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唐巍教授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整理唐巍教授医案等,对唐巍教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辨治方法、选穴思路的独特之处加以归纳总结,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唐巍教授认为动眼神经麻痹总属先天不足,脏腑气血失调,引起内外之风邪,从而致病,涉及经脉主要有肝、胆、膀胱、小肠、三焦、脾、肾经、阴阳跷脉。治疗上将患者按虚实分类,重视从阴阳经搭配选穴,强调滋补先后天;辨证选穴并配合交会穴、奇穴以调畅腑气、补虚泻实;刺法以平补平泻为主。所举验案中患者诊断为肝肾失养型动眼神经麻痹,病机总属因实致虚,虚实夹杂,治以滋补肝肾、平衡阴阳、调畅精气,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未见复发。[结论]唐巍教授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注重平衡阴阳,调节先天后天,选穴力求精准,辨证准确,疗效突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程红亮教授创新性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并指出“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应根据经脉病候特点辨经取穴”,初步确立了“以项部取穴 + 舌咽部取穴 + 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谨守“经络气血失调”之病机,以脾经为责,谨遵“巧取经穴、辨证施治”之法,调和气血,谨遵“以原为本,通经理脾”“以络为要,通达脾胃”“以会为主,调经濡咽”“虚实异治,针灸辨施”“实者,针刺以泻之,虚者,针灸以补之”之法,以此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程红亮教授基于辨经论治理论从脾诊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虚实夹杂为病理基础,燥、痰、瘀、毒互结是本病的病理关键,久病入络是其发展的常见趋势。中医辨证分为:以脏腑辨证为主,从脾、肝、肺、肾论治;以气血津液辨证为主,从气、血、阴津、痰瘀、瘀热论治;以三焦辨证为主,从上、中、下三焦论治。治以滋阴润燥为主,佐以除湿、化痰、祛瘀、解毒、通络等法。  相似文献   

4.
脏腑生痰与五脏痰证辨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有广义、狭义之分。从脏腑的功能特点看,痰的产生主要与脾、肺、肾、肝、心、三焦等脏腑密切相关,五脏皆可生痰,痰亦可从五脏辨治。在五脏痰辨治中,应结合痰的定性辨证,注意除治疗本脏痰以外,更应兼顾调理它脏。  相似文献   

5.
针刺法加耳穴贴压治疗梅核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针刺太冲、三阴交、期门、膻中为主穴,备以天突、膈俞、百会、神门,同时辅以耳穴贴压王不留行药籽法,主穴取咽喉、气管、胸、肝,配穴实症取脾、三焦穴,虚症取肝、肾、脾、皮质下、交感穴。针刺与耳穴贴压结合配合语言暗示作用,治疗梅核气6例。结果5例痊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方剑乔教授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经验,提炼其学术思想。[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病案,认真研习方师对耳鸣耳聋的诊疗思路与辨证施治要点,归纳整理方师针灸取穴与临证用药经验,从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两个方面总结分析方师论治本病的学术思想,并列举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方师提出,耳鸣耳聋的诊治应重视虚实辨证,首辨虚实之病机,后辨病因,实证多责之于风火之邪上扰,虚症多责之于气虚或阴精亏损,主要是肾阴肾精的亏损。治疗上辨证与辨经相结合,采用针药相辅的治疗手段,补虚泻实,标本兼顾。针灸治疗方面以患侧的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作为治疗耳聋耳鸣的基本穴,结合虚实辨证选择电针频率,虚证用疏波,实证用密波。中药治疗多以耳聋左慈丸加减,以奏三阴并补、利湿泄浊之效,对肝肾亏虚型患者尤为效佳。所举验案中患者为耳鸣耳聋(肾精亏虚证),治拟补肾益精、滋阴养窍,经针灸耳前三穴并随证加减,并结合左慈丸口服后,患者听力及耳鸣情况较前明显改善。[结论]方师治疗耳鸣耳聋,注重辨证与辨经相结合,采用针药相辅的治疗手段,补虚泻实,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耳鸣症状,提高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癃闭从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癃闭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虽在膀胱,但与三焦、肺、脾、肾的关系密切,尤其是肾,本文着重从肾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膀胱位于小腹正中,主要功能是储尿排尿.《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作用,全赖于肺、脾、肾三焦健全的气化功能.肺居上焦,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为水湿转运之枢机;肾居下焦,为水下源.水液的吸收运引和排泄,有赖于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水湿;肾中真阳的蒸腾气化.《素问、宝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说明了癃闭和遗尿的发生与膀胱机能失调有关.1、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临床多因年老体衰,命门火衰,致使膀胱气化无权或久病体弱,致  相似文献   

9.
癃闭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虽在膀胱,但与三焦、肺、脾、肾的关系密切,尤其是肾,本文着重从肾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尿量短少,病势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不通,点滴皆无,病势急者称为"闭",二者统称癃闭[1]349。1癃闭虚证的病机导师认为,在临床实践中,癃闭患者以虚证居多。究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肾主蒸腾气化。水液的代谢,尿液的排出,首先由脾之运化上输于肺,再由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表里同病中表证辨治规律的梳理分析,发现在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病证的特征呈现出以肺、脾、肾三脏为主的阶段性变化规律.结合"卫出三焦"理论,提出"表证当从三焦论治"的观点.即肺为第一道防线,用药须味辛发散之麻黄类,以助卫之宣通;脾为第二道防线,用药须甘温益中之桂枝类,以滋卫之化源;肾为第三道防线,用药须辛热助阳之附子类,以固卫之根本.不仅可以更确切地指导临床,也更为符合中医的整体辨证观.  相似文献   

12.
1取穴施针原则 一般以瘫痪部位穴位为主,配以调节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穴位及强壮穴。开始治疗时用强刺激,显效后用中刺激,巩固治疗时用弱刺激。辨证选穴原则如下:①遵照中医“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冲阳等穴。②重视通调人体阳脉之海与阴脉之海.多取任脉和督脉及夹脊穴。  相似文献   

13.
痛泻证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泻证治辨析阎兆君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250011关键词痛泻证辨证论治体会中图法分类号R256.34“痛泻”命名,首见于《苍生司命》,虞花溪在诠释白术芍药散组方时指出:“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论治应辨证求因,灵...  相似文献   

14.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以创立三焦辨证作为温病之辨证纲领而蜚声医林,观先生所著《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两书,其辨证体系不独为温病而设,对内伤杂病之辨治亦颇具指导意义,兹就两书中从三焦论治血证之心法作一探讨。1 血证分三焦治(?)不治血《温病条辨·卷四·治血论》谓:“至于治之之法,上焦之血,责之肺气,或心气;中焦之血,责之胃气,或脾气;下焦之血,责之肝气、肾气、八脉之气”,此明确指出了血证产生的病机皆是上焦、中焦、下焦所属脏腑的气机功能失调,故治血证之关键,必须按三焦不同部  相似文献   

15.
水肿的发生,虽然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但是在治疗上决不应忽视养血之治法。《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说明人体水液代谢必须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输、肾气的开阖,三者协调,三焦方能司决渎之职,膀胱气化得以畅通,而小便才能之利,反之肺、脾、胃三脏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则造成水肿,故治疗水肿常采取发汗、利水、攻逐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揭示了温病的一般发展过程、诊疗思路,对后世医家治疗温病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叶氏的"卫气营血"辨治思路还可以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所谓的结合即是指:将卫分证与肺、脾胃、肝结合;将气分证与肺、脾、胃、肠、胆、三焦结合;将营分证与心、胃、肝、肾结合;将血分证与心、肝、肾结合。从而使得卫气营血辨证更加细致化,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1 泄 泻  周某 ,男 ,41岁。 1 978年 1 1月 4日初诊。自 1 972年以来 ,每因忿怒 ,腹痛泄泻即作 ,平素体弱易躁 ,常感胸胁痞闷 ,嗳气食少。诊时面色无华 ,双目充血 ,自汗恶风 ,腹痛且泻。舌淡苔薄 ,脉细弦。明·张景岳谓 :“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 ,……此肝脾两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 ,脾气受伤使然。”痛责之于肝实 ,泻责之于脾虚 ,治当抑木扶土。针以泻太冲、蠡沟舒肝理气 ;补脾俞、足三里健脾祛湿 ,四穴相配 ,补中寓疏 ,泻肝补脾 ,调和气机。施治 3日 ,收效甚渺 ,患者反觉短气、乏力、汗多 ,脉转细弱 ,肺虚征象昭然。加太渊、气海、肾…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辨证一直处于多元化,有纲领性的八纲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内伤病的脏腑辨证,还有后来兴起的奇经辨证等。疾病千变万化,现代一些医家发现单纯的一种思路很难适应复杂疑难病的辨治,转而在统一性上下功夫,希望做到整体辨证,但是到现在为止还缺乏一个完整的思路,而笔者有意在肾病方面做一尝试,以六经为纲,结合温病、八纲理论辨治肾病。1肾相关生理肾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焦关系密切,三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从肝之生理功能,经脉分布和前人论治经验等3个方面,讨论了肝脏与小便的关系。认为小便的生成与排泄,不仅与肺、脾、肾及三焦、膀胱有关,而且与肝脏有密切的关联。在治疗小便异常的有关病证时,除应考虑肺、脾、肾、三焦、膀胱等因素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肝脏对小便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从肝论治小便异常。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认为,劳淋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内外相感.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三焦、肺、脾、肝等脏腑有密切的关系,病程日久涉及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因六经与脏腑相连,故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及厥阴辨治,用桃黄止血汤、加味五苓散、小承气汤、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八味肾气丸、栝蒌瞿麦丸、加味四逆散等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