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九种中药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祖国医学在治疗"瘀血"症中收到较好疗效,施治法则多样,有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通活血等。有复方,也有单昧药。这些疗法及其药物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液"高凝倾向"有关。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九种常用中药,从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七项指标观察其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食管癌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心得、用药特色等方面总结了刘华为教授运用"脏腑气机气化理论"治疗食管癌的证治经验。刘华为教授认为虚、痰、气、瘀相互交结是食管癌发病的病理特点。临证主张详辨虚实,因证施治、重视脾胃、强调疏肝、注重气机调畅,重视中药对放、化疗及手术后患者的治疗。经长期临床实践,在食管癌的辨证施治方面独具特色,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对中医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祖国医学体系中,治疗疾病主要运用“辨证施治”的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而且,中医认为,对疾病治疗的恰当与否、治疗效果之好与坏,与辨证施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由此,可以体会出“辨证施治”是中医临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通过临床实习,比较深刻地体会到中医治疗疾病,一般地,只要辨证正确、治疗恰当,往往就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中医理论体系及其辨证施治法则,在指导临床实践上确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中医辨证施治规律的实际运用1.伤寒(以桂枝汤证及小柴胡汤证为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内蒙古名中医、内蒙古首批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茹占廷临床治疗经验,探讨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实践中新的临床应用,改善因中气不足引起的嗜睡、倦怠乏力、头昏沉等症状。方法:用补中益气方法,根据患者病证进行辨证施治。结果:通过临床实践,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所有因中气不足引起的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或消失。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在临床治疗中范围广泛,辨证论证恰当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蒙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胆囊炎的病因病机、蒙医分型、分期辨证施治等方面内容进一步阐述,明确蒙医药诊治胆囊炎的治疗及诊断标准,蒙医药的临床优势、地位和近代新蒙药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和法"属于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是中医独具特色的治疗大法,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和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许二平教授认为,在临床工作中要坚持中医思维,辨证施治,灵活运用中医和法。在临床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和法"不仅仅局限于和,还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通、温、下、补等法。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目前无法根治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缺乏精确的治疗方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张苏闽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了"祛脓煨脓"理论,提出"肉腐之脓"和"气血生化之脓"的区别,强调维持脓的动态平衡,主张内外同治、分期施治,形成了自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独特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治疗效果。方法:本方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中医针刺、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中风偏瘫90例,疗程三个月。结果:显效患者63例,占70.0%;有效20例,占22.2%;无效7例,占7.8%,总有效率92.2%。结论:采取针刺、康复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等综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是当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董晓旭  冯泳 《四川中医》2007,25(2):38-40
小陷胸汤和左金丸都是古代的著名方剂,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本篇主要从方剂配伍的角度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理,阐述两方相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机理,同时也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单味药的药理研究进一步说明两方相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恼血管病主要病理基础,可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大类,依病变部位可有瘫痪、失语、共济失调、颅神经障碍等不同表现,属于中医"中风"病的范畴,治疗方面多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化痰通腑、祛风除痰等.笔者根据临床实践体会,仅就活血化瘀在治疗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瘀阻脏腑;湿毒内蕴、毒瘀内结;因虚致瘀、因瘀致虚。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治疗应遵个体化,分期治疗。根据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杨文华教授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软坚散结类药物的使用。杨文华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骨髓纤维化临床上辨证可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夹瘀、阴亏血瘀、阳虚血瘀、毒热血瘀。无论哪种证型,总以"血瘀"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针对血瘀不同证型,分别应用不同的化瘀法。杨文华教授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外治作用,运用中药研末外敷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作用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毒副反应。杨文华教授治疗骨髓纤维化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辨清病位,善辨脏腑;调节免疫,预防转白;专药对药,四气五味。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咳嗽总的病因为六淫之邪犯肺为诱因,脏腑失和为内因,虚实夹杂为一般规律,基本病机特点为肺失宣降,因此固本补虚,调畅气血,兼宣肺散邪,调畅肺气,恢复肺气的正常宣降,标本兼顾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晏师论治变应性咳嗽,关注患者的先天禀赋及情志变化,注重中西医治疗,以西药快速缓解症状,中药治疗则强调固本为要,预防复发,中医治疗以扶脾助运使脾土得旺,气血旺盛,五脏和调,肺金亦生,佐金平木,兼补益肺气以固表,同时重视宣解,兼降气化痰,注重顺应功能,调畅肺气,通利枢机,久病补虚,适当养阴,使肺得清润,兼顾养血活血,行气化瘀,使肝体得养,血脉通畅。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从生理、病因、病理,到辨证、施治,无一不是以气化论为理论根据的,因此,气化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气化作用激发和协调着气、血、津液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变化,维持着各个脏腑官窍的正常活动和机体的整个生命全过程。人体内气、血、津、液的产生、输布、发挥作用等,亦无不有赖于气化。气化有常,则津液流行,气血充盛,五脏安和,疾病不生;气化失常则津液不行,气血衰少,五脏动摇,变生百病;气体终止,则精气竭绝,阴阳离散。在临床上无论治疗气血病证,亦或是津液病证,调理气机、推动气化都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吴寿善教授对"燥气大纲"有独到见解,不仅提出了有凉燥、温燥伤人、燥化寒湿、湿热伤人,并且提出燥气有"胜复"不同:化热伤津之证属燥之复气伤人,寒湿之证是燥之胜气伤人。因此,可见《温病条辨》中所列杏苏散等方,正是为治燥之胜气、治燥之正化、治燥之本病而设。所列的桑杏汤等方则是为治燥之复病、治燥之对化、治燥之标病而设,从而使燥气之本标胜复病机霍然。吴教授还强调见化气为病有寒热之别,见寒湿者自当用温化,见湿热者自当用清泄。临证时还须注意表里寒热之不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技药愈病之目的。燥伤本脏除识别复气现症外,还要选药精当。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凡见杏苏散证而有痰黏、频咳、唾出不爽者,视其轻重而选加冬瓜仁、贝母、鱼腥草、半枝莲等品,以清复热,效果较好,若见小青龙汤证而兼复气为患者,追加药物亦可仿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瘿瘤中医治疗的另一种辨证论治思路。方法:认真研读瘿瘤病因病机及历代医家诊治经验等相关文献,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以系统分析。结果:瘿瘤有虚实之分,临床中以实证居多,其病机可归纳为痰浊、瘀血及气滞,中医治疗可从祛湿入手,辅以活血行气,夹有虚证者可补虚理气。结论:祛湿法在瘿瘤临床治疗的理法方药的运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齐元富教授学贯中西,以西医立竿见影效果为基础,综合采用腹腔引流、腹腔灌注、利尿、补充蛋白等多种方式,短时间内改变患者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小便不利等并发症及急危重症,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机体耐受力。齐元富教授追本溯源,辨证论治,调和阴阳,以中医独特优势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存状态,提高治疗疗效。齐元富教授认为,肿瘤患者多年老体弱,正气已亏,加上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极易产生痰凝、气滞、瘀血等病理产物,聚于腹中,影响脾、胃、肾三脏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肾阳亏虚,气化无力。其常用治法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温补肾阳,助阳化气;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7.
卫气的实质与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将医学实践与气论相结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医气论。体液是人体的流体结构,包括血与津液。营气与卫气分别依托于这两种体液,调节着它们的运行与分布。卫气是津液之气,不仅维持着津液的生理,而且还参与津液消耗、停留等病理。正确认识卫津一体的特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顺棠  林靖  季兵 《陕西中医》2022,(5):616-6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归属于中医“痹症”“痿证”“麻木”等范畴。结合临床表现看,DPN的发病是从“痹症”逐渐向“痿证”进展的过程。以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理念,结合“治痿独取阳明”和“肾藏精”理论,从气血津液精的角度探讨“阳明”“肾精”与DPN的关系。DPN病机虚实夹杂,以脾胃虚弱、肾精不足为本,痰湿血瘀夹杂为标。因此治疗上须补虚泻实,从“取阳明”“补肾精”论治DPN,治疗上强调以调补脾肾为主,恢复脾肾功能,调补气血津液精,兼以化痰活血祛瘀,使气血津液运行有常。“取阳明”“补肾精”的治疗原则应贯穿于DPN的全程治疗中,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雯怡  苏励 《陕西中医》2022,(5):640-643
本文归纳总结苏励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证经验,苏教授认为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因虚实夹杂,实则责之于湿热瘀邪,脾胃之气受损,水湿痰饮,湿热内蕴,瘀血阻滞,导致津液输布失常;虚则责之于气血阴阳亏虚,以致津液化生、运行、输布失常;加之疾病病情迁延、缠绵难愈的特点,造成全身多脏腑功能的失调,津液失化.因而苏教授在临证治疗中提出养阴...  相似文献   

20.
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特色针刺手法,该手法补泻兼施,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头面五官疾病、脑病、风寒湿痹等难治性病症,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