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藏拉萨市和林芝市居民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现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慢性病的防控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4~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西藏拉萨市和林芝市557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8年拉萨市和林芝市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36.80%(205人)。林芝市居民知晓率(43.51%)高于拉萨市(30.85%)(P0.05);非藏族居民知晓率(45.31%)高于藏族(31.12%)(P0.05);拉萨市(OR=0.61,95%CI=0.42~0.89)、非藏族(OR=1.66,95%CI=1.12~2.45)、小学及以下学历(OR=0.26,95%CI=0.13~0.53)、中学学历(OR=0.48,95%CI=0.28~0.83)和农牧民(OR=1.66,95%CI=1.12~2.45)是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结论 2018年西藏两个市区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更科学地防控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房山区在校大学生于2019-03/06利用微信扫码功能进行线上自主填写问卷。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50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0.56%,高年级大学生和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艾滋病知晓率高于低年级大学生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3、12.504,P<0.05)。艾滋病知识“来自学校教育”、“来自网络”和“来自报纸、杂志、书籍”的大学生知晓率高于非来源于以上3条途径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5、17.654、14.71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OR=1.807,95%CI:1.353~2.413)、专业(OR=2.063,95%CI:1.398~3.043)、艾滋病知识“来自网络”(OR=1.953,95%CI:1.359~2.806)、艾滋病知识“来自报纸、杂志、书籍”(OR=1.543,95%CI:1.144~2.080)对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有影响。结论北京市房山区大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高年级、医学专业、艾滋病知识“来自网络”和艾滋病知识“来自报纸、杂志、书籍”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制订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00例,回收有效问卷1078份。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 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9.61%,χ2检验显示不同性别(χ2=4.84,P=0.028)、城乡之间(χ2=5.53,P=0.019)、不同年龄组(χ2=44.16,P<0.001)、不同文化程度(χ2=54.21,P<0.001)、不同职业组(χ2=17.75,P=0.001)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中,公众对核心信息“出现哪种症状,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的知晓率最高,为96.75%;“肺结核能治好吗?”的知晓率最低,为79.68%。53.99%的人群通过电视宣传接受过结核病的宣传教育。31.73%的人希望选择视频、动漫等影像材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高中及同等学历OR =1.483,95%CI:1.158~2.626 ;大学大专OR =1.645,95%CI:1.144~2.388;本科及以上OR =1.142,95%CI:1.001~1.273)、接受过宣传教育(OR =2.847,95%CI:1.994~4.064)是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结论 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已达到国家规划指标,但文化程度较低者及未接受宣传教育者的公众知晓率相对较低,今后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南市乃东区居民结核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情况,为后续开展结核病宣传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0名16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南市乃东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的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82.91%(3327/4013),不同性别间总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9,P=0.384);不同户籍居民知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7,P=0.002);不同年龄组之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177,P<0.001);不同民族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3,P<0.001);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57,P<0.001);不同职业分布人群的知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7.047,P<0.001);接受过宣传教育的知晓率比未接受过的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2,P=0.014)。7条核心知识中,调查对象对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及临床症状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4.83%、59.33%。结论山南市乃东区居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较内地许多城市高,但仍未达到国家要求,需要对重点人群及重要知识点进行精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成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探索有效的成人预防接种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江北区城区和农村分别随机抽取16个社区(村),每个社区(村)抽取18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居民成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和接种意愿,并分析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江北区居民成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为59.54%,成人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主要有报刊杂志/宣传资料(50.21%)、电视广播/新闻媒体(58.25%)和医务人员介绍(57.83%)等。30.11%愿意接种成人疫苗,居住城区、与预防接种适龄儿童共同生活、家庭年收入高的居民接种意愿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45岁年龄组(OR=2.086,95%CI:1.390~3.132)、大专及以上学历(OR=2.052,95%CI:1.299~3.240)是提高居民成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的促进因素,而小学及以下学历(OR=0.257,95%CI:0.164~0.404)、家庭年收入10万元(OR=0.495,95%CI:0.326~0.753)则不利于提高成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结论江北区居民成人免疫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和接种意愿均较低,应加强对老年人、低学历和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居民狂犬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狂犬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法对成都市武侯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狂犬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2.2%;22.9%的调查对象认为狂犬病可以治愈,郊区和城区居民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9,P>0.05);61.7%的调查对象对犬伤后处置程序回答正确,郊区和城区居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8,P>0.05)。狂犬病知识得分影响因素有年龄(OR=0.76,OR95%CI:0.69~0.85)、家庭年收入(OR=1.92,OR95%CI:1.76~2.09),农民(OR=0.38,OR95%CI:0.31~0.47)、郊区居民(OR=2.30,OR95%CI:1.53~3.47)狂犬病知识得分较低。20.0%的调查对象有经常让犬只舔舐手的高危行为,且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OR=1.35,OR95%CI:1.10~1.66),郊区居民更易发生高危行为(OR=0.40,OR95%CI:0.20~0.80)。结论居民狂犬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对狂犬病致死性认知不足,狂犬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对居民开展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噪声对血胆固醇浓度的影响。方法以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值(4000Hz)为噪声接触水平的特异性暴露指标,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血胆固醇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71名噪声岗位员工中,血清胆固醇均值为(4.84±0.92)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33.22%。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80,P<0.001),以40~岁组患病率最高,为42.33%;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454);BMI指数异常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6,P<0.001);吸烟组高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8,P=0.005);饮酒与不饮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0,P=0.113);高频听损组高于无高频听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4,P=0.018);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29,P<0.001),其中工龄>10年组最高,为40.8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4,95%CI:1.13~1.58)、BMI指数(OR=1.38,95%CI:1.07~1.79)、工龄(OR=1.41,95%CI:1.06~1.88)是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高频听损对血胆固醇浓度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噪声在职业接触噪声人群中并不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高血压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水平。方法 2015年在石景山区9个街道的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现况调查,收集居民有关高血压的患病、治疗和控制情况。结果共调查年龄在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4880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6.1%,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63.7%,55.6%和35.3%。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高(χ~2=62.77,P0.01),年龄在60岁以前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39.61,P0.01),随着年龄增长在5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明显,60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甚至超过男性(χ~2=3.8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OR=1.776,95%CI:1.679~1.879)、饮酒(OR=1.604,95%CI:1.349~1.908)、超重肥胖(OR=1.668,95%CI:1.501~1.853)、高尿酸血症(OR=1.685,95%CI:1.199~2.360)、腰围(OR=1.699,95%CI:1.434~2.012)和空腹血糖(OR=1.232,95%CI:1.156~1.314)等;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有性别(OR=0.760,95%CI:0.604~0.956)、体育锻炼(OR=0.767,95%CI:0.630~0.935)、文化程度(OR=0.872,95%CI:0.811~0.938)和职业(OR=0.973,95%CI:0.946~1.000)。结论石景山区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高,且有上升趋势。其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本研究对广州市番禺区成年常住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开展横断面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的制定常住居民艾滋病知识宣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9-01-2019-06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广州市番禺区选取20个社区(行政村),每个社区抽取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年龄≥16岁及未诊断艾滋病的5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居民艾滋病知识现状,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影响因素。结果共计调查1 000名,回收有效问卷995份。调查的常住居民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7.49%,其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68.74%)最低,"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知晓率(90.45%)最高。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χ~2=34.847,P<0.001)、不同文化程度(χ~2=81.649,P<0.001)、不同民族(χ~2=5.286,P=0.021)、不同职业(χ~2=23.769,P<0.001)及不同户籍(χ~2=259.778,P<0.001)是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OR=2.656,95%CI为1.906~3.701)、年龄(OR=1.703,95%CI为1.133~2.558)和户籍(OR=1.509,95%CI为1.089~2.092)。结论广州市番禺区成年常住居民艾滋病认知水平较低,应加强相关宣教工作,重点开展针对文化程度低、年龄长及外地户籍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兰州铁路局职工对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辖区鼠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职工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知晓率(%)描述调查人群鼠疫防治知识水平。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鼠疫防治知晓率比较采用检验,多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共调查职工1200人。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46.9%。女性职工的知晓率为49.8%,高于男性职工(41.8%,P=0.009);40岁及以下年龄职工知晓率为55.7%,高于40岁以上职工(39.7%)(P0.001);文化程度为大专和本科的知晓率为59.8%和59.0%,高于低文化程度者(40.5%和31.3%,P均0.001);供电和通信工种的职工知晓率为55.4%和54.5%,高于其他工种(P=0.047),工务职工知晓率最低为33.6%。年龄(OR=0.681,95%CI:0.481~0.966)和文化程度(OR=1.485,95%CI:1.195~1.845)是影响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调查职工的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较低,存在疾病远距离传播的风险。建议加强对辖区职工的鼠疫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东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索其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为针对性开展农村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5-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农村地区抽取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和服药依从性情况,共有511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本研究。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511例调查对象高血压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7.60%,其中,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最高,为69.94%,其次依次为药物治疗(55.06%)、基础知识(39.20%)、危害认知(29.45%)和血压管理知识(29.45%)。服药依从性好的高血压患者有187人,占36.59%,服药依从性差者324人,占63.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文化程度(初中OR=2.85,95%CI:1.32~6.13;高中及以上OR=7.39,95%CI:2.70~20.23)、病程长(2~年OR=4.77,95%CI:1.35~16.89;6~年OR=6.44,95%CI:1.80~23.04;>10年OR=12.08,95%CI:3.19~45.73)、药物治疗方案由省市级(OR=2.81,95%CI:1.10~7.20)或乡镇医院制定(OR=1.85,95%CI:1.08~3.16)、人均月收入较高(501~1500元OR=1.84,95%CI:1.07~3.18)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检验结果显示,高血压危险因素、危害认知、药物治疗等知识知晓程度不同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三者与服药依从性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130、0.169和0.14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东省农村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和服药依从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继续加强高血压危险因素、危害认知、药物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做好包虫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840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分别为66.1%、48.9%、47.9%。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6.57,P<0.05);男性(52.5%)人群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高于女性(44.2%)(χ2 = 5.70,P<0.05);“45岁”(55.2%)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高,“30岁”(39.9%)人群包虫病防治行为合格率最低(χ2 = 8.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相对于文盲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更高(OR = 1.89,95%CI:1.053.42,P<0.05);男性相对于女性包虫病防治态度合格率更高(OR = 1.38,95%CI:1.051.83,P<0.05)。结论 2018年西藏自治区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合格率较低,做好包虫病防治工作,提高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基础,改变态度是关键,养成良好行为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怀远县农村和城市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以城镇社区和农村行政村为抽样单位,被抽取单位中各抽取一定的样本,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分别调查400名城镇居民和400名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居民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73.25%明显高于农村居民(63.25%)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也随着升高(χ2=44.36,P0.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OR=0.688,P=0.004)、咨询服务(OR=0.373,P=0.036)和免费宣传材料(OR=0.071,P0.001)为知识掌握程度的促进因素,而报刊书籍(OR=2.392,P0.001)、医生(OR=2.979,P0.001)为知识掌握程度的阻碍因素。结论怀远县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大咨询服务和免费宣传资料的发放有利于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西南地区居民饮食误区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居民对饮食误区的正确认知及针对性营养宣教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进行调查,抽取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7 945名居民,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48.31%居民了解补钙的最佳食物,仅有21.65%的居民了解补铁食物,有77.10%的居民不赞同“吃野生动物更有营养”,居民对“素食比荤素搭配更有益”、“红色食物补血”的态度持赞同的分别为45.28%、26.86%。有50.80%的居民赞同“食物相生相克”。不同性别、年龄、地区、职业、教育程度、收入、BMI的居民对饮食误区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 0.87,95%CI:0.83~0.90)、城市居民(OR = 0.90,95%CI:0.86~0.94)、学生(OR = 0.74,95%CI:0.68~0.82)及白领(OR = 0.80,95%CI:0.74~0.86)、高教育程度(OR = 0.75,95%CI:0.70~0.80)、高收入(OR = 0.90,95%CI:0.85~0.96)的居民是对饮食误区认知的保护因素,超重(OR = 1.05,95%CI:1.00~1.11)、肥胖(OR = 1.10,95%CI:1.01~1.20)的居民对饮食误区认知是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西南地区居民普遍存在饮食误区,对补铁、补钙食物来源的认知不够,大部分居民存在以下误区:“食物相生相克”、“红色食物补血”、“素食比荤素搭配更有益”。在进行营养健康宣教时应加强对男性、年龄偏大、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程度较低、工人、低收入、BMI 不正常的居民进行营养知识科普,着重宣传补铁、补钙的途径,提高营养知识知晓率,纠正饮食文化误区,促进慢性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后高校开展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某医学院校大一新生进行艾滋病知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国八条”、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等。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新生知晓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影响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其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 520名新生对“艾滋病国八条”以及其他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120.733,P<0.001)、生源地(χ2=236.379,P<0.001)、专业类别(χ2=34.051,P<0.001)、父母学历(χ2=51.408,P<0.001)、是否有过性行为(χ2=5.409,P<0.05)、是否愿意在学校加入宣传艾滋病学生社团(χ2=29.679,P<0.001)、是否愿意在学校参加艾滋病相关讲座(χ2=15.735,P<0.001)、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中的形势很严峻(χ2=114.371,P<0.001)等因素影响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性别(OR=2.574)、生源地(OR=3.740)、愿意加入艾滋病学生社团(OR=1.643)、愿意参加艾滋病知识讲座(OR=1.288)是大学新生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促进因素。结论 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应结合新生的特点以及学校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宣教,从而为高校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居民对于麻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金山区麻疹免疫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金山区成年居民麻疹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并对自愿接种疫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金山区常住人口麻疹相关知识知晓总合格率为54.79%,各知识点的知晓率在21.72%~90.75%之间。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麻疹相关知识知晓合格率最低,为23.64%;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最高,为5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8,P<0.05)。本市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麻疹相关知识知晓合格率分别为42.75%和4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85.63%的人愿意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低学历、麻疹知识缺乏为疫苗接种意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金山区居民麻疹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且存在一定比例的人群拒绝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的现象;建议加强麻疹相关知识宣传,尤其是低学历人群,从而提高麻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5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医防融合相关培训状况以及相关知识能力的需求状况,为完善我国基层医防融合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防病治病能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对五个省15个区县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并对各种医防融合相关知识能力需求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76.0%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近一年参加过培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参与率(73.2%)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4.3%)(χ2= 83.812,P<0.001),不同特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参与率不同(P<0.01)。各类培训参与率均低于相关知识技能的需求率,公共卫生相关知识技能的需求率最高。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不同特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对各类知识技能的需求率不同:相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人员对传染病防控技能(OR = 0.756,95%CI:0.666~0.858)和一般病与常见病诊疗技能(OR = 0.860,95%CI:0.762~0.971)的需求程度更高;临床医疗岗位人员对传染病防控技能及一般病与常见病诊疗技能、的需求程度更高(P<0.001);年轻人员对慢病管理与病因监测技能的需求更高(OR = 0.937,95%CI:0.885~0.992);公共卫生岗位人员(OR = 1.346,95%CI:1.114~1.626)和专职管理岗位人员(OR = 2.334,95%CI:1.707~3.191)对信息化技能的需求程度更高。结论 应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强度,提升培训内容和知识技能需求的匹配程度,建立完善医防交叉培训机制和医防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河池市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河池市辖区内不同场所档次女性性工作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Kruskal Wallis H检验推断安全套使用情况,用logisitic回归分析对安全套使用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011—2015年河池市女性性工作者10 867人,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95.69%,2011—2015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随场所档次提高而增大(趋势χ2=53.72,P<0.01)。安全套使用频率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来自高档场所(OR=3.034,95.0%CI=2.410~3.818)和中档场所(OR=1.807,95.0%CI=1.639~1.992)者较低档场所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较大,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OR=1.403,95.0%CI=1.183~1.665)较初中及以下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较大。另外,艾滋病知识作答全对(OR=2.521,95.0%CI=2.291~2.773)、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OR=2.019,95.0%CI=1.568~2.599)、接受过同伴教育(OR=1.538,95.0%CI=1.365~1.733)均为安全套使用的促进因素。而年龄在40岁以上(OR=0.835,95.0%CI=0.737~0.945)则为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危险因素。 结论安全套的使用主要受调查对象自身文化程度及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加强针对低档场所以及中年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9.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及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况,分析人口学特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在MSM活动场所定时、定点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的招募和寻问式匿名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40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总知晓率为92.1%,其中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为75.0%,其余均在90%以上。不同文化程度(H=24.257,P=0.000)、职业(χ^2=332.096,P=0.000)、年龄(H=16.222,P=0.001)、异性婚姻状况(χ^2=39.950,P=0.000)、性取向(χ^2=52.294,P=0.000)、经济收入(H=8.927,P=0.030)、户籍和民族(χ^2=8.056、5.332,P=0.046、0.021)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人口学特征组间比较,大专及以上较小学及以下、初中组高(Z=-2.804、-4.144,P=0.005、0.000),学生较工人及商业服务和其他组、干部职员较其他组高(χ^2=5.906、169.126、79.938,P=0.005、0.000、0.000),年龄〈20岁较20-岁、30-岁组高(Z=-3.870、-2.304,P=0.000、0.021),未婚较已婚组高(Z=-3.870,P=0.000),同性性取向者较异性、双性和不确定者高(χ^2=10.354、47.373、5.008,P=0.001、0.000、0.025),月收入≤1 000元者较无收入、1 001-元、〉3 000元者低(Z=-2.353、-2.126、-2.550,P=0.019、0.033、0.011),本市、本省外市户籍者较外省者高(χ^2=7.605、5.895,P=0.006、0.015),汉族较其他少数民族高。结论绵阳市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平衡,仍存在盲点和薄弱环节,应积极采取措施,针对特殊"亚群"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覆盖率和整体知晓率,进一步促进艾滋病防治意识的建立和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