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抽风率对旋风分离器主要性能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冷模试验结果,探讨了抽风率对压力损失、分离效率与切割粒径等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参数的影响,分析了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从而可为开发新型的旋风分离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旋风汽水分离器内液滴轨迹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风分离器内部汽水两相流场是非常复杂的三维强旋转湍流流动,液滴运动非常复杂,且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很难通过解析的方法预报内部流动状况。使用fluent软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液滴流动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小粒径液滴与较大的粒径的液滴相比,由相同位置进入,其运动轨迹有所不同。小粒径液滴受气流脉动影响和受大粒径液滴的携带作用较为显著,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较大。所以,液滴粒径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旋风分离器内部汽水两相流场是非常复杂的三维强旋转湍流流动,液滴运动非常复杂,且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很难通过解析的方法预报内部流动状况。使用fluent软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内部的液滴流动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小粒径液滴与较大的粒径的液滴相比,由相同位置进入,其运动轨迹有所不同。小粒径液滴受气流脉动影响和受大粒径液滴的携带作用较为显著,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较大。所以,液滴粒径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5.
旋风分离器内颗粒轨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旋风分离器内的颗粒运动:对单相流场采用湍流各向异性的雷诺应力模型,对气、固两相流场采用相间耦合的随机轨道模型;通过描述颗粒的运动轨迹,揭示了颗粒在旋风分离器中运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颗粒的运动轨迹比较复杂,且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尤其是小粒径颗粒,受气流湍动影响显著,即使是粒径、入射位置相同,其运动轨迹也各不相同,最终的位置也不同;小粒径颗粒更容易受二次涡流影响,从而降低分离器的效率;另外,还模拟出了上灰环、排气管短路流及排尘口返混等影响分离效率的几种现象,为进一步研究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机理理论及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采用RSM模型,对螺旋式旋风分离器内的三维强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分离器内的速度特性、压力特性和湍流特性.结果表明,该型旋风分离器内流场较为稳定,但在螺旋通道的中心区域流动较为复杂,且局部区域存在回流和二次流.分析还发现,回流增大了中心区域的流动阻力,且该型分离器的能量损失主要发生在中心区域及壁面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旋风分离器内部颗粒运动和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对CFBC旋风分离器中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研究了旋风分离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动的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为新型旋风分离器的优化设计、运行和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应力模型计算旋风分离器的流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一种适合于强度旋流的代数应力湍流模型对旋风分离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强旋流中湍流各向异性的特点,显示了强旋流所具有的涡结构及旋风分离器气动分离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旋风分离器内部颗粒运动和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对CFBC旋风分离器中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研究了旋风分离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动的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为新型旋风分离器的优化设计、运行和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原旋风分离器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通过选取适当的临界粒径来确定旋风分离器尺寸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以设计实例论证了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分离效率,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直流降膜式旋风除雾器的实验研究与工业放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除雾设备——直流降膜式旋风除雾器 ,以空气 -水为实验物系 ,测定了Φ2 50 mm的直流降膜式旋风除雾器的压降及除雾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压降随气速的增大而增大 ,出口气体含雾量随气速的增大仅略有下降。在此基础上 ,选定了最佳操作条件 ,进行了工业放大 ,工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旋风分离器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分别采用k-ε标准模型、RNGk-ε模型和RSM模型湍流模型及不同离散方式对旋风分离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拟结果与前人实测结果的对比,确定出了适合旋风分离器的数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湍流模型采用各向异性的RSM模型,离散方式采用对流项的QUICK格式和压力梯度项的PRESTO格式,才能获得合理的流场模拟结果.该结论为旋风分离器流场的数值模拟及进一步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液旋流分离过程是气、液两相的三维强旋流运动,以漂移流动模型和颗粒轨迹方程为基础。采用欧拉-拉格朗目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气液两相流动机理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直接计算气液旋流分离器内部流场中连续相、分散相(液滴)的速度分布情况,通过计算能够预测旋流器内部浓度分布情况,并通过对影响气液分率效率的主要原因一出口气体中的液滴夹带情况进行分析计算,预测旋流器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4.
结合气体动力学和流体热力学原理, 设计了一种旋流后置型超音速分离管.针对新结构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 并结合可实现k-ε湍流模型对超音速分离管内部流场进行模拟, 得出了管内轴心上的压力、温度、马赫数及湍动能的分布, 同时对不同截面上径向的压力、温度、马赫数及旋流加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压损比为47.5%时, 分离管内Laval渐扩段 (距离分离管入口98 mm处) 出现明显的激波现象, 获得最大马赫数1.736, 此时膨胀得到的最低温度为190.52 K, 可为超音速分离管提供足够的凝结动力;旋流发生器后面可获得较大的旋流加速度, 产生较强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