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旧版零食     
张宏斌领我到食杂店,老板问他要点什么,他说:“给我这哥们来一根怀旧版的雪糕。”于是老板递给我一根雪糕,打开包装咬了一口——冰棍!典型的冰棍!果然是怀旧版的!冰凉、甜丝丝、梆梆硬,这让我惊喜不已。小时候经常吃冰棍,2分钱一根。有时候哥几个凑够1毛钱,还能够按批发价买到6根。我和弟弟第一次吃冰棍时,连穿冰棍的竹签都没舍得扔,弟弟把竹签夹在腋下放了半天,天真地问我:“哥,这冰棍怎么一点也不凉?”我特内行地告诉他:“他夹的时间太短,多夹一会儿,就会感觉到凉了。”这根怀旧版的冰棍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在脑子里把自己儿时吃过的零食都…  相似文献   

2.
幽默9则     
王玲 《饮食科学》2001,(12):45-45
用餐询问 年轻的实习医生向主治医生请教:“您为什么在诊断时,总忘不了问病人用餐经常吃什么?” 主治医生笑答“这是极其重要的,根据病人的食谱,我可以判断能向他收多少医疗费。” 梦吃裤带 清晨,见丈夫脸色苍白,我关心地问道:“怎么,不舒服吗?” “昨天夜里,我做了个梦 梦游意大利,而且还品尝了意大利的细面条。” “这有什么值得不安的?”我说。 “今天起来,我发现我睡裤的衣带不见了。” 代表夫人 在一次自助餐会上,年轻的妻子对丈夫说“你已经第四次去拿冰淇淋了,难道你不难为情吗?” 丈夫说:“为什么要难为情?我每…  相似文献   

3.
花汐 《饮食科学》2014,(8):38-38
晚饭时儿子说:“你知道我现在最想吃啥?”看着他一脸神秘兮兮的表情,我一时间还真猜不出来.想吃啥?鸡鸭鱼肉?他摇头,说:“烙馍!” 我疑惑,烙馍?自从买了电饼铛,我隔三差五地给你烙油饼吃,你咋还馋这口?  相似文献   

4.
“吃榛子,开原特产,香着呢!”刚一走进赵本山的家,赵本山就热情地招呼我们。这些个头不大的野生榛子,都是赵本山老家山上产的,用专门的钳子一夹,硬壳“砰”的一声裂开,果仁露了出来,放进嘴里,越嚼越香。“我和这小榛子挺像,外表不咋地,可越嚼越有味道。”小葱蘸大酱:就好这一口本想和赵本山好好聊聊美食,可他一句“实不相瞒,我对好吃的真没啥研究,也不讲究,啥都爱吃!”一脸无辜,一脸真诚。问他最爱吃啥,他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小葱蘸大酱”。赵本山就爱这一口。在家吃、到饭店吃、就连在北京参加春节晚会彩排时,在驻地餐厅吃饭,他也从不“耽…  相似文献   

5.
方凤 《饮食科学》2009,(1):25-25
睿一宝宝15个月了,小牙儿出了不少,能自己吃东西了。给他牛奶.他抱着奶瓶自己喝;给他鸡蛋羹或米糊,他用小匙一勺一勺地吃。可是,当碗里的食物变成肉丁或蔬菜后,睿一吃得就不那么痛快了,食物塞在他嘴里,他随便地嚼几下,便吐出来了。睿一妈妈不明白为什么宝宝吃“软”不吃“硬”呢,难道是宝宝不会咀嚼吗?  相似文献   

6.
但凡孩子妈见了王小胖,不出五句话必有一句问:“这孩子这样胖!吃什么啦?你们怎么喂的? “嗯.这孩子就这点好.吃饭痛快.不挑食。据我观察,目前除了辣椒、芥末这类东西不吃(我不给他吃),好像没什么不吃。看到众妈妈们羡慕得眼睛发红,我一般都自我诋毁地解释:“这就是个吃货,天生的!”怕自己不小心显出得意,招人烦。但其实仔细想想,真是“天生的”那么简单吗?我把喂养“王小胖”的几点体会列出来.大家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饮食科学》2001,(8):41-41
良心不忍 有一天,一位诗人和朋友一起喝酒。他们要了一份下酒菜,四只麻雀。他的朋友一口气连吃了三只,正要吃最后一只时,诗人忙说:“这一只该我吃了吧?”朋友叹了口气,说:“我本想给你吃,可是,我实在不忍心拆散它们,还是让它们团聚吧。”说完,他把最后一只也吃下去了。吃了一点 吃午饭时,有个客人端着盘子到柜台前抱怨说:“牛排太硬了没法吃。”“如果您愿意,可以换成一个排骨。”侍应生说。“谢谢,可是牛排我已经吃了一点儿。”“没关系,那盘排骨也是已经吃了一点的。”早餐和午餐休斯教授在餐桌边已坐等多时,最后终于看…  相似文献   

8.
姚洪双 《川菜》2016,(2):30-31
在2016年元旦节这天,本想在家好好睡个懒觉,可早早地电话就急急地响起,匆忙拿起电话,对方大声地说道:“嗨,老朋友,还在睡嗦?快起来到我家来吃鸡”。“啥子鸡嘛?这么早就闹喳喳地!”朋友卖起萌又道:“快来嘛,你吃了后,绝对还想吃!”说到这,我一咕噜地爬了起来,驱车来到了朋友家。还未进院门,老远就闻到了香喷喷地鸡肉香,扑鼻而来,让我垂涎三尺,肚子呱呱地叫,嗬,这才想起,都十点过了,我还没吃早饭。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干一碗鸡汤喝喝再说。嘿嘿,这是啥子鸡喔,这汤真是好喝喔。朋友又说道,现在你才喝了点汤,就连说好好,等一会儿,你吃吃鸡肉,那个才叫不摆了,真的安逸惨了。  相似文献   

9.
凉虾     
高勇 《饮食科学》2010,(6):35-35
连续几日的太阳,使气温骤升了不少,5岁的儿子开始嚷着要奶奶给做冰激凌吃。母亲怕天气生暖还寒,小孙儿吃坏了肚子,心疼地说:“宇儿,这才什么时候啊,就吃那冰得厉害的东西。”“不嘛,奶奶,我要吃,隔壁陈天浩的妈妈今天都给做了。”儿子任性地要他奶奶给他做。  相似文献   

10.
面面俱到     
一个做饭技术不高的朋友透露:老公是个疯狂面条追随者。只要是面.不管怎么做。只要能熟.都能吃个精光。“只有难吃的面.没有吃不完的面”是他的至理名言。有人会觉得夸张,根据证实.这完全是真的。而我.除了叹息外,一睢一能做的就是帮朋友为老公有更多面的选择了……  相似文献   

11.
牛牛此时题得很安详,清瘦了许多的小脸上略显得有些苍白.芳华久久地凝视着儿子,眼里不时地涌出一滴滴泪水.丈夫自从恼怒地甩门而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芳华又一次想起他们吵架的情景:“你是怎么照顾儿子的?怎么就偏带着他去那家拉面馆!”“这能怪我吗?我看里面挺干净的,人也挺多,我哪知道他的汤里放那玩意,再说你一定就是一个星期,仅仅为了一个什么同学聚会?”……“我要吃拉面,我要吃拉面”。牛牛在昏睡中嘴里又在不停地叼咕着.芳华的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不知道心里是后你还是心疼儿子。她把儿子的小手从胸前移开,起身来到…  相似文献   

12.
豉汁蒸凤爪     
《中外食品工业》2005,(10):76-77
我是一名高中教师,带完这届高三后,心情一下轻松了不少,早听朋友说“食在广东”,我这个最受不住美食的诱惑,马上“杀”去吃个痛快,到了那儿,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光是早上吃的早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味道之妙,足可让我瞠目结舌了。  相似文献   

13.
因为职业“爬格子”关系,我这个“爬哥”平时难得直接“为稻粱谋”。但这两天“爬嫂”去南方休养了,拿牛奶、买早点乃至做晚饭之类重任,便理所当然地落在我的肩上。拿牛奶没什么,一手交卡,一手取奶便是;买早点颇有点犯难,倒不是难买,要排队,而是品种太多,竞相拉客,你不知买什么好。 开始我只相信饮食店的货色,看看小笼样子蛮好,买四两回家,儿子抢先吃了一个,呸地一声吐了出来,说馅子是臭的。我拿过来一闻,果然有股变质的臭味,而且几乎没有肉,是一泡臭油。这一来二去就到了他上课的时间,急急朝他手里塞两元钱,叫他在学校旁边摊头上吃碗面算了。还是儿子“拎得清”,他说:“那家饮食店给温州人承包了,老板的心比煤球还黑!”  相似文献   

14.
1999年盛夏的一天,儿童医院的门诊室里,突然涌进一群人。走在前面的是一对30出头的夫妻,男的怀抱一个5个月大小的孩子,这孩子溢奶呕吐,大便都成水了。女的脸上湿糊糊的,说不清是汗还是泪。在他们身后,有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夫、老框,还有一位8岁大的女孩。在这女孩儿的身后,又站着三四个人。“快想想,跟弟弟玩时,给他吃什么没有?”众人异口同声地问这女孩子。“都问多少遍了,让我想什么呀!我就逗冬冬乐来着,什么也没给他吃!”女孩儿边说边委屈地抽泣起来。突然,怀抱孩子的男子大叫声:“冬冬吐白沫了!”人群如炸了锅,哭的更…  相似文献   

15.
儿子挑食的不良习惯一直让我很头痛。两岁以前.我总是浑水摸鱼地将剁碎的青菜拌入他的饭里哄着让他吃下肚。两岁以后.他看到星星点点的绿色就死活不愿意张嘴。后来我编故事讲道理.还能将就着骗他吃一点。可他渐渐长大后,变得越来越精明,越来越固执,哄哄骗骗的那一套行不通了.不管软硬兼施还是威逼利诱.小人儿就两个字:“不吃!”在我黔驴技穷之际.  相似文献   

16.
闽南人向来不大吃辣,即使是那名闻遐迩的厦门辣椒酱,在吃辣的川鄂湘好汉们的眼中也不过是小娃娃吃的番茄酱而已。生活在温暖湿润、四季如春的南国,“微辣鲜脆”是“鹭岛土著”们的饮食主旋律,在此旋律下,他们不知大快朵颐了多少个世纪。我老爸是湖南人,客居厦门50余年,他的口味早已被这“鲜脆”给同化了,当然更不消说我这个挂着湖南籍贯、土生土长的厦门郎了。记得有一回江西来的保姆炒了一碟米椒,辣味四溢,结果竟把一家子“湖南籍人”呛得咳声震天,喷嚏连连。厦门人吃东西好追究个“冷热”,认为喝绿茶很冷,会坏胃;吃辣椒又…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女人生来二两酒。”我确实有点儿酒量,但几年前我对饮酒并不感兴趣,觉得那该是男人的事,而且那些醉汉丑态百出的样子令我实在不敢恭维。再说这世上真正懂“酒”人的有几个呢?大多不过是“糟蹋五谷”罢了,在对这些人敬而远之的时候,我对酒也便“敬而远之”了。 但谁知命运捉弄人,一不留神竟嫁了个嗜酒如命的家伙!他是逢酒必醉、不醉不归。我一来担心他醉酒闹事,二来担心他酒醉伤身,便软硬兼施地劝他戒酒,但不论是我的“横眉冷对”还是“春风杨柳”他都“岿然不动”,其实,他也明白我的心意,但一上酒场西北人的豪爽劲…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天龙八部》的播映,使虚竹的扮演者樊少皇一夜之间成了大明星。坐在我面前的樊少皇,一双人眼睛出奇地亮,为了保持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他始终戴着项并不美观的白色帆布小帽来掩饰他那因拍戏需要;而留成的“阴阳头”。樊少皇快人快语,自称是个人垃圾桶,他说,他从小就学武功,练功是件艰x‘的控参,Iii一父母并未在饮食JI对他格外照顾,仍然公粗茶淡饭,他觉得只要饿了想吃f!么部公否的。现在他长大厂,朋友也多了,几个伙伴~起出去吃顿饭问他爱吃什么,他说他不懂什么是好吃还是什么不好吃,只要是有吃的,他的“大垃…  相似文献   

19.
两个老外到餐馆吃饭,服务小姐递给他们一份菜单,请他们点菜。一个老外看到菜单上有一道“清蒸狮子头”的菜,惊奇地问:“你们还吃狮子头?”服务小姐笑答:“这是我店的一道名案‘”老外摇摇头说:“野生动物为什么不保护?还专门吃它的头,太残忍了肝服务员小姐连忙解释说。“不是真狮子的头,是将猪肉剁碎控成肉丸后,再用油炸制成的。因制成后凸凸凹助。显得毛茸茸的,有点像狮子头,所以取了这个名字.清炖狮子头是用白菜万达底,上放作好的狮子头,人砂锅微炖,一场面不隍,八旬即他/老外听了介绍,恍然大悟地二“啊”了一声,随即…  相似文献   

20.
请客趣俗     
大吃大喝最高兴 这是阿富汗一些地区的习俗。招待客人十分诚恳,如果你吃得差不多了,对主人说“够了,我不想再吃了。”主人会不理睬你,你必须继续吃下去,吃得越多,他越高兴,认为这才是礼貌。如果随便吃几口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