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荣林  丁芳等 《微波学报》2000,16(5):573-578,548
本文采用直线法与等效传输线法相结合分析了带调谐隔板耦合微带线的色散特性。通过在电路的两则人为地手稿电壁或磁壁,分别角出电中的偶模与奇模有效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2.
用改进的查表法实现高速模运算电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许俊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21(10):179-181,185
阐述了一种改进的查表法来实现高速模运算电路,可以比普通的查表法节省大量的资源,同时又比阵列除法器快速。给出一个使用改进查表法实现除数为常数的快速模运算电路的设计实例,并且给出详细的数学推导过程,最后讨论改进查表法的适用范围和扩展使用,该设计已经通过FPGA验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讨论阻抗极值与电路参数及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时,复阻抗数学表示复杂,其模及对某参数的导数式冗长,运算繁琐,易出差错的问题,结合教材中常见电路,介绍了用三角变量代换法,将阻抗的分式结构变成三角多项式求解阻抗极值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谐振电路中,教材[1]讨论了线圈RL与电容器C并联电路的谐振问题,给出了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模值最大等结论,但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实际上,如果通过调节电源频率使电路达到谐振,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模并不是最大值,一般教材对此没有给出阻抗模的最大值。本文通过推导,给出了RL与C并联电路阻抗模最大值的精确表达式及阻抗模达到最大时电路的频率。  相似文献   

5.
模拟电路软故障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分析了模拟电路软故障诊断的重要性及现有的各种软故障诊断方法。对模拟电路软故障诊断字典法中基于支路屏蔽原理、电路参数随元件参数变化轨迹、节点电压灵敏度序列守恒定理和节点电压增量关系方程的四个研究方向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基于神经网络,结合模糊理论、小波变换的现代模拟电路软故障诊断的两个方向的研究现状;同时从通用的软故障诊断方法、大规模模拟电路的诊断策略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诊断需求三方面指出了模拟电路软故障诊断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路课程中含受控源电路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受控源的电路在“电路”课程教学中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本文根据该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基本分析方法(支路法、回路法、节点法和戴维南定理)和受控源等效变换法(受控源等效为电阻或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组合),结合一些具体实例对每一种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含受控源电路的教学特点,并对这两种分析法进行了比较,为含受控源电路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波导E面金属膜片滤波器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建  甘体国 《微波学报》1999,15(3):257-261,233
本文用复功率守恒技术分析E面金属膜片波导滤波器,考虑到膜片端面的电壁条件对分析进行修正后,得到比一般模匹配法校准确的分析结果。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方法易于编程实现,有助于对E面金属膜片波导滤波器进行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宽壁耦合器,它不需任何附加的阻抗匹配装置,运用本征值法和奇偶模分析法对其幅相特性进行推导证明,得到耦合系数与耦合区尺寸的关系和输出端口的相位关系,将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其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用两个状态变量构造的复数状态变量叫做耦合模。以耦合模为变量对电路或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叫耦合模分析。本文以RLC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和正弦稳态响应为例,入门性地介绍了耦合模原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包括耦合模的定义与性质,耦合模方程的列写与求解,耦合模方程的简化,以及用耦合模计算的元件储能和电路储能等。用数值计算方法给出了这些响应的波形,它们和用传统电路理论获得的波形完全一致。耦合模原理在分析模式耦合系统,并着眼于能量的传递时,具有特殊的用途,例如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0.
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是二个垂直偏振模之间的差分群时延,它将在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中引起脉冲展宽和信号失真。这将限制光纤增加传输速率与延长光缆中继段距离。测试光纤偏振模色散的方法有时域法与频域法两种。我国应尽快在已建成的光缆段上和工厂生产的光纤与光缆上进行偏振模色散的测试,并针对结果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an extended method of lines for analyzing the electromagnetic boundary valueproblems is presented and applied to the waveguide with a compound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A number ofnumerical results are given for the higher mode analysis in a rectangular waveguide with ridges or fins,and in ashielded stripline.In the computation practice,the random errors caused by the discretization of theboundary conditions are decreased by a least-squar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2.
文本引用直线法,分析了一般的部分填充电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导的色散特性。波动方程仅在一个方向上进行离散化,这样就产生了微分——差分方程,可以解析求解。并推导出了一般的色散特性方程。最后,为了证实本方法的有效性,对各向同性介质波导进行了计算并与精确解进行了比较,结果极为一致。同时,对部分填充电各向异性介质波导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3.
A full-wave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strip lines on the finite width substrate is presented. The substrate layer of the microstrip line must be treated as an inhomogeneous layer. The effects of the substrate width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strip line are now exactly investigated, which are often avoided by other methods.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published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用修正特征法模型求解高速VLSI中有耗互连线的瞬态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用于高速集成电路系统中有耗互连线瞬态响应求解的一个计算模型及其相应的算法。传统的特征法在用于求解无耗传输线或满足LG=RC的有耗传输线时具有简单的递归形式和较高的计算效率,但不能用于一般的有耗传输线。本文在特征法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参数修正,建立了一般有耗传输线瞬态响应的近似特征模型,导出了其对时间变量递归形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多层介质多导体传输线的区域分解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区域分解法 ,将直线法和有限差分法结合起来 ,用于计算多层介质中具有任意截面形状多导体传输线的电容和电感矩阵。通过在纯介质区域使用直线法 ,导体所在区域使用有限差分法分别进行求解 ,充分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优越性。直线法中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数值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有效的 ,且计算时间与介质层的厚度无关。文中还研究了介质层分界面的不平整性对传输线电磁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何宜军  李嗣范 《电子学报》1993,21(3):98-101
本文用直线法对椭圆微带线的色散特性进行了研究,导出了色散特性方程.在共焦椭圆情况下,当频率较低时,本文结果与准TEM波分析结果趋于一致。同时给出了两种微带结构的色散曲线。  相似文献   

17.
含有E面介质和铁氧体片槽形波导的模式截止频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显烨 《微波学报》1999,15(3):204-212
用直线法计算含有E面介质和铁氧体片的槽形波导中各种模式的截止频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正确选择压缩波导和片的尺寸后可有效地抑制高阶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冯宁宁  黄卫平 《微波学报》1999,15(2):99-104
采用分区直线法与渐近拟合阻抗边界条件相结合的方法,对一种具有限金属厚度和有限电导率的共面波导结构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特性进行了分析,这是一种全波分析方法,并且可以适用于趋肤深度与金属厚度之比为任意数值的情况。计算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1980年U.Schulz和R.Pregla等首次将直线法用于分析电磁场边值问题[1].近年来这种技术先后被用于分析微带类、Finlime类微波平面导波结构和复杂截面波导的传输问题[2~4],微波平面结构的谐振和不连续性问题[5~7],极化栅和频率选择表面的电磁散射问题[8~9]以及进气道RCS的计算[10]等.但是关于这种方法的误差分析、线数选取原则和精度改进等还未看到较系统的论述.本文对直线法的误差进行了分类论述,讨论出了直线法的线数选取原则.最后阐述了提高直线法精度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直线法与快速付里叶变换和网络分解技术相结合,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算法,这一方法首先对任意入射角平面波激励下无限周期结构的Helmholtz方程进行变换,用直线法离散新方程,其阻抗元素利用FFT进行计算,再结合网络分解技术求出电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