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我国在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方面的研究尚不多,本文在借签国内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噪声污染特征,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本研究以网格布点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功能区分层抽样方法确定最优测点数,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和综合评判选取最佳点位。经验证,优化结果具有代表性和足够的精度,表明该方法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 ,我国在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方面的研究尚不多 ,本文在借鉴国内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噪声污染特征 ,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优化布点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本研究以网格布点实测数据为基础 ,利用功能区分层抽样方法确定最优测点数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和综合评判选取最佳点位。经验证 ,优化结果具有代表性和足够的精度 ,表明该方法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3.
王彬 《环境科学》1985,(3):88-90
城市环境噪声测量中网格布点数的研究,其目的之一是探索在允许测量误差的范围内,以最少的网格点数来正确反映环境噪声的污染情况。这方面在国内已有一些研究结果。对L_(50)研究结果,网格测点数与因测点数不同引起的测量最大偏差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中有关数学工具进行监测布点的优化工作。把泸州市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的294个监测点位优化为67个。经验证,该优化布点方法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噪声的测量一般都是采用网格布点法,这种大面积多测点的监测方法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故不易经常开展.如何能用少量数目的噪声监测点来反映整个城市噪声水平,是目前需要探讨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抽样理论,以1986年秦皇岛市按网格布点法所取得的环境噪声监测数据为样本,对秦皇岛市环境噪声监测点的数目进行了优化。一、分功能区进行抽样  相似文献   

6.
环境监测     
X830.l 9402425消州市区域环境噪声监侧优化布点/吴江·“ 一77一(四川省沪州市环境监测站)11重庆环境科学/重庆市环保局一1993,15(6)一29一32 环情X一70 利用数理统计中有关数学工具进行监测布点的优化工作。把沪州市区城环境噪声普查的294个监侧点优化为67个。经验证,该优化布点方法合理、科学。文中介绍了优化布点的原则、方法及优化布点的结果和检验等。表7参lX830.l‘94()2426模糊数学在城市大气监测布点优化中的应用/毛洪钧一(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l/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一1 993,11(6)一53一57 环情X一26继宗…(北京市劳保…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噪声监测中,由于监测人员对国家标准测量方法中布点原则的理解不同,使监测布点存在差异,导致测量结果差异较大。现根据国家标准测量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对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中布点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11噪声扰民监测应在工厂周围有敏...  相似文献   

8.
从该区域环境实际出发,提出了大气污染监测优化布点的模型。以网格布点监测,对历年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及大气预测,运用抽样理论的变异系数法确定优化布点数,并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优化点位。其结果反映了该平原地区中等城市区域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家声 《环境保护》1991,(7):24-26,15
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正确地反映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使监测数据具有科学性、代表性,自然就出现了城市区域大气质量监测网络的优化设计问题。它既关系到能否客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又关系到能否为环境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一、优化布点的技术路线目前国内外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研究较为活跃,布点方法的探讨一直是环境监测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的焦点在如何以最少的监测点数和最佳的点位来获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连云港核电厂拟建厂址反应堆半径约5km的范围进行噪声环境的布点测量,得出了该区域范围的噪声测量结果。本次测量采取网格式与功能区布点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点,环境噪声共布点153个,交通噪声测量点12个,近海海面噪声测量点10个。另外,采用类比调查和模式分段估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建成运行后的核电厂噪声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种分析城市代谢系统互动关系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集成了能值分析和生态网络分析,研究城市代谢系统组分间互动关系的方法.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和城市代谢的基本原理,在确定城市系统代谢单元和代谢环节的基础上,采用提出的方法,分析了城市代谢单元之间掠夺、限制和共生的关系.最后,以中国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和深圳6大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天津、重庆、广州市社会经济子系统对自然生态子系统存在着掠夺关系;北京、上海和深圳市自然生态子系统对社会经济子系统存在着限制关系;实现城市代谢系统良性运行的前提在于调控代谢单元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城市代谢单元间的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12.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需要城市生态环境作为支撑,同样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反作用影响,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实现体育与生态和谐共存发展。提出基于定量递归分析的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估模型,以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绿色植被覆盖率以及城市小气候等因素为评估的约束参量指标,结合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下城市生态的小气候环境进行生态评估指标的回归分析和动态平衡调整,采用样本统计和环境污染指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10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松花江发生污染事故前后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发生污染前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东区的生态安全程度最高,发生污染后中区的生态安全程度最低;西区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各主因子中以水因子的下降幅度最大,说明水污染直接影响了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灰色系统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分析中的应用 ,利用灰色系统对影响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变化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 ,找出优势因素。结果表明 ,灰关联分析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虑城市的生命体特征及物质能量代谢层面因素,依托城市生命力指数框架,结合能值指标,构建城市能值-生命力指数,以全面反映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引入集对分析这种不确定理论与方法,比较城市生态系统相对健康状况.采用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能值-生命力指数综合评价模型及信息熵权重,比较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16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相对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厦门、青岛、杭州、上海、北京健康水平相对较高,而乌鲁木齐、成都、哈尔滨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其他城市则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工艺选型和技改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泛的调研和资料分析,从技术和经济这两个角度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原则,同时,通过从定性到定量这一过程,构建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工艺选型的技术改造的理论基础和模型框架。  相似文献   

17.
扬州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城市与人类的发展,文章对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及表示方法进行了探讨,利用生态系统波动大小与总体发展趋势表示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角度初步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0-2008年扬州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何为  修春亮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8):1287-1296
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市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集约度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SPSS 13.0的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所属9个地级市2000-2009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9年吉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提高,在空间上呈现为较强的极核效应,同时存在明显的东、中、西差异,10 a间省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总体差异呈现波动性缩小趋势。并从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等方面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得出:影响吉林省各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是复杂的,区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差异只是基底条件,经济发展差异对土地集约利用分异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9.
城市降雨径流负荷计算的统计分析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鉴于统计分析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结合一具体城市小区的地面径流特征 ,阐述了城市径流污染物负荷计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所得结果不仅可以用于受纳水体水质变化的动态分析 ,也有助于城市暴雨管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城市物质流分析框架及测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石磊  楼俞 《环境科学研究》2008,21(4):196-200
在借鉴国家物质流分析(MFA)框架基础上,针对进出城市系统的物质数据缺乏且难以统计的特点,引入面向元素或产品的物质流分析(SFA)要素,建立了城市尺度物质流分析框架.与国家物质流分析相比,该框架总体结构和物质分类上相同,但输入量、净存量和输出量的计算顺序和假设条件不同.对于化石能源,可由城市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平衡表直接得出本地开采量、净存量、调入量和调出量;对于生物质,本地开采(生产)量一般都有统计,净存量可通过假设人均消费量相对稳定估算得出,而调入量和调出量则需要对大宗工业用途进行调查并做少量假设计算得出;对于金属矿物及其产品、工业非金属矿物及其产品、建筑材料3类物质,本地开采量和消费量一般都有所统计,而调入量和调出量的计算则需要首先采用针对元素或成品的物质流分析来获取城市系统中的净存量,然后再配合生产和消费数据并做少量假设测算得出.其他项目的获取或测算同国家物质流分析,由此得到的城市物质流分析框架可以用于城市间物质代谢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