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鄱阳湖圩堤加固工程中深搅防渗墙防渗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九合联圩除险加固工程概况,深层搅拌桩施工控制参数,以及对深层搅拌桩防渗墙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料场开采、堤身培厚、圩堤加固等施工技术的实施,克服雨季、大雾和夜间施工等不利条件,对总长11.33 km的东湖圩进行了除险加固,达到了设计要求,建立了独特的抢险援建机制。  相似文献   

3.
防洪圩堤的除险加固向来受到业界重视,联合并接防洪圩堤形成的联圩更是长期以来业界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以三湖联圩除险加固工程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堤顶设计和上堤公路路面设计,研究涉及公式计算、设计与施工等内容,以供同类工程及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板桩加固护岸结构是一种新老结构结合的护岸新型式,研究板桩在此护岸型式下的土压力分布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使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板桩加固护岸结构进行分析,将其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规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老护岸结构能有效减小板桩上部土压力,增加板桩下部土压力,防止板桩发生墙底"踢脚"失稳,新型板桩护岸具有结构简单、材料用量小、造价低等优点。在此基础上参考实测数据对规范土压力计算进行了优化,为同类板桩工程计算分析提供参考。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蒙河黄岗圩堤除险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勘察和现场调查资料,针对圩堤现状堤身断面单薄,局部堤段存在堤身渗漏、堤基泡泉等险情和致涝险情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得出其部分堤段堤身和地基发生渗漏风险的结论。结合项目区的水文数据资料,计算求得工区的设计洪水位,分别进行堤身加高加固、护坡护岸、堤身堤基防渗处理、上堤公路采取加固措施,堤顶设置C25混凝土防汛公路,堤身黏土斜墙结合堤基做混凝土防渗墙处理,圩堤迎水岸坡遭受风浪水流的冲刷和侵蚀非常严重的部位进行抛石固脚和混凝土预制块护岸护坡处理,为类似的防洪圩堤除险加固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工程概况江苏省宝应县宝应湖圩堤总长32km,圩口面积为303000亩,居住人口约为35000人。圩内地面高程在5.0m左右。该圩堤是在湖荡自然滩面上,利用芦柴垫底,其上修筑圩堤。经过近40年的运行,原堤身内的芦柴等均已腐烂,形成若干孔隙,在汛期多处出现流土,防汛形势十分紧张。2007年7月10日,在上游高程7.66m水位下,金宝圩段圩堤出险,造成经济损失0.55亿元。汛后,宝应县对其中18.69km、高程8.1~2.0m圩堤,采用MSMTW工法水泥土防渗墙加固。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工程中局部河段存在深厚淤泥质粉质黏土,该土层力学性能较差,对护岸稳定较为不利.工程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为了避免传统河道护岸工程设计中存在硬质化严重、景观生态性差等缺点,本工程在保证护岸安全的前提下提出生态需求.通过对杉木桩护岸、仿木桩护岸与生态砌块挡墙等方案从安全稳...  相似文献   

8.
窟窿山圩是西淝河流域的一个生产圩,圩内地面高程18.0~12.0米,圩堤高程22.5米。但由于圩堤施工时堤脚取土,圩内堤脚处遗留有宽约2.50米,深1.0米的坑塘,加之堤坡太陡(1;1.5)。去年汛期,当堤外水位21.6米时,一处塌方100米长。塌滑面自迎水面的堤角至背水面堤脚。情况非常危急。当时采取削坡压重加桩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确保了防汛安全。首先削坡,以减轻滑动土压力,把这些土用草袋或其他编织袋  相似文献   

9.
徐辉 《吉林水利》2023,(3):60-64
针对传统加固方法难以克服地层阻力影响导致防渗效果差的问题,开展提出了圩堤加固工程中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施工技术研究。根据设计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施工参数,将三头深层搅拌桩机作为主要施工装置,采取喷浆钻进搅拌、护壁面设计、成孔桩长及垂直度控制、泥浆灌注、墙身模板调整、墙身模板翻升工艺技术,克服地层阻力,结合墙身受到洪水冲击的浮力和压力、受到洪水影响后的沉降深度和横向位移计算结果,实现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知,该技术不同渗水速率下圩堤沉降深度最大值为60mm,横向位移最大值为8.0mm,未出现渗水现象,能有效防止渗水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孟凡忠  王坤  陈韬  张德华 《治淮》2023,(6):34-35
组合生态板桩能够满足不同河道、航道护岸的设计要求,满足护岸生态景观的不同需求,打破原有施工模式、技术的束缚,解决施工作业面狭窄、邻近建筑物复杂等困难。近年来,组合生态板桩在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中深入推广应用,在性价比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本文就组合生态板桩在设计思路、板桩结构和施工要点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推广组合生态板桩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