:建立烧伤模型,15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试验组(72只),烧伤对照组(72只),正常组(12只),试验组伤前灌胃给药,其余给盐水,伤后3h、6h、12h、24h、48h和72h6个时相点剖腹取肝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烧伤对照组伤后3h肝细胞即出现肿胀,6h~24h损害继续加重,并出现部分肝小叶坏死,可累及整小叶,这种严重的器质性损伤在48h~72h仍然持续;烧伤试验组:烧伤后3h肝细胞轻度肿胀,6h~24h极少出现肝小叶坏死,伤后48h~72h肝小叶仅见中央脂肪变性范围较小,而累及整小叶及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者少见;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的肝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烧伤后动脉血气变化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 ;方法 :在海拔 3 480m甘南地区建立大鼠 3 0 %Ⅲ度烧伤模型 ,1 0 4只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 (红景天组 )、对照组及正常组 ,造模前灌胃给药 ,伤后不同时相点剖腹经腹主动脉穿刺抽血测 pH、PO2 、PCO2 、BE和O2 st;结果 :pH :红景天组与对照组伤后 3h开始低于正常组 (P <0 .0 5) ,伤后 2 4h~ 48h逐渐升至正常 ;PO2 :两组于伤后 3h~ 2 4h均高于正常组 ,72h接的正常 ;PCO2 :两组于伤后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 ) ,48h后红景天组与正常组接近 (P >0 .0 5) ;BE :两组于伤后 3h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P <0 .0 1 ) ,伤后 6h ,红景天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O2 st:三组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高原大鼠严重烧伤后存在严重混合型酸碱失衡 ,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PO2 增高可能与过度换气和呼吸代偿有关 ,并不意味着组织不缺氧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中差异很大。证明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制剂对抗组织缺氧、疏通微循环及纠正酸中毒人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3480m)大鼠严重烧伤(30%Ⅲ度)后小肠病理变化以及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对其影响;方法:建立高原烧伤大鼠模型,156只大鼠随机分为烧伤试验组(72只),烧伤对照组(72只),正常组(12只),试验组伤前灌胃给药,其余给盐水。伤后3h、6h、12h、24h、48h和72h等6个时相点剖腹取出小肠一段,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陋染色;结果:烧伤对照组伤后3h即出现小肠粘膜充血水肿,伤后6h~24h肠粘膜细胞变性。纹状缘消失,继而上皮细胞糜烂,但病变极少累及粘膜下层,伤后48h~72h上述病变更趋明显,固有膜内可见出血灶,粘膜下充血水肿。烧伤试验组:伤后3h小肠粘膜有轻度水肿,伤后6h~24h固有膜内少许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粘膜上皮未见明显变性糜烂。伤后48h~72h肠粘膜充血水肿减轻;结论: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制剂对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的小肠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高原烧伤后,复方红景天参芪花粉制剂(RACC)对早期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在3480m高原成功复制大鼠30%Ⅲ度烧伤模型,104只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实验组伤后采用RACC灌胃,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灌胃,在伤后不同时相点测定血清GPT,GOT和总胆红素变化。结果:伤后3h,试验组,对照组血清GPT,GOT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伤后48h和72h上述指标均接近正常,但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指标明显偏低,结论:RCC可对烧伤后肝功能损害成功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和复方红景天制剂 (RACC)对其的影响 ;方法 :在 3 480m高海拔地区成功复制大鼠 3 0 %Ⅲ度烧伤模型 ,动态观察了烧伤后心肌酶谱 (包括LDH、α -HDH、AKP、同功酶MB型及GOT)的变化 ;结果 :伤后 3小时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肌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然后心肌酶谱逐渐下降 ,并在术后 72小时接近正常。实验组的心肌酶谱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结论 :RACC可对严重烧伤后心肌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初步探讨大鼠严重烧伤早期 (伤后 2 4小时 )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和蛋白S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TBSA 3 0 %III度烧伤模型 ,随机分为烧伤组和正常对照组 ,观察大鼠烧伤后 1,3 ,6,12 ,2 4小时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和蛋白S血浆水平的变化。结果 大鼠烧伤后 1小时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开始升高 ,于伤后 3小时达到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至伤后 2 4小时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烧伤后血浆蛋白C水平在伤后 3小时有一短暂上升过程 ,此后逐渐下降 ,至 2 4小时降至最低水平。大鼠烧伤后 2 4小时内总蛋白S血浆水平持续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大鼠严重烧伤早期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C 蛋白S抗凝途径发生显著变化 ,它不仅是烧伤早期血管内皮受损的标志 ,而且可能参与了严重烧伤后血栓和DIC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巨噬细胞(PAM)计数及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烧伤组(n=30)、爆炸伤组(n=30)和复合伤组(n=30),分别致伤形成大鼠2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及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1、3、6、12、24小时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PAM计数变化。结果: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BALF中PAM分类计数增高明显,肺组织TNF-α呈类似变化。PAM计数与TNF-α有相关性。结论: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对大鼠肺脏的损伤较单纯烧伤或爆炸伤更为严重,提示后两者有协同致伤作用;巨噬细胞的激活起启动作用,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可能是烟花爆炸复合烧伤肺脏继发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在严重烧伤后大鼠中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烧伤早期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20% TBSAⅢ度烧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烧伤组。检测各组心肌组织MPO含量及血清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烧伤后2小时心肌MPO及血清cTn-T水平明显增高,至伤后镐、72小时仍保持高水平,而血清CK-MB于伤后4小时方明显升高,至伤后24、48小时已表现出下降趋势,至72小时己接近正常水平。相关分析显示,心肌MPO水平升高与血清cTn-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心肌组织MPO水平的显著增高与心肌损害的水平密切相关,表明中性粒细胞在心脏组织中的长时间聚集可能与大面积烧伤后早期的心脏损害有密切关系;同时利用心肌组织MPO水平的检测有助于研究预防烧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等实验,研究表明磨菇多糖对小鼠Lewis肺癌有较强的抑癌作用。磨菇多糖在体内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显著增强小鼠NK细胞活性,亦可使胸腺指数显著增加。提示磨菇多糖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9-顺维甲酸对肺鳞癌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探讨9-顺维甲酸(9-cisRA)对肺鳞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等对9-cisRA处理前后L78和A2两肺鳞癌细胞株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特性进行检测观察。结果显示,9-cisRA对两肺癌细胞株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应用9-cisRA后,两株细胞分化特征明显,经9-cisRA处理后的两肺鳞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9-cisRA具有抑制肺鳞癌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肺功能仪等测定26例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前、吸入后即刻和15min时的通气功能、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用放射性气溶胶吸入扫描法测定30例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和生理盐水后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mucociliary clearance,MCC)的变化。肺癌病人雾化吸入ATP后即刻和15min时呼吸道的通气功能、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和雾化吸入前相比无明显变化;雾化吸入ATP后肺癌病人的MCC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载体)后MCC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雾化吸入ATP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强肺癌病人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容易操作,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MCC障碍所致疾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鼠油酸型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吸入20ppm一氧化氮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吸入一氧化氮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动脉氧合,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支气管肺泡灌注液中白蛋白的含量,减轻了肺组织损伤,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HSH)复苏失血性休克时对肺部炎症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SD大鼠失血性休克+气管内滴入内毒素(LPS)的二次打击模型。分别用HSH和乳酸林格液(RL)复苏大鼠,复苏后1、2、4h处死动物,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PMN)上CD11b的表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计数PMN;Bradly改良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反映肺总的PMN浸润。结果显示:HSH组同RL组比较,各时间点PMN表达的CD11b显著下降(P<0.01),BALF中PMN减少,肺水肿程度减轻肺MPO活性水平降低(P<0.05)。提示HSH可抑制LPS诱导的PMN粘附分子CD11b上调表达,减少肺内PMN的浸润数,减轻过度炎症反应,对肺组织具有保护性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脂多糖(LPS)处理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复合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测定两种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采用RT-PCR方法检测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的肺微血管内此细胞正常组以及LPS2h、6h、12h组IL-6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LPS刺激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2h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上清中IL-6的活性均明显增强,8h组两种细胞上清中IL-6的活性均最强,16h组的活性均减弱,24h组的活性低于2h组;两种细胞单独培养组的活性明显强于复合培养组;LPS刺激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2h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IL-6mRNA表达水平升高,8h达最高,16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单独培养组的IL-6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复合培养组。说明LPS可促进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的两种细胞培养上清中IL-6活性升高,增强单独培养和复合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IL-6基因的表达,复合培养可使IL-6活性和基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7.
观察利多卡因对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只分离而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I/R组,肠I/R(60/180min);利多卡因组(2组),分别于再灌注即刻或再灌注60min后静脉给利多卡因2mg/kg。利多卡因再灌注即刻用药组MAP下降,肺通透性、血中TNF-α水平及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增高,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肺组织病理损害亦明显减轻;再灌注60min,用药对MAP、血中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病理损害也无明显改善。结果提示,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可减轻肠I/R后肺损伤,可能与其减少PMN肺内聚集以及抑制TNF-α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雷米芬太尼对失血后肺损伤粘附因子表达的影响 ,以健康SD大鼠为实验对象 ,复制改良Wigger休克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复苏 药物使用组 ,观察休克前、休克、复苏 2h、复苏 4h 4个时点 ,每组每个时间点的动物数为 6只。采用免疫组化和RT PCR方法测定ICAM 1、P Selectin的肺内表达。结果发现 ,电镜下可见药物使用组肺损伤程度轻于其他两组 ;从复苏 2h开始 ,肺内I CAM 1和P Selectin蛋白质的表达药物使用组的阳性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复苏组 (P<0 0 5 )。ICAM 1和P SelectinmRNA光密度比具有时间顺序性 :休克时P Selectin的表达与休克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早于ICAM 1的表达。组间差别与免疫组化结果相同。提示雷米芬太尼可能通过下调肺组织中粘附因子的表达 ,从而缓解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再灌注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郭英  张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10):920-921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及肺内凋亡因子C Jun、Bax、Bcl 2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 72只 ,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 ,然后随机分为假复苏组 (Ⅰ组)、乳酸钠林格液复苏组 (Ⅱ组 )和复苏 雷米芬太尼组 (Ⅲ组 )。观察失血及复苏后4h全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在休克前、失血休克、复苏 2h、复苏 4h 4个时间点 ,活杀动物取肺组织用于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计算C Jun、Bax、Bcl 2的阳性率。结果 成功地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各组不同时间点肺脏细胞内均有Bax和Bcl 2表达。Ⅰ组二者的表达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Ⅱ组Bcl 2表达在休克建立时略有升高 ,之后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而Bax的表达从休克开始就显著高于休克前 (P<0 0 5 ) ,之后继续升高。Ⅲ组的结果介于其他两组之间。C Jun蛋白表达早于Bax和Bcl 2 ,休克即刻就有阳性细胞弥漫性分布。II组Bax/Bcl 2比值在复苏 2h后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雷米芬太尼可通过下调肺内凋亡因子C Jun、Bax、Bcl 2的表达减轻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再灌注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oescrloes animal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an uranium mine gallery for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mals' exposure to radon and its daughters and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health hazards.100 white rats and 400 C-57 black rats were placed in the atmosphere with high level radon and its daughters in an uranium mine to unde~o experiments of radon I nhalation.Their accumulated exposure doses were 2500 and 1170 WLM respectively After a continued observation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 and nine months,no remarkable increment of lung cancer incidence due to radon and its daughters was noted in the anim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