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已有的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存在着签密能被伪造、能被篡改、不能公开验证等缺陷。分析了M-W方案的安全性,并利用双线性对提出了一个健壮的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提出的方案不仅具有公开验证性、不可否认性、前向安全性,而且还具有可伪造性和健壮性。提出的方案只需要4个对运算,没有G2乘法运算和幂运算,比其他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不含双线性对的无证书签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会歌  王彩芬  曹浩  刘斌 《计算机工程》2011,37(16):126-128
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不满足不可伪造性和可公开验证性。为此,提出一种不含双线性对的改进无证书签密方案,可解决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和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中的证书管理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满足不可伪造性、可公开验证性、健壮性和不可否认性,适用于带宽要求较低的无线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小萍  钟诚 《计算机工程》2012,38(9):141-143,161
可公开验证的基于身份签密方案大多因密钥托管问题存在安全漏洞。针对该问题,提出一个无可信中心的可公开验证签密方案。通过加入一个可由签名者自选并对私钥产生中心(PKG)保密的秘密值作为部分私钥,使不诚实的PKG无法伪造用户签密或擅自解密恢复明文。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可以抵抗适应性选择消息和身份的存在性伪造攻击,并具有保密性和可追踪性。  相似文献   

4.
聚合签名能够把多个不同用户对不同消息所产生的不同签名聚合成一个签名,大幅度地提高验证的效率.聚合签密不仅能实现聚合,同时还提供机密性与认证性.本文利用双线性对构造了一个新的基于身份的聚合签密方案,并基于BDH和CDH问题,证明了方案的机密性和不可伪造性.此外,方案还满足可公开验证性,与同类方案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运算量更小,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离散对数和因子分解双难题设计数字签密方案的问题,给出了一个使用Hash函数的签密方案。针对Hash函数存在被攻击的危险,给出了一个不使用Hash函数的签密方案。两个方案均具有抗伪造签名攻击、前向安全性和公开验证性。通过安全性分析和复杂度分析,与各类数字签密方案比较,复杂度更低。  相似文献   

6.
现有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大多基于随机预言机模型。为解决因此带来的安全问题,在标准模型下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身份的高效签密方案。该方案基于离散对数、因式分解等困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方案的安全性。并在判定性双线性Diffie-Hellman(DBDH)问题假设下证明了方案的机密性,在计算性Diffie-Hellman(CDH)问题假设下证明了方案的不可伪造性,此外方案还具有可公开验证功能。经比较与分析,和同类方案相比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7.
多接收者基于身份签密方案的密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迅  李建华  陈恭亮  柳宁 《计算机工程》2009,35(15):151-152
针对一个多接收者基于身份签密方案,从签密方案的安全属性入手,分析其安全性。通过2个成功的攻击证明该方案不满足语义安全性和不可伪造性要求,存在对任何消息和任何身份伪造密文的有效算法。提出一个改进的多接收者基于身份签密方案并给出安全性 证明。  相似文献   

8.
高效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理签密使原始签密人可以将其签密权力委托给代理签密人,然后代理签密人代表原始签密人签密指定的消息。为了更好地实现代理签密的公开验证性和前向安全性,利用椭圆曲线上双线性对提出一个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密方案。分析表明,在ECDLP问题和CDH问题是困难的假设下,该方案是安全的。方案既保持了基于身份签密的优点,又具有代理签名的功能,只有指定的接收者才能从密文中恢复消息。并且同时具有前向安全性和公开验证性,适合于应用。  相似文献   

9.
可撤销代理权的多代理多签密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已有的代理签密方案存在签密不能被公开验证、代理权不能安全被撤销、原始签密人的私钥被泄漏等缺陷。分析了YHSW方案的安全性,并利用双线性对和哈希函数,提出了一个可撤销代理权的基于身份的多代理多签密方案。提出的方案满足安全代理签密的所有安全性要求。在提出的方案中引入了时间戳,原始签密群不需要第三方的帮助就能安全地撤销代理权。代理权撤销后,以前的代理签密的有效性仍能被公开验证。  相似文献   

10.
分析3种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使用不可区分性选择明文攻击(IND-CPA)方法对前2种方案进行攻击,使用IND-CPA和伪造攻击方法对第3种方案进行攻击,并分别给出改进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改进方案的运算效率较高,且具有机密性、不可伪造性、不可否认性、公开验证性和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ID的门限多重秘密共享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辽军  裴庆祺  焦李成  王育民 《软件学报》2008,19(10):2739-2745
为了避免现有秘密共享方案中的秘密份额分发机制的不足,结合基于身份(ID)的公钥密码技术,提出了利用参与者私钥作为其主份额的秘密份额分发方法.首先,对Zheng提出的签密方案进行了安全分析,发现其不具备前向保密性,并针对该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签密方案.同时,在所提出的改进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基于ID的公钥密码系统,提出了一个新的门限多重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秘密份额的安全分发问题,不需要秘密分发者和参与者之间事先进行任何信息交互,能够在分发秘密的同时分发秘密份额.该方案还具有前向保密性,即使秘密分发者的私钥被泄漏,也不会影响之前所共享秘密的安全性.因此,所提出的基于身份的秘密共享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
庞辽军  李慧贤  崔静静  王育民 《软件学报》2014,25(10):2409-2420
针对现有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签密方案中存在的接收者身份泄露以及解密不公平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解密公平性的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匿名签密方案。新方案不仅能够解决现有方案中不能保护接收者身份隐私性的问题,并且满足解密公平性,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发送者可能的欺骗行为。接着,基于双线性Diffie-Hellman假设和计算Diffie-Hellman假设,对所提方案的保密性和不可伪造性进行了证明。同时,对方案的正确性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该方案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公钥签密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方案中存在的接收者身份暴露和解密不公平性等问题。这使得该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可以用来实现安全广播,以便在不安全和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安全地广播敏感信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变量公钥密码体制的无证书多接收者签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基于身份的多接收者签密方案不能抵抗量子攻击以及存在的密钥托管问题,基于多变量公钥密码体制,提出一个多接收者模型下的无证书签密方案.新方案不仅避免了基于身份密码体制的密钥托管问题,而且继承了多变量公钥密码体制的优势,实现了“抗量子攻击”的高安全性.与现有方案相比,新方案无需双线性对操作,具有更少的计算量,更高的计算效率,适用于智能卡等计算能力较小的终端设备.最后,在随机预言模型下,给出了该文方案基于MQ困难问题假设和IP困难问题假设的安全性证明.分析表明,该文方案具有不可否认性、前向安全性、后向安全性、保护接收者隐私等安全属性.  相似文献   

14.
环签密不仅实现了消息的保密性和认证性,而且实现了签密者的完全匿名性。给出了基于身份的无可信中心的环签密的方案模型和安全定义,提出和证明了一种有效的基于身份的无可信中心的环签密方案,与已有的方案比较,不需要可信的PKG,解决了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提高了效率。该方案满足匿名性、保密性、不可伪造性、身份验证、可追踪性。  相似文献   

15.
周彦伟  杨波  王青龙 《软件学报》2017,28(10):2757-2768
无证书签密是能够同时提供无证书加密和无证书签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密码学原语.近年来,多个无证书签密方案相继被提出,并声称他们的方案是可证明安全的.但是,通过给出具体的攻击方法,指出现有的一些无证书签密机制并不具备其所声称的安全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无双线性映射的高效无证书签密方案,并在随机谕言机模型下,基于计算性Diffie-Hellman问题和离散对数问题对所提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证明.同时,该方案还具有不可否认性和公开验证性等安全属性.与其他传统无证书签密方案相比,由于未使用双线性映射运算,在具有更高计算效率的同时,该方案的安全性更优.  相似文献   

16.
实际网络环境尤其是未来异构网络融合环境中,各个信任域大多都是独立的自治域,使用不同的系统参数.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跨信任域签密方案,该方案对PKG系统参数不作限制,各PKG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系统公开参数、不同的主密钥和公钥.并且在该签密协议的基础上给出了会话密钥的生成方法.在随机预言模型中给出了安全性证明,在BDH问题是困难的的假设下该协议是安全的,其满足机密性、不可伪造性、不可否认性和公开验证性.在与其他跨信任域签密方案计算开销相当的情况下,该方案不仅实现了跨信任域签密,而且对各PKG参数不作限制.  相似文献   

17.
ID-based ring signcryption schemes (IDRSC) are usually derived from bilinear parings, a powerful but computationally expensive primitive. The number of paring computations of all existing ID-based ring signcryption schemes from bilinear pairings grows linearly with group size, which makes the efficiency of ID-based schemes over traditional schemes questionabl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identity-based ring signcryption scheme, which only takes four pairing operations for any group size and the scheme is proven to be indistinguishable against adaptive chosen ciphertext ring attacks (IND-IDRSC-CCA2) and existentially unforgeable against adaptive chosen message and identity attacks (EUF-IDRSC-ACMA) under the random oracle model.  相似文献   

18.
基于椭圆曲线的可证明安全的签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艳丽  陆梅宁 《计算机工程》2011,37(15):95-97,105
签密方案可以同时实现保密和认证,且实现代价小于加密和签名之和,但大多数签密方案都没有严格的安全证明。为此,基于椭圆曲线群上的困难问题提出一个可证明安全的签密方案。方案仅需要一次双线性对运算,实现快速。在标准模型下,证明该方案既具有密文不可区分性与签名不可伪造性,也具有不可否认性、前向安全性和公开可验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