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复杂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亟须构建多方协同的空间治理机制。针对当下中国社区更新中缺乏长效空间治理制度的问题,上海市率先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尝试构建一种多方协同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机制。以上海杨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首先综述全球各国社区规划师的公众参与制度探索,阐述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区参与式更新的双重创立语境,及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理念;其次重点分析杨浦区、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各自制度特征及成果;最后从管理体制、组织构架和内容实施3个层面归纳并提出当下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公共空间治理机制,展望下一步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2.
赵民 《规划师》2013,(9):5-10
在"五个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社区营造"是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论述社区及社区营造的概念,探讨社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提出城市规划的社区指向趋势,并从规划的"工具理性"至"交往理性"演进解读社区规划师的制度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城市更新工作对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们提出了人本主义视角下的新要求,社区规划师成为城市规划行业转型趋势下的必然需求。我国的社区规划师相较于西方国家虽缺乏自下而上的制度环境,但也探索出了沟通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有效途径。以上海市《徐汇区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为例,详细介绍了徐汇区社区规划师的制度背景、工作内容与基本职责、角色定位与遴选原则,以及制度保障机制,以此分析我国城市更新制度背景下现行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优缺点,并对下一步工作推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莫霞  甘逸君  魏沅 《规划师》2022,(12):42-48
研究在我国的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语境下,考察国内外社区规划师制度发展概况,在综合分析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内容、存在问题以及实践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各区社区规划师制度实践下的典型项目案例,从核心支持、特色强化、关联激发的不同行动维度,探讨社区规划师制度在实践中的运作逻辑和策略思路,以期为我国社区规划师制度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芙蓉  黄应霖 《规划师》2013,(9):31-35,40
台湾的社区规划师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许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宝贵经验。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思想、人员与机制上的准备。社区规划师具有服务性、公共性和当地性三种基本特征,有明确的服务范围与工作内容,其选聘也有相关制度与要求。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实践可为我国大陆的城市发展与公众参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瓴  郑尧  骆骏杭  许剑峰 《规划师》2023,(2):92-100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城镇化下半场,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成为共识。新发展阶段对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和规划师人才培养提出了系统性建设的新要求。文章针对当前社区精细化治理目标下社区规划师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问题,对国内外社区规划师的角色与制度进行梳理和比较,引入协同治理理论,探讨社区规划师角色认知与行动机制,并以重庆市“三师进社区”集体行动为例,分析其制度内涵与创新特色,以期丰富我国社区规划师制度构建的在地化探索。  相似文献   

7.
何爱 《城乡建设》2021,(22):46-47
一、概念 随着1960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社区建设运动的兴起,社区规划师开始出现并成为专门从事社区规划的专业群体或机构.在中国,社区规划师起步于台湾地区,并作为一项制度被落实,逐渐成为社区管理和自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台湾地区的社区规划师又称为"社区营建师"或"社区建筑师",经历了从"荣誉职"到主流"专业职"的发展阶段,趋于成熟,其特点可概括为"一群具有社会意识和人文情怀的专业空间规划者,他们通过建立在地化社区规划师工作室,就近为社区环境提供评估,并协助社区民众提供有关建筑与公共环境议题的专业咨询,协同社区推动地区环境改造与发展策略,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与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功能和规划管理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探讨如何通过非政府组织正确引导公民、社区更加有效地参与城市规划的决策和管理.在台北和深圳"社区规划师制度"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的措施和建议,以推动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的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社区层面的更新改造过程中,社区规划师逐渐成为社区更新中的重要角色,以各种形式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文章以上海社区更新实践为例,结合高品质新要求下的老旧社区微更新活动,总结在"经验生成期"社区规划师的责任与工作体制的构建,探讨城市老住区更新与公众参与之间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空间转型,城市基层空间治理面临着复杂挑战,亟待从制度和行动等维度进行整合探索.近年来,以北京等特大城市为代表,我国社区规划逐步从"活动组织模式"转向"制度引领模式",体现为通过社区规划师的制度创新推动系统的、全域的社区规划行动,进而推进基层空间治理和场所品质提升.本文以北京责任规划师的制度建设和社区规划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结构—行动"互动视角,总结了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从结构视角看,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以整体性治理机制推进基层空间治理创新,呈现出政府主导制度化、政策支持系统化和嵌入形式多元化等特征;从行动视角看,责任规划师团队依托制度授权的权力资本和信任资本,聚焦社区公共领域发展,秉持人本关怀理念,在行政、社会和生活三大场域中开展了灵活多样的社区规划行动策略,在搭建跨域沟通平台,促进公民意识和社会共识,提升社区社会资本和空间价值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成果.文末针对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推行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包括进一步明确团队的身份定位和责权范畴,提升团队社会协调和参与动员的工作职能,以及完善学科交叉和层级延伸的团队架构.  相似文献   

11.
吴丹  王卫城 《规划师》2013,(9):36-40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原农村社区力量的崛起,城市规划开始关注和吸纳社区诉求,同时由于规划编制对象从新增建设用地转向存量建设用地,规划师的角色从进行物质规划的主体转向利益调节的主体,由此带动社区规划师的产生。基于此,研究论述了深圳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制定背景、主要模式、挑战和问题,认为随着深圳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均衡化,基于社区利益诉求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和市场驱动型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快速发展,政府主导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逐渐退居其次。研究最后还提出国内其他城市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沿着这一趋势演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空间转型,城市基层空间治理面临着复杂挑战,亟待从制度和行动等维度进行整合探索.近年来,以北京等特大城市为代表,我国社区规划逐步从"活动组织模式"转向"制度引领模式",体现为通过社区规划师的制度创新推动系统的、全域的社区规划行动,进而推进基层空间治理和场所品质提升.本文以北京责任规划师的制度建设和社区规划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结构—行动"互动视角,总结了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实施路径.研究发现:从结构视角看,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以整体性治理机制推进基层空间治理创新,呈现出政府主导制度化、政策支持系统化和嵌入形式多元化等特征;从行动视角看,责任规划师团队依托制度授权的权力资本和信任资本,聚焦社区公共领域发展,秉持人本关怀理念,在行政、社会和生活三大场域中开展了灵活多样的社区规划行动策略,在搭建跨域沟通平台,促进公民意识和社会共识,提升社区社会资本和空间价值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成果.文末针对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推行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包括进一步明确团队的身份定位和责权范畴,提升团队社会协调和参与动员的工作职能,以及完善学科交叉和层级延伸的团队架构.  相似文献   

13.
“社区建筑师”制度:居住社区营造的新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彦辉 《城市规划》2003,27(5):76-77,96
所谓“社区建筑师(规划师)”(以下统称社区建筑师)制度,是指每一个城市居住社区均应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对固定的建筑师(规划师)或其群体组织,参与到社区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开发建造及以后的社区发展与维护乃至更新改造等居住社区营造、发展的全过程。这个  相似文献   

14.
进入存量发展时期,社区规划对于推动特大城市社区治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选取国内外社区规划体系相对完善的特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社区治理流程中复杂多元的利益主体即政府、社会和市场在该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尝试总结社区规划师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对治理内容和沟通协商环节的重要作用.其次,本文概述了不断在自适应探索中趋于完善的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通过对比上海市中心六区的地方社区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归纳了上海社区规划师在工作内容、规划师角色、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共通的整体特征,并阐述了更新实施过程中规划师的能动性、多部门多主体的复杂性等局限.针对以上整体特征和局限,本文结合上海4个代表性社区治理实践案例总结了可资借鉴的有益方法.最后,基于上海参与式社区规划的治理手段,分析上海参与式社区规划制度特色与发展导向,为上海社区治理共同体视角下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3,(9):5
[编者按]体制转型和市民社会的崛起引发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出现剧烈的变革与重组,表现在城市规划领域内,就是城市规划开始由物质形态设计向公共政策转型,由以政府和规划师为主导向不同利益主体的沟通为主的公众参与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社区规划师"的概念被提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认为:城市社区能够有效地组织城市居民以行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而社区规划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社区规划师"还只是一个新概念。伴随着对社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逐渐关注空间环境品质提升与城市内涵式发展,以及社区规划师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深圳、广州、上海等地相继出台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及微更新指导办法。众多规划师、景观师和建筑师等专业人员纷纷进入社区,施行"微创手术",在改造社区物质空间的同时,引导不同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以期挖掘社区文化价值,激发城市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晓蕾 《风景园林》2019,26(6):8-12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建成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主要以北京、上海为例,对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背景加以分析,对微更新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多重含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总提出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更新途径,分别是边缘空间的整合和触媒方式的选择、场地历史文脉原真性的挖掘和社区居民社会生活方式的保护、多方协作的开放沟通平台和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略论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社区规划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出发,以"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为依据,引入中国台湾地区社区规划师的发展经验,分析了社区规划师在我国国情下的主要作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5)
个人与社会关系存在着"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分析脉络。在这种脉络下,存在着不同层级的公共空间,并对应着不同的社区公共性。在逻辑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分析,以家庭主义为基础可以在社区公共空间中培育出社区公共性,这种公共性或可与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公共性综合而成更抽象的公共性概念。在社区建设实践中,家庭主义下的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与社区利益存在着内在一致性,以家庭主义为基础可以提高公共事务参与度,以突破社区公共性参与度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成钢 《规划师》2013,(9):22-25
社区作为集居民事务办理、便民利民服务、人居环境改善和社会矛盾消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在当今社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社区规划师起步较早,机制发育较为成熟,特别是美国社会发达的非政府组织和规划师职业中的公众利益价值观,为规划师开展社区规划创造了基础条件。美国社区规划师具有多元化的角色,其工作内容宽泛,涉及物质规划、经济规划、住房规划、环境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解析美国社区规划师的工作职责、模式和内容,可为我国社区规划师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