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结合口服伐昔洛韦、呋喃硫胺以及外用阿昔洛韦软膏、炉甘石洗剂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予伐昔洛韦口服,治疗组同时加服龙胆泻肝汤。两组疗程均为9天,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止疱、止痛、结痂、皮损痊愈时间以及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2.7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止疱、止痛、结痂、皮损痊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尸〈0.05)。结论龙胆泻肝汤结合口服伐昔洛韦、呋喃硫胺以及外用阿昔洛韦软膏、炉甘石洗剂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电针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并联合电针进行理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d,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9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电针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龙胆泻肝汤,对照组服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带状疱疹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以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7,(4):492-493
目的:考察龙胆泻肝汤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服用泛昔洛韦0.25g/次,3次/d,连续服用7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病程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治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t=-7.888,-8.557,-19.852,-10.337;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7.895,P=0.005),尤其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891,P=0.027)。结论:采用龙胆泻肝汤配合足量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治疗湿热型带状疱疹可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虎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7例予龙虎泻肝汤治疗,对照组87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皮损疱疹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及结痂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85%(86/87),不良反应发生率2.30%(2/87),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9.20%(8/87),对照组总有效率85.06%(74/87),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9/87),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24.14%(21/8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D4+及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CD8+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D4+、CD8+及CD4+/CD8+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虎泻肝汤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临床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付槟梵  蒋士卿 《新中医》2018,50(8):192-195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拔罐疗法联合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口服+软膏外涂治疗,观察组采用刺络放血拔罐疗法联合予龙胆泻肝汤合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2组均治疗7天;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患者结痂时间和止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 2.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5%、5.0%,对照组分别为15.0%、2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放血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减少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许慧文  宋欣  陈战巧  钟柳美  陈尚懿 《新中医》2016,48(10):143-145
目的:探讨桐油外用防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龙胆泻肝汤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桐油外敷,观察比较2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时效性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眼部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12%、10.64%,对照组分别为10.63%、38.2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87%,对照组为8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桐油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眼部并发症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中药汤剂加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观察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和后遗神经痛。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后遗神经痛出现,对照组有2例出现后遗神经痛。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明显缩短了止痛、止疱和结痂时间,疗程短,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傅燕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46-2347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三黄止痒搽剂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三黄止痒搽剂治疗,对照组予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疗程均为10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发生后遗神经痛2例,少于对照组之6例(P>0.05).治疗组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三黄止痒搽剂对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耳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期耳部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病毒等治疗,治疗组给予龙胆泻肝汤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3.4%、63.3%,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625,P=0.031);治疗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2周时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期耳部带状疱疹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