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199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变化,为制定跌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研究结果,采用死亡数、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YLD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等指标,利用2017年全球标准人口对各项率进行标化,描述内蒙古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情况,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反映跌倒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2017年内蒙古因跌倒造成的死亡数、YLD、DALY分别为854人、3.68万人年、6.34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32.53%、204.22%、37.98%, 而YLL下降了21.46%。1990—2017年标化死亡率由4.21/10万下降到3.23/10万,AAPC为?1.0%;标化DALY率由216.71/10万下降到208.10/10万,AAPC为?0.4%;标化YLL率由155.70/10万下降到97.53/10万,AAPC为?2.0%;标化YLD率呈现上升趋势,AAPC为2.20%,以上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的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标化YLD率、标化DALY率均高于女性。 人群死亡率、YLL率、DALY率随年龄先下降后上升,在5~14岁年龄组最低,7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 与1990年相比,0~14岁人群因跌倒所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有所下降。  结论   1990—2017年内蒙古人群因跌倒所致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因跌倒导致的伤残疾病负担则上升,70岁以上老年人为重点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跌倒所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估计江苏省居民1990 — 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程度及其归因危险因素的定量水平。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资料,分析1990 — 2017年江苏省居民COPD的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运用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估计不同危险因素导致COPD疾病负担的比例。结果1990 — 2017年江苏省COPD的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和过早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P<0.001),仅女性的标化患病率未见下降(P=0.157)。 40岁以后DALY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快速上升。 伤残损失寿命年在DALY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吸烟导致了40.70%的DALY,已成为引起江苏省COPD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结论江苏省COPD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不可忽视,应重点关注中老年、女性人群,将控烟作为防控的重要手段,注重预防因COPD导致的伤残。  相似文献   

3.
糜跃萍  胡迪  蔡波  徐红  俞浩 《疾病监测》2022,37(10):1376-1382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江苏省居民胰腺癌流行情况、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胰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分别计算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等指标;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胰腺癌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归因于烟草使用、高空腹血糖值(FPG)和高体质指数(BMI)对胰腺癌疾病负担变化的影响。结果 1990—2019年江苏省居民胰腺癌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2.0%、2.2%、1.9%和1.7%)。疾病负担中标化DALYs率由1990年的118.24/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96.39/10万,增幅为66.09%,其中男性增幅大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9年归因于烟草使用、高FPG和高BMI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上升。65岁及以上人群疾病负担上升明显,且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结论 1990—2019年江苏省居民胰腺癌疾病负担仍较重。对于有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19),分析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年龄标化率和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析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变化情况,并与全球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47.41/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4.62/10万,年龄标化DALY率为480.95/10万。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年龄标化DALY率分别上升12.08%与下降70.38%、66.82%。近年来,尽管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年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疾病负担大致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全球水平。这与较早的疾病干预及治疗使标化死亡率降低密切相关。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患儿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疾病负担从略高于全球到低于全球水平,但年龄标化发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变化趋势,为全省脑卒中防控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采用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s)、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和主要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同时与全国、世界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进行比较。结果 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YLL率和DALY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YLD率稳定上升,变化率分别为-17.4%、-9.6%和78.3%。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所致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1 570.8/10万、301.7/10万、1 872.5/10万,其中,≥70岁组最高,15~49岁组最低。2019年男性YLL率和DALY率明显高于女性,YLD率与女性持平。脑卒中发病类型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逐步转变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横向比较发现,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处于相对较低水平(YLL标化率和DALY标化率仅高于高SDI地区标化疾病负担指标)。2019年脑卒中主要危险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最新数据分析中国6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和不同省份的老年人群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助力老年人群的病因预防。  方法  利用GBD2019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数据,以归因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为指标评估不同危险因素在2009—2019年对中国分省、分性别的老年人群的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及变化情况,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60岁及以上人口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  结果  2019年危险因素合计导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DALY达11 451.79万人年,占老年人群总DALY的60.19%。 影响我国老年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烟草、高收缩压、膳食因素、空气污染、高空腹血糖、高体质指数、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功能不全、非最适温度和饮酒。 影响老年男性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烟草,而老年女性人群是高收缩压。 2019年膳食因素、高体质指数、肾功能不全和饮酒归因DALY的顺位所有提高,而空气污染、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最适温度的顺位下降。 与2009年相比,2019年中国各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归因DALY标化率均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5个省份分别是福建(27.00%)、广东(25.70%)、天津(24.24%)、浙江(22.96%)和北京(21.47%)。  结论  2009—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归因疾病负担加重,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应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如开展健康教育、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等,积极开展病因预防,有针对性地降低烟草、饮酒、膳食因素、空气污染、高体质指数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老年人群造成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990-2015年湖北省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为交通伤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中国分省结果,采用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作为测量疾病负担的指标,研究1990-2015年湖北省交通伤害导致的死亡及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2015年湖北省交通伤害死亡率为25.6/10万,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分别为37.7/10万和12.7/10万。1990-2015年,标化死亡率由25.3/10万降为22.1/10万,下降12.6%,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均下降。2015年湖北省交通伤害造成的DALYs、YLDs、YLLs分别为65.1、8.7、56.4万人年,与1990年相比,交通伤害总体DALY标化率由1 271.7/10万降至1 064.0/10万,降低16.3%,男性和女性分别降低8.3%和32.9%。2015年不同类型交通伤害中,步行道路伤害导致的DALYs最高,占53.4%。湖北省交通伤害所致DALYs主要分布在15~69岁年龄组。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5年湖北省交通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均下降,但造成的死亡和DALYs依然较高,尤其是步行道路伤害,男性交通伤害疾病负担远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变化。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结果,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指标,描述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不同性别、年龄组和省份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现状。计算1990年与2017年疾病负担相关指标,并分析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人群较1990年跌倒疾病负担的变化。结果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人群因跌倒导致的死亡数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3.48万和8.64/10万,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110.30%和12.79%;DALY标化率和YLD标化率分别上升到363.09/10万和154.02/10万,升幅为3.82%和67.56%,只有YLL标化率由1990年的257.81/10万下降至209.07/10万,下降幅度18.91%;男、女性的疾病负担指标DALY、YLL和YLD较1990年均有所增加;男、女性跌倒的死亡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5~14岁年龄组人群最低,而70岁及以上年龄组最高,仅7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死亡数和死亡率低于女性,其他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福建、云南和浙江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标化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东北三省相对较低。结论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人群跌倒造成的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尤其以老年人群为高危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组、省份人群跌倒导致的疾病负担不完全相同,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来降低跌倒带来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990年和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分性别和年龄对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包括发病数和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L)、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结果 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性腹泻发病886000955.60例,标化发病率71009.26/10万,死亡4364.14例,标化死亡率0.37/10万,造成的YLL、YLD和DALY分别为226660.71人年、1070780.40人年和1297441.10人年,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24.66/10万、97.96/10万和122.62/10万。与1990年相比,2010年发病指标有所下降,发病数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下降6.94%和14.24%,死亡指标大幅下降,死亡数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下降93.88%和93.86%,YLL、标化YLL率、YLD、标化YLD率、DALY和标化DALY率降幅分别为95.17%、93.90%、18.81%、14.43%、78.43%和76.35%。中国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我国5岁组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疾病负担,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是5~69岁组和70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0年我国人群感染性腹泻疾病负担大幅降低。5岁以下儿童是我国感染性腹泻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丁晶莹  俞梅华  黃铮 《疾病监测》2022,37(10):1371-1375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特征分布及寿命损失时间趋势情况,为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21年湖州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监测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率、潜在减寿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等指标,了解乳腺癌死亡分布特征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乳腺癌死亡的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12—2021年湖州市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从2012年的5.43/10万上升至2021年的7.10/10万,APC为3.98%,呈上升趋势(P<0.05);标化死亡率从3.98/10万上升至5.19/10万,APC为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死亡最早出现在18岁,死亡率主要从30岁以后逐渐增加,并在55~59岁组出现第一个小高峰(13.08/10万),在80~84岁年龄组死亡率达到最高峰(23.38/10万),其中70~74岁组死亡率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APC=7.57%,P=0.016)。 乳腺癌死亡造成的PYLL为9 985人年,PYLL率从2012年的0.66‰上升至2021年的0.77‰;WPYLL为6267人年,WPYLL率从0.43‰上升至0.44‰,变化趋势不明显。 女性乳腺癌PYLL率、WPYLL率均随年龄增长先升后降,高峰在50~54岁,分别为1.90‰和1.30‰。   结论  2012—2021年湖州市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因患乳腺癌最早死亡的为18岁, 50~54岁中年女性为高危人群。 女性乳腺癌造成的PYLL、WPY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应加强对青少年女性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中年女性的“三早”预防的宣传教育,及早治疗乳腺相关疾病,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减少癌前病变,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疾病负担的变化,为帕金森病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及其标化率评估中国帕金森病发病和死亡水平,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来评价不同性别、年龄组帕金森病疾病负担情况,分析1990—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203.93%和140.63%,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分别上升152.98%和100.37%,标化发病率上升15.33%,标化死亡率下降17.58%。中国总体标化DALYs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APC)=-0.50%,P<0.001],相较于男性,女性下降速度较快(AAPC=-0.95%,P<0.001)。15~49岁人群DALYs率呈上升趋势(AAPC=0.93%,P<0.001),50~74岁和75岁及以上人群呈下降趋势(AAPC=-0.57%,AAPC=-0.56%,均P<0.001)。DALYs构成中,早亡所致生命年损失(YLLs)占比大于伤残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BD 2019),分析1990—2019年中国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结节病(ILD&PS)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中国ILD&PS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GBD 2019获取1990—2019年中国ILD&PS的患病、死亡病例数与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绝对数,同时收集相应的年龄标化率(ASR)来评价中国ILD&PS疾病负担。运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一步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分析定量评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90—2019年中国ILD&PS的患病、死亡病例数与DALYs绝对数均呈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患病数722 410[95%不确定区间(UI):586 951~872 704]例,死亡数8 181(95%UI:5 796~10 302)例,DALYs绝对数240 576(95%UI:189 934~299 740)人年。总体年龄标化患病率(ASPR)(AAPC=0.58%,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淄博市宫颈癌发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宫颈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分析2016-2021年淄博市宫颈癌(ICD-10)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发病、死亡及疾病负担指标。结果 淄博市宫颈癌发病率由2016年的14.77/10万升至2021年的17.54/10万(APC=4.51%,t=3.37,P=0.028);标化发病率由12.13/10万升至14.83/10万(APC=4.85%,t=3.92,P=0.017);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45~54岁组发病率升至高峰。沂源县25~44岁年龄组发病率由2016年的12.60/10万升至2021年的30.63/10万(APC=24.73%,t=3.87,P=0.018)。宫颈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016-2021年宫颈癌所致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由0.72‰升到0.86‰,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4.50%;城市中宫颈癌所致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高于农村;城市与农村宫颈癌所致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率在DALY率中的占比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70%、-5.40%;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0 –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结直肠癌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0 –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因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等指标对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从2010年的14.40/10万上升至2015年的17.58/10万,上升22.08%(男性上升28.75%,女性上升14.14%);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从2010年的9.67/10万升至2015年的9.76/10万,上升0.93%(男性上升5.34%,女性下降4.64%);结直肠癌去死因期望寿命从2010年81.05岁增至2015年82.25岁,对期望寿命的损失从2010年0.24岁增至2015年0.30岁;结直肠癌造成的每10万人YLL从2010年154.75人年升至2015年173.06人年,上升11.83%(男性上升19.71%,女性上升2.19%)。 结论 北京市结直肠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对期望寿命的损失及造成的疾病负担逐年增加,提示结直肠癌是影响北京市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0 — 2018年江苏省因主要肾脏疾病所致死亡及其寿命损失的变化特征,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死因监测系统和公安部门搜集江苏省户籍居民的死亡个案信息和人口数,死亡个案的死亡时间为从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人口数为2009 — 2018年的年末分性别、分年龄段人口数;使用SPSS 18.0和Joinpoint 4.6软件计算死亡率、标化寿命损失率(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YLL)、年龄标化率和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以评价疾病负担。结果2010 — 2018年江苏省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因主要肾脏疾病死亡分别为41 819、23 969和17 850例;2010、2018年主要肾脏疾病的死亡率分别为6.17/10万和6.96/10万,标化死亡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PC(95%CI)为?2.75%(?3.72%~?1.78%)。 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因主要肾脏疾病死亡所致的YLL分别为966 493.40年、575 115.70年和391 377.70年,所致的平均YLL依次为23.11年/人、23.99年/人和21.97年/人;2010、2018年YLL率分别为1.53年/1 000人和1.55年/1 000人,标化YLL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PC(95%CI)为?2.59%(?3.53%~?1.64%)。 主要肾脏疾病的年龄别死亡率和年龄别YLL率在30岁之前均处于较低水平,3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后快速上升。 2010 — 2018年,肾脏肿瘤、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和肾衰竭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分别呈显著上升、无显著变化、无显著变化和显著下降的趋势。结论2010 — 2018年,江苏省四类主要肾脏疾病合计死亡负担和早死负担均显著下降;男性居民肾脏疾病的死亡负担和早死负担均高于女性;肾脏肿瘤死亡负担和早死负担均显著上升,提示在未来应重视其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山东省泰安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糖尿病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慢病防控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死因监测系统中2014 — 2019年泰安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平均年增长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 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  结果   2014 — 2019年,泰安市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88.67%,早死概率由17.08%下降至16.46%,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8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性早死概率APC为?0.2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女性APC为?1.78%,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男性4种主要慢性病的平均早死概率(22.58%)高于女性(10.81%),4种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男性分别是女性的2.02、2.38、2.37和1.06倍。  结论   泰安市4种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但与“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仍存在差距。 应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医防融合,以男性人群为重点,加速降低早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分性别、分年龄组甲、乙、丙、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患病、死亡、疾病负担情况及20年的变化规律。 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中国病毒性肝炎结果,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对患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率指标进行标化;分性别、分年龄组对4种病毒性肝炎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中国1990年病毒性肝炎的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标化DALY率、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标化YLL率、伤残损失的健康生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和标化YLD率分别为5 912 987.44例、42 903.75/1000万、33 267.39例、348.06/1000万、1 480 678.28人年、13 841.84年/1000万、1 366 636.53人年、13 016.86年/1000万、114 041.75人年和825.15年/1000万,与之相比,2010年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YLD和标化YLD率增加,增幅分别为10.40%、10.09%、24.01%、8.12%和7.70%;标化死亡率、DALY、标化DALY率、YLL和标化YLL下降,减幅分别为2.37%、2.63%、25.34%、3.64%和28.26%。对于甲肝, 除15岁组患病数和YLD在20年间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年龄组的所有指标呈下降趋势; 5岁组的儿童是甲肝高患病率和高DALY率人群,其值1990年分别为73 523.00/1000万和5023.00年/1000万,2010年分别为73 333.00/1000万和1935.00年/1000万。乙肝随年龄组增大患病率大致呈下降趋势,而死亡率大致呈上升趋势; 15~49岁组乙肝患病人数最多,患病率最低,50~69岁组DALY在20年间迅速上升,2010年为507 041.40人年,其值在各年龄组中最高。15~49 岁和50~69岁组是丙肝高患病和高负担人群,70岁组是其高死亡率人群,其值从1990年的33.40/1000万上升到2010年的52.80/1000万,增幅为36.74%。关于戊肝, 5岁和5~14岁组患病率和YLD率在过去20年呈上升趋势,其余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50~69岁和70岁组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50~69岁组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的增幅分别为36.03%、20.10%和53.82%,70岁组分别为30.48%、31.96%和58.38%。 结论 按分性别、分年龄组描述患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更能准确地突出病毒性肝炎的防控重点,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丁晶莹  俞梅华 《疾病监测》2022,37(5):679-683
  目的  了解2013 — 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胰腺癌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胰腺癌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收集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死亡资料(ICD-10编码为C25.0~C25.9),运用Excel 2010、SPSS 19.0等软件计算胰腺癌粗死亡率、标化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PYLL)等指标了解胰腺癌死亡水平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组间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衡量,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计算β,对APC检验采用t检验。  结果  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累计死亡2 455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的6.34%,死因顺位保持在第5位,死亡年龄(70.45±10.95)岁,其中年龄最小者为27岁,最长者为97岁。 胰腺癌死亡构成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P<0.05),平均死亡年龄女性大于男性(P<0.05)。 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粗死亡率为11.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8.02/10万,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标化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男性胰腺癌粗死亡率13.48/10万,高于女性9.68/10万(P<0.05)。 2013 — 2020年胰腺癌死因顺位保持在第5位,女性死因顺位由2013年的第5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4位。 胰腺癌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死亡人群集中在45岁以后,在8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 2013 — 2020年湖州市各地区死亡率在青、中、老三组居民中呈明显增长的变化,老年组死亡率最高,达50.41/10万。 2013 — 2020年因胰腺癌死亡导致的PYLL为10 002.50人年,WPYLL为 3 903.00人年, PYLL率为0.52‰,WPYLL率为0.20‰,男性PYLL、WPYLL均高于女性。  结论  2013 — 2020年湖州市居民胰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死因顺位逐渐靠前,老年人和男性是高危人群,女性死亡率有上升趋势,需引起关注。 加大健康宣传,营造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的氛围,从根本上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做好胰腺癌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居民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以及四类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4 — 2018年杭锦后旗居民死因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通过Excel 2010及SPSS 24.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和早死概率等指标;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4 — 2018年杭锦后旗居民粗死亡率为558.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4.52/10万,男性、女性和全人群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203.30/10万)、恶性肿瘤(122.26/10万)、脑血管疾病(96.97/10万)、损伤和中毒(34.02/10万)和呼吸系统疾病(13.22/10万),共占总死亡的84.14%。 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45~64岁年龄组死亡率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9.29,P< 0.05);死亡主要集中于≥45岁年龄组,占比92.65%。 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3.30,P<0.001);男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P< 0.05)。 砷中毒病区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高于全旗总人群(P< 0.001),死因顺位前4位与全旗人群相同。  结论  2014 — 2018年杭锦后旗居民死亡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已成为该地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通过加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等工作,降低慢性病的早死概率,提高居民的健康寿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艳  徐珏  付文  刘冰 《疾病监测》2022,37(8):1106-1111
目的 了解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杭州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2006—2020年杭州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糖尿病相关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析糖尿病相关疾病及并发症构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粗死亡率为28.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04/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10.30%和5.97%,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男性粗死亡率为27.71/10万,低于女性的29.25/10万(χ2=21.608,P<0.001),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7.14%和5.23%,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随着年龄增大,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逐渐升高(χ2=60 754.086,P<0.001),其中45~54岁、55~64岁和65岁以上组,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