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于构建生物人工肝的关键材料包括生物材料及支架材料,前者主要指肝细胞,肝非实质细胞等细胞材料,后者主要指用于构建生物反应系统的膜或其它支架材料,此类材料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肝细胞的生长及代谢功能,与人工肝的支持效果密切相关,本文将近年研究较多的生物人工肝支架材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工细胞的概念由加拿大McGill大学M.S.T.Chang教授于1957年首次提出并应用具有半渗透性薄膜的微胶囊固定活性细胞组织取得成功。由于微胶囊膜起到了类似细胞膜的作用,且固定后体系的形态和功能酷似活体细胞,所以称之为“人工细胞”。目前最成熟的人工细胞体系是海藻酸-聚赖氨酸-海藻酸(APA)体系。而对海藻酸-壳聚糖-海藻酸(ACA)体系人工细胞的研究多以虾蟹壳聚糖为膜材料,与虾蟹壳聚糖相比,蛆壳聚糖粘度较小,分子量较低且较易溶解,更适于用作人工细胞膜材料,因此我们选用蝇蛆壳聚糖制备ACA人工细胞。膜的渗透性能是决定人工细胞性能…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体外培养表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是促进皮肤缺损创面愈合、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的新途径。本就人工皮肤种子细胞研究现状、真皮支架材料的研制、复合人工皮肤的构建与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体外培养表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是促进皮肤缺损创面愈合、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的新途径。本文就人工皮肤种子细胞研究现状、真皮支架材料的研制、复合人工皮肤的构建与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比较Ⅰ型胶原与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M)提取物冻干后形成的膜(EM膜)在体外构建人工真皮的能力,以选择一种更有利于人工真皮形成的支架材料。方法分别使用小牛真皮部分提取的Ⅰ型胶原蛋白和胞外基质提取物冻干后制备基质网架,植入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成人工真皮。用扫描电镜观察I型胶原膜和EM膜的表面形态结构;选取不同的时间点,对种植于两种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进行计数,并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人工真皮复合物中的细胞Ⅰ型胶原分泌情况,通过统计学的分析手段,对细胞的生长情况做出判断;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人工真皮的形成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两种膜在外观形态上无明显差异;细胞在EM膜上的增殖速度较Ⅰ型胶原膜快;ELISA分析显示,EM-细胞复合物中的成纤维细胞能够分泌更多的Ⅰ型胶原;与Ⅰ型胶原膜相比,EM在培养液中的降解更为缓慢,种植后的成纤维细胞在EM膜上生长旺盛,细胞层次明显多于前者,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真皮样组织。结论EM膜适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体外降解速率慢,是一种较Ⅰ型胶原膜更为理想的真皮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人工韧带移植是临床治疗韧带断裂及缺损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人工韧带尚存在不能降解及骨愈合不良的问题。该文设计并编织了一种丝素纤维人工韧带材料,并采用多巴胺溶液对材料表面进行涂层改性。对该人工韧带材料的力学性能、体外矿化性能及细胞相容性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编织法可以快速成型人工韧带材料,通过调节编织角可调控人工韧带材料不同部位的结构。多巴胺涂层可显著提高丝素纤维人工韧带材料的体外矿化性能。矿化层Ca∶P元素比约为1. 57,结构为无定形。细胞试验结果表明,多巴胺涂层人工韧带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伤口愈合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正常的伤口愈合受所在异物的影响。因此经皮植入的人工材料能防碍皮肤与植入物之间的稳定连接形式,细菌进入组织,沿着植入物表面进行生长。为了对伤口愈合的再生过程进行了解,有必要认识植入物与组织界面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的行为。通过体外考察伤口愈合中植入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而细胞培养实验在较好的控制环境中能研究特殊类型活体细胞的行为。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两种可降解膜支架上的附着性与穿透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牙龈以修复牙龈缺损及纠正牙龈萎缩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 可吸收性支架采用GC膜和Gorg密度播种在两种支架膜上进行培养;定期分别用LDH试剂盒测定附着在支架上的细胞数,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膜下透过的细胞数并求出细胞透过率;结果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GC膜支架上比在Gore-resolut支架上具有较高的附着率和穿透率(有统计学显意义);结论 GC膜状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其结构。孔径和降解速率有助于人龈成纤维细胞的三维附着生长,适宜进一步作为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牙龈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近年有关人工植骨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现状。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8-01/2010-10。检索关键词:骨充填材料,骨缺损,骨肿瘤,骨病,骨组织工程。纳入与各种人工植骨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有关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共15篇文献符合标准纳入结果分析。 结果:人工植骨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组合了前两者的优势,具备较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生物力学性能。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或骨肿瘤刮除后于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明显加速骨骼愈合过程.降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人工植骨材料在促进骨愈合、椎体融合效果接近自体骨,无排异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有许多组织工程化皮肤具有与正常皮肤相似的结构及屏障功能,应用于临床可达到理想愈合效果。根据人工表皮、无细胞活性的人工真皮替代物和有细胞活性的人工皮肤三大类,对组织工程皮肤的研制与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单面硅橡胶人工硬脑膜是川医神经外科与晨光化工研究院协作,由尼龙66作织底,单面涂布室温硫化硅橡胶,试制成功的一种人工硬脑膜材料。这种材料经动物和临床使用,实验证明无毒、无刺激、对组织反应小、柔软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上层尼龙织物能与组织愈合,丁层硅橡胶有增水和抗渗的作用,因此适用于修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硬脑或硬脊膜的缺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修补其他部位组织的缺损,如胸、腹壁和防止组织粘连,如神经组织、肌腱,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实践证明:这种材料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人工硬脑膜材料,在我国系首创。  相似文献   

12.
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中,膜材料是关键因素.通过在骨缺损处放置GBR膜,利用膜的阻隔、保护功能,在膜下形成一个稳定空间,阻止结缔组织的长入,而使骨生成细胞优先生长,并利用其传导功能,充分调动组织自身的愈合能力,达到骨性愈合.目前研究和使用的GBR膜种类很多,各有其优缺点,本文重点在膜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生物学功能上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空纤维在人工器官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空纤维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膜管状细纤维,纤维内外可通过膜进行物质交换,可模拟微血管的某种功能,配合各种生物学和医学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中空纤维以其优越的性能以及仿生学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是由中空纤维制成的人工器官发展迅速。本文主要介绍中空纤维在人工肾、人工肝、人工肺、人工胰腺中的应用情况及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日本合成诱导癌细胞自杀的人工细胞据《日刊工业新闻》最近报道,由日本的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副教授吉川敏一和相模中央化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矢泽一良共同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合成了能够诱导癌细胞“自杀”的微脂粒人工细胞。这种微脂粒是用脂质人工膜把鱼油成分DHA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羟基磷灰石,胶原(hydroxyapatite/collagen,HAC)人工骨在创伤后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创伤后四肢骨骨折患者,无其他病史,分为2组。试验组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45.3岁。对照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46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骨折切开复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试验组于固定后,在骨缺损处、骨髓腔、骨折线周围直接植骨,羟基磷灰石,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植入量0.4~4.0g不等。对照组不植入羟基磷灰石,胶原人工骨。结果两组46例病例获随访。试验组中2例失随访,余23例患者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骨折均达临床愈合。X线片显示,术后1~3个月材料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间界限模糊,有新骨形成,3~6个月材料植入区内有明显的新骨长入,人工骨与骨组织融合,骨缺损基本修复。对照组3例延迟愈合和1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在功能上恢复较差;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材料,细胞界面,使材料本身更具备与骨键合的能力。其三维多孔结构便于骨组织的长入,生物降解性有利于骨组织的改建和塑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化的有生物活性的神经替代物称为“人工神经”,当前正被尝试用来替代来源有限的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人工神经”由支架材料和细胞外基质、种子细胞以及诱导和促进生长的因子等几部分组成。近年来人们使用各种材料,并以不同的模式构建人工神经支架。施万细胞仍是最常使用的种子细胞,但干细胞已开始被用作种子细胞。人们不但研究可促进神经再生的各种因子的作用,也研究了一些抑制因子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膜脂质结构变化对淋巴细胞跨膜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实验通过磷脂酰胆碱/胆固醇(PC/Ch)摩尔比不同的小单片层人工脂双层膜(SUV)与淋巴细胞孵育,将外源性PC和Ch导入淋巴细胞,进而研究膜脂质结构改变对淋巴细胞跨膜膜电位及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①ConA刺激能诱导淋巴细胞超极化,用SUVs改变膜脂质结构可显著影响细胞跨膜膜电位,其中胞浆膜胆固醇含量是一重要决定因素;②20μmol/L异博定阻断Ca2+通道后可消除SUVs处理ConA诱导的超极化反应。③人工膜作用后淋巴细胞胞浆膜磷脂(PL)/Ch比降低,ConA活化48h细胞增殖转化功能增强,G2+M期细胞增多,但过多胆固醇则使细胞超极化反应和分裂能力降低。推测膜脂质组成及相关的生物物理特性可能在细胞跨膜信号传递、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工材料表面形态对转化人胚肌腱细胞黏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吸管实验技术这一细胞力学手段研究人工材料表面形态对转化人胚肌腱细胞黏附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形态聚合物表面,转化人胚肌腱细胞具有不同的黏附特性,细胞与多孔膜的黏附比与无孔膜和纤维的黏附大;细胞与多孔膜的黏附力随多孔膜孔径增大而增加,当孔径较大时(150-500μm),细胞与多孔膜的粘附力明显增加(P<0.05);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纤维的黏附力纤维直径增大而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选择特定孔径的聚合物泡沫或特定直径的聚合物纤维制成组织工程化肌腱支架,有助于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 诱导膜技术:是修复骨缺损,尤其是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手术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是在骨缺损部位填塞骨水泥,由于异物反应刺激周围软组织形成伪膜,伪膜逐渐增厚成为诱导膜;第二阶段手术是切开诱导膜取出骨水泥填塞物,在诱导膜内植入松质骨等植骨材料,并缝合诱导膜。第二阶段手术时间因骨缺损部位是否感染和感染何时得到控制而不同。 诱导膜包裹松质骨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机制:一方面是诱导膜具有机械性的隔离和包裹作用;另一方面诱导膜是生物膜,具有生物性成骨活性。诱导膜厚度可达1 mm左右,比正常骨膜更厚,外层主要为纤维组织,具有机械性隔离纤维组织长入骨缺损部位作用。 背景:对于骨缺损的治疗,早期与晚期阶段行诱导膜内植骨修复的骨愈合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阶段行诱导膜内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愈合效果差异和影响骨愈合的主要因素。 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无锡市骨科医院和无锡市人民医院行诱导膜技术治疗的63例胫骨骨缺损患者,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6-69岁,按骨水泥填塞后诱导膜内植骨时机不同分为2组:早期组(n=25)在骨水泥填塞后6-8周诱导膜内植骨,晚期组(n=38)在骨水泥填塞后10-12周诱导膜内植骨。随访评估两组骨缺损愈合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试验获得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骨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LW2019001)。 结果与结论:①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骨移植手术,术中发现早期组形成的诱导膜较薄、毛细血管相对较多,而晚期组形成的诱导膜通常较厚、毛细血管相对较少;②63例获得16-50个月随访;早期组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22例,延期愈合3例;晚期组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34例,延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2例;③早期组延迟愈合1例,无骨不连病例,临床愈合时间5.0-12.0个月,平均6.64个月;晚期组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临床愈合时间5.0-16.0个月,平均7.42个月;两组骨缺损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早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13例、良11例、可1例,晚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17例、良18例、可3例,两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行诱导膜内植骨对骨缺损骨愈合时间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对愈合率无影响,而诱导膜体积和完整性、植骨质量和数量及断端稳定性等其它因素对骨缺损骨愈合,尤其是愈合率的影响更大。ORCID: 0000-0002-7347-1773(周子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胶原-壳聚糖人工真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冻干法制备胶原-壳聚糖多孔膜,测定其细胞毒性,种植人真皮成纤维细胞(Fbs)并观察其增殖情况,用ELISA法测定人工真皮上清液IL-6、IL-8的浓度,观察经冻存复苏的人工真皮Fbs的增殖情况及体外酶降解速率等方面研究胶原-壳聚糖活性人工真皮。认为研制的胶原壳聚糖多孔膜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在体外构建活性人工真皮,初步证实能用冻存的方法保存活性人工真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