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部分生漆的组分及其质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漆是由漆树上采割下来的一种天然漆,漆树在我国分布很广。全国有二十一个省市五百多个县有漆树资源,品种多达几十种。为了加速我国生漆的发展,以满足四个现代化用漆的需要,发掘并推广良种漆树是必要的。我们在过去研究并建立生漆分析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部分生漆产区中不同品种的生漆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对生漆中总漆酚、三烯漆酚、水份、乙醇不溶物、漆酶  相似文献   

2.
漆树在周至保护区有着广泛地分布,是保护区的重要经济树种。保护区成立之前一些漆农滥割生漆,漆树资源破坏严重。保护区成立以后,经过近三十年的封育保护,漆树资源得到了一定的恢复。通过抽样调查,比对分析,影响漆树资源死亡的关键因素是滥割生漆。针对其原因提出漆树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是拙作《解放前中国生漆产量问题的研究》的姊妹篇。目的是通过解放后中国生漆产量问题的研究,阐明我国漆树经营和生漆生产的发展变化,漆树资源和品种的分布及其特征,影响生漆产量的主要因素,发展生漆生产的几点建议,为发展我国生  相似文献   

4.
<正> 漆树区划是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充分分析各地影响生漆生产发展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依据国民经济对生漆的需要,按照地域分异的客观规律,对漆树资源及其宜植地进行区域划分,并阐明生漆生产条件的特点、发展方向及其区内的一致性和区间的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指导生漆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漆树区划是实现生漆生产基地化、科学化、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本文根据陕西漆树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结合省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陕西的漆树区划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中国生漆科技发展概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张健  李萍 《中国生漆》2000,19(2):4-11
生漆是中国特产,俗称国漆,誉为“国宝”。系统综述了漆树的生态学特性,回顾了二十世纪生漆生产发展历程,漆树和生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以及生漆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分析了阻碍生漆行业发展的原因,提出了生漆生产和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 甘肃是我国生漆重点产区之一,漆树资源丰富。据统计,1980年底全省有漆树2096万株,其中自然资源2036万株,人工造林60万株。建国以来最高年收购量达3927担。根据全国第三次生漆科研会议精神,我们对甘肃省漆树分布规律和品种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漆树资源研究及精细化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是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a Stokes.)的原产地。早在7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就已经利用从漆树皮层采割的生漆髹涂器具,装饰工艺品,形成了东方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漆树在中国的水平分布范围,约相当于北纬25~41°46,东经约在95°30′~125°25′之间,东西约1500km,南北约900km,包括了中国24个省(市)、区,500多个县;漆树在中国山地的垂直分布幅度,一般分布在海拔100~3000m之间,以400~2000m分布最多;秦巴山地、鄂西高原和大娄山、乌蒙山一带,环绕四川盆地东侧是其分布中心,群集度和常见度高,约相当于北纬26°34′~34°29′,东经103°53′~112°10′之间,在这个区域以外,向东、向西、向南、向北漆树分布逐渐减少。漆树最适栽培区的年均温在14℃左右,≥10℃积温在4000℃以上,1月份均温在2℃以上,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年雨量少于550mm的地区,或年平均气温超过20℃以上的地区,很少有漆树的自然分布。漆树雌雄异株,变异类型品种多,在中国有100多个品种,其中有46个优良品种、14个特优品种,主要通过无性系扩繁技术繁育,每年的7~10月份是中国生漆的采割季节。漆树乳汁道来源于原形成层细胞发育,裂生起源,遍布漆树体的各类器官内,其中多数存在于微管系统的韧皮部中,并以茎干的次生韧皮部为最多,是生漆分泌和贮藏的场所。生漆成分在细胞中的合成作用主要在质体和内质网中进行,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以及细胞质基质或多或少参与了生漆的合成或细胞内运输。生漆中的各种成分及含量随气象因子、漆树品种、生长环境、割漆时间和采割技术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生漆除了直接用于器具的髹涂、防护、保护外,其漆酚、漆酶、漆多糖、糖蛋白等均可以进行精细化应用,开发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成分和生物质能产品,应用前景宽阔。  相似文献   

8.
在泰国,漆器艺术和生漆工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且多交叉的学科。在泰国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们所使用的生漆主要从Gluta usitata和Gluta laccifera等漆树采取,部分则是从中国进口,系Rhus verniciflua等漆树所产生漆。传统的泰国生漆工艺包括印刷技术、螺钿和珍珠镶嵌技术,以及建筑装饰工程、雕塑等领域。由于生漆是从漆树获得,所以泰国政府的禁止伐木政策致使生漆的产量非常低,已经成为泰国生漆工艺和生漆工业发展的桎梏。本文就泰国生漆的历史、生漆工艺的沿革、生漆工业的发展、漆树的品种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并展望了泰国生漆的将来,使读者对泰国的生漆发展史有个较为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薛建宏 《中国生漆》1989,8(2):16-19
<正> 我区漆树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较广,面积较大,是全省生漆的重要产区之一,到1987年底,全区漆树面积已发展到1.6万亩,年产生漆5.84万斤。为了解和掌握漆树的生长、产漆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笔者于1986年4月至12月,在金寨县双河区进行了调查,本文试就环境因子对漆树的生长、产漆量的影响进行浅析,并提几点建议,供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证史书的记载和考古的发现,说明中国应用生漆的历史悠久。漆树属Toxicodendron[Tourn.]Miller植物全世界约25种,中国有18种之多,然而供采割生漆的仅漆树T.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RhusVernicifluastokes)和野漆树T.Succedaneum,后者仅台湾用来割漆。中国漆树的分布大约在北纬25℃-41℃46’,东约95°30’—125°20',涉及21个省(市、自治区)。秦朝时期,秦岭南北经济已很发达,而且是古代漆树的分布中心之一,笔者认为秦俑所用之生漆来源于秦岭,为秦地土产,决非远处之贡品。  相似文献   

11.
漆树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它是一种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多产品特种经济树种,它的各个部分可以提供不同产品,有生漆,药材,漆蜡,漆油,蜜液等。而漆树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在生漆丰产期过后,就将被砍伐以新的漆树来代替。大部分被砍伐的生漆木材资源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甚至大多被漆农用作了柴禾,本文通过对秦巴山地区漆树林的调研,基于对漆树木材材性及其木材美学肌理的研究,充分利用漆树木材材料本身的特性进行产品设计探讨,以达到对漆树木材资源最佳物尽其用的经济增值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陈育涛  黄婕 《中国生漆》2012,31(1):23-24,47
生漆多糖是从漆树液中提取的一种酸性杂多糖。本文介绍了生漆多糖的提取方法、组成结构和分析的研究状况,以及国内外对生漆多糖生物活性功能的研究现状,并对生漆多糖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一个重点产漆县——平利县解放前的生漆生产与产量。  相似文献   

14.
在根据漆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毕节地区各县气候条件对漆树的气候适生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漆树资源及近十年的年均产漆量,用模糊聚类法划片分区,并建立了灰色系统治理的GM(1,1)模型,预测了各分区1990年和1995年的年产漆量。  相似文献   

15.
A new type lacquer coating was developed by adding certain molecular weight of chitosan to the Rhus vernicifera lacquer sap. The optimum range of chitosan molecular weight and adding quanti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blended lacquer coating was prepared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properties, such as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drying times, and gel fraction were examined. In addition, the reaction between urushiol and chitosan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infrared (IR) measurements. A blended lacquer coating with 3% chitosan dissolve in 5% of citric acid showed almost the same drying time and film hardness as 100% R. vernicifera lacquer sap as examined in an automatic drying time recorder, but had lighter surface color. Furthermore, the UV resistance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y also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材料和有关资料,对照全国漆树分布中心条件,对城步县适宜栽培漆树的诸因子和资源、品种、历史、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县内发展生漆生产提出规划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邦杰 《中国生漆》2002,21(1):18-22
生漆 ,号称“涂料之王” ,是我国享誉世界的“国宝”。近年来由于过量采割 ,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产量急剧递减 ,加之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大量掺假 ,生漆质量下降 ,导致生漆加工业也纷纷关门停产。当前生漆生产形势令人堪忧 !为了拯救“国宝” ,振兴生漆生产 ,建议在我国漆树的发原地和分布区域中心———安康市岚河流域兴建万顷漆园。八年左右全部投产后 ,使万顷漆园生漆总产量达到 30 0 0吨左右 ,为目前全国生漆总产量的 2 .5倍 ,使我国生漆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使当地经济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polyurethane (PU) resin treatments on surface homogeneity, dimensional stability, and finishing performances of medium‐ and small‐diameter softwoods produced in Taiwan. Two‐pack PU resins were prepared by combing short castor oil‐modified alkyd resin serving as a polyol with polymeric 4,4′‐diphenymethane diisocyanate (PMDI) serving as a hardener, by the molar ratio of NCO/OH+COOH of 1.2. Four types of short oil‐modified alkyd resins with different polyhydric alcohols (glycerin and pentaerythritol) and polybasic acids (phthalic anhydride and isophthalic acid) were synthesized. Three kinds of medium‐ and small‐diameter softwoods, including China fir, Taiwanina, and Japanese fir with a diameter of 10–15 cm were obtained from Hui‐Sun Forest Station, Taiwan. The wood coating of nitrocellulose (NC) lacquer including sanding sealer and top clear was us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hardness, homogeneity, moisture excluding efficiency, and antiswelling efficiency of woods were enhanced by PU resin treatments. Among all the PU resins, the isophthalic acid and pentaerythritol‐containing PU resin (IPA‐P‐MDI) achieved the best improved efficiency on dimensional stability of woods. Results of two types of finishing procedure, i.e. NC lacquer sanding sealer plus top clear and top clear only, applied onto the PU‐treated woods revealed that the hardness, adhesion, and durability of NC lacquer films on the PU‐treated wood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untreated one, especially for top clear finishing alone.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8  相似文献   

19.
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雕漆在中国漆工艺发展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雕漆是漆材质运用的巅峰样式。在雕漆的发展过程中,以"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盘为代表的元末雕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从漆材质语言角度,以"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盘为代表的雕漆潜含了漆材质自身发展的规律,漆艺的历史线索是伴随着漆材质的本体特性不断展开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