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针对车载激光点云中道路边界提取不精确、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路缘特征的城市道路边界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对点云进行平面规则格网投影,根据测量车行驶轨迹点进行高程过滤,保留地面和路缘石等近地面点云;然后分析路缘石的空间邻域特征,构建路缘石特征描述算子,自动识别不同类型的路缘石边界;最后通过路缘石连续分布特性进行聚类去噪处理,获取精确的道路边界点云。以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某段道路点云数据为例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有效地提取智能车辆在不同环境下的道路环境信息,提出基于三维激光雷达的道路边界提取和障碍物检测算法.首先,对三维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栅格化滤波处理,利用单束激光点云空间邻域联合分割的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得到点云平滑度特征图像.然后,采用自适应方向搜索算法获取道路边界候选点,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曲线拟合.最后,对道路边界约束下可通行区域内点云进行聚类分割,获得道路内障碍物方位和距离信息.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能够实时准确地提取道路边界和障碍物位置信息,满足智能车环境建模和路径规划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三维激光扫描设备不能同时获取空间点云的坐标信息和色彩信息,多视角点云数据配准复杂等问题,采用了一种将全方位视觉传感器ODVS(Omni-directional Vision Sensor)和可移动360°面激光光源相结合的主动式全景视觉传感器ASODVS(Active Stereo Omni-directional Vision Sensor)来获取点云数据。通过人机接口对ASODVS的扫描步长和速度等进行控制,实现了边扫描边获取全景点云数据;对获取点云数据空间信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激光投射点提取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了3种不同的全景激光线提取算法对全景切片图像中激光投射点进行提取,并实验研究了各自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对于ASODVS而言,帧间差提取算法能有效快速准确的提取三维全景场景中激光投射点,并具有消耗计算机资源少、操作过程自动化、生成数据有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激光雷达对隧道环境中的障碍物进行检测时,海量的隧道点云容易造成虚警.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的隧道内障碍物检测方法.其首先设计了背景点云的滤除策略,根据三维点云生成二维栅格图,并标记隧道边界栅格和地面栅格;对隧道边界栅格点云进行欧几里得聚类和边界曲线估计,根据估计曲线滤除隧道边界点云;对地面栅格点云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巡检机器人在高压电缆隧道狭窄环境中运行时无法识别可通行路径并自主规划前进路线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导航方法。双目摄像机扫描隧道内点云数据,然后抽帧并通过点云精简方法对点云数据进行简化。之后根据相邻点的位置计算各点的法向信息,而后经过K-Means聚类算法提取法向量相近的点集分割出水平面点云。由于无法区分步道平面和两侧水平地面,因此再以水平面点集的高度值用K-Means聚类做一次二分类用加以区分。在最终点集中提取左右边界并计算中心线,通过拟合得到步道走向信息。最后通过分析拟合曲线在图像中下端点与摄像头视觉中线的关系以及下端点切线与视觉下边界的关系解算出机器人当前所处位置以及前进修正信息。  相似文献   

6.
杨希  袁希平  甘淑 《软件》2020,(2):230-233,237
本论文以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昆明理工大学”石碑作为目标场景,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Maptek I-Site 8200SR获取目标场景的点云数据,使用Maptek I-Site Studio 6.0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点云数据的配准、去噪及精简;通过提取特征点云同时结合AutoCAD2014、3ds Max实现对目标场景的建模。研究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预处理的方法步骤及模型构建过程,通过分析数据处理及建模结果,结合当前的研究状况探讨了模型的相关应用,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通过激光扫描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激光点云数据,并处理和分析点云数据,实现对环境中行人的检测。提出的行人检测算法基于实时获取的点云数据,采用帧逐差的方法初步确定行人所对应的点云,并通过估计行人身体尺寸和对应点云数量来提高检测率。实验中测试了角分辨率、扫描频率、行进路线以及行进速度的多种组合下行人检测的准确率,通过分析激光传感器参数配置对行人检测的影响及不同行进方向上的检测性能,得出最优传感器配置和检测方案。 实验结果验证了利用激光测量传感器检测行人的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了初步的检测步骤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利用机载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从点云数据中提取模型信息成为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点云数据处理的相关应用也越来越多,点云数据的处理软件参差不齐,需求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针对上述问题,在基于QT编程平台下,利用PCL开发机载三维激光扫描仪点云数据处理软件,集中处理点云数据. 该系统由点云数据读写、三维显示、点云滤波、网格重构、点拾取、点云分割及NARF关键点提取等功能模块组成. 各模块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功能易于扩展,以完成进一步的测绘工作. 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可以快速完成机载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数据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被广泛用于长巷道形变监测技术的研究中,但目前的研究存在多次扫描采集到的点云数据基准点移位现象;采集到的相邻点云数据公共特征不明显,多站点云拼接后会导致累计误差增大;超前巷道形变受超前支架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以传统十字点法中顶底板中点与两帮重点交叉的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巷道中轴线提取方法。巷道定义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位于激光束发射处,z轴位于激光扫描器的竖向扫描面内;x、y轴均位于仪器的横向扫描面内,中轴线反映了巷道整体的走向和姿态。在巷道掘进完成未受采动影响时,整条巷道进行第一遍扫描,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整条巷道的中心点,将各中心点连接并拟合出一条完整的中轴线。在后续的巷道变形监测中,每监测一次均通过第一次的中点位置进行点云数据叠加,准确获得巷道断面内各个点云的变化情况,进而获得巷道的形变。基于拟合的中轴线构建巷道断面。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塔山煤矿30507工作面回风巷对巷道形变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巷道形变随着测点距工作面距离的增大而变小,且30507工作面回风巷的超前影响范围为150 m,巷道形变的最大点位于底板临近采空区一侧。(2)三维激光...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同树种的树叶疏密及空间结构不同,提出基于激光点云数据,顾及冠层叶面积密度的树木三维绿量(Living Vegetation Volume, LVV)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树木局部点云的主方向相似度和局部点云轴向分布密度分离枝干与树叶,剔除非光合作用成分,提取树叶点云;然后建立体元模型,引入Graham算法确定分层树冠边界,获取激光接触频率,从而基于体元冠层分析(Voxel-based Canopy Profiling, VCP)方法求出冠层叶面积密度(Leaf Area Density, LAD);最后分层棱柱体积乘以叶面积密度,累加得到树木的三维绿量。利用Riegl VZ-400地面激光扫描仪获取13棵不同形状和树种的树木点云数据,利用该方法估算各树木三维绿量,并与传统的凸包法和台积法的结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台积法计算的三维绿量值最大,凸包法计算的三维绿量次之,顾及冠层叶面积密度的树木三维绿量方法计算的三维绿量值最小,为台积法的36.69%,为凸包法的47.80%。相比传统方法,顾及冠层叶面积密度的树木三维绿量计算方法侧重光合作用组分叶片点云的统计,并考虑了树冠内部树叶分布情况,更符合树木的实际情况,能充分利用三维点云数据特性,反映树冠内部三维绿量分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心内膜散乱点云预处理中的边界点检测,利用截线云理论将散乱点云进行等间隔区域分层,将点云投影至点云切片,得到切片的散乱点集,同时建立链表结构分区存储点云数据;由平面上点的二维坐标定位,提出区域"十"字算法进行切片数据边界点提取,获取切片数据的最外层点,将检测到的边界点存回原始三维数据源,完成预处理过程。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对边界点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能够在快速、有效地简化点云数据的同时保持原始特征的信息,可以提高后续三维建模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三维重建技术逐渐成为引水隧洞运营期安全检测的关键手段。而受隧洞特殊水文环境噪声、数据采集设备噪声以及载体运动噪声等影响,采集的点云数据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到噪声干扰,导致有用信息缺乏,不利于三维重建的进行。因此,该文提出了基于声呐数据特征点的点云去噪算法,实现隧洞点云数据的去噪。首先,该文依据引水隧洞声呐点云数据的特点,定义视觉距离和视角向量特征参数;其次,通过耦合视角向量与点云法向量估计点云漂移向量,并使用核函数方法估计视角距离参数的概率密度分布从而计算漂移距离;最后,采用漂移算法在保持点云模型特征的同时实现噪声的滤波。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在去除隧洞点云模型数据噪声的同时能很好的保持引水隧洞模型的细节特征,为后续隧洞病害的检测提供高精度点云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由原始点云数据局部密度稀疏、不均匀或者法向量错误等制约因素引起的重建网格质量问题,利用对抗神经网络中权重共享的特性和对抗的训练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对抗网络的点云三维重建方法。首先,利用预测器对网格模型边的偏移量进行预测,从而得到每一个顶点的位移,并进行拓扑保持的顶点重定向,得到新的网格模型。然后,利用判别器中的点云分类器,提取原始点云数据和网格模型表面采样点集的高维特征,并基于高维特征进行空间感知的判别,用于区分原始点云与采样点集数据。最后,使用对抗的训练方式将预测器与判别器的输出数据关联起来,通过多次迭代优化网络模型,从而得到满足点云空间特征的三维网格模型。在不同的点云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使用MeshLab软件进行效果展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重建出满足点云空间信息的三维网格模型,同时能够解决粗劣的点云数据引起的网格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d a high-density three-dimensional (3D) tunnel measurement method, which estimates the pose changes of cameras based on a point set registration algorithm regarding 2D and 3D point clouds. To detect small deformations and defects, high-density 3D measurements are necessary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sites. The line-structured light method uses an omnidirectional laser to measure a high-density cross-section point cloud from camera images. To estimate the pose changes of cameras in tunnels, which have few textures and distinctive shapes, cooperative robots are useful because they estimate the pose by aggregating relative poses from the other robots.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mounted several sensors for both the 3D measurement and pose estimation,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e measurement system. Furthermore, the lack of 3D features makes it difficult to match point cloud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robots. The proposed measurement system consists of a cross-section measurement unit and a pose estimation unit; one camera was mounted for each unit.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poses of the two cameras, we designed a 2D–3D registration algorithm for the omnidirectional laser light, and implemented hand-truck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ystems. In the measurement of a tunnel with a width of 8.8 m and a height of 6.4 m, the error of the point cloud measur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162.8 and 575.3 mm along 27 m, respectively. In a hallway measurement, the proposed method generated less errors in straight line shapes with few distinctive shape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3D point set registration algorithm with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使用传统单目相机的全自动三维重建方法结果精确度差和整体结构理解缺失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视觉惯性里程计和由运动到结构的全自动室内三维布局重建系统.首先利用视觉里程计获得关键帧图像序列和对应空间位置姿态,并利用运动恢复结构算法计算精确相机位姿;然后利用多图视立体几何算法生成高质量稠密点云;最后基于曼哈顿世界假设,针对典型的现代建筑室内场景,设计一种基于规则的自底向上的布局重建方法,得到最终房间外轮廓布局.使用浙江大学CAD&CG实验室场景现场扫描数据集和人工合成的稠密点云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在Ubuntu 16.04和PCL 1.9环境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三维点云噪声容忍度高,能够有效地重建出室内场景的三维外轮廓布局.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空间模型的特高压耐张塔跳线间隙检测方法研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建立特高压耐张塔整体空间扫描模型,并描述激光扫描建模的原理。据此确定出了待检测标的物的三维点云数据集合;通过预处理的方式去除点云数据检测系统内部噪声和环境噪声,对点云数据集合进行高斯平滑滤波、坐标转换和点云数据拼接,并输出空间点云数据的文件集合;获取的跳线检测测量结果中还有可能包含粗差、系统误差和偶然性误差,利用检测数据分析前必须消除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提出方法的坐标检测精度值能够控制在+-1,并且总体的检测残差分布也位于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实际检测效果优于传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路面高程激光点云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法向量距离的路面坑槽提取方法.首先对路面高程点云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其次采用自适应最优邻域的PCA方法估算路面点云数据的法向量,通过计算路面点云中采样点到其局部二次曲面的切平面的法向距离作为法向量距离;以法向量距离描述采样点的三维空间特征,并通过阈值分割自动提取路面坑槽点云集合,...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地铁隧道形变检测技术,无法全面反映隧道形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地铁隧道形变监测,设计了三维振镜式激光扫描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激光器、光学系统和振镜扫描系统,采用X振镜、Y振镜以及光学系统确保光束的质量,实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最后利用点云隧道三维建模算法,实现了地铁隧道的形变监测。实验表明,该文研究的系统测量精确度最高,与实际值仅差1 mm,监测10段地铁隧道所消耗的时间最少为2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