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Lorenz-RR散点图、1 h t-RR散点图及逆向分析技术,对5例复杂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借助心电散点图这项技术,可以快速判断与鉴别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以快速判断多源性室性早搏中室性并行心律的存在.心电散点图既简化了动态心电图的分析过程,也强化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功能,使复杂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更为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2.
运用心电散点图诊断普通心电图难以明确或捕捉的心律失常。本文对我院住院期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三例患者的特征性心电散点图图形进行分析诊断。心电散点图不仅记录信息量大,且定性诊断明确,简单易懂,避免了漏诊及误诊,能够给临床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断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2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行单导联分析、心电散点图分析,对比心律失常诊出率。结果和单导联分析结果相比较,心电散点图分析结果的诊出率显著更高,两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心电散点图分析较单导联分析的诊出率更高,更加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诊断结果对比观察,探讨心电散点图在快速诊断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记录患者连续24h心电信号,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测技术,进行心电分析,并同步绘制24h心电散点图。将诊断结果分为窦性心律、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差异性传导5组,分别将4组心律失常结果与心电散点图检测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出二者的符合率及各组的B线斜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室上性早搏组与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差传组差异显著(p<0.001);室性早搏组与室上性早搏、心房颤动、差传组差异显著(p<0.001);心房颤动组与差传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电散点图在长程大样本心电数据中,快速诊断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用心电散点图分析动态心电图伪差的意义。方法 选择多种典型的动态心电图伪差病例,利用心电散点图及逆向技术,分析并总结其心电散点图特征。结果 伪差的产生遵守一定的“识别”模式或“数学”特性,从而产生具有一定规则分布的图形的心电散点图图形,可表现为关于45°线对称、平行、垂直等形式。结论 通过心电散点图可以快速发现和定位伪差点集,并结合逆向技术确定伪差性质而进行针对性处理,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6.
Lorenz-RR散点图(简称Lorenz图)是分析心脏节律的一种非线性技术方法,适合于快速分析海量的动态心电图数据;Lorenz图的逆向技术是通过点击Lorenz图上的特定散点,逆向追踪相关的心电图片断,从而实现Lorenz图与动态心电图的互动,便于破解各种复杂Lorenz图的形成原理,从而使快速分析复杂动态心电图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动态心电图自带的 Lorenz-RR 间期散点图工具,分析和诊断一例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对于复杂心律失常所形成的心电散点“复合组图”,可先分析主要的“吸引子”,再通过逆向技术观察心电图的细节,从而进行准确标识。因此,使用心电散点图能提高心律失常的分析效率和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电散点图在快速诊断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长程心电图检测,其结果经专业人员分析矫正,结合临床诊断作为标准,以评估心电散点图对20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类型心律失常B线斜率。结果 20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分为频发室性早搏80例、频发室上性早搏8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30例、持续性心房扑动10例,经心电散点图分析总符合率为99.5%(198/200),其中频发室性早搏、频发室上性早搏、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扑动符合率分别为100.0%(80/80)、97.5%(78/80)、100.0%(30/30)、100.0%(10/10)。频发室性早搏、频发室上性早搏、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平均B线斜率分别为0.124±0.081、0.435±0.107、0.267±0.06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000,P<0.001),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频发室上性早搏、持续性房颤、频发室性早搏B线斜率依次降低。结论心电散点图可快...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5岁,因头晕待查,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24 h t-RR散点图中线条有变宽处,且逆向的1 h t-RR散点图呈明晰的3条线状分布,相应的1 h Lorenz-RR散点图呈互相平行的5条线分布,根据逆向出的相应心电图发现了3种节律的窦性心律,且选定的节律谱分别为1 060~1 156ms、974~1 021ms、1 244~1 270ms;节律谱分离,诊断为窦性早搏和窦性逸搏成立。  相似文献   

10.
11.
心电散点图快速诊断并行心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行心律是指低位起搏点与主导心律相互竞争、相互干扰,共同或交替控制心室(或心房)的一种主动性心律失常。片断体表心电图常常不能发现其全貌,误诊漏诊时有发生。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了主导心律与并行心律相互竞争与相互干扰的全过程,而分析软件中的时间散点图、Lorenz散点图和差值散点图全方位、多角度地表达了这些信息,为我们快速准确地分析并行心律这种相对复杂的心律失常提供了可能。了解并行心律的散点图特征是快速识别并行心律的前提,本文结合实际病例总结了并行心律的3种散点图特征。  相似文献   

12.
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断体表心电图通常易将并行心律误诊为普通早搏,而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往往能发现它的三个心电图特征。相比之下,分析软件中并行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更明显、规律性更强,为临床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制作了并行心律的 Lorenz 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模型。一旦掌握了并行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就能快速识别动态心电图中的并行心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散点图对快速诊断并行心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记录仪记录患者连续24 h的心电信号,分别应用常规心电图分析方法和心电散点图( RR-Lorenz图、时间RR散点图及其逆向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分为窦性并行心律、房性并行心律和室性并行心律3组,分别对诊断结果加以对比分析并比较各组心电散点图形特征。结果对比观察显示,并行心律在心电散点图中有特征性表现,可据此做出快速诊断。结论从心电散点图的特征性表现出发,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诊断并行心律,其作用优于常规心电图分析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用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中自带的 Lorenz 散点图制作系统分析经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患者的 RR 间期散点图时,发现其无法显示>2 s的长间期的散点图图形改变。本文将 Lorenz 散点图制作系统中的坐标上限由原来的2 s 设为4 s,比较两种坐标上限下所作 RR 间期散点图图形的异同,并采用逆向分析技术加以确认。结果发现:改良后 RR 间期散点图的吸引子多了1~4个,且能显示完整的散点图形状,而以2 s为坐标上限的散点图只能显示局部特征。因此,以2 s 为坐标上限制作 RR 间期散点图来辅助诊断 SSS 是不合适的,以4 s 为坐标上限的“改良版”RR 间期散点图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反映SSS 的散点图特征。  相似文献   

15.
心电散点图快速诊断结性逸搏与结性逸搏心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房室交接区发生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间歇或连续出现的RR长间歇总是被结性逸搏或结性逸搏心律所消除。这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结性逸搏或结性逸搏心律的出现,使原本相对复杂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更加复杂,而24 h动态心电图更是囊括了长短周期的各种可能组合。然而,分析软件中的心电散点图则从不同角度,一目了然地显示了结性逸搏与结性逸搏心律的两个显著电生理特征,即逸搏周期相对固定和逸搏心律随时重整。本文结合实际病例,总结了逸搏心律的三种散点图特征及其分析方法。特征性的心电散点图为临床上快速准确识别结性逸搏与结性逸搏心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房性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下同)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心律失常患者657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与心律失常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在各年龄组中,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为最高,其在7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于70岁以下人群(p0.05);室性心律失常在8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较70岁以下人群低(p0.05);男女患者各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336例、占51.1%)是心律失常患者中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其与发生率最高的房性心律失常有相关性(p=0.002)。结论房性心律失常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改善心肌供血、控制相关炎性病变可能有助于延缓一些老年人心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缓慢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交替或间歇发生的心电图临床分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20例出现上述心电现象的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DCG改变可分为3种类型:①慢快综合征15例、快慢综合征2例、变异型快慢综合征3例.三者发生机制、DCG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均不相同.结论 明确三者临床心电图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联律间期室早的发生与心室解剖位置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orenz散点图找出室早点集中显示最短联律间期点,并通过逆向技术确定室早起源部位。测量401例单源性和93例多源性、不同起源点室早的最短联律间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短联律间期室早的易发部位。结果左、右室心尖部起源的室早在单源性及多源性室早中形成的联律间期均为最短,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部位起源的短联律间期室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心尖部起源室早形成短联律间期,可能与心尖部的结构及功能有关。同时,该部位室早是否是一些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因,尚待进一步做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