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午夜足痛 ,如刀割状 ,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 ,同时伴有血尿酸升高的临床证候群 [1]。笔者 1年来用自拟利湿通络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2 4例 ,获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中 ,男 2 1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6岁 ;病程 1天~ 30天 ;急性发作期 1 0例 ,间歇发作期 1 4例。全部病例均有反复发作性单侧趾跖关节红肿热痛 ,血尿酸 >45 0 mmol/L。 1 4例病人同时伴有踝、肘关节红肿、热痛 ,1 0例病人在趾跖关节、肘关节、耳垂可摸到痛风石 ,1 …  相似文献   

2.
清热利湿通络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采用清热利湿通络法,自拟加味三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中男52例,女2例;年龄41~76岁,平均57·8岁;其中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43例,踝关节9例,指关节8例,腕关节4例,膝关节5例(其中15例2个关节以上)。1·2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拟定:突发关节痛,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其次为踝、膝、手、腕、肘部关节,关节有红肿热痛,活动受限,血尿酸男性大于430μmol/L,女性大于350μmol/L,X线片可见非特异性软组织肿胀。排除继发性痛风,如血…  相似文献   

3.
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病。笔者1993~ 1997年 ,以自拟痛风汤治疗本病 53例 ,取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3例中 ,男 4 9例 ,女 4例 ;年龄 18~ 6 8岁 ,女性均在 52岁以上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12年 ;8例伴有高血压病 ,3例伴有心动过缓 ,2例伴有肾结石 ,5例伴有颈椎骨质增生。诊断标准 :急性关节肿痛多于夜间突发 ,拇趾及第 1跖趾多见 ,少数为踝、腕、指、肘关节 ,局部红肿热痛 ,血尿酸男性 >4 88μmol/ L,女性 >387μmol/ L,尿尿酸 >5.9mmol/ 2 4 h。2 治疗方法 痛风汤 ,药用 :生黄芪 15g,白术 12 g,防己 10…  相似文献   

4.
加味四妙汤治疗痛风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病又称痛风性关节炎,是因为血中持续高尿酸水平达饱和状态形成的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所致.笔者用清热燥湿法治疗痛风2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6例中,男24例,女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2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24年,平均12年零8个月.26例患者均是经中西医治疗和民间多种治疗无效者. 诊断标准: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突然发生拇指、跖趾、踝、膝关节等处单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日轻夜重.小便黄赤,舌苔黄黑厚而湿润,脉细数.查血尿酸男性高于0.416mmol/L,女性高于0.357mmol/L,关节腔穿刺,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检查,可找到尿酸盐结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误诊为化脓性膝关节炎的原因.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11年8月首诊误诊为化脓性膝关节炎的24例患者,患者均为初诊病例,初诊后症状未缓解而进行复诊.应用抗生素治疗一段时间,如果症状未改善,应高度怀疑痛风.根据痛风的治疗措施,停用抗生素,改用糖皮质激素或者秋水仙碱.通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尿酸检查和膝关节穿刺查找误诊原因.结果:痛风的发病率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本组24例,男性22例,女性2例,且均为绝经后妇女,所以在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过程中要注意这点.本研究24例患者,有4例膝部外伤史;5例过度疲劳;7例感冒史;5例受凉史;8例有走路过多史.所有患者均有诱发痛风的诱因.最初误诊为化脓性膝关节炎的24例患者改为痛风的治疗措施后,所有患者红肿热痛的症状均消失.结论:临床医生深入了解痛风性关节炎的诱因,临床表现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痛风的诊断性治疗,能有效减少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金信良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0):739-739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反复发作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1].近年来,笔者应用四妙丸加味内服配合四黄消肿软膏外敷治疗风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1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5月~2011年5月我院门诊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68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8例,年龄42~71岁,平均53岁.其中初次发病106例,62例为痛风反复发作,32例为服用秋水仙碱少效者.疼痛中109例病位为第一跖趾关节或踝关节,膝关节36例,腕关节12例,多关节23例.  相似文献   

7.
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痛风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疼痛、红肿甚至关节变形为主要特征的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临床多以高尿酸血症为其诊断要点,好发于中年男性。笔者自1994~1996年采用刺络拔罐加针刺法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8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5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12 诊断标准起病急骤,好发于下肢关节,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以春秋季节多发。初次发病常常只影响单个关节,如拇趾、跗跖、踝、膝等关节,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增多,半夜起病者居多。伴血尿酸增高…  相似文献   

8.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障碍疾病。笔者应用自拟痛风汤治疗本病 2 8例 ,收到了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中 ,男性 2 7例 ,女性 1例 ;年龄 36~ 78岁 ;侵犯第一跖趾关节 2 2例 ,踝关节 2例 ,足背 4例 ;原发性痛风 2 5例 ,继发性痛风 3例 (其中红细胞增多症 2例 ,肥胖症 1例 )。1.2 诊断标准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多有关节及局部疼痛、肿胀、皮肤红热压痛 ,关节活动受限 ,血尿酸大于 4 2 0umol L ,早期X片仅见软组织肿胀 ,长期、多次发作见局部骨质疏松 ,腐蚀或骨皮质断裂 ,呈穿凿样破坏及痛风石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自1998年1月~2002年1月对3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均为住院病人,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小35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最短者20d,最长者8a,平均4.7a;其中首次发作10例,反复发作20例;血尿酸最低418μmmol/L,最高585μmmol/L,平均500.50μmmol/L;有痛风石者5例。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表现为多以单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  相似文献   

10.
肾复康冲剂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使尿酸沉积于肾脏所致的疾病。笔者应用肾复康冲剂和合理的护理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大72岁,最小48岁,平均54.7岁;病程最长27年,最短1年2个月,平均11.2年。本组病例,12例有肾功能不全,18例有关节红肿热痛,6例有尿路结石,10例有高血压。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高尿酸血症(血尿酸>420umol/L),伴有痛风性关节炎和肾脏病变。2 治疗方法肾复康冲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  相似文献   

11.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病的主要症状。临床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甚至关节变形,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好发于中年男性。西药治疗该病收效缓慢,且副作用大。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标准。①多以单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  相似文献   

12.
董良 《中医研究》2007,20(12):22-2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患者常以突发关节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等为表现。2003-01-2006-01,笔者采用综合治疗痛风红肿热痛18例,收到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临床观察34名痛风病人均为住院男性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年龄45~60岁。对照组16例,年龄50~6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诊…  相似文献   

13.
<正>痛风性关节炎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附近的软组织,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慢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痛风性关节炎为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本病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笔者应用清热利湿、祛风消炎止痛中草药结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7例中男性42例,女性5例;年龄30~40岁者11例,41~50岁者17例,51~60岁者14例,60岁以上者5例;病程2个月~15年。本组患者均以双足跖趾关节红肿灼痛、活动受限为特征。其中累及双膝、两踝关节者18例,8例有局部痛风石沉积,2例伴冠心病,6例伴高血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知柏山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一种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的异质性疾病.最常见的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具有骤然发作、关节红肿热痛的特征,其剧烈疼痛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知柏山仙汤治疗40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痛风性关节炎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附近的软组织,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1]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能阻滞疾病进程,临床限制。而中医中药对降低血尿酸,消除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用藏药痛风消痛涂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9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用藏药痛风消痛涂剂外敷治疗,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两组均需饮食控制,均治疗1疗程,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同组治疗后关节疼痛、红肿评分和血尿酸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关节疼痛、红肿评分和血尿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藏药痛风消痛涂剂具有化瘀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效,能改善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症状,使关节炎症得到缓解或消散,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1]。而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主要症状,常表现为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出红肿热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痛风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更是趋于低龄化、大众化.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人体的瞟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致使尿酸沉积在关节囊、滑膜囊、软骨、骨质而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病损及炎性反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其典型临床特点是发病骤然,疼痛剧烈,部位集中,常常在午夜足痛惊醒,痛如刀割或咬噬样,表现为关节明显红肿热痛、活动受阻,可持续3~11 d.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本科采用金黄膏外敷联合针灸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其起病急骤,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疼痛如刀割或咬噬样剧痛.笔者采用消肿止痛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并配合适当的护理,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