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其前提必须对红色旅游的载体--"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由于红色旅游的主题是重温革命事件和活动,本质上具有"事件性"的基本属性,因此,在"革命旧址"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中,对于"事件性"理念的认知及其研究方法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扎西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1935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扎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革命光辉的转折点。自此,“扎西会议”会址成为中国革命发展史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先后被评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2004年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扎西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云南省仅有的两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①。“扎西会议”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以“扎西会议”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将红色旅游景区的保护开发与地方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相结合,进行了整合性的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河北省红色旅游区的发展规划为例,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河北省红色旅游资源分析评价,建构了对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战略框架,探讨了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发展模式上采取“红+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后,从弘扬红色文化区域特色的角度,提出了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延安红色旅游及其创新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红色旅游及红色旅游资源的涵义红色旅游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它是以在革命斗争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革命历史遗迹及纪念地(包括革命圣地、革命根据地和领袖人物故居等)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开发成旅游产品而开展的旅游活动[1]。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何虎生教授认为,红色旅游对珍惜和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珍惜和利用好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新一代的领导人,重新审视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而得出的一个新结论。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的凭借。一般可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鸡鸣三省会议"会址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探讨了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开发的创意模式,提出以主题式"情景体验"为主导的红色旅游开发模式对景区进行规划和设计,让旅游者从常规观光变为主动参与,进而使红色旅游活起来,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和文化内涵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这种新型的开发模式能为国内其它类似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安徽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且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而当前安徽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安徽在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需要在认清安徽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强化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意识,整合其他资源,实现对红色旅游的推广保护,从而将安徽打造为经典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资源的稀缺性、差异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红色旅游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特殊的环境背景,传统村落之于红色旅游的关系是语境与中心话语的关系,中心话语的意义、内容离不开特定语境。在当今红色旅游与民俗风情及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开发热潮中,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红色旅游开发的关系成为旅游开发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以长兴县新四军苏渐军区旧址群的红色旅游规划为例,讨论了传统村落语境对红色旅游中心话语意义,并对在此指导下的红色旅游开发的具体规划思路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吕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其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观念的落后,又给吕梁发展红色旅游造成很大困难。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部门应在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通过加强红色旅游资源跨区域合作与共享,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中心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等方式,促进吕梁红色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项特色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作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活动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在分析国内红色旅游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红色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并尝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思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0)
山东省沂南县作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沂蒙精神"和"红嫂精神"的重要发祥地,素有山东"小延安"之称。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沂南县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当下沂南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沂南县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工业旅游现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在深入分析工业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性的景区规划是开展工业旅游的基础,结合丹朱岭旅游景区规划案例,对综合开发条件、市场定位、总体构思和工业旅游产品设计等环节进行剖析,得出综合性景区规划应该突出特色,注重对综合开发条件、市场定位和容量控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蓬莱市海滨城市标志性地段城市设计的规划理念、资源背景、主要项目设置等,体现其规划特点是以蓬莱古城文化底蕴为依托,以发展城市旅游为主题,从中提炼城市的主次脉络,以达到地域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的融合,强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回游路线,使之成为发展旅游的特色。说明了城市设计应立足当地地域资源,使历史文化得以再生,创造出既有满足本地人们的归属感氛围的城市面貌,又有融观光、休闲、体验、居住于一体的旅游环境,由此规划设计也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乔全生  唐燕 《规划师》2007,23(1):21-24
在初期设想到理念形成、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宁波东钱湖城市设计理想与现实在不断的权衡碰撞中逐步走向统一.EDAW公司通过不断向委托方、投资者、本地规划设计单位、公众阐述建设有特色的世界级旅游景点的规划思想,推进三个递进层次的规划设计,即东钱湖区域旅游概念性总体规划、东钱湖新镇总体规划、新镇中心规划设计,使规划理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闫锦栋 《山西建筑》2014,(26):213-214
通过对孝义市胜溪湖湿地公园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公园基地的特征,阐述了公园建设与城市发展、旅游策划、文化展示、生态保护及科普教育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并对其规划目标、理念、布局作了研究,以寻求城市公园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曾玲玲 《山西建筑》2014,(21):214-215
阐述了绿道服务于城市新区、方便居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旅游的功能,分析了绿道建设的必要性,并以瓯海绿道网规划设计为例,探索了其规划定位、结构、景观特色等设计思路,以营造舒适的新兴城区绿道空间。  相似文献   

16.
五龙潭旅游区是宁波市重要的山地型风景旅游景点,其游览设施的规划建设对于旅游区的景观、游览、生态保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景区游览设施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旅游区游览设施开发进行科学规划,提升旅游区游览设施系统,促进旅游区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旅游活动的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17.
万敏  刘丽丽  赵军 《华中建筑》2011,29(7):124-128
旅游资源缺失型城市在全国城市中至少占51.3%。通过分析旅游活动中城市所具有的游客集散与信息中心、旅游接待与服务基地、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中心、旅游形象传播重要窗口等4方面功能作用,提出城市旅游集聚区对旅游资源缺失型城市发展城市旅游所具有的强化城市在旅游中的核心地位、利于产业密切交互、利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利于行业管理、体现空间创新等5方面的优势。最后结合西峡城市旅游集聚区案例,探讨了其解决城市旅游资源缺失的规划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尹得举  吴左宾 《山西建筑》2007,33(21):29-30
结合泸灞河生态区旅游规划实例,以“水”、“生态”、“文化”、“休闲”为特色,针对泸灞河生态区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探讨了西安城市滨水区基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与对策,从而为西安城市滨水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汇泉湾地区城市空间改造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敏  王天青 《规划师》2004,20(8):19-21
汇泉湾是青岛滨海旅游的热点地区。为改变其主题功能模糊、山海相融的自然特色被破坏的现状,改造规划将周边地区纳入研究范围,将该地区的主题功能定为体育健身和旅游休闲,以“减法”为主,整合城市空间和交通,划分出海水浴场区、主题景观区、第一体育场等7个功能区,使之既发挥不同的功能,又形成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