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钱广盛  赵微  徐静娟  陈洪渊 《化学学报》2017,75(11):1097-1102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颗粒光谱技术,能够高灵敏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原理是基于汞离子诱导的纳米金自组装过程.在两种不同大小的纳米金表面分别修饰两段富含T碱基的DNA序列,当Hg2+存在时,两段DNA序列自发形成双链结构,导致小金球能够在大金球表面自组装成核-卫星纳米金结构,这一过程伴随着纳米颗粒散射光颜色和散射峰位置的变化,变化的程度与Hg2+浓度具有相关性,依托单颗粒光谱技术极高的检测灵敏度,该方法可以实现pmol/L级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发展了种基于汞离子(Hg2+)适配体(Aptamer)免标记金纳米粒子的动态光散射(DLS)法,用于灵敏、选择性的检测溶液中的Hg2+。Aptamer 5’-TTTCTTCTTTCTTCCCCCCTTGTTTGTTGTTT-3’与Hg2+的特异性结合使金纳米粒子失去保护,在含有100 mmol/L NaCl的缓冲溶液中发生聚集,金纳米粒子的平均水合粒径变大。在pH=7.43,110 nmol/L Aptamer,100 mmol/L NaCl,Hg2+与Probe DNA孵育时间为30 min的实验条件下,金纳米粒子水合粒径的变化值("D)与Hg2+的浓度成正比。检出Hg2+的线性范围为0.1 nmol/L~5μmol/L,检出限达0.1 nmol/L。湖水及矿泉水两种水样加标实验表明本方法能够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柠檬酸三钠做稳定剂,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制备了粒径为5nm的纳米金.用铅离子核酸适体aptamer保护纳米金获得了检测铅离子的适体纳米金(aptamer-NG)共振散射光谱探针.在pH7.0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及30mmol·L-1NaCl存在下,aptamer-NG稳定而不聚集.Pb2+可与该探针中的aptamer形成非常稳定的G-四分体结构,并释放出纳米金.在NaCl作用下纳米金聚集形成较大的微粒,导致552nm处共振散射峰强度增大.Pb2+浓度在0.07~42nmol·L-1范围内与552nm处共振散射强度增大值ΔI成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ΔI=12.0c+9.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5,方法检出限为0.03nmol·L-1Pb2+.该方法用于水样中铅离子检测,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将汞离子(Hg2+)沉积到吸附单链核酸(ssDNA)的纳米金(AuNPs)表面后,可以提高纳米金的模拟过氧化物酶活性,基于此原理可实现Hg2+的高灵敏检测。研究发现ss DNA能够促进Au NPs-Hg2+的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且随着ss DNA浓度的增加,该作用呈增强趋势。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将ss DNA-Au NPs-Hg2+模拟过氧化物酶用于Hg2+的检测,Hg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 000 nmol/L,检出限可达3.0 nmol/L。该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稳定性高等优点,有望用于环境、食品等样品中Hg2+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镊子型dsDNA稳定的纳米金光度法快速检测Hg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g2+对胸腺嘧啶(T)T -T错配的特异性结合,建立了一种利用盐诱导金纳米粒子聚集的比色定量检测Hg2+离子的方法.设计了一种镊子型dsDNA,其一半为互补碱基形成的双螺旋结构,另一半为T-T错配.错配部分保持单链状态吸附在纳米金表面,使纳米金的稳定性增强,抑制盐诱导的纳米金团聚.当存在Hg2时,“T- Hg2+...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放大作用和纳米金质量扩增效应,建立了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相思子毒素的新方法.首先在石英晶体的金电极上依次组装二巯基丙酸、EDC和NHS进行表面修饰,然后通过亲和素固定生物素标记相思子毒素多抗来制备敏感膜,利用纳米金的质量扩增效应设计了一种"毒素-纳米金标记单抗"复合物,成功实现了对相思子毒素的检测,提高了传感器灵敏度和重现性.本传感器对相思子毒素响应的线性范围为0.05~5 mg/L; 回归方程为Δf=50.81CAbrin+67.11(r=0.9903,n=10,P<0.0001); 检测灵敏度为50.81 Hz · L/mg.  相似文献   

7.
冯婷婷  高首勤  王堃 《化学学报》2019,77(5):422-426
发展了一种基于金纳米颗粒的比色传感体系用于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新方法.实验中合成了带有正电荷的金纳米颗粒,并设计了一段带有负电荷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底物肽段.该方法基于金纳米颗粒聚集状态不同导致颜色变化的性质以及酶与底物的特异性识别作用,达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检测.带正电荷的金纳米颗粒与带负电的肽段产生静电相互作用,引起金纳米颗粒的聚集;当体系中加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后,由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与肽段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带负电的肽段水解为谷氨酸碎片分子,导致金纳米颗粒的分散,反应体系颜色变化快速、明显.该方法简单、灵敏,线性范围为2~10 nmol/L,检测限为0.5 nmol/L.此外,该方法可用于标准加入法测定尿液中的PSMA.  相似文献   

8.
基于2-巯基乙醇-硫代硫酸钠-纳米金/Pb2+(2-ME-Na2S2O3-AuNPs/Pb2+)体系的纳米金浸出反应,开发了一种低成本、可通过肉眼灵敏检测Pb2+的纳米复合薄膜。优选出聚酰胺-6(PA-6)层析薄膜,通过吸附牛血清白蛋白(BSA)修饰的纳米金(AuNPs),制备得到一种色泽均匀的BSA-AuNPs/PA-6纳米复合薄膜。考察了PA-6薄膜吸附BSA-AuNPs的时间,2-ME-Na2S2O3-AuNPs/Pb2+反应体系中2-ME和Na2S2O3的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b2+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吸附30 min后,0.05 mol/L的Na2S2O3及0.25 mol/L的2-ME在80℃下反应20 min,即可通过肉眼实现对Pb2+的检测,灵敏度可达2.0×10-8mol/L;同时,该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将BSA-AuNPs/PA-6纳米复合薄膜应用于自来水中Pb2+的检测,通过肉眼判断,检出限可达到5.0×10-8mol/L。  相似文献   

9.
唐杰  王健  王燚  李原芳 《分析化学》2011,(11):1629-1633
Cu2+能选择性氧化半胱氨酸,破坏半胱氨酸与金纳米颗粒之间金硫键的形成,阻止半胱氨酸导致的金纳米颗粒聚集。因而,金纳米颗粒可作为Cu2+氧化半胱氨酸的可视化指示剂,本实验据此建立了高选择性检测Cu2+的色度分析方法。在HCl-NaAc缓冲体系(pH 3.6)中,金纳米颗粒在525 nm处的吸光度值与Cu2+的浓度在8.0×10-8~2.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2;检出限(3σ/k)为1.5×10-9mol/L。将本方法用于天然水体中Cu2+的测定,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联吡啶钌[Ru( bpy)2+3]负载到巯基化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通过金-巯键修饰法将负载后的MCM-41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发展了一种基于MCM-41负载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并研究了其电化学及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基于三聚氰胺与增敏剂三正丙胺氨基结构的相似性,将负载Ru(bpy)2+3的MCM-41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三聚氰胺的检测,获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为检测三聚氰胺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同时,该研究为Ru(bpy)2+3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