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英台油田为低孔特低渗油藏,为提高腰英台油田采收率,2010年在腰英台油田DB33井区利用松南气田脱出的CO2气开展了CO2驱油先导试验。腰英台油田DB33井区注CO2站投产时,由于是在冬季,投产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经过参建单位共同努力,最终圆满完成了腰英台油田DB33井区注CO2站投产工作。此论文主要是对压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为同类系统运行作为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2.
腰英台油田CO2驱油先导试验2011年开展以来,气窜现象比较严重。吸气剖面测试分析表明,注气井吸气剖面与注水剖面相比有较大变化,CO2驱油较水驱增加了波及体积。结合油藏地质分析、生产动态分析、室内实验等手段,分析认为裂缝发育、沉积特征、储层物性、注入方式、注气速度等是影响腰英台油田CO2驱油试验区气窜的主要因素。对泡沫封窜体系和注入工艺、注入参数进行了优选实验。应用优选的工艺和封窜体系开展了现场试验,施工后注气井注气压力上升,吸气剖面改善,对应部分油井产量上升、含水下降、CO2含量下降。表明泡沫封窜体系和注入工艺适用于腰英台试验区。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特低渗透油层由于孔隙喉道窄小复杂,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为非达西渗流特征,注水开发渗流阻力大,难以建立有效驱动体系。注CO_2驱油已经成为特低渗透油层未开发难采储量有效动用的开发技术和已开发特低渗透油层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为了研究提高CO_2驱油采收率的方法,明确特低渗透油层CO_2驱油界限,开展了筛选方法研究,为大庆油田上产规划部署提供技术支持及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浩  马敏 《中国化工贸易》2012,(12):111-111,129
腰英台油田是一个低孔、特低渗油田,早期油井大多通过限流射孔,压裂投产。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油井井底和近井地带地层结垢,油层内部粘士质点的迁移、堆积、膨胀导致油层渗流条件变差,油井表现出长期低液量,注水井表现出注水注不进。为了改善腰英台油田开发效果,近年来在酸化等工艺在腰英台油田未能取得较好效果的条件下,通过精选油水井进行重复射孔技术试验,对目标产层进行重复射孔,综合评价其措施效果。为油田的下一步精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塔河缝洞油藏特超稠油占有较大比例,随着油田的开发产量递减较快。为控制产量递减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即注水替油和注氮气开采"阁楼油"。为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油田采收率,近年开展了CO_2室内相关实验和研究,同时结合实验和研究的成果,针对性开展了油田矿场的先导试验,对单一注CO_2和氮气与CO_2复合注入,以及不同复合注气方式优化进行了对比试验。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取得了一致的结果,阶段成果证实CO_2在塔河缝洞特超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赵雨希  杨海玉 《当代化工》2016,(6):1219-1221
沈150区块经过近二十年的大规模水驱开发,油田早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在地质建模和水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开展了气驱数值模拟研究,优选出最佳驱油方案,从而降低了现场试验的风险,为特低渗透油藏实施注空气驱油提供借鉴。沈150区块注空气驱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有效动用部分难采储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腰英台油田紧邻高含CO2的松南采气厂,具有CO2驱油的资源条件,在三个阶段实施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块静态资料的详细再研究,并紧密跟踪单井生产数据,制定了试验井组生产阶段划分的参考依据,并对生产井进行了五个阶段的划分。从含水与采收率的关系以及水驱特性曲线和气驱与水驱对采收率的提高水平等方面得出气驱提高了腰英台油田的采收率,本文围绕气水交替注入的动态数据的变化,分析了气水交替注入的时间和气水交替的注入量。CO2驱油交替注入周期及注入量的研究国内还属于空白,本次在腰英台地区的试验对其他油田及区块再次实施CO2驱油交替注入周期及注入量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延长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油井产水上升快、产能下降快、水驱效率低等问题,利用微生物调驱功能,改善注采关系,可对低渗油藏起控水增油的作用。文章以延长油田瓦窑堡元峁为目的区块,对两种微生物菌种在延长特低渗油藏的调驱性能进行室内评价。结果表明:YM4-DP1混合菌种驱在延长特低渗透油藏中具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可以进行调剖驱油。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表面活性剂WLW对特低渗油藏的适用性,研究了WLW的渗吸特性、乳化性能和界面张力及其在特低渗油藏物理模拟岩心驱油实验和现场中的应用。室内实验结果表明,WLW对注入水的渗吸效率有促进作用;注入质量分数0.2%的WLW溶液,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5%左右;WLW在特低渗岩心中提高驱油效率的幅度明显高于中低渗岩心。2011—2013年在长庆靖安油田A1和A2井组开展注WLW现场试验,累计增油4 781 t,WLW对于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杨彩玲  国权  席艳 《辽宁化工》2014,(8):1013-1016
油田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是在对污水高效气浮除油、多种新型过滤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特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污水中硫酸根、重碳酸根离子,解决了特低渗透油田在注水开发中管线、设备、地层存在的结垢问题。通过在西区油田27井集油站现场试验及应用,污水处理后水质达到了油田回注要求,经室内腐蚀试验、配伍性试验以及岩芯驱油试验证明,腐蚀速率远低于油田标准,净化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岩芯驱油试验对比,较原始污水驱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A油田微生物驱油扩大试验效果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A油田进行了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为深化对微生物驱油技术的认识,2009年-2012年在A油田开展9注27采的扩大试验,重点解决先导试验存在的不足,目前已初步见到增油降水效果,进一步佐证了先导试验的效果认识,为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工业化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情字井油田属于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成藏条件复杂。由于沉积特征及天然裂缝发育,导致该油田存在明显的水驱优势方向;又由于水井井况问题严重,局部井网不完善,地层能量不足,导致油田的开发效果及原油采收率受到了影响,因此提出层内自生二氧化碳吞吐采油工艺技术。该技术具备CO_2驱油技术的普遍优点,还能够解决常规CO_2技术存在的气源不足、污染严重、投资大、腐蚀等问题。针对地层能量不足井、近井地带结垢严重井、水淹水洗严重井等不同类型油井开展了层内注入自生CO_2体系试验。通过不同类型井的增油效果来明确大情字井油田自生CO_2的适应性,制定适应大情字井油田的层内生成CO_2吞吐井的筛选标准。本文针对大情字井油田的特点筛选了自生二氧化碳体系,并开展试验,增油效果明显,为大情字井油田增能措施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水力驱动方式作为油田开发生产中后期的主要驱油手段,在生产现场一直被广泛应用。而地层吸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力驱油的效果和对应油井的产量。中原油田文东油区经过30多年的开发,地层流通性差,水驱效果不明显。去年以来,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和采油一厂联合采用"特低渗油藏多氢酸增注工艺"在部分井进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增注效果。图为4月17日,该院技术人员与采油一厂工程施工人员一起在文16-28井进行酸化增注施工。  相似文献   

14.
腰滩特低渗油藏水窜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滩油田阜宁组油藏为复杂断块特低渗油藏,目前处于滚动勘探开发初期,但油藏含水高、水窜问题突出。针对腰滩油田的水淹现状,从储层的非均质性、注采井网与地应力的适应性、储层伤害及油藏成藏后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找到了腰滩油田水驱低效开发的问题所在,并结合研究设计了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方案,指导下步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5.
CO_2驱油技术是指CO_2在油层条件下,能大量溶解于原油中并使之体积膨胀、黏度下降,并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与其他驱油技术相比,CO_2驱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油率提高显著等优点,比较适用于高温高盐、中低渗透和稠油等油藏的三次采油,注CO_2提高采收率方法是目前国内外难采石油储量开发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CO_2驱面临CO_2的窜逸和较小的波及系数问题,尤其是低渗油藏大多前期压裂投产开发,裂缝导致注入CO_2快速气窜,需研究有效的封窜手段提高CO_2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油田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低渗油田建设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像中原油田、雁翎油田等低渗油田相继开展了低渗油藏注氮气矿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反馈情况来看,合理注气不仅可以提高低渗油藏的开发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地层压力的维持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对低渗油田建设工作的研究力度,本文主要针对低渗条件下氮气驱油特征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甘谷驿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超低渗、低产能岩性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油水井水窜现象,导致含水率较高,采油速率降低,以及注水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选择唐114井区8个注水井组作为试验区进行了空气泡沫综合调驱技术研究并在矿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泡沫综合调驱技术可有效地封堵油水井之间的高渗通道,见效井在不同程度上有增液、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英台油田八面台区块主要目的层为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属于低孔、低渗油藏,开发工作展开以来,区块水驱效果差、油水井开井率逐年下降,产量持续下滑。2014年以来,技术人员转变开发思路,深化油藏地质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以"完善注采井网、系统提压增注、体积改造强化水驱"等技术手段综合治理,调整矿场实施三年以来效果较好,各项开发指标明显向好,实现了油藏稳产、稳定递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外注CO_2驱油地面注入工艺在石油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外注CO_2驱油地面注入工艺在石油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外注CO_2驱油地面注入工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对该工艺的深入了解提供参考支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纯梁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的特征,对其注氮气先导试验开发现状、区块开发难点的分析,并结合区块实际,对樊29块注氮气技术,从施工参数优化,工艺技术配套,水气交替驱技术改进和优化,实现了低渗透薄互层油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