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分析1990年和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变化。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结果,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指标,描述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不同性别、年龄组和省份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现状。计算1990年与2017年疾病负担相关指标,并分析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人群较1990年跌倒疾病负担的变化。结果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人群因跌倒导致的死亡数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3.48万和8.64/10万,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110.30%和12.79%;DALY标化率和YLD标化率分别上升到363.09/10万和154.02/10万,升幅为3.82%和67.56%,只有YLL标化率由1990年的257.81/10万下降至209.07/10万,下降幅度18.91%;男、女性的疾病负担指标DALY、YLL和YLD较1990年均有所增加;男、女性跌倒的死亡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5~14岁年龄组人群最低,而70岁及以上年龄组最高,仅7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死亡数和死亡率低于女性,其他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福建、云南和浙江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标化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东北三省相对较低。结论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人群跌倒造成的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尤其以老年人群为高危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组、省份人群跌倒导致的疾病负担不完全相同,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来降低跌倒带来的死亡和疾病负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990年和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分性别和年龄对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包括发病数和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L)、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结果 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性腹泻发病886000955.60例,标化发病率71009.26/10万,死亡4364.14例,标化死亡率0.37/10万,造成的YLL、YLD和DALY分别为226660.71人年、1070780.40人年和1297441.10人年,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24.66/10万、97.96/10万和122.62/10万。与1990年相比,2010年发病指标有所下降,发病数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下降6.94%和14.24%,死亡指标大幅下降,死亡数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下降93.88%和93.86%,YLL、标化YLL率、YLD、标化YLD率、DALY和标化DALY率降幅分别为95.17%、93.90%、18.81%、14.43%、78.43%和76.35%。中国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我国5岁组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疾病负担,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是5~69岁组和70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0年我国人群感染性腹泻疾病负担大幅降低。5岁以下儿童是我国感染性腹泻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糖尿病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内蒙古数据通过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反映糖尿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死亡率由3.58/10万增至8.03/10万,APC为2.8%;DALY率由2.90人年/1000人增长至6.59人年/1000人,APC为3.0%;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 死亡人数、死亡率、疾病负担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7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疾病负担严重,男性人群疾病负担及伤残疾病负担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糖尿病防控工作,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变化趋势,为全省脑卒中防控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采用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s)、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和主要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同时与全国、世界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进行比较。结果 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YLL率和DALY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YLD率稳定上升,变化率分别为-17.4%、-9.6%和78.3%。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所致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1 570.8/10万、301.7/10万、1 872.5/10万,其中,≥70岁组最高,15~49岁组最低。2019年男性YLL率和DALY率明显高于女性,YLD率与女性持平。脑卒中发病类型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逐步转变为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横向比较发现,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处于相对较低水平(YLL标化率和DALY标化率仅高于高SDI地区标化疾病负担指标)。2019年脑卒中主要危险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分性别、分年龄组甲、乙、丙、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患病、死亡、疾病负担情况及20年的变化规律。 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中国病毒性肝炎结果,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对患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率指标进行标化;分性别、分年龄组对4种病毒性肝炎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中国1990年病毒性肝炎的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标化DALY率、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标化YLL率、伤残损失的健康生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和标化YLD率分别为5 912 987.44例、42 903.75/1000万、33 267.39例、348.06/1000万、1 480 678.28人年、13 841.84年/1000万、1 366 636.53人年、13 016.86年/1000万、114 041.75人年和825.15年/1000万,与之相比,2010年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YLD和标化YLD率增加,增幅分别为10.40%、10.09%、24.01%、8.12%和7.70%;标化死亡率、DALY、标化DALY率、YLL和标化YLL下降,减幅分别为2.37%、2.63%、25.34%、3.64%和28.26%。对于甲肝, 除15岁组患病数和YLD在20年间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年龄组的所有指标呈下降趋势; 5岁组的儿童是甲肝高患病率和高DALY率人群,其值1990年分别为73 523.00/1000万和5023.00年/1000万,2010年分别为73 333.00/1000万和1935.00年/1000万。乙肝随年龄组增大患病率大致呈下降趋势,而死亡率大致呈上升趋势; 15~49岁组乙肝患病人数最多,患病率最低,50~69岁组DALY在20年间迅速上升,2010年为507 041.40人年,其值在各年龄组中最高。15~49 岁和50~69岁组是丙肝高患病和高负担人群,70岁组是其高死亡率人群,其值从1990年的33.40/1000万上升到2010年的52.80/1000万,增幅为36.74%。关于戊肝, 5岁和5~14岁组患病率和YLD率在过去20年呈上升趋势,其余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50~69岁和70岁组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50~69岁组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的增幅分别为36.03%、20.10%和53.82%,70岁组分别为30.48%、31.96%和58.38%。 结论 按分性别、分年龄组描述患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更能准确地突出病毒性肝炎的防控重点,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我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淋球菌、性传播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梅毒)的疾病负担和20年间的发病数及发病率。 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主要指标包括3种性传播疾病(淋球菌、性传播衣原体、梅毒)的发病数和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L)、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D)。同时,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计算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的YLL率、YLD率和DALY率,并分性别和年龄计算1990-2010年的变化幅度,描述疾病负担指标20年的变化趋势。 结果 中国1990年3种性传播疾病(淋球菌、性传播衣原体、梅毒)的发病数、标化发病率、死亡数、标化死亡率、DALY、标化DALY率、YLL、标化YLL率、YLD和标化YLD率分别为10 291 090例、7042.486/10万、17 938例、1.281/10万、152.292万人年、98.725年/10万、126.015万人年、74.655年/10万、26.277万人年和24.071年/10万。与其相比,2010年除发病数以及YLD略有增加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分别为10 359 147例、6099.137/10万、2429例、0.182/10万、44.836万人年、33.823年/10万、16.856万人年、12.377年/10万、27.980万人年和21.447年/10万。2010年与1990年相比,4个年龄组中淋球菌感染发病数呈上升趋势。5~14岁少年儿童和15~49岁中青年组性传播衣原体发病数下降,而50~69岁中老年组和70岁及以上老年组发病数上升。从发病率来看,除5~14岁少年儿童性传播衣原体发病率略有上升外,其他各组均有下降。除5~14组以外,其他各年龄组中梅毒发病数在1990-2010年间均呈上升趋势,标化发病率在1990-2010年间均呈现下降趋势。5岁幼儿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梅毒死亡数最大。 结论 1990-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淋球菌、性传播衣原体、梅毒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按性别、不同年龄组的疾病负担更能准确地反映不同人群性传播疾病造成的影响,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并为其他研究提供更加详细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国新生儿疾病的疾病负担和1990-2010年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的结果,分性别和年龄组报告我国1990年和2010年新生儿疾病的患病数、死亡数、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L)、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D)、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及它们的率,并计算各项指标20年间的增量和增幅。 结果 我国新生儿疾病 1岁组的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0年的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标化死亡率、DALY、标化DALY率、YLL、标化YLL率、YLD和标化YLD率分别下降了42.18%、15.55%、75.76%、64.60%、75.70%、64.50%、75.76%、64.60 %、48.21%和24.37%。2010年男性的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均明显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0年早产并发症的死亡及疾病负担情况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的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0~6天组仍是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较重的年龄组。新生儿脑病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新生儿败血症和其他感染性疾病0~6天组引起的患病率、YLD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14.04%和14.33%。 结论 按性别和年龄段分组的疾病负担能更准确地反映不同新生儿疾病造成的影响,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19),分析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年龄标化率和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析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变化情况,并与全球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47.41/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4.62/10万,年龄标化DALY率为480.95/10万。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年龄标化DALY率分别上升12.08%与下降70.38%、66.82%。近年来,尽管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年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疾病负担大致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全球水平。这与较早的疾病干预及治疗使标化死亡率降低密切相关。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患儿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疾病负担从略高于全球到低于全球水平,但年龄标化发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估计江苏省居民1990 — 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程度及其归因危险因素的定量水平。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资料,分析1990 — 2017年江苏省居民COPD的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运用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估计不同危险因素导致COPD疾病负担的比例。结果1990 — 2017年江苏省COPD的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和过早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P<0.001),仅女性的标化患病率未见下降(P=0.157)。 40岁以后DALY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快速上升。 伤残损失寿命年在DALY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吸烟导致了40.70%的DALY,已成为引起江苏省COPD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结论江苏省COPD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不可忽视,应重点关注中老年、女性人群,将控烟作为防控的重要手段,注重预防因COPD导致的伤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1990年和2010年中国人群3种细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采用发病数和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DALY(伤残调整生命年)数和率,YLL(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数和率,YLD(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数和率指标,描述1990年和2010年中国人群肺炎球菌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和脑膜炎球菌感染的疾病负担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较1990年,我国3种细菌性脑膜炎的标化发病率降幅达50%左右,死亡率降低75%左右。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细菌性脑膜炎的DALY率最高。2010年1岁以下婴儿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DALY率为97.82年/10万,肺炎球菌感染为49.49年/10万,脑膜炎球菌感染为32.22年/10万。随年龄增长,DALY率下降明显,但70岁及以上各种细菌性脑膜炎的DALY率又小幅升高。总体来看,2010年肺炎球菌脑膜炎的疾病负担最重、b型嗜血杆菌脑膜炎次之,脑膜炎球菌感染最低。结论 2010年较1990年,我国3种细菌性脑膜炎疾病负担明显下降。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婴儿是细菌性脑膜炎发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疾病负担的变化,为帕金森病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及其标化率评估中国帕金森病发病和死亡水平,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来评价不同性别、年龄组帕金森病疾病负担情况,分析1990—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203.93%和140.63%,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分别上升152.98%和100.37%,标化发病率上升15.33%,标化死亡率下降17.58%。中国总体标化DALYs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APC)=-0.50%,P<0.001],相较于男性,女性下降速度较快(AAPC=-0.95%,P<0.001)。15~49岁人群DALYs率呈上升趋势(AAPC=0.93%,P<0.001),50~74岁和75岁及以上人群呈下降趋势(AAPC=-0.57%,AAPC=-0.56%,均P<0.001)。DALYs构成中,早亡所致生命年损失(YLLs)占比大于伤残所致...  相似文献   

12.
糜跃萍  胡迪  蔡波  徐红  俞浩 《疾病监测》2022,37(10):1376-1382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江苏省居民胰腺癌流行情况、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胰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分别计算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等指标;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胰腺癌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归因于烟草使用、高空腹血糖值(FPG)和高体质指数(BMI)对胰腺癌疾病负担变化的影响。结果 1990—2019年江苏省居民胰腺癌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2.0%、2.2%、1.9%和1.7%)。疾病负担中标化DALYs率由1990年的118.24/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96.39/10万,增幅为66.09%,其中男性增幅大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9年归因于烟草使用、高FPG和高BMI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上升。65岁及以上人群疾病负担上升明显,且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结论 1990—2019年江苏省居民胰腺癌疾病负担仍较重。对于有吸...  相似文献   

13.
陈三仟  熊炜  万信  曹瑜  胡松波 《疾病监测》2023,38(1):101-105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4类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负担及变化趋势,并评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实现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2012—2021年南昌市新建区死因监测数据,采用R 4.2.0和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1.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率(YLL率)、早死概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各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AAPC进行描述。结果 2012—2021年南昌市新建区4类慢性病合计粗死亡率和YLL率分别为544.87/10万、109.91‰,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男性粗死亡率、YLL率和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癌症YLL率和早死概率分别为49.77‰和8.90%,为4类慢性病中最高;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下降最明显。结论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4类慢性病早死负担呈下降趋势,按照此趋势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990-2015年湖北省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为交通伤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中国分省结果,采用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作为测量疾病负担的指标,研究1990-2015年湖北省交通伤害导致的死亡及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2015年湖北省交通伤害死亡率为25.6/10万,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分别为37.7/10万和12.7/10万。1990-2015年,标化死亡率由25.3/10万降为22.1/10万,下降12.6%,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均下降。2015年湖北省交通伤害造成的DALYs、YLDs、YLLs分别为65.1、8.7、56.4万人年,与1990年相比,交通伤害总体DALY标化率由1 271.7/10万降至1 064.0/10万,降低16.3%,男性和女性分别降低8.3%和32.9%。2015年不同类型交通伤害中,步行道路伤害导致的DALYs最高,占53.4%。湖北省交通伤害所致DALYs主要分布在15~69岁年龄组。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5年湖北省交通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均下降,但造成的死亡和DALYs依然较高,尤其是步行道路伤害,男性交通伤害疾病负担远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指标分析2012年中国狂犬病的疾病负担情况,为狂犬病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中国人口和狂犬病疫情资料,根据病例的年龄和性别构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设计的Excel模板计算早死所致生命损失年(YLL)、伤残所致健康生命损失年(YLD)和DALY等指标。结果 2012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为1421例,死亡数为1362例,92.73%的病例分布在农村地区;YLL为25 781人年,YLD为3229人年,DALY为29 010人年,DALY强度为0.022人年/1000人;男性DALY(21 261人年)是女性的2.74倍;45~59岁年龄段人群DALY最高(8458人年);15岁以下儿童DALY强度居首位(0.034人年/1000人);狂犬病的DALY强度在8种传染病中居第5位。结论狂犬病主要负担人群为男性、儿童和45~59岁人群,应加强该群体的关注和狂犬病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爽  张辉  王卓  王德征  郑文龙  江国虹 《疾病监测》2022,37(11):1484-1489
  目的   了解2000—2020年天津市≥60岁老年居民伤害死亡谱的特征及变化情况。  方法   伤害死亡数据来源于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计算不同性别、地区和年龄组的伤害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 采用SAS 9.2统计软件,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计算构成比的变化趋势。 采用Joinpoint 4.3.1软件分析不同伤害原因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结果   天津市≥60岁人口占全年龄组伤害死亡的构成比从2000年的24.20%上升到2020年68.01%(P<0.01)。≥60岁人群伤害粗死亡率从2000年的53.26/10万上升到2020年的88.81/10万(AAPC=2.62%,P<0.01);标化死亡率从2000年的54.92/10万上升到2020年的85.29/10万(AAPC=2.55%,P<0.01)。 男性、农村居民和≥80岁老年人的伤害死亡率相对较高。道路交通伤害、跌倒、自杀、意外中毒和溺水是天津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的前5位原因。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有跌倒(AAPC=8.21%,P<0.01)和溺水(AAPC=1.64%,P=0.009);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的有自杀(AAPC=?1.89%,P=0.014)、意外中毒(AAPC=?9.66%,P<0.01)和被杀(AAPC=?5.59%,P<0.01);道路交通伤害、火灾、砸死、触电和自然环境因素意外的标化死亡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00—2020年天津市≥60岁居民伤害死亡率不断攀升,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男性、农村居民和≥80岁老年人的伤害死亡率相对较高。 跌倒、道路交通伤害、自杀等伤害原因应作为老年人伤害防控的重点工作,应继续开展针对性防控,提升老年人口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最新数据分析中国6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和不同省份的老年人群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助力老年人群的病因预防。  方法  利用GBD2019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数据,以归因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为指标评估不同危险因素在2009—2019年对中国分省、分性别的老年人群的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及变化情况,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60岁及以上人口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  结果  2019年危险因素合计导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DALY达11 451.79万人年,占老年人群总DALY的60.19%。 影响我国老年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烟草、高收缩压、膳食因素、空气污染、高空腹血糖、高体质指数、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功能不全、非最适温度和饮酒。 影响老年男性人群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烟草,而老年女性人群是高收缩压。 2019年膳食因素、高体质指数、肾功能不全和饮酒归因DALY的顺位所有提高,而空气污染、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最适温度的顺位下降。 与2009年相比,2019年中国各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归因DALY标化率均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5个省份分别是福建(27.00%)、广东(25.70%)、天津(24.24%)、浙江(22.96%)和北京(21.47%)。  结论  2009—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归因疾病负担加重,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应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如开展健康教育、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等,积极开展病因预防,有针对性地降低烟草、饮酒、膳食因素、空气污染、高体质指数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老年人群造成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0 — 2018年江苏省因主要肾脏疾病所致死亡及其寿命损失的变化特征,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死因监测系统和公安部门搜集江苏省户籍居民的死亡个案信息和人口数,死亡个案的死亡时间为从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人口数为2009 — 2018年的年末分性别、分年龄段人口数;使用SPSS 18.0和Joinpoint 4.6软件计算死亡率、标化寿命损失率(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YLL)、年龄标化率和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以评价疾病负担。结果2010 — 2018年江苏省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因主要肾脏疾病死亡分别为41 819、23 969和17 850例;2010、2018年主要肾脏疾病的死亡率分别为6.17/10万和6.96/10万,标化死亡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PC(95%CI)为?2.75%(?3.72%~?1.78%)。 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因主要肾脏疾病死亡所致的YLL分别为966 493.40年、575 115.70年和391 377.70年,所致的平均YLL依次为23.11年/人、23.99年/人和21.97年/人;2010、2018年YLL率分别为1.53年/1 000人和1.55年/1 000人,标化YLL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PC(95%CI)为?2.59%(?3.53%~?1.64%)。 主要肾脏疾病的年龄别死亡率和年龄别YLL率在30岁之前均处于较低水平,3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后快速上升。 2010 — 2018年,肾脏肿瘤、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和肾衰竭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分别呈显著上升、无显著变化、无显著变化和显著下降的趋势。结论2010 — 2018年,江苏省四类主要肾脏疾病合计死亡负担和早死负担均显著下降;男性居民肾脏疾病的死亡负担和早死负担均高于女性;肾脏肿瘤死亡负担和早死负担均显著上升,提示在未来应重视其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淄博市宫颈癌发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宫颈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分析2016-2021年淄博市宫颈癌(ICD-10)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发病、死亡及疾病负担指标。结果 淄博市宫颈癌发病率由2016年的14.77/10万升至2021年的17.54/10万(APC=4.51%,t=3.37,P=0.028);标化发病率由12.13/10万升至14.83/10万(APC=4.85%,t=3.92,P=0.017);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45~54岁组发病率升至高峰。沂源县25~44岁年龄组发病率由2016年的12.60/10万升至2021年的30.63/10万(APC=24.73%,t=3.87,P=0.018)。宫颈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016-2021年宫颈癌所致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由0.72‰升到0.86‰,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4.50%;城市中宫颈癌所致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高于农村;城市与农村宫颈癌所致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率在DALY率中的占比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70%、-5.40%;城...  相似文献   

20.
骆小波  李晓弈  刘玲  黎昌兰  常悦 《疾病监测》2023,(11):1391-1397
目的 了解我国2010—2021年人群自杀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为相关预防措施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21中国死因监测数据,计算不同组别自杀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采用Joinpoint 4.9.0软件描述不同组别自杀标化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1年自杀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4.60%,P<0.001),标化死亡率由的9.94/10万下降至5.71/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3.89%和-5.62%(均P<0.001)。2017—2021年10~24岁年龄组自杀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APC=17.17%,P<0.001);2010—2021年25~44和75岁及以上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97%和-7.22%(均P<0.001);2010—2021年45~59和60~74岁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5.69%和-8.65%(均P<0.001)。2010—2021年YLL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3.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