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38例慢性皮炎湿疹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复方曲安奈德尿素软膏治疗的38例慢性皮炎湿疹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9.4%高于对照组76.3%,不良反应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15.8%,P0.05。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皮炎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二十五味儿茶凝胶治疗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背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组、二十五味儿茶凝胶高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每组10只,于致敏后给药,观察各组小鼠第4次激发24h后皮损炎症程度、组织病理切片、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及血清中IL-17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中、大剂量能有效减轻慢性ACD小鼠引起的免疫器官肿大,减轻皮损炎症程度,减少组织炎症细胞数量,调节ACD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17水平。结论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小鼠慢性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17,调节了Th1、Th17型细胞因子平衡,通过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虎榆软膏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的疗效及抗炎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氟苯对C57小鼠腹部致敏,耳部和背部激发,分别建立急性ACD和慢性ACD模型.两种模型均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虎榆软膏组、阳性组、基质组.观察鼠耳组织病理学改变.急性ACD模型:比较各组耳厚度及左右耳质量差.慢性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7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41例,仅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2.34%)明显高于对照组(51.22%)(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臭氧水疗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的疗效。方法 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模型40只,随机分成A组(臭氧水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纯净水治疗组),D组(自然恢复组)。A、B、C三组皮损处分别予以臭氧水疗、外用药物、纯净水治疗,连续治疗2周,D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皮肤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皮肤棘层的变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皮损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结果 A组及B组较C组及D组小鼠的搔抓症状及皮炎表现好转,皮损处病理结果与电镜下超微结构明显改善。A组及B组小鼠皮损中IL-10、IL-17 m RNA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D组,IFN-γm RNA水平较C组及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疗对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有明显疗效,可能通过调控T细胞间的平衡及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反应模型,观察使用不同浓度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后的效果。结果复方木尼孜其颗粒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ACD小鼠的耳厚度、耳肿胀度,真皮中多形核细胞及单一核细胞数,以及ACD小鼠外周血γ干扰素(IFN)含量。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能明显抑制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用青鹏软膏对实验性特应性皮炎(AD)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用2,4-二硝基氟苯在BALB/c小鼠背部皮肤建立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模型。将小鼠分为6组:模型组(不治疗),治疗组(分别外用100%、75%及50%青鹏软膏),基质对照组(外用青鹏软膏基质)和空白对照组。连续用药14 d,分别在用药第8天及第15天测量小鼠背部皮损厚度及质量,并对皮损取材进行HE染色,计数炎症细胞,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局部皮损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青鹏软膏各浓度组在用药第8天及第15天均明显减轻皮肤炎症和水肿,减少淋巴细胞浸润。100%青鹏软膏组和75%青鹏软膏组在用药第8天及第15天,血清及皮损匀浆IL-4和IL-5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基质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0%青鹏软膏组在用药15 d,血清IL-2、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皮损匀浆IFN-γ及TNF-α水平升高,与模型组及基质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青鹏软膏能缓解小鼠AD模型炎症,可能是通过调节Th1和Th2 平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JAK1/JAK2抑制剂外用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应用2,4-二硝基氯苯诱导AD模型后,皮损处分别涂抹不含JAK1/JAK2抑制剂的空白软膏、JAK1/JAK2抑制剂软膏,连续涂抹14天。正常组仅脱毛,不给予任何治疗。实验第28天肉眼观察各组小鼠背部皮损处表现;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IgE水平;RT-qPCR法检测皮损组织IL-4、IL-5、IFN-γ mRNA表达。结果治疗组背部皮损处表现及组织病理形态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血清IgE含量明显减低,皮损组织IL-4、IL-5、IFN-γ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 JAK1/JAK2抑制剂外用对AD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皮损组织IL-4、IL-5、IFN-γ 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吴茱萸次碱软膏对小鼠特应性皮炎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二硝基氯苯(DNCB)反复刺激新生Nc/Nga小鼠背部皮肤,建立小鼠试验性特应性皮炎模型。36只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试验组(吴茱萸次碱软膏治疗),每组12只。试验组连续用药2周,分别于第8天、15天测量各组小鼠背部皮损厚度和皮肤质量,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第8天、15天血清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5,免疫球蛋白E(IgE)的表达。结果吴茱萸次碱治疗第8天、15天,皮损厚度及皮肤质量明显下调(P0.05),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5和IgE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吴茱萸次碱软膏可能通过促进IFN-γ分泌,下调炎症因子IL-4、IL-5水平,以及抑制IgE表达,从而对小鼠特应性皮炎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2次/d,对照组30例,予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2次/d,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缩短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时间对治疗湿疹皮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将入选的392例患者分为复方氟米松软膏常规用药组、用药1小时和用药2小时组,三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2周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间相互比较,积分下降值和临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湿疹皮炎,可以缩短药物作用时间至1~2小时以减轻或消除油腻不适感而疗效不降低。  相似文献   

12.
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屏障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5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和丁苯羟酸软膏外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表皮含水量、油脂含量、经表皮水分丢失量)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明显改善(P<0.05);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优于丁苯羟酸软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雅莎尔皮肤屏障修复乳能显著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60例皮肤科门诊掌跖角化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即隔日1次NB-UVB照射,初始剂量通常为最小红斑量(MED)的70%或者(0.3~0.5)J/cm2,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2次/d;对照组30例仅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2次/d。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UVB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商品名:奥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治疗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5例,A组:奥深外搽联合美能和雷公藤多甙片口服;B组:仅不用美能,余同A组;C组:奥深外搽,同时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方法同A组,3组均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和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A组、B组和C组第4周末的治愈率分别为60.00%、32.00%、8.00%,有效率分别为88.00%、72.00%和44.00%;第8周末的治愈率分别为76.00%、48.00%、20.00%,有效率分别为96.00%、92.00%和60.00%。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治疗第4和8周末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相比,治疗第4和8周末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A组、B组和C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20%、26.10%和33.33%,A组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深联合美能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优于单用奥深组,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封包治疗皮肤淀粉样变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门诊106例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5例,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封包治疗;对照1组:35例,口服阿维A胶囊联合外用去炎松-尿素软膏治疗;对照2组:36例,单纯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封包治疗。连用6周进行症状评分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1组为51.43%,对照2组为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封包治疗皮肤淀粉样变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和复方乳酸乳膏混合外涂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5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将适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和复方乳酸乳膏1:1放于洗净的手掌,混合调匀,再均匀涂于面部皮损处;对照组32例,将适量曲安奈德尿素乳膏和复方乳酸乳膏以1:1按上法均匀涂于面部皮损处。疗程均为4周,每2周复诊1次,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2,4周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78.13%,对照组分别为81.82%和87.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外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与外涂曲安奈德尿素乳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均满意且相当,但外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更安全,无糖皮质激素乳膏外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