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当归干预血瘀证大鼠作用机制。连续灌胃给予大鼠当归水煎液7 d后,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采集血液进行血液流变学、凝血因子检测,采用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比较分析各组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筛选差异代谢物并构建其代谢通路。结果显示,当归干预能显著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液黏度及血浆FIB含量(P0.05),缩短TT、PT、APTT(P0.05);血瘀模型大鼠血浆中15个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磷脂酰胆碱、花生四烯酸、鞘磷脂等含量上升,甘油酸、L-谷氨酸、L-缬氨酸等含量下降,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等路径。当归干预可通过回调差异代谢物含量,调节异常的氨基酸、脂质代谢进而预防血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分娩及产后早期奶牛血浆代谢物的变化规律。选取胎次、预产期和体况相近健康高产荷斯坦奶牛15头。分别在分娩当天和产后第7天晨饲前尾静脉采集血液10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对奶牛的血浆进行了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P0.05、VIP1和FC1.3或FC0.77作为标准筛选两组血浆差异代谢物;ROC曲线进一步研究了这些显著差异代谢物分类识别的能力。结果显示:经ROC曲线发现11个显著性上调差异代谢物:磷脂酰胆碱(16∶0/16∶0)、二醇胆酸、脯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甘氨酸、1-硬脂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乳清、L-天门冬氨酸、N-乙酰基-L-天冬氨酸、异戊酰甘氨酸、L-肉碱和苯甲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产后第7天与分娩当天代谢轮廓存在显著差异。综上表明:产后血浆中N-乙酰基-L-天冬氨酸、L-天门冬氨酸、磷脂酰胆碱和乳清的升高有利维持奶牛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半枫荷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模型大鼠血浆内容物代谢轮廓的变化和特征,该研究以半枫荷正丁醇提取物给药前后RA模型大鼠血浆为研究对象,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并用SIMCA-P软件对代谢物测定结果进行多元变量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作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1)给药前后大鼠血浆代谢轮廓存在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在正负离子模式合并后筛选出32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负离子模式鉴定到174种代谢物,正离子模式鉴定到192种代谢物。(2)鉴定到的所有代谢物根据其化学分类归属信息归为12种类型,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和脂类及类脂分子这2类代谢物数量占比较高。(3)通路富集获得37个代谢通路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组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肿瘤胆碱代谢通路和ABC转运蛋白通路出现较大扰动且富集到的差异代谢物数量最多,所有通路均显著上调(P<0.05)。这对阐明半枫荷调控RA症状的变化机制具有一定指导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α-核突触蛋白与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检测野生型小鼠和基因突变型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性产物,通过mzcloud法对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质进行鉴定,将相应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分析其相关差异表达代谢物,并构建通路图和互作网络图。结果:(1)基于LC/MS法的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代谢物以氨基酸类及磷脂类等为主,包括β-丙氨酰-L-组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磷脂酰胆碱等;(2)构建的代谢通路主要涉及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从中发现18个具有标志性的代谢成分。结论:α-核突触蛋白基因突变后,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发生了变化,涉及β-丙氨酰-L-组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亮氨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磷脂酰胆碱等的生物学标志性代谢产物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丁苯酞(NBP)对酒精依赖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含量和NNMDA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酒精成瘾大鼠模型,观察戒断症状,SYBR Green I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海马区NR2BmRNA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谷氨酸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戒断评分比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NBP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戒断评分明显下降(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模型组大鼠海马区谷氨酸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性,而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海马区谷氨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海马区NR2B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而NBP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海马区NR2B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BP能够减轻酒精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可能与NBP抑制NR2B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旨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山楂、黄芪对产前奶牛血浆代谢物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和体况相近围产期健康高产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n=10):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B组(n=10):饲喂基础日粮添加复方中草药山楂和黄芪(各150 g)。进入围产圈开始饲喂,连续饲喂14 d,晨饲前尾静脉采血10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两组血浆代谢轮廓进行模式识别;以VIP1、P0.05和FC1.3或FC0.77作为标准筛选两组血浆差异代谢物;ROC曲线进一步确定这些差异代谢物对两组血浆分类的识别能力。结果显示:添加山楂和黄芪对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有显著的影响,经ROC曲线发现9个显著性上调差异代谢物:肌酐、5,2'-O-甲基胞苷、肉豆蔻酸、亮氨酸、烟酸、3-羟基苯甲酸、次黄嘌呤、γ-谷氨酰缬氨酸和马尿酸。综上表明:产前饲料添加山楂、黄芪影响奶牛的氨基酸代谢,脂肪代谢和糖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肺心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低剂量(300 mg/kg ip)和高剂量组(600 mg/kg ip),参考薛氏常压低氧方法建立肺心病大鼠模型,常压低氧4周后测定大鼠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容积,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平均肺动脉压。结果:葛根素能显著降低肺心病大鼠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容积,纤维蛋白原(P<0.05),对红细胞聚集指数无显著性作用(P>0.05),显著降低模型组降低肺动脉压(P<0.05)。结论:葛根素对肺心病大鼠有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肺心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痰湿阻肺型COPD大鼠模型,并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揭示其代谢特征。方法 采用烟熏联合LPS气道滴注、强迫游泳和隔日禁食的方式构建痰湿阻肺型COPD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行为变化,测定体重、肛温、血液指标、IL-6、IL-1β、TNF-α含量,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应用LC-MS技术检测并筛选出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的血浆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精神萎靡、行为倦怠、毛色干枯、体重减轻、饮水增加、体温升高、粪便稀溏、舌苔肥大白滑;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显著升高;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肺泡腔体大小不一,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粘膜局部脱落;正常组与模型组间共有116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生物合成和代谢、维生素消化吸收与代谢、脂质及类脂质合成与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成功构建痰湿阻肺型COPD大鼠模型的方法及其相应评价体系,并初步揭示了该模型的主要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处理组,海马内注射淀粉样蛋白(Aβ1-40),制作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处理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海马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增加;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使AD模型大鼠的认知行为学功能改善。②Nissl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组织学染色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PC处理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减少神经元的凋亡。③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Aβ沉积明显增加;PPC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Aβ沉积范围明显缩小,PPC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也呈现出显著性差。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淀粉样蛋白(Aβ1-40)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脂血症模型兔的代谢物与肠道微生物变化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正常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胆固醇饮食。12周后比较2组兔血脂水平。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兔粪便肠道菌群变化,采用1H NMR代谢组学分析结肠代谢物改变。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血清LDL-C、TG、T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模型组兔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厚壁菌门、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un_f_Lachnospiraceae、Subdoligranulum等菌群丰度上升,Lachnospiraceae_NK4B4_group、un_o_Gastranaerophilales等菌属丰度下降。2组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主要涉及谷氨酰胺与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磷脂代谢。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un_f_Lachnospiraceae、un_o_Gastranaerophilales等菌属与差异代谢物有较强相关性。结论 高脂血症的病理过程可能通过Lac...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损伤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与I-FABP表达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仅行简单的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CLP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腹腔感染模型)术后12h、24 h、36h、48 h组,每组8只,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测定血浆D-乳酸和I-FABP含量.结果:腹腔感染后12h,大鼠血浆D-乳酸含量开始增加(P<0.05),血浆I-FABP含量也开始增加(P<0.01);血浆D-乳酸含量在24 h达到最高值(P<0.01),血浆I-FABP含量在36h达到最高值(P<0.01).大鼠血浆D-乳酸水平与I-FABP具有显著相关性(r=0.626,P<0.01).结论:腹腔感染状态下,肠屏障严重受损,肠粘膜通透性的改变与血浆I-FABP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NET(炔诺酮, Norethindron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 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畜牧养殖。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报道的从环境中检测到的NET对鱼类的肝脏和内分泌均产生干扰效应。为了寻找水环境中的NET对鱼类影响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以成年雌性斑马鱼为动物模型, 暴露于500 ng·L-1 NET后60 d, 采集肝脏, 运用非靶向HPLC-TOF-MS的方法, 分析了斑马鱼肝脏代谢物在负离子模式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1)经500 ng·L-1 NET暴露的处理组与0 ng·L-1的对照组在PCA分析中分别聚集并明显分开, 说明NET对斑马鱼的肝脏代谢存在明显干扰作用。(2)代谢通路分析说明NET暴露显著影响了斑马鱼肝脏的硫胺素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 另外, 差异代谢物网络关系图也显示磷脂和脂肪酸成分影响较大, 这与代谢物磷脂成分(PA、PC和PI等)和溶血磷脂(LysoPC)在NET处理后发生显著性变化的结果相一致, 推测NET可能影响了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对鉴定的差异代谢物以VIP>1作为潜在标志物的筛选依据, 发现有代谢物3-甲基硫代丙酸和LysoPC(14:1(9Z))可能是NET对斑马鱼肝脏影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为评价NET的生态风险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建立了心血瘀阻和气阴两虚证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血浆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发现两种中医证和正常大鼠之间代谢图谱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后各组可被清晰地区分.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血浆中羟脯氨酸、苏糖酸、谷氨酰胺、柠檬酸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两种“证型”大鼠间血浆中缬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鸟氨酸、羟脯氨酸、赖氨酸、2-羟基丁酸、3-羟基丁酸、呋喃半乳糖、肌醇等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化合物是区分这两种中医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提示,这两种证型与能量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反应、氨基酸代谢异常等体内变化密切相关.此发现为探索这两种基于心肌缺血的中医证的科学内涵、病理机制及科学“辨证”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茴香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取Wister大鼠100只,随机取12只设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小茴香组和复方丹参组(n=12);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镜检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HE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炎症与脂肪变性明显,经小茴香干预后明显改善。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TP、ALB含量显著降低(P<0.05),HYP、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SOD、GSH-PX和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茴香组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TP、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HYP、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GSH-PX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小茴香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浆D-二聚体和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LMWH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熏吸香烟法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LMWH干预组于COPD模型建立后皮下注射LMWH,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气道黏液细胞数的变化.结果:COPD模型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气道黏液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二者较COPD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气道黏液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946,P=0.04).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在改善凝血功能的同时可以减少COPD气道黏液分泌,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转归.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D-木糖对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Rattus norregicus)脂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以高脂饲料饲喂Wistar雄性大鼠7周建立了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以同批次饲喂普通饲料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后将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再分为4组,包括高脂血症模型组,高浓度D-木糖给药组(给药剂量按照大鼠的体重为1.2 mg/g·d),中浓度D-木糖(给药剂量0.6 mg/g·d)给药组,低浓度D-木糖给药组(给药剂量0.3 mg/g·d)。给药组以灌胃方式给药,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模型组动物同时灌胃等量生理盐水。6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计算脂/体比;肝冰冻切片观察肝的病理学变化;肝匀浆处理,以蛋白质印迹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受体(HDL-R)的表达变化;同时测定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给予D-木糖干预后,各剂量给药组的体重与脂/体比显著低于高脂血症模型组(P<0.05),二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脂酶表达差异显著(P<0.05),但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学改变表现突出,高浓度给药组肝细胞坏死与高脂模型组以及中低浓度给药组相比明显减轻,小叶结构完整,脂肪变程度轻,且较少炎性浸润;HDL-R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高脂血症模型有显著差异,各剂量给药组HDL-R水平呈现一定的药物浓度依赖性,高浓度给药组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说明高脂血症大鼠经D-木糖治疗后,肝脂肪性变和肝细胞坏死程度减轻,肝细胞HDL-R的缺乏得到明显改善,证实D-木糖在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损伤状况、保护肝组织结构与功能完整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配方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浆氨基酸谱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SAP模型,根据SAP营养代谢配制专用EN配方(EN-S)和含益生元(PRE)的EN配方(RPE-EN)。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SAP+EN-S组(B组)、SAP+PRE-EN组(C组)、SAP+商品EN组(D组)和SAP+PN组(E组),营养治疗持续7 d,检测血浆氨基酸谱和电解质水平。结果B~E组主要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D组天门冬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和C组,而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显著低于C组(P<0.05),低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B~E组血清铁显著低于A组(P<0.05),D组的血清铁显著低于C组(P<0.05),除C组外,其余各组的血浆钠显著低于A组。结论EN-S配方在提高某些氨基酸水平上作用优于商品EN;含PRE微生态营养制剂具有改善蛋白质代谢和电解质平衡的作用;短期应用EN和PN对SAP动物蛋白质代谢和电解质平衡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铅锌镉联合染毒及营养干预对大鼠血液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铅锌镉联合染毒对大鼠血液系统的影响及营养干预对其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SPF级初断乳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和干预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铅锌镉联合染毒液及染毒后以营养干预液灌胃28天和56天之后,检测其血液系统中五元素和血细胞的指标。结果:染毒组较对照组大鼠血铜、血锌含量高,血钙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血铜含量高于干预组,血钙含量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均高于染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细胞(WBC)计数高于染毒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镉对大鼠血铜、血钙、血锌水平有影响;综合营养干预对重金属元素造成的血液系统损伤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血液系统有一定的保护及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Duan CL  Sun XH  Ji M  Yang H 《生理学报》2005,57(1):71-76
采用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HPLC-ECD)技术研究了谷氨酸和MK-801对正常和帕金森模型人鼠纹状体内多巴胺代谢的影响。用微透析技术在大鼠纹状体内分别定位给以左旋多巴、L-谷氨酸和/或MK-801,同时收集透析液,用HPLC-ECD方法测定透析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的浓度。微透析和HPL-ECD分析结果表明:纹状体内定位给以序旋多巴,正常大鼠和帕金森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代谢产物的浓度均升高;纹状体内定位给以L-谷氨酸,可使正常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代谢产物的浓度降低,但对帕金森火鼠模型纹状体内多巴胺代谢产物浓度的降低不显著;纹状体内定位给以MK-801,正常人鼠纹状体内多巴胺代谢产物的浓度升高:但对帕金森人鼠模型纹状体内多巴胺代谢产物浓度的升高不显著:纹状体内同时定位给以MK-80l和L-谷氨酸,可以有效防止L-谷氨酸所致正常人鼠纹状体内多巴胺代谢产物浓度的降低。结果提示,谷氦酸可以通过NMDA受体调节多巴胺的代谢。尽管非竞争性NMDA拈抗剂MK-801可以有效防止L-谷氨酸所敛正常人鼠纹状体内多巴胺代谢产物浓度的降低,但却不能有效地改善帕金森大鼠模型纹状体内多巴胺的代谢水平。因此存正常及帕金森病情况下,谷氮酸一多巴胺相互作用机制和MK-801改善帕金森病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健康SD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24只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为空白组(N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H组)、中剂量组(M组)、低剂量组(L组),每组6只。N组灌胃生理盐水,H组、M组、L组分别按照每次6.250 g/kg、3.125 g/kg、1.560 g/kg剂量灌胃1 mL、每天2次、连续21 d。采取大鼠血清样本前禁食禁水12 h,经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通过GC-TOF-MS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变化,采用多元分析OPLS-DA以及单变量统计学方法筛选其差异代谢物,再经过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N组相比,H组、M组、L组大鼠血清中显著改变的代谢小分子主要有胆固醇、胆酸、核糖、白皮杉醇、皮质醇、油酸、琥珀酸、亚麻酸、醋酸和丙酮醇等(P<0.05)。相关分析表明黄连解毒汤能显著影响机体的初级胆汁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且其发挥体内作用可能与摄入的剂量有关,为深入揭示黄连解毒汤促进胆汁酸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