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检测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TFF1)和三叶因子3(TFF3)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评价其与肿瘤发生、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30例癌旁组织、25例转移淋巴结中TFF1和TFF3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TFF1在癌旁组织、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逐渐增高(26.7%,70.8%,96%,两两比较均P < 0.05)。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与癌旁组织比较,TFF3表达率均有降低(100% vs. 84.6%或80%,均P < 0.05),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仅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 < 0.05);TFF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 < 0.05)。TFF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TFF3呈负相关(P=0.014,r=-0.291)。TFF1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无相关性(P=0.639),而TFF3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有关(P=0.04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等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TFF3为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  TFF1和TFF3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存在共同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LC1(amplified in liver cancer 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率关系,检测过表达ALC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C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远处淋巴结转移关系及总生存率关系;采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等观察高表达ALC1基因在食管癌细胞中的增殖、侵袭及迁移作用。  结果  AL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1.6% vs. 21.2%,P < 0.05);ALC1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 < 0.05)。ALC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率低。ALC1基因能够促进KYSE30食管癌细胞过度增殖、侵袭和迁移。  结论  ALC1表达升高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导致总生存率下降,高表达的ALC1基因增强KYSE30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检测ALC1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SNHG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CA-10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收集安阳市肿瘤医院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ESCC患者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样本,采用qRT-PCR检测ESCC癌与癌旁组织、ESCC细胞ECA-109和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中lncRNA SNHG3的表达水平,分析ESCC患者组织中lncRNA SNHG3的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siRNA-SNHG3质粒转染ECA-109细胞,以敲降lncRNA SNHG3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lncRNA SNHG3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ECA-10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CA-109细胞中SNAIL和TWIST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ESCC肿瘤组织中lncRNA SNHG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 0.05),ECA-109细胞中lncRNA SNHG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P < 0.05)。ESCC患者组织中lncRNA SNHG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 < 0.05)。siRNA-SNHG3质粒转染ECA-109细胞后,lncRNA SNHG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lncRNA SNHG3的高表达与ESCC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敲降lncRNA SNHG3后,ECA-10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 < 0.05),SNAIL和TWIST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  lncRNA SNHG3在ESCC肿瘤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通过调控SNAIL和TWIST蛋白的表达,促进ECA-10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c42和WAVE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6例经石蜡包埋的NSCLC组织及4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dc42和WAVE1的表达情况。  结果  Cdc42和WAVE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Cdc42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AVE1的表达强度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NSCLC组织中Cdc42和WAVE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9,P < 0.01)。Cdc42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44.16%)低于低表达组(72.41%),WAVE1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39.44%)亦低于低表达组(77.1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淋巴结转移、Cdc42和WAVE1共同高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Cdc42和WAVE1在NSCLC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可能共同参与并促进NSCLC的恶性进程,检测两者的表达会对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起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的研究, 检测CysLT1R和CysLT2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CysLT1R和CysLT2R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从mRNA水平上检测90例原发乳腺癌组织和30例匹配的癌旁组织中CysLT1R和CysLT2R基因的表达量, 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乳腺癌组织CysLT1R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乳腺癌组织CysLT2R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乳腺癌组织中CysLT1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5), CysLT2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呈负相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CysLT1R mRNA高表达者的总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水平者(P=0.035), CysLT2R mRNA高表达者的总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水平者(P=0.025)。  结论  CysLT1R和CysLT2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Nanog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胃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探讨Nanog的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78例NSCLC及其中10例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39例胃腺癌及其中10例胃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和35例食管鳞癌及其中1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旁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情况。   结果   NSCLC、胃腺癌和食管鳞癌组织中Nanog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且肺癌和胃腺癌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癌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P < 0.05);胃腺癌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胃腺癌的临床分期、性别有关(P < 0.05);食管鳞癌组织中,Nanog的相对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 < 0.05)。   结论   在肿瘤进展过程中,Nanog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Nanog的表达在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丹妮  张巍  牛昀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16):828-833
  目的  探讨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retinoic acid receptor-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ROR-γ)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Oncomine网站数据库分析乳腺浸润性癌与癌旁组织中ROR-γ mRNA的表达差异,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评估ROR-γ mRNA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预后意义。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269例TNBC患者的组织标本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TNBC组织中的ROR-γ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结果  Oncomine和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的ROR-γ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 1)。相较于其他分子亚型,ROR-γ在TNBC中的预后意义更为显著,且与不良预后相关。IHC检测结果显示,ROR-γ蛋白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ROR-γ在TNBC中的高表达率为18.2%(49/269)。ROR-γ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年龄(P=0.001)、已绝经状态(P<0.001)、高肿瘤Ki-67指数(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3)。ROR-γ高表达是TNBC患者无病生存期(P=0.031)和总生存期(P=0.029)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ROR-γ在TNB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增殖活跃、淋巴结转移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或可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为TNBC的诊疗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肖炜明  吴克艳  龚卫娟  卜平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23-1625,163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D1a+树突状细胞密度和VEGF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并探究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D1a+DCs、VEGF的表达。  结果  胃癌组织中CD1a+DCs浸润密度略低于癌旁组织(P > 0.0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胃癌中CD1a+DCs密度与浸润深度、肿瘤分化、TNM分期程度有关(P < 0.05)。胃癌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1), 胃癌中VEGF的表达与肿块大小(P < 0.05)、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程度有关(P < 0.01)。CD1a+DCs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3.08, P < 0.01)。  结论  CD1a+DCs随着胃癌恶性程度增加和肿瘤的进展而减少; 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 VEGF的表达随着胃癌的进展而增高, 对其表达与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iam-1和HPA-1基因在肝癌中的定量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6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及HPA-1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配对癌旁组织(距癌2 cm)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距癌>5 cm)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肝癌组织中Tiam-1 mRNA的表达水平(43.83±11.6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82±8.16)和正常肝脏组织(6.02± 5.36)(均P < 0.05),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 < 0.05)。肝癌组织中HPA-1 mRNA的表达水平(35.28±11.8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2.94±6.25)和正常肝脏组织(4.17±3.49)(均P < 0.05),癌旁组织中HPA-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 < 0.05)。Tiam-1及HPA-1的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 < 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Tiam-1和HPA-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OR=0.523,P < 0.05)。   结论   Tiam-1 mRNA和HPA-1 mRNA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增强可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Tiam-1及HPA-1对于指导肝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膜联蛋白A1(annexin A1,ANXA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膜联蛋白A1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574±1.403)高于癌旁组织(0.240±0.8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0,P=0.045)。肺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 < 0.05);与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无关(P > 0.05)。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显示,膜联蛋白A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结论  ANXA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与其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VEGF-C、SDF-1及CXCR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食管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C、SDF-1及CXCR4在95例食管癌切除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结果  VEGF-C及SDF-1、CXCR4三种因子蛋白表达均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 阳性率分别为89.5%、84.2%、69.5%, 其中CXCR4在肿瘤细胞中未见到强阳性表达。VEGF-C和SDF-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转移的个数以及病理TNM分期均有相关性, 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和SDF-1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9, P=0.012;χ2=5.821, P=0.016)。而CXCR4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仅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且分化越高表达越强。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TNM分期及SDF-1蛋白表达为影响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 < 0.05)。  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SDF-1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 其中SDF-1可作为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免疫病理学指标, 同时VEGF-C与SDF-1/CXCR4在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干细胞因子HIWI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WI在15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食管鳞癌患者10年随访资料, 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HIWI食管鳞癌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均有表达, 其在食管鳞癌细胞胞浆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0.035, χ2=8.589)和组织学分级(P=0.011, χ2=9.075)呈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 肿瘤细胞胞质高表达HIWI的患者的总生存情况明显差于胞浆低表达HIWI的患者(P < 0.001, χ2=17.05)。  结论  干细胞因子HIWI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且其在胞质中的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牙龈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1例上牙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101例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8.7%,中位生存时间为(48.40±2.73)个月。累及龈颊沟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8.6%,未累及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不良影响(P < 0.05)。  结论  上牙龈癌具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对于累及龈颊沟的患者应行同期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肿瘤累及软腭、窦腔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上牙龈癌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指导制定下咽癌的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0例经手术治疗的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40例患者中,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8.6%,cN0期患者隐匿性转移率为25.0%,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5.0%;淋巴结转移最常见区域Ⅱ、Ⅲ、Ⅳ区转移率分别为44.6%、45.2%、18.2%;Ⅰ、Ⅴ、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7%、10.4%、7.9%。66.7%转移淋巴结伴有结外侵犯。单因素分析显示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分级关系密切(P=0.012),与性别、年龄、原发病灶部位、肿瘤T分期均无关(均P > 0.05)。本组患者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0%、49.1%。Cox回归分析表明转移淋巴结的直径(P=0.012)、数量(P=0.039)、结外侵犯(P=0.010)与下咽癌患者生存率明显相关。当转移淋巴结直径≥2.8 cm、数量≥2枚、伴有结外侵犯时预后较差。  结论  下咽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是提高下咽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黎立喜  张娣  马飞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2):1141-1144
  目的  比较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ACCB)与三阴性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26例ACCB与216例三阴性ID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曲线,Lo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72.4个月,4例ACCB患者出现复发转移,肺和肝是常见的转移部位。与IDC相比,ACCB的发病年龄>60岁、Ki-67低表达、神经侵犯、分期早(Ⅰ期和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更高(P<0.05)。与IDC相比,ACCB患者的5年DFS率和OS率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67低表达ACCB患者的中位DFS显著高于Ki-67高表达者(χ2=4.633,P=0.031)。无神经侵犯的患者较有神经侵犯者的DFS显著改善(χ2=3.861,P=0.049)。  结论  Ki-67高表达和神经侵犯是ACCB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与三阴性IDC相比,ACCB具有Ki-67低表达、神经侵犯、腋窝淋巴结阴性、分期早的临床病理特点和以保乳术为主、不行辅助化疗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Erb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含有299例食管癌病例的组织芯片中Erbin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Erb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 采用Cox回归预测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危险度。此外, 借助蛋白印迹和PCR方法检测25例冷冻的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Erbin的蛋白和基因表达。  结果  与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相比, Erbin蛋白和mRNA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55.2%vs.0, P< 0.05), 且Erbin的高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64.9%vs.47.3%, P=0.002)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65.5%vs. 45.0%, P< 0.001), Erbin的高表达也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 0.05)。  结论  Erb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高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提示Erbin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315例年龄>60岁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实验室资料。GNRI=1.489×血清白蛋白(g/L)+41.7×(体重/理想体重)。根据GNRI水平将患者分为GNRI正常组和GNRI异常组,χ2检验分析GNR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GNRI正常组(GNRI>98)259例,GNRI异常组(GNRI≤98)56例。GNRI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血清白蛋白水平、BMI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 < 0.05)。GNRI正常组与异常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和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血清白蛋白水平、BMI、GNRI、PLR、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NRI(HR= 0.687,95%CI:0.487~0.968,P=0.032)异常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GNRI正常组患者的生存均显著高于GNRI异常组患者(P=0.036和0.010)。  结论  术前GNRI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