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
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 250例患者中杓型组63例,非杓型组145例,反杓型组42例。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确定高血压分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3.
脑卒中的动态血压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异常,特别是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中独立的和首要的因素,它与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等发病有关,是临床上关注的重点。目前认为,高血压的治疗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发病和减轻发病后的严重程度。因此临床上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视。多年来 相似文献
4.
早在60年代就有学者注意到血压的固有波动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等若干问题,并为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EH)患者血压节律的特点。方法 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100例EH患者(A组)和80例对照组(B组)血压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24小时、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B组(P〈0.05)。昼夜下降比,轻、中型EH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EH患者昼夜下降比与轻、中型和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压负荷值明显高于非LVH患者及B组(P〈0.05)。结论 轻、中型EH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多有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重症EH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血压负荷值〉40%时,LVH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压监测表明12~21%轻型高血压是白大衣性高血压;在正常血压者诊所血压值与白昼动态血压值相接近,但在高血压者诊所血压值高出大约0.5~ 2/0.4~1.2kPa:靶器官损害严重程度与血压较大波动有关。(1kPa=7.5mmHg)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们对 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 ,以指导临床用药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46例 ,男 132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6 1± 8.9岁。按 WHO诊断标准将高血压为分 、 、 期。采用英国产 BP- 5 0型动态血压记录器进行 2 4小时血压动态监测 ,每 2 0分钟监测 1次。嘱患者在 2 4小时内做活动、休息及症状的详细记录。监测前均做常规血压测量并记录 ,输入计算机。结合其活动做出综合分析 ,记录其最高血压、最低平均血压、睡眠时平均血压和活动时平均血压。结果 : ~ 期高血压患者活动时血压均明显增高 ,尤其是收缩压 ;… 相似文献
8.
对40例高血压病脑出血及20例I期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显示,脑出血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垃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压昼夜波动节律基本消失,提示夜间平均血压过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基本消失对高血压病脑出血具有早期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国有关正常高值血压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热点趋势。方法:以“正常高值血压”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2003年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 5.8.R3(64-bit)软件,对年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1 130篇中文文献。年发文量2003年—2017年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7年—2021年则出现下降趋势。作者以张立德教授发文量最多,其团队以中医药应用于正常高值血压的理论和机制研究为主。关键词分析显示早期研究主要关注流行病学调查和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正常高值血压与多种异常代谢指标和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近年来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对正常高值血压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体质和证候特点、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等研究日趋增加。结论:正常高值血压领域以临床研究为主,主要研究热点为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与转归的相关性研究、亚健康阶段的干预效果,尤其是中医诊疗已成为热点趋势。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