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水源补给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将其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甘肃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一年来,陇原儿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奏响了"黄河大合唱"的甘肃乐章。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吴天临。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土流失防治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水安全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实现幸福河目标的基本要求.文章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分析当前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引入水安全度的概念对甘肃省水安全保...  相似文献   

3.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护黄河长治久安"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新形势下,为了保护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筑牢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助推黄河上游河源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结合黄河干流四川段的防洪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河段防洪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科学评估水源涵养区的水源涵养量,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针对当前水源涵养量评价存在的不足,从流域水循环角度出发,辨识了多要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契合黄河流域特点的水源涵养量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分布式水文模型为核心的评价工具,对黄河水源涵养区的水源涵养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体现在汛期调蓄洪水、坦化洪水过程,在枯水期增加基流和水资源供给量;土壤的蓄水能力/调节库容即其水源涵养能力,与土壤层厚度、有效蓄水量成正比,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多个“蓄满—释放—再蓄满”过程;含水层的调蓄能力即其水源涵养能力,与含水层厚度、储水/释水能力成正比;不同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对水循环过程施加影响,进而将这种影响传递到水源上。(2)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评价,应以提升全流域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目标,统筹全流域生态安全、防洪安全以及供水与能源安全需求;应同时考虑平水时段的“滞留”、汛期时段的“调峰”、枯水时段的“产水”三项功能。(3)黄河水源涵养区1960—2018年多年...  相似文献   

5.
分析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探讨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类型与重点领域,认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重点领域包括三江源(黄河源)水源涵养与保护区、水土保持、跨省(区)界水污染、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区、黄河下游滩区,详细叙述了黄河流域与水有关生态补偿基本框架,建议加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与重点领域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首届永定河论坛以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为主题,旨在总结、交流和探讨流域治理经验,对推进流域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永定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做好永定河的治理保护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  相似文献   

7.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重要产水区和水源涵养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胁迫下,黄河源区各类型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了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源涵养的概念和内涵,系统梳理了黄河源区水源涵养主体的变化过程,论述了水源涵养功能对水源涵养主体变化的响应特征,分析了黄河源区未来水源涵养能力演变所面临的形势,并基于此提出了黄河源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可为黄河源区水源涵养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及其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流域出现冰川冻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上游暖湿化、中下游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黄河流域气温将持续升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干旱缺水的气候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使得流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安全风险。面对当前的各种生态问题以及未来生态安全风险挑战,采取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适应性措施十分迫切,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提升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能力;在上游加强黄河水源涵养保护,中游强化荒漠与水土流失治理,下游强化黄河水资源和湿地生态保护;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安全挑战,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青海省湟水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在识别湟水及大通河等干支流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水源涵养退化、局部城镇河段水污染、水电梯级开发的河流生态影响等问题,研究提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策略,谋划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生态流量保障、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措施体系,建设高原生态水网和幸福湟水,对流域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目标要求,梳理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探讨了针对生态保护问题亟须开展的研究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为:黄河源区生态退化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黄河上游农业面源污染仍未有效治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生态系统质量有待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程度亟待提高;黄河流域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问题,亟须在生态保护配置格局、水源涵养能力、水生态环境修复、水生态环境承载力、新兴污染物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开展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技术研究,同时,加强战略层面研究、加快流域河湖岸线确权划界工作、实施生态水量统一调度、做好黄河文化支撑、推进黄河立法,多措并举,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甘肃省境内5个分区:甘南高原高寒湿润区为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地,重在保护;陇中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为水土流失防治区,重在治理;陇西黄土高原半干旱-干旱区重在黄土丘陵沟壑防治和生态修复;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黄土沟壑小流域治理;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过渡带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甘肃省将于2013年启动实施相关生态保护项目。据了解,涉及甘肃、青海两省20多个县区的祁连山生态保护项目总投资79.9亿元,其中在甘肃境内的总投资达  相似文献   

13.
大通县作为青海省西宁市的水源地,为保障西宁市及大通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开发建设项目的增多、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畜牧业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影响,水源涵养区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提出了以现有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据,尽快建立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机制,用生态理念统领大通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康国玺 《中国水利》2011,(16):10-12
甘肃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殊的省情和水情决定了水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2011年8月1—6日,水利部部长陈雷亲临甘肃省,就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调研。共商甘肃水利改革发展大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陈雷部长在甘调研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推动甘肃水利事业实现新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肃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变化环境下的水源涵养能力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源涵养功能属于生态学与水文学的交错领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水源涵养功能包涵广泛,水源涵养能力是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和具体研究对象对水源涵养功能的量化评估。将水源涵养能力定义为一个区域的最大持水能力,与区域的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有关,并且由区域持或蓄的水量应能够补给地表或地下水,为区域的工农业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水源,讨论了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组成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变化环境下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此外,水源涵养能力表征在干旱区和湿润区有所不同。基于上述观点,总结了水源涵养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与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水源涵养能力评估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生态水文学发展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三江源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这番话,既是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赞许,也是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水利发展研究》2004,4(12):63-63
记日前获悉,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已编制出《西藏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对一些重要的江河源头地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做好江河源头水源涵养功能保护区、重要湖区水源涵养功能保护区和现代冰川水源涵养功能保护区3个区域的保护工作,力求优化区域生态安全,促进江河水源永续。  相似文献   

18.
岷江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对四川省水源涵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回顾总结了岷江流域河湖长制工作主要内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坚持“三水统筹、系统治理”,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以岷江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引黄北干怀仁1号分水口庄头——西小寨地下水压采项目,是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山西段,桑干河两岸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一部分。设计通过水源置换、关井压采等工程措施,推动项目区种植结构调整与农业节水,实现节约区域用水、遏制地下水超采、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等生态节水目的,起到积极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1998年以来,北京地区持续干旱,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怀柔区,作为北京市北部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北京市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之一,做好水资源的涵养与调度工作十分迫切。笔者针对怀柔区地表水源联合调度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调度经验与管理措施,旨在提高水源联合调度的效率与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