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沐川黄丹石英砂岩含有害杂质Fe2O3,以黄铁矿细小颗粒赋存于矿石中,采用丁基黄药作为浮选捕收剂,进行浮选除铁提纯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捕收剂丁基黄药反浮选法进行除铁提纯,能够取得明显的综合提纯效果;其优化工艺参数为:矿浆pH值为5,矿浆浓度为25%,捕收剂用量为260g/t,浮选时间为15min,起泡剂2#油...  相似文献   

2.
从黄铁矿中选择性浮选砷黄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浮选试验中研究了抑制剂MAA浓度、矿浆pH值、高锰酸钾的添加和预先充气对砷黄铁矿抑制的影响。通过改变捕收剂和抑制剂浓度、调节pH值和添加硫酸铜 ,对矿物回收率和选择性进行了优化。试验发现 ,抑制剂MAA可抑制砷黄铁矿 ,然而黄铁矿的回收率也受到了影响。砷黄铁矿和黄铁矿的最佳分离条件为 :pH 8,SEX浓度为 2 14·10 - 3mol/L和MAA浓度为 2 5 0mg/L。在此条件下 ,砷黄铁矿的总回收率为 2 5 5 % ,黄铁矿的总回收率为 62 1% ,砷黄铁矿和黄铁矿的回收率分别降低了 63 0 %和 7 5 %  相似文献   

3.
针对下峪口矿选煤厂的煤泥,采用仲辛醇为起泡剂,在最佳矿浆浓度、捕收剂作用时间、煤泥粒级和PH值基础上进行非离子型捕收剂浮选试验,确定最佳的药剂用量,并对相同试验条件下的非离子型捕收剂与煤油的浮选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捕收剂各项性能优于煤油,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最佳浮选浓度120g/L,最佳作用时间60~100s,最佳浮选粒度0.125~0.5mm,最佳PH值为8。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粒度对蓝辉铜矿和黄铁矿浮选分离的影响,对这2种矿物在丁基黄药浮选体系中的浮选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值为11.4,丁基黄药用量为20 mg/L时,2种矿物可浮性差异最大。动电位测试结果表明,与仅添加CaO时相比,添加丁基黄药后,蓝辉铜矿表面电位下降幅度较大,黄铁矿表面电位几乎没变,CaO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黄铁矿表面。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粒度为38~74μm时,2种矿物的浮选回收率及分离效率均达到最大值。浮选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经典的一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粒级混合矿中蓝辉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过程,在颗粒粒度为38~74μm时,2种矿物R∞值和K值均达到最大,即在此粒度范围内矿物可浮性好,引入t_(95)、t_(99)可以更好地预测最优浮选时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矿浆 pH、水玻璃和捕收剂KH的用量对梅山铁矿石反浮选磷灰石的影响。最佳条件是 :矿浆 pH8~ 9,水玻璃用量 2 0kg/t ,捕收剂KH用量 1 0 0~ 1 50g/t。实验室浮选试验结果表明 ,含铁 51 95%、含磷 0 478%的给矿 ,经一次粗选和两次精选后 ,可获得含铁 54 86%、含磷 0 1 65%的铁精矿 ,铁的回收率为 97 36%。  相似文献   

6.
不同粒度对赤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赤铁矿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度对赤铁矿可浮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粒度对捕收剂YSB的吸附量,并对不同粒径赤铁矿颗粒进行了矿粒-气泡的碰撞概率与上浮概率计算。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粒度赤铁矿均在转速为1900r/min,矿浆浓度为20%,pH=6~7,捕收剂YSB用量为25mg/L条件下浮选回收率达到最大值,但平均粒度10.05μm粒度的回收率要低于其它3个粗粒度。同时当颗粒的粒径降低为15μm时,矿粒-气泡的碰撞概率仅为0.35%,上浮概率为1.38%,导致浮选回收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低品位重晶石为背景,研究了一种新型阴离子改性捕收剂DLM-1。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改变pH值、捕收剂用量、六偏磷酸钠用量以及难免离子Mg~(2+)浓度等试验影响因素研究了DLM-1的捕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温度为28.0℃、pH值为9.30、六偏磷酸钠用量为5.0mg/L、DLM-1用量为50.0 mg/L时,DLM-1对重晶石达到最佳的捕收效果,回收率达98.0%,且在矿浆为弱碱性环境下Mg~(2+)有利于重晶石与脉石矿物的分离。通过动电位检测及红外光谱分析讨论了DLM-1与重晶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LM-1主要与重晶石发生化学吸附和氢键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贵州织金中低品位磷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织金低品位磷矿加入自制捕收剂(WF-02)进行了反浮选研究,采用分段加入捕收剂的方式,考察了捕收剂用量、抑制剂用量、磨矿细度、矿浆浓度、浮选时间对P2O5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WF-02用量为1.0kg/t矿,磷酸用量为10kg/t矿,矿浆浓度为35%,磨矿细度-0.074mm占89%,浮选时间9min的条件下,磷精矿的P2O5品位可从原矿的21.90%增加到33.19%,回收率达到89.89%,获得了较好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9.
两性螯合捕收剂DJW-2是东北大学为改善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硅效果而研制的新型捕收剂,为了解其捕收石英的性能,以石英纯矿物为浮选对象,进行了DJW-2用量、适宜的矿浆pH值、活化剂CaCl2用量、适宜的浮选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9,DJW-2用量为750 mg/L,浮选温度为38~18 ℃情况下均可取得90%以上的回收率。进一步的Zeta电位检测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DJW-2在石英表面以氢键吸附和化学吸附为主。因此,DJW-2是磁选精矿反浮选脱硅的高效、低耗、强适应性捕收剂。  相似文献   

10.
对纯试样电子陶瓷粉及玻璃纤维树脂进行浮选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pH=7.5~8.0及2号油用量为10 mg/L的条件下,捕收剂煤油、机油及柴油均可使玻璃纤维树脂回收率高达90%,电子陶瓷粉回收率约达20%;在矿浆pH=7.5、机油用量为16 mg/L及2号油用量为10 mg/L的条件下,六偏磷酸钠的抑制效果最佳,其用量为30 mg/L时,电子陶瓷粉和玻璃纤维树脂能有效地分离.人工混合样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在捕收剂机油用量为16 mg/L、抑制剂六偏磷酸钠用量为30 mg/L、起泡剂2号油用量为10 mg/L及矿浆pH=7.5的条件下,可得到纯度为95.47%的玻璃纤维树脂及纯度为80.05%的电子陶瓷粉,二者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4.22%和88.42%  相似文献   

11.
对湖北某铜冶炼厂的炼铜水淬渣(含铜1.06%)进行了浮选回收铜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粒度、矿浆浓度、pH值以及药剂用量等因素对炼铜水淬渣铜的浮选指标的影响。实验表明, 当磨矿粒度-0.074 mm占95%、矿浆浓度为30%、pH值为7.0、捕收剂(丁铵黑药与丁基黄药按1∶1配制)、活化剂(硫化钠)、分散剂(六偏磷酸钠)的用量分别为240 g/t、800 g/t、800 g/t时, 粗选铜的回收率为64.65%, 粗精矿铜的品位达到4.54%。  相似文献   

12.
铁矿石反浮选常规捕收剂存在使用矿浆需加温及用量过多的问题。本文探索性地研发了两种新型低温捕收剂DMA-1、DMA-2,并对石英纯矿物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8℃、矿浆pH分别为7.7、10.1时,DMA-1、DMA-2用量分别为50mg/L、25mg/L的条件下,石英浮选回收率分别达到99%和99.8%,说明该新研发的捕收剂均具有用量少,低温捕收能力强的特点。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捕收剂在石英表面以静电吸附和氢键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3.
铁矿石反浮选常规捕收剂存在使用矿浆需加温及用量过多的问题。本文探索性地研发了两种新型常温捕收剂DMA-1、DMA-2,并对石英纯矿物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8℃,矿浆pH分别为7.7、10.1时,DMA-1、DMA-2用量分别为50mg/L、25mg/L的条件下,石英浮选回收率分别达到99%和99.8%,说明该新研发的捕收剂均具有用量少,常温下捕收能力强的特点。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捕收剂在石英表面以静电吸附和氢键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4.
钟素姣  顾帼华  锁军 《金属矿山》2006,(4):26-28,72
研究了氮气磨矿环境下不同的磨矿介质(钢罐瓷球、铁罐铁球)对磁黄铁矿浮选的影响。结果显示,不论其它条件如何变化,采用钢罐瓷球体系磨矿的矿浆电位和浮选回收率总是整体上比铁罐铁球体系高;磨矿时间长短在两个体系中都对磁黄铁矿浮选行为影响较小;矿浆pH值的变化对矿物可浮性影响较大,两个体系下均是在碱性越强的矿浆中磁黄铁矿的回收率越低,矿浆电位值也随着矿浆pH值增大而降低;当矿浆pH值为6.82时,捕收剂用量的变化在两个体系中对磁黄铁矿浮选效果的影响不大;另外,在两个体系下都表现为捕收剂加在浮选槽中比加在磨机中时磁黄铁矿的浮选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5.
脉石英反浮选制备高纯石英砂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捕收剂种类、用量、混合捕收剂配比及浓度等因素对某脉石英砂除杂提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捕收剂反浮选,除铁提纯效果较理想,优化的工艺参数如下:粗选时矿浆pH值为5,矿浆质量分数为20%,捕收剂丙撑二胺用量为80g/t,起泡剂2#油用量为75g/t;精选时矿浆pH值为9,矿浆质量分数为20%,石油磺酸钠和辛基羟肟酸按4∶1质量配比,用量为150g/t,起泡剂2#油用量为75g/t。最终石英砂精矿杂质元素总量为99.01μg/g,其去除率为53.96%,元素Fe和Al除去率分别为84.15%和37.50%。  相似文献   

16.
为检验铜硫分离新型抑制剂HEC的有效性,并了解HEC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对黄铜矿、黄铁矿纯矿物进行了浮选试验,并以HEC为抑制剂进行了实际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①丁基黄药对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强于黄铁矿,且几乎不受矿浆pH值的影响,在无抑制剂的情况下,高碱环境可抑制黄铁矿的上浮。②HEC可用于铜硫分离,用量为200 mg/L时可显著抑制黄铁矿,但对黄铜矿的抑制能力很弱。③抑制剂HEC适宜在pH=7的环境下浮选分离黄铜矿与黄铁矿的人工混合矿。④在分选内蒙古某铜硫矿石时,以HEC为铜硫分离黄铁矿的抑制剂,可获得铜品位为23.21%、铜回收率为81.75%的铜精矿,以及硫品位为13.20%、硫回收率80.83%的硫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铜硫分离。  相似文献   

17.
姜毛  张覃  李龙江 《矿冶工程》2015,35(3):44-47
研究了黄药类捕收剂在载金黄铁矿表面上的吸附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 乙黄药、丁黄药和Y-89用量为20~40 mg/L时, 载金黄铁矿上浮率能达到80%~90%; 矿浆pH值对载金黄铁矿可浮性影响较大, 在pH=4~8条件下, 载金黄铁矿可浮性较好, pH>8后, 可浮性下降; 黄药类(乙黄药、丁黄药、Y-89)捕收剂对亚铁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对金离子选择性较小。吸附量试验结果表明, 捕收剂在载金黄铁矿表面吸附量随着药剂浓度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加, 且随着pH值增加逐渐降低, 在酸性条件下, 吸附量较大, 当pH>8后, 吸附量快速降低。载金黄铁矿与黄药类捕收剂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 捕收剂在载金黄铁矿表面产生了吸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矿物试验的方法,分别以油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捕收剂,研究了氟碳铈矿的浮选行为,并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油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氟碳铈矿的捕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矿浆pH=8.5、油酸钠用量为15.2mg/L时,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为99.77%;当矿浆pH=7,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为27.2mg/L,2号油用量为14mg/L时,氟碳铈矿浮选回收率为90.00%;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在氟碳铈矿表面可能发生了化学吸附,十二烷基磺酸钠则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9.
四川沐川黄丹石英砂岩浮选除铁提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四川沐川黄丹石英砂岩加工玻璃工业用石英砂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有害杂质Fe2O3主要以黄铁矿细小颗粒赋存于矿石中的特点,展开了浮选除铁提纯试验研究.多种浮选方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捕收剂(乙基黄药:丁基黄药=4∶1)反浮选法进行除铁提纯,能够取得明显的综合提纯效果;其优化工艺参数为:矿浆pH=5,矿浆浓度为20%,捕收剂用量为200g/t,浮选时间为15min,起泡剂2#油用量为75g/t;采用优化工艺参数,能够加工符合浮法玻璃工业用石英砂标准的石英砂:SiO2 98.882 t%,A12O3 0.520 wt%,Fe2O3 0.030 t%.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效果最优的纳米石英浮选工艺条件,采用浮选法对微硅粉分离提纯,考察了捕收剂用量、不同金属阳离子活化剂种类、矿浆pH值、搅拌强度、引入纳米气泡等条件对纳米石英提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浮选机转速为2 000 r/min、矿浆pH值为12、捕收剂(油酸钠)用量为1.5g/L、活化剂(CaCl2)用量为5×10-3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