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粉体技术》2021,(1):41-49
采用菱镁矿为原料,在无水乙醇辅助下,经水化、碳化、热解等过程,在较低温度(55℃)下制备碱式碳酸镁晶体(4MgCO_3·Mg(OH)_2·4H_2O);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产物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研究热解时间、无水乙醇添加量、前驱溶液pH值以及无水乙醇加入时间对产物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初步探讨无水乙醇辅助下碱式碳酸镁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热解时间、无水乙醇添加量、前驱溶液pH值以及无水乙醇加入时间对4Mg CO_3·Mg(OH)_2·4H_2O微观形貌和尺寸均起到调节作用;制备出平均直径为2.3μm、形貌呈玫瑰花苞状的4MgCO_3·Mg(OH)_2·4H_2O的最佳条件为:热解时间为105 min、无水乙醇与Mg(HCO_3)_2溶液体积比为1∶2、前驱溶液pH值为10±0.05,此时无水乙醇加入时间对晶体无显著影响;加入无水乙醇辅助碱式碳酸镁生长过程,不仅可以减少反应所需能量,还可以形成致密度较好的双电层保护膜吸附在晶体表面,促进新核形成,加快MgCO_3·3H_2O向4MgCO_3·Mg(OH)_2·4H_2O的转变速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MgCl2·6H2O为原料、KCl为助熔剂, 分段灼烧制备出直径1~50μm、长50~2000μm的MgO晶须. 通过对水氯镁石热解的理论分析、以及对灼烧各阶段产物的化学分析, 确定生成晶须的中间产物为无水氯化镁, 然后直接从无水氯化镁制备出MgO晶须. 并探讨了MgCl2、HCl和H2O浓度的变化对晶须形貌的影响. 提出了MgO晶须生长的机制: 即MgO分子在容器壁上非均相成核, 晶须生长的初期是以VLS机制进行, 在合成的后期, VLS机制变成VS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厂闲置设备,在投资不高的基础上对进行改造,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纯氧化镁产品,在对企业整体控亏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渊  胡珊  何浏伟 《材料导报》2021,35(z1):132-136
以硼泥、氧化钙为原料经过消化、碳化过程制备碳酸氢镁溶液,再经过热解过程制备碱式碳酸镁.研究了消化反应时间、氧化钙用量、碳化固液比与碳化压力对硼泥中镁浸出率的影响,分析碳酸氢镁溶液的稳定性,通过XRD确定重镁水的最佳热解温度,利用SEM对产品外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镁的浸出率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氧化钙用量和碳化压力的增加而提高,最佳消化时间为2 h,氧化钙用量为20%,碳化压力为0.2 MPa,碳化固液比为100 g/L.热解温度在70℃及以上,产物是4MgCO3·Mg(OH)2·4H2 O,热解温度越高产物结晶越完整,同时产物组成越单一.碳酸氢镁溶液在90℃下热解90 min,得到的碱式碳酸镁的产率达到95.3%,且产物外貌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出现由针状向球状转变.  相似文献   

5.
前驱物分解法制备氧化镁纳米粉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氧化镁纳米粉体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在催化、杀菌和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倍受材料界和化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中对前驱物分解法制备氧化镁纳米粉体进行分类评述,指出了无机前驱物分解法和有机前驱物分解法的优缺点,并对氧化镁纳米粉体的未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六水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沉淀,利用不同改性干燥法除去沉淀中的湿分,再将干燥的氢氧化镁粉体经马弗炉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的表征与分析,研究了改性干燥方式对纳米氧化镁粉体形貌、颗粒尺寸和团聚情况的影响,讨论了改性干燥的基本原理和改性剂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干燥方式对纳米氧化镁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不大,对其颗粒间团聚状态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以MgCl_2·6H_2O为原料,PVA与CTAB为添加剂,采用氨水直接沉淀制备氢氧化镁前驱体,再经煅烧得到高纯超细氧化镁。研究了温度、镁离子浓度、添加剂用量、原料配比和煅烧温度对氧化镁粒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Mg2+浓度1mol/L,PVA用量0.6%(质量分数),CTAB的用量1.2%(质量分数),n(NH_3·H_2O)∶n(MgCl_2·6H_2O)=3.3∶1,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3h。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氧化镁纯度达到了99.9%以上;激光粒度和SEM结果显示,粒子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190nm,粒度分布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硬脂酸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镁纳米微粒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改荣  徐绍红  杨军 《功能材料》2002,33(5):521-523
以硬脂酸为分散剂,采用溶胶凝胶法研究了制备氧化镁纳米微粒的条件,探讨了分散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烧结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粒径与转化率的影响,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分别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射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积(BET)测定,对该纳米微粒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NO3)2与CH3(CH2)16COOH的摩尔配比控制在1:1,于90℃反应20min,在470℃热处理3h,得到立方相氧化镁钠米微粒,形貌为椭球体,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36nm.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同一种类中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作为改性剂,利用沉降性试验和透射电镜对改性纳米碱式碳酸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其改性效果不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更有利于纳米碱式碳酸镁的分散及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氧化镁制备技术的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向阳  杨宇  刘宏专 《材料导报》2004,18(Z2):31-32,38
对几种常见的制备纳米氧化铗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各种工艺存在的问题.液相沉淀法由于原料廉价,工艺简单使其成为最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纳米氧化镁制备技术.但该工艺中仍有诸如粒子团聚的机理、降低粒子团聚的手段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指出,相移、微波等新技术也应引入到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工艺中来.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浓度为1∶1的盐酸浸取硼泥中的镁得到氯化镁溶液,以氢氧化钾为沉淀剂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经煅烧后制得氧化镁。研究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盐酸与硼泥比例对硼泥中镁浸出率的影响,通过DSC曲线确定了氢氧化镁的最佳煅烧温度,利用XRD和SEM对产物氧化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浸出盐酸足量的条件下,反应温度对镁浸出率影响最大。硼泥中镁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30min;盐酸体积与硼泥质量比4∶1。氢氧化镁在600℃下煅烧2.5h得到平均粒径小于100nm的氧化镁粉体。  相似文献   

12.
一种制备氧化镁纤维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尝试以廉价的MgCl2·6H2O和NH3·H2O为原料,通过"假象"工艺制备氧化镁纤维.制得了结晶良好、具有纤维状外形的Mg2(OH)aCl·3H2O单一物相.借助纤维状中间体,采取分段煅烧工艺,即通过控制低温分解条件使之保持原来的晶体形貌,而通过高温处理使纳米MgO颗粒进一步团聚、长大、烧结得到氧化镁纤维.利用SEM和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MgO纤维是由纳米氧化镁颗粒烧结而成的"假象"体,直径在0.3-1.2μm之间,长度>50μm.最佳分解温度为873K,最佳煅烧温度1273K.  相似文献   

13.
制备氧化镁晶须的工艺和设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华武 《功能材料》1995,26(2):177-179
本文对MgO晶须的应用状况作了简介,重点对MgO晶须的制备工艺和设备作了评述,为研制这种性能优良的增强材料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分散剂对低温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镁和草酸为原料,分别以淀粉和聚乙二醇1000为分散剂,采用低温固相法制备出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镁.采用IR、TG-DTA、XRD和TEM分别对产物形貌和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是影响纳米氧化镁颗粒大小和均匀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纳米氧化镁粉体的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比较,并对纳米薄膜、纳米丝以及一些特殊形貌的纳米氧化镁进行了介绍。最后详细论述了纳米氧化镁在抗菌、吸附剂及催化剂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米级的碱式碳酸镁作为原料,用一步烧结的方法制备铁电材料0.67Pb (Mg1/3Nb2/3)O3-0.33PbTiO3(PMNT)。经过1200℃烧结后, XRD测试没有发现烧绿石相。与传统的使用氧化镁为原料的两步烧结法相比,此方法方便。同时,系统地研究了此方法可以避免烧绿石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制备工艺对氧化镁膨胀剂水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煅烧温度、煅烧保温时间、粉磨细度等方面,分析不同制备工艺对氧化镁膨胀剂水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越高、煅烧保温时间越长以及颗粒尺寸越大的条件下,氧化镁的水化活性逐渐降低,煅烧温度超过1 100℃时,氧化镁的水化活性陡然下降;煅烧温度高且颗粒较大的氧化镁具有较大的膨胀效能,水化反应时间较长,后期将持续膨胀,最终膨胀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沉淀法以六水氯化镁(MgCl_2·6H_2O)和氨水(NH_3·H_2O)为原料制备出氢氧化镁,热解得到了片状镂空纳米氧化镁。利用Kissinger法计算出氢氧化镁的热解表观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并用Ozawa-Flynm-Wall方程法进行了验证;采用Satava法分析得出氢氧化镁热解机理为随机成核及生长;通过TEM和SAED分析,该氧化镁纳米级平均粒径在20 nm左右,微米级尺寸在200~500 nm之间,暴露晶面族为{110};经XRD分析,氧化镁微纳结构的形成机理与前驱体热解过程中分解产物逸出方式以及晶体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熟料氧化镁含量与冷却条件对氧化镁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熟料中氧化镁膨胀的本质,烧制含氧化镁熟料,其氧化镁含量从1.5%至9%,冷却条件为炉内慢冷、空气快冷和液氮急冷,采用化学方法(硝酸铵提取方镁石)对各熟料方镁石进行定量,通过XRD、SEM/EDS等手段分析熟料矿物组成、形貌及固溶情况,对熟料中氧化镁存在形态及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熟料中氧化镁含量提高,方镁石含量也随之提高,但氧化镁含量较高时,方镁石随氧化镁含量而增加的速率转慢;熟料冷却速度加快,方镁石含量减少,反之则增加。熟料中玻璃相是影响氧化镁形态的重要因素,氧化镁含量的增加以及冷却速度的加快,使熟料中玻璃体的含量增加,分布在玻璃体中的非晶态氧化镁比例增加,从而减少以方镁石存在的氧化镁比例。  相似文献   

20.
水氯镁石制备硅钢级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徽  程俊峰  李贵  杨喜云  刘卫平 《材料导报》2013,27(16):104-107
以水氯镁石为原料,采用氨法沉镁-煅烧-添加剂的方法制备硅钢级氧化镁。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pH值、陈化时间对中间体氢氧化镁纯度及转化率的影响;研究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氧化镁水化率的影响及添加剂的量对氧化镁悬浮性能的影响。控制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55℃,pH值为9.5,陈化时间2h,煅烧温度1050℃,煅烧时间2h,添加剂量为0.8%,制得氧化镁的纯度为98.99%、水化率为2.92%、悬浮性能为3mm/h,达到硅钢级氧化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