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燕  张永生  郑杭生  费雅蓉  王娟  诸佳珍  兰济乐 《中草药》2017,48(23):4872-4879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传递体并对其处方工艺进行优化,验证其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盐酸青藤碱传递体,以传递体的弹性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工艺;以恒定压力挤出法测定其弹性,HPLC法结合离心超滤法测定其包封率;于大鼠尾根部sc牛II型胶原建立Wistar大鼠RA模型,以大鼠踝关节评分、关节肿胀度、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以及炎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破坏和骨侵蚀等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来评价传递体对RA的治疗作用。结果盐酸青藤碱传递体最佳处方为蛋黄磷脂300 mg、胆固醇30 mg、盐酸青藤碱100 mg、脱氧胆酸钠60 mg、维生素E 5 mg、磷酸盐缓冲溶液(pH 8.0)23 mL、无水乙醇2 mL。以最佳处方制得的传递体的平均粒径为(83.31±0.08)nm,Zeta电位为(-32.57±3.27)mV,弹性指数为38.69±1.66,药物质量浓度为(2.96±0.27)mg/mL,包封率为(39.82±0.97)%。药效实验结果显示,盐酸青藤碱传递体可显著减轻由RA引起的关节肿胀(P0.01),显著减少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P0.01),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并有效改善踝关节部位的病理组织形态。结论所得的盐酸青藤碱传递体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盐酸青藤外敷散中盐酸青藤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OD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0.01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加1%。三乙胺,用磷酸调pH至3.0)-甲醇(80:2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65nm。结果盐酸青藤碱在0.446~4.46P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9.01×10^6X+102803(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RSD=0.68%(n=9)。结论该法操作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盐酸青藤外敷散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局部用辣椒碱传递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辣椒碱传递体,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剪切分散乳化均质机制备辣椒碱传递体,并对其大小与结构、包封率、释放度及体外皮肤渗透性进行评价。结果:辣椒碱传递体结构为小单室,平均粒径150.6 nm,当脂质含量为8%时,包封率为96.7%。体外累积释放量随接受液中乙醇含量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基质大鼠腹部皮肤体外辣椒碱累积透皮量为:传递体>霜剂、混悬液。不同种类皮肤辣椒碱累积透皮量为:小鼠大鼠人,人体皮肤辣椒碱累积透皮量为:表皮膜真皮层、完整皮肤。结论:辣椒碱传递体包封率达到药典的规定(>80%),辣椒碱传递体的确可以增加辣椒碱的皮肤透过性,皮肤种类及皮肤的不同层次影响辣椒碱传递体的皮肤透过性。  相似文献   

4.
王娟  郑杭生  魏燕  米完完 《中草药》2016,47(20):3602-3609
目的阐明盐酸青藤碱(SIN-HC1)挥发油边缘活化PEG修饰传递体(SHPT)的经皮吸收特性,并与其他载体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不同处方的传递体[SHPT不同挥发油用量的3个代表性处方SHPT-A、SHPT-B、SHPT-C,SHPT-A、SHPT-B分别对应的非PEG修饰传递体(SHT-A、SHT-B),脱氧胆酸钠(DOC)边缘活化的传递体(SHDT)]、PEG修饰脂质体(SHPL)和脂质体(SHLS),对其粒径、形态、弹性和包封率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其中弹性以恒定压力挤出法测定,包封率以HPLC结合离心超滤法测定;采用Franz扩散池评价载体的离体皮肤渗透特性,考察不同载体类型(SHPT、SHDT、SHLS和SIN-HC1水溶液)及SHPT处方中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2000、挥发油对药物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 SIN-HCl传递体和脂质体均为近似圆形的单层囊泡,平均粒径在93~118 nm,无聚集现象,其包封率在11%~40%。囊泡弹性大小顺序为SHPT-BSHDT≈SHPT-ASHT-BSHT-A≈SHPLSHLSSHPT-C。药物稳态经皮渗透速率[J,μg/(cm~2·h)]大小顺序为SHT-B(19.10±5.74)SHPT-B(17.06±0.34)SHDT(15.16±0.55)SHT-A(10.96±0.99)SHPT-A(9.42±1.09)SHLS(3.90±0.67)SHPT-C(3.51±0.37)SIN-HCl水溶液(2.26±0.94)。SHT-B、SHPT-B、SHDT、SHLS、SHPT-C及SIN-HCl水溶液36 h的累积透过率(Q_e)分别为(89.79±6.67)%、(84.01±6.77)%、(73.98±10.55)%、(20.29±3.21)%、(15.45±3.04)%和(10.33±2.91)%。与SHLS和SIN-HC1水溶液的时滞(T_(lag))(3.5~3.8 h)相比,SHPT-A、SHPT-B及其对应的非PEG修饰传递体与SHDT呈现较短的T_(lag)(0.3~0.6h)。结论合适用量的挥发油边缘活化的SIN-HC1 PEG修饰传递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离体皮肤渗透特性,并在不同程度上优于DOC边缘活化的传递体和普通脂质体。  相似文献   

5.
盐酸青藤碱大鼠肠吸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采用在体单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盐酸青藤碱和酚红的浓度,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盐酸青藤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0.65±0.15,0.54±0.26,0.45±0.14,0.28±0.12(×10-4cm·s-1),表明该药在大鼠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结论盐酸青藤碱适于制成日服1次的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6.
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盐酸青藤碱脂质体的包封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M-HCl)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并阐明药物在脂质体中的滞留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SM-HCl脂质体。以HPLC法测定脂质体药物的量,色谱柱为Kroma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二胺(55∶45∶0.22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以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SM-HCl脂质体的包封率,并与以枸橼酸缓冲液(pH 7.0)水化的脂质体样品稀释前后的包封率进行对比。结果辅料与溶剂对青藤碱的定量测定无干扰,青藤碱在9.82~78.56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在99.29%~100.8%,日内与日间精密度良好(RSD≤2.1%)。50μL药液可使超滤膜对药物的吸附达到饱和。以枸橼酸缓冲液(pH 7.0)水化的脂质体样品的包封率为33.16%,稀释1倍后该样品的包封率降至14.75%。结论 HPLC法与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结合可用于测定SM-HCl脂质体的包封率,该方法快速、准确;离心超滤中应弃去50μL初滤液以确保滤液与脂质体外水相药物浓度一致;青藤碱与脂质双分子层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在脂质体中的滞留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用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盐酸青藤碱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制备的微囊体外释药特性,并且对其形态、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盐酸青藤碱微囊的囊心囊材比、搅拌速率及成囊温度对微囊的包封率均有显著影响,当囊心与囊材比为1∶3、搅拌速率为200 r/min、成囊温度为60℃时,制得的盐酸青藤碱微囊囊形圆整光滑,囊壁清晰,粒径均匀,平均包封率可高达85%,载药量平均为16.5%,囊径为4~12μm。结论复凝聚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探索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机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以丙二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考察卵磷脂、胆固醇与丙二醇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青藤碱的量,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和光子相关光谱仪(PCS)描述其物理性质。采用双室扩散池法研究其体外透皮给药规律,透皮给药结束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皮肤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卵磷脂、胆固醇和丙二醇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02%、25%时,制备的柔性脂质体对盐酸青藤碱的包封率为(66±2.3)%;其外观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为多层囊泡结构,粒径为(170±26)nm,表面电位为-(43±3.4)mV。柔性脂质体能够使角质层结构变得紊乱无序,角质细胞间隙增大而提高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结论纳米柔性脂质体能够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效果,可作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型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9.
正清风痛宁(盐酸青藤碱片)主要用于各类急、慢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主要成份为盐酸青藤碱。原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其含量,但操作繁琐,检测条件较难控制,终点的突跃不明显,误差较大。故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本法较非水滴定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  相似文献   

10.
盐酸青藤碱凝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青藤碱(sinomenine)是从中药青风藤Sinome niumacutum (Thunb)Rehd .etWlis .中提取得到的生物碱单体。临床常用制剂有正清风痛宁片、盐酸青藤碱注射液、毛青藤总碱片,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心律失常等。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新的给药途径,它可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破坏,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1] 。特别是局部应用,可以增强局部药物的浓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且给药方便。本文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双氯芬酸钠传递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并对其质量控制、稳定性、变形性、以及皮肤刺激性进行评价。结果:制得的传递体为乳白色混悬液,平均包封率为73.12%,平均粒径81.5 nm,对光照稳定性好,但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皮肤刺激性小。结论:双氯芬酸钠传递体的制备工艺可行,有望成为适于临床给药的一种新剂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盐酸青藤碱延迟起释型缓释片。方法:采用干法压制包衣法制得盐酸青藤碱延迟起释型缓释片,以片芯和衣膜中HPMC用量比例为影响因素,以释药时滞和释药速度常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试验,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方程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其处方,并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对延迟缓释片时滞后6~15 h的释药数据进行零级、Higuchi和Peppas方程拟合,解析其释药机制。结果:释药时滞和释药速度常数与两因素之间均可用二项式方程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 1和0.987 6,优化处方的释药时滞和释药速度常数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分别为-3.15%和-0.34%,优化处方制得盐酸青藤碱延迟起释型缓释片释药时滞约6 h,药物在6~15 h内近似于零级释放,释药机制为骨架溶蚀释药。结论:盐酸青藤碱延迟片具有时滞后药物缓慢释放的释药特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3种药物传递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体外释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药物所制得传递体的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差异的探讨,找出药物性质对传递体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影响的规律。方法:采用相同的原料和方法制备了秋水仙碱(CLC)、硫酸长春新碱(VCR)和盐酸米托蒽醌(DHAD)的传递体(CLC-T,VCR-T,DHAD-T)并测定包封率,探讨了药物的溶解性、分子质量和电性等与包封率的关系;进行传递体体外释放实验,比较不同药物传递体体外释放的差异。结果:VCR和DHAD属于亲脂性或亲水性强、分子质量大和带正电荷的药物,所得传递体的包封率高,而CLC属于两亲性的、分子质量小和不带电荷的药物,所得传递体的包封率很低;由于DHAD有插膜作用,DHAD-T的体外释放明显较VCR-T缓慢。结论:在制备传递体时,应选择亲脂性或亲水性强、分子质量大和与膜带相反电荷的药物,否则不容易制备成传递体。药物与传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传递体体外释药速率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盐酸青藤碱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素芳  姚瑶  陶昱斐  丁燕飞  向璧妤 《中草药》2008,39(8):1158-1161
目的制备包封率较高且具有较好缓释性能的盐酸青藤碱多囊脂质体。方法用复乳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多囊脂质体,以包封率和囊形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选最佳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其形状、粒径及体外释放性能。结果制得的盐酸青藤碱多囊脂质体包封率在80%以上,形状圆整,粒径较均匀,多数分布在20~30μm,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t1/2为52.7 h。结论盐酸青藤碱多囊脂质体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包封率高且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5.
槲皮素传递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英  许娇娇 《中成药》2012,34(6):1048-1052
目的制备不同处方成分的槲皮素传递体,并对其进行体外透皮性能的比较。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分别由三种不同表面活性剂(去氧胆酸纳、Brij-30、Tween80)组成的槲皮素传递体,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SD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和皮内中槲皮素的含有量,考察其透皮效率以及在皮肤中的滞留情况。结果三种处方的传递体及对照组24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2.88±0.29)μg/cm2、(2.71±0.22)μg/cm2、(2.81±0.19)μg/cm2、(0.72±0.07)μg/cm2。传递体中药物累积透过量和皮内滞留量明显高于药物的丙二醇溶液,并且传递体1的活性皮肤层的药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传递体。结论槲皮素传递体的制备工艺可行,且以传递体为载体,可以促进槲皮素的透皮转运及增加皮内的药物滞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