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关联规则的挖掘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总结现有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决策树的快速关联规则挖掘算法(RABDT),结合决策树的构造过程,给出了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并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入侵检测系统中使用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网络数据中系统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创建正常行为库,找出异常连接.描述了一种改进的FP_树算法--NFP_树算法,用以进行入侵检测关联规则的挖掘,实验证明,此算法比传统的关联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粗糙集技术与关联规则结合的数据挖掘方法对乙肝中医临床症候规律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所收集到的883例乙肝患者中医临床资料,采用粗糙集方法建立中医证候决策信息表,提取与乙肝证型有密切关联的症状、体征,然后利用关联规则找出不同证型下的中医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临床数据的挖掘分析,发现口苦、舌苔薄和脉弦等对肝胆湿热证判定以及舌胖、舌荣等对肝郁脾虚证的诊断分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结论: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揭示中医临床症状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乙肝中医临床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对其他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冯变玲  杨世民  贺小红  雷祎 《中国药事》2012,26(10):1076-1082
目的找寻不良反应、药品、用药人群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关联模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效降低由药源性疾病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必要的保障。方法应用SQL构建多维数据仓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挖掘数据中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结果与结论得到江苏省2004~2009年6年多维关联结果以及6年纵向多维关联规则比较结果,共获得7组具有强的关联性的三维关联组合和5组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三维关联组合。  相似文献   

5.
基于概念格理论,研究了对时间序列的波动情况进行周期关联规则的挖掘.首先对时间序列进行了反季节化预处理,然后提出了生成周期关联规则的新并行算法,在算法内部对生成的概念进行了剪枝处理,有效地提高了挖掘速度.随后用所给出的高精度模型对不满足移动平均法反季节化预处理条件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反季节化计算.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门诊和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关性及关联规则。 方法 对某院2009年门诊和急诊处方数据进行抽样,将药品按通用名和ATC编码进行分类,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建立先验(Apriori)关联分析模型进行数据挖掘。 结果 门诊和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在人均用药品种数、人均抗菌药物品种数、患者年龄、性别上均存在差异。门诊处方中的5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存在明显关联;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关联规则更多。 结论 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比门诊更为集中和频繁,注射剂型的使用、抗菌药物联用的情况更为普遍,急诊医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更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探讨蒙医热证方剂组方规律,挖掘关联规则、高频药物和辅助药物,为蒙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对《传统蒙药与方剂》中治疗热证的蒙医方剂进行数据预处理,录入自主开发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药"和"过敏性鼻炎"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中文期刊(2010年1月-2019年1月)相关期刊文献,收集文献记载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方剂147篇,共含中药175味,频数共计1 427次。在纳入的175味中药内,频数≥5的中药共57种;功效分类中,以解表药和补虚药最为常见,占比高达72.84%;药性药味中,以辛温药居多;归经分类中,以肺经、脾经和胃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0种,因子分析中提取6个公因子。结论 AR的中医治疗用药以解表药为主,且多与补虚药同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索参麦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系统检索1979~2015年文献,采集参麦注射剂ADR详细个案报告,在此基础上应用Microsoft ACCESS构建数据库,进而以Clementine 12.0为数据挖掘平台,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开展数据挖掘研究。结果:共检索符合纳入条件的参麦注射剂ADR详细个案118例。其临床诊断大致有6类,呼吸系统损害20例(16.9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例(16.10%),全身性损害26例(22.03%),神经紊乱23例(19.49%),胃肠系统损害18例(15.25%),心率及心律紊乱12例(10.17%)。后项包含ADR诊断的关联规则有“ADR发生在0~5 min之内的男性患者占总体研究案例的14.41%,其中41.18%的患者的ADR诊断为全身性损害”。结论:参麦注射剂ADR诊断种类可能与患者性别、配液种类等因素相关,尚需更大样本量的数据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索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通过系统检索1979~2015年文献,采集双黄连注射剂ADR详细个例报告,在此基础上应用Microsoft ACCESS构建数据库,进而以Clementine 12.0为数据挖掘平台,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开展数据挖掘研究。结果:共检索符合纳入条件的双黄连注射剂ADR详细个案569例。其临床诊断大致有7类,皮肤损害案例占32.162%,过敏性休克案例占20.562%,呼吸系统损害案例占16.696%,消化系统损害案例占12.830%,神经系统损害案例占9.490%,循环系统损害案例占6.503%,泌尿系统损害案例占1.757%。其中有172例案例存在联合用药情况;155例ADR发生在给药开始后10 min之内。过敏性休克和循环系统损害的案例在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中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剂量规范与否、配液种类、ADR发生时间段在不同的ADR诊断中的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信度最高的关联规则是“肺炎患者占总研究案例的6.68%,其中52.63%的患者发生皮肤损害”。结论:双黄连注射剂ADR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可能与患者性别、用药剂量、配液种类、ADR发生时间段等因素相关,尚需更大样本量的数据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药和过敏性哮喘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2008年1月-2018年8月)相关期刊文献,收集文献记载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 2013、SPSS 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期刊文献48篇,共含中药98味,频数共计455次。在纳入的98味中药内,频数≥ 5的中药共30种,频数≥ 10的中药共12种;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解表药在功效分类中最为常见,占比达到74.31%;药性药味中,药味以甘、苦、辛居多,药性以温、平、寒居多;归经分类中,以肺、脾、心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7种。结论 过敏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用药多以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且多与补虚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检测口服盐酸特比萘芬引起听力障碍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方法:AERS-DM是对美国不良反应报告系统AERS数据进行去重、标准化与知识聚合的不良反应数据库,本研究在AERS-DM中进行数据挖掘,计算不良反应信号比例报告比值比(proportional ADR reporting ratio,PRR)和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PRR的判定标准为: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例数>3,PRR≥2,四格表χ2≥4,则提示生成不良反应信号。ROR的判定标准为:当ROR95%可信区间下限>1则提示生成不良反应信号。结果:检测到PRR和ROR不良反应信号。PRR=3.77>2,χ2=20.39>4,药物引起不良反应例数>3,提示生成不良反应信号;ROR=3.78,ROR的95%可信区间(2.03,7.03),下限>1,提示生成不良反应信号。结论:基于AERS-DM数据检测不良反应信号结果表明口服盐酸特比萘芬与听力障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心脏超声临床数据挖掘过程中的不同算法选用及其结果分析,指出挖掘算法是数据挖掘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解决特定的问题,一种或多种算法需要被选择应用,且要在适于挖掘的数据环境下实施挖掘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21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 30的高频药物共28种,其中黄芪(143次,66.5%),茯苓(113次,52.6%),丹参(97次,45.1%),山药(86次,40.0%),当归(73次,34.0%)最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治疗的药物四气以寒(11次,39.2%)、平(10次,35.7%)为主,五味中甘味(23次,50.0%)为主,归经中肝经(16次,20.0%)、脾经(14次,17.5%)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912次,39.3%),活血化瘀药(307次,13.2%),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2种,因子分析中提取6个公因子。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多以甘温药黄芪(补虚药)为主,临床上可与苦寒药丹参,甘平药茯苓等组合使用,以及可随证配伍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使用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处方,建立Excel数据表对处方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复方170个,用药以寒性、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柴胡、甘草、郁金、金钱草、茵陈、白芍、大黄、川楝子、黄芩、延胡索;关联规则显示药物以白芍-柴胡、白芍-甘草、黄芩-柴胡、大黄-金钱草、川楝子-柴胡、川楝子-郁金、川楝子-金钱草配伍较多;聚类分析得到7类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0味核心中药和3组核心药物网络配伍。结论 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专利复方药物性味以苦寒为主,多归肝经,用药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泻下通腑类药物为主,配伍以疏肝柔肝、缓急止痛、和解表里、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为主,治疗上常用四逆散、金铃子散、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干预铁死亡的物质基础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整合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获取铁死亡的作用靶点,以类药性≥ 0.18为条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中筛选出可作用于靶点的化合物及中药,并构建靶点-化合物、化合物-中药、靶点-化合物-中药网络。借助在线分子对接平台(Systems Dock Web Site)将度值前4的靶点与候选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预测结果及进一步挖掘潜在的化合物靶点组合。通过查询各中药的性味归经等信息,对中药进行规律分析。结果 共获得65个铁死亡的作用靶点,15个可匹配到候选化合物的靶点,收集到35个候选化合物,301味中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靶点网络中涉及的药物靶点结合活性较佳,并挖掘出与度值前4靶点相关的潜在新组合72个,其中3个对接得分高于化合物-靶点网络已有组合。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可干预铁死亡的中药药味以苦、辛为主,药性以寒居多,主要归肝、肺二经。结论 本研究较系统地探讨了中药干预铁死亡的物质基础,总结了铁死亡相关中药的一般规律,为今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开发铁死亡干预药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1年11月临床治疗FD的相关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规范中药信息后运用WPS Office进行处方用药规律分析,包括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Modeler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在TCMSP数据库检索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FD作用靶点;运用Venny取核心药物与FD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制作“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PPI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处方274首,包含179味中药。使用频次≥34的有24味中药,甘草以196次位居第一;四气中温性药、平性药和寒性药使用频次最高;五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辛味药、苦味药和甘味药;归经以脾经、胃经和肺经为主;功效中频次最高依次是燥湿化痰、清热解毒和疏肝解郁;二项关联规则表明白术-茯苓支持度最高,三项关联规则茯苓-(白术、甘草)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3类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表明甘草、白术、茯苓、党参和柴胡在处方中至关重要;综合FD病机、药物功效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甘草、白术和党参为核心药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芒柄花黄素和黄豆黄素等,核心靶点为AR、ESR1、MAPK1、F2、SLC6A4、IL-2、IL-4、IL-6、IL-10等,主要信号通路为PI3K-AKT、AGE-RAGE和HIF-1等。结论 核心药物可针对FD脾虚气滞的病机健脾益胃、理气导滞,其余高频药物在配伍中发挥燥湿、化痰、清热、解郁等改善兼症作用。同时其治疗FD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交互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