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转移对肿瘤坏死因子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R)基因转移对TNF杀伤膀胱肿瘤细胞作用的影响。 方法 建立TNFR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通过转染包装细胞PA317产生完整病毒颗粒 ;膀胱癌BIU 87细胞经病毒感染后 ,检测细胞表面TNFR数量及TNF杀伤作用变化。 结果 TNFR基因转移前膀胱癌BIU 87细胞表面与TNF结合的位点数量平均为 912个 /细胞 ,经病毒感染后 ,细胞表面与TNF结合的位点数量平均为 2 872个 /细胞 (P <0 .0 5 ) ;TNF对经病毒感染的BIU 87细胞的杀伤作用较未经病毒感染者明显增强 (P <0 .0 5 )。 结论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的基因转移方法可以提高肿瘤细胞表面TNFR的表达量 ,从而增强TNF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配体凋亡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 (TNF)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 (TNFR)这种配体 -受体间相互作用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有些已被证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机制是由多种分别具有正调和负调作用的配体 /受体间相互作用所介导的。深入探讨这些凋亡诱导配体的生物学功能 ,对新型肿瘤生物治疗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近期国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TNFR)这种配体-受体间相互作用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有些已被证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机制是由多种分别具有正调和负调作用的配体/受体间相互作用所介导的.深入探讨这些凋亡诱导配体的生物学功能,对新型肿瘤生物治疗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近期国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CD30属于TNF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参与了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其可溶形式已作为某些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最近发现其在肾移植患者中能预测急性排异反应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TRAF6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家族(TRAFs)中既可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结合,又可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Toll样受体(IL-1R/TLR)超家族相互作用来传递细胞外信号的一种细胞内接头蛋白,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现就TRAF6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TNF受体(TNFRs)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IMN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IMN组),以非IMN患者50例作为疾病对照组(非IMN组),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control组),收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采集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受试者血清TNFR1和TNFR2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IMN组血清TNFR1和TNFR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MN组和Contr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相比,IMN组Ⅰ期和Ⅱ期患者TNFR1和TNFR2水平虽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和Ⅳ期患者血清TNFR1和TNFR2水平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Ⅰ期患者和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患者血清TNFR1(r=0.005,P=0.727)及TNFR2(r=0.167,P=0.247)表达水平与抗PLA2R抗体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当24 h尿蛋白定量≥3.5 g/24 h时,IMN患者血清TNFR1和TNFR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3.5 g/24 h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血清TNFRs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TNFR1(r=0.435,P=0.002)及TNFR2(r=0.401,P=0.004)相对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分析预后各组患者TNFRs水平发现,完全缓解组(CR组)患者血清TNFR1和TNFR2水平显著低于部分缓解组(PR组)和无效组(NR组),且PR组[CR组、PR组、NR组代表什么?]血清TNFR1和TNFR2水平显著低于N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N患者血清TNFR1和TNFR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与病理分期、24 h尿蛋白定量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IMN疾病进展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CD30属于TNF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参与了体内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其可溶形式已作为某些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最近发现其在肾移植患者中能预测急性排异反应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性粒细胞(PMN)与玻璃珠粘附和PMN与血管内皮细胞(EC)粘附两种模型,以肿瘤坏死因子(TNF),作为PMN的刺激因子,研究糖皮质激素(GC)对TNF引起的大鼠PMN粘附的影响,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38486观察GR在粘附中的作用。结果发现,TNF能明显增强大鼠PMN的粘附(P<0.01);Dex不能抑制经TNF预处理的PMN的粘附(P>0.05),但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经TNF预处理再同时给予Dex和RU38486的PMN粘附同样明显增强(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正常妊娠与自然流产小鼠模型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1(TNFR1)和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的表达,探讨其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DBA/2。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蜕膜组织TNF-α、TNFR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血清sTNFR1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模型相比,自然流产模型蜕膜组织中TNF-α、TNFR1表达显著升高(P<0.01);血清sTNFR1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5)。结论TNF-α、TNFR1、sTNFR1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有关。某些病理情况引发的蜕膜TNF-α、TNFR1表达增加也许是自然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sTNFR1水平升高可能对妊娠具有自我保护和自我稳定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TNFR)这种配体-受体间相互作用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有些已被证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机制是由多种分别具有正调和负调作用的配体/受体间相互作用所介导的,深入探讨这些凋亡诱导配体的生物学功能,对新型肿瘤生物治疗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近期国际研究的一修理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肿瘤坏死因子(TNF)主要参与宿主对脓毒症、创伤和多器官衰竭的反应,近期已自人体生物液体中提纯55和75kDa的TNF可溶性受体(sTNF-R),后者可灭活TNF或作为缓慢释放TNF的贮存器。有作者认为sTNF-R可结合血清中TNF和防止其与靶细胞起反应,从而调控TNF的全身作用。作者研究100例创伤病人中sTNF-R升高的程度、时间及其与创伤严重度和终局的关系。全组100例,男74例,女26例,平均29.4岁(10~72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16.8分(0~75分)。在创伤后1小时开始抽血测sTNF-R浓度,持续15天,用免疫酶联吸附法(多克隆抗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对TNF诱导的大鼠中性粒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糖皮质激素(GC)的抗炎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伤后分别测定肝脏的GR(Scatchard法)和大脑的GR(一点法);(2)给分别失血性休克大鼠注射GR阻断剂RU486,观察放血后肠系膜细静脉不同时相点白细胞贴壁粘附情况.(3)给大鼠注射TNF、地塞米松(DEX)、RU486,分别测定PMN与玻璃珠和内皮细胞的粘附率.结果(1)失血性休克组肝细胞胞浆的结合位点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减少,GR的Kd值明显增大;脑细胞胞浆GR的Rs变化与肝细胞结合位点的变化有相似之处,失血性休克组GR的Rs大大低于对照组.两组GR阻断+失血性休克组白细胞粘附的数目与单纯失血性休克对照组相比白细胞贴壁粘附数目明显增多;80%阻断组较之50%阻断组更加明显.(2)TNF组PMN与血管壁的粘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F+DEX组的粘附率与TNF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EX+TNF组的粘附率与TNF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TNF+DEX+RU486组的粘附率与TNF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TNF组PMN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F+DEX组的粘附率与TNF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EX+TNF组的粘附率与TNF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TNF+Dex+RU486组的粘附率与对照组相差十分显著(P<0.01),与TNF组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后GR减少,用GR阻断剂RU486进一步阻断GR后,白细胞粘附明显增强.TNF可以明显增强中性粒细胞粘附,预先或与TNF同时给予DEX,则DEX可以抑制TNF引起的粘附增强,若在TNF之后给予DEX,则DEX无此作用;提示DEX具有预防TNF引起粘附增强的作用而无治疗作用,但这一抑制作用可以被GR阻断剂RU486所逆转.失血性休克时GC可以抑制白细胞粘附,并且其作用是通过GR介导的,与GR数量有关,可以被GR阻断剂RU486所逆转.  相似文献   

13.
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重要的促凋亡细胞因子。TRAIL通过与死亡受体(DR)结合发挥促凋亡效应,同时该效应受诱骗受体(DcR)的调节,进而发挥抗凋亡、促增殖等作用。TRAIL同各类受体结合所致的病理损伤效应参与糖尿病肾病(DN)、狼疮肾炎(LN)、移植性肾病等肾脏疾病进展,并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简要介绍TRAIL、TRAIL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人精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证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 R2 )在人精子有表达 ,为TNF α对精子的直接作用提供实验证据。 方法 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 R2 在 15例生育者精子的表达。 结果  15例生育者的精子均有TNF R2 表达。 结论 TNF R2 在人精子有表达 ,该受体可能参与了TNF α在人精子的信号转导及对精子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是诱导细胞凋亡的外在途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出现TNFR1和TNF、Fas和FasL以及NF-κB的表达上调和/或活化。综述这些变化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为更好的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CD40分子是与T细胞和B细胞功能有关的一种表面抗原,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成员。作为CD40的配体,CD40L也称gp39、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TNF associated activation protein,TRAP)和T细胞-B细胞活化分子(T cell—Bcell-activating molecule,T—BAM)。CD40-CD40L是免疫细胞间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抗原呈递细胞识别靶抗原,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是诱导细胞凋亡的外在途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出现TNFR1和TNF、Fas和FasL以及NF-kB的表达上调和,或活化。综述这些变化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为更好的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足细胞上血管紧张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紧张素受体(ATR)属于细胞膜受体的一种,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重要的作用靶点,主要通过与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结合而发挥效应.目前研究发现AngⅡ的受体有AT1R和AT2R两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脓毒症主要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对巨噬细胞表面主要模式识别受体(PRRs)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用TNFα、IFNγ(终浓度均为20ng/ml)分别刺激细胞3h、6h、12h,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内PRRs,包括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Toll样受体4(TLR4)、清道夫受体(SR)、细菌脂蛋白受体TLR2和细菌DNA受体TLR9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结果TNFα和IFNγ表现为不同程度地上调与炎细胞激活作用有关的PRRs(CD14、TLR2、TLR9)(P<0.05),下调与炎细胞防御作用有关的SR(P<0.05),而对TLR4基因及蛋白表达无显著刺激作用(P>0.05)。结论效应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TNFα、IFNγ能从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上对细胞表面PRRs产生明显的反馈调控作用,对于促进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