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错峰出行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错峰出行的研究与实施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该制度对交通系统的作用机理.由于交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相互关联,考虑了交通产生点和吸引点在空间的分布、出行量大小和职业类别比例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居民通勤、通学出行随时间分布的模型,并根据错峰上班实施前后出行随时间分布的规律,建立了错峰上班的交通影响模型,给出了评价交通效益的参数,用于该策略的可行性研究.并实际调查不同时间段小型路网区域的流量,使用宏观交通仿真软件反推起讫点(oD)矩阵,根据文中建立的模型计算交通效益,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义乌市城市居民的出行目的、交通方式和私家车辆出行的总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反映了目前义乌市交通出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出行方式的迅速变化,城市居民快速增长的网约车(Internet private hire vehicle,IPHV)出行需求与服务车辆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针对网约车出行需求预测基础理论的研究,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首先分析了网约车用户出行影响因素;然后从时间维度和事件维度详细综述了网约车出行需求预测的内容、方法和关键技术,对比了各类预测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了既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间交流日益紧密,城际出行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高质量的城际出行服务对城际方式与市内接驳方式的一体化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组合出行的研究视角由城市内拓宽到城市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首先对组合出行的关联概念进行辨析,将城际组合出行行为界定为一种对于首端市内接驳方式、城际出行方式以及末端市内接驳方式中2种及以上出行方式的联合选择行为;其次,对代表性的城际组合出行行为模型进行综述,并以多方式运力协同优化为代表,归纳了行为建模研究的主要应用方向;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5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顺德区居民出行特征的一系列指标如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顺德区居民出行总量增大、出行耗时较长、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顺德区交通发展提出了发展公交、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城市近郊区公交系统智能化水平低、居民出行便捷性差等交通现状,在综合分析现有需求响应式交通系统(DRT)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主动预约技术与车辆智能定位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预约式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将互联网移动终端、总调度控制中心与公交车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以乘客预约候车总人数与乘客最长等待时间为决策变量,通过引入相关阈值建立了基于乘客需求的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发车时间间隔的求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公交系统相比,基于移动终端的主动预约式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城市近郊公交运行效率低、乘客候车时间长、出行困难等交通问题,对于提高公交的便捷性与智能化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共享出行可提高非机动交通与公共交通占比,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为了解共享出行领域的研究情况,通过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共享出行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结果表明:①共享出行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最近几年大幅增加,2020年发文量大约是2017年的4倍,达到历史最高点;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英国等国家,国家之间合作较为紧密;论文作者和被引作者众多,作者间的合作网络较为分散;研究内容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②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共享出行产生的影响、影响因素和优化研究三个方面;③共享出行的优势、出行行为、管理与运营优化研究等是共享出行领域的研究前沿;共享电动车辆和共享自动驾驶车辆将成为共享出行方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可见,共享出行领域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关于共享出行的应用与优化一直备受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8.
车路协同环境下城市交通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梳理城市交通控制随交通信息进步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车路协同环境下交通信息采集的特点,综述分析单点控制、协调控制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总结了车路协同环境下城市交通控制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指出车路协同环境下交通流演变模型、基于实时车载数据的控制策略评价,以及面向特殊模式的控制策略是车辆协同环境下城市交通控制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协同控制运行方案,基于个人快速交通(PRT)车辆的运行规则与车辆间的自组织关系,以自底向上的方式建立动态知识图谱,用以辅助车辆运行决策;通过领航者-跟随者策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形成虚拟车队运行,在此基础上,将滚动优化策略与粒子群算法(PSO)相结合,对车辆的加速度和减速度进行滚动优化调整,缩短了PRT车辆形成虚拟编队的运行时间,进一步提高了PRT系统的运输能力.结果表明:智能协同控制运行方案使得PRT车辆形成虚拟编队所耗时间平均减少了约38%,每小时运输客流量平均提高了约1.5倍;该运行方案保证了PRT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符合低碳出行、绿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面向我国城市常态应急车辆优先通行需求和车路协同智能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应急车辆优先控制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分析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首先,回顾了我国常态应急车辆优先的发展情况;其次,概述了车路协同应急车辆优先控制、结合优先与路径规划的应急车辆优先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立足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新理论与技术的演进总结了常态应急车辆优先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成环境与行人的出行安全有关。梳理了建成环境影响出行安全的要素分析,评述了城市发展模式、密度、土地利用、道路环境以及交通管理设施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未来的建成环境与出行安全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基于随机松弛时间的行程时间可靠性动态计算模型。研究了交通系统内部车辆间相互干扰作用对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影响。运用交通流动力学理论建立模型,证明了模型的各项异性,并基于蒙特卡洛和欧拉折现法设计相应的求解算法。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给定交通供需条件下的行程时间可靠性退化规律,量化交通流内部车辆间相互干扰对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车辆间相互干扰程度的加剧会引起行程时间可靠性退化轨迹的明显改变,干扰越剧烈,动态行程时间可靠性的退化速度越快、达到稳定状态时的行程时间可靠性水平越低。拓展了传统行程时间可靠性计算模型仅考虑外部供需的局限性,探讨了交通流松弛时间的随机波动对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影响。所建模型和方法可以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大型设施的动态行程时间可靠性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路段行程时间卡尔曼滤波预测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改善卡尔曼滤波用于时间序列预测时的自适应性能,提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路段行程时间实时预测算法.首先,利用灰色理论对行程时间序列的各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根据灰色关联度的大小来选取路段行程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建立相应的动态方程.在此动态方程基础上,通过卡尔曼滤波递推进行路段行程时间预测.文中利用深圳某交通干道上的实测行程时间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综合预测性能优于常规卡尔曼滤波方法,可应用于正常交通流状况下的路段行程时间预测.  相似文献   

14.
信号控制道路行程时间可靠度计算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出了一天不同时刻下的动态行程时间可靠度计算方法.然后以实际连续若干天的历史行程时间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信号控制干道行程时间分布、行程时间可靠度在一天中的分布变化情况.实证结果表明行程时间分布存在偏峰和时滞现象,否定了当前行程时间可靠度研究普遍认为的行程时间服从正态分布假设.最后分析了行程时间分布中的可靠系数、峰度统计参量与行程时间可靠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顾涛  刘泽  刘跃军  周凌 《山东科学》2019,32(1):76-82
以大城市私家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拥堵效应的出行成本测算模型。以北京市为例,测算北京市由于交通拥堵导致的出行成本随速度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出行成本随路网速度的降低而增加,外部成本所占比例随路网速度的降低而增大。当路网速度为35 km/h时,未出现拥堵现象,北京市私家车出行成本为7.42 元/(辆·km),其中外部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3;而当路网速度降低为25 km/h时,出现拥堵现象,出行成本增加至11.86 元/(辆·km),外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接近1/2。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达到现代化城镇道路交通系统的抗震减灾目标,依据网络可靠性分析理论,以新疆新兴城市北屯市的道路交通网络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道路单元可靠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北屯市现有道路的抗震可靠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技术,以医疗救护系统连通可靠度为评价指标,计算了不同烈度下交通网络中各个节点与医疗救护点间的连通可靠度,找出了城市交通网络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北屯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防震减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源浮动车数据融合的道路交通运行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出租车浮动车数据覆盖范围和数据质量不足的问题,在现有数据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百度手机导航和公交车浮动车导航数据,面向道路运行评估和拥堵管理提出了基于出行时间的交通运行指数算法和一种基于出租车、百度、公交车多源浮动车数据融合的道路交通运行评估方法,构建了多源数据融合规则和融合算法.以深圳为例进行了融合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效果显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融合结果精度、数据覆盖率、数据可靠性和数据样本量,最后提出了主要应用方向和初步应用效果,能够为国内外城市开展交通运行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邵长桥  郭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0):8873-8880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现有的城市道路资源已不满足交通需求,许多城市都在对已有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频繁的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运行产生了巨大影响。针对城市道路结构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占道施工区的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结合城市道路所具有的间断流设施特点,应用等效通行能力概念给出了等效饱和度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评价指标;基于改进的BPR模型,给出了适用于城市道路的行程时间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平均延误、等效饱和度、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指标,提出了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从“点”、“线”、“面”三个不同维度给出了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评价阈值;结合交通影响评价阈值给出了城市占道施工区交通影响范围确定流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等效通行能力的施工区交通影响评价方法解决了已有方法计算难度大,难以应用于实际的问题,且综合不同层面给出了具体的交通影响评价阈值,克服了传统方法只从单一层面确定交通影响评价阈值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Transport system is a time-varying, huge and complex system. In order to have the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make pre-appropriate traffic management measures to adjust the traffic management control program, and release travel information to travelers, to provide optimal path options to ensure that the transport system operates efficiently and safely, we have to monitor the changing of the state of road traffic and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state of the traffic, then to pre-predict the future state of traffic.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oad traffic flow simulation including the 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physical structure, meanwhile introduces the system functions of forecasting system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20.
绿色出行——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城市绿色出行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缓解交通拥堵、降低城市交通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城市与交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绿色出行定义及中国绿色出行现状出发,分析中国绿色出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绿色出行的发展策略、目标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