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大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并发症与合并症. 方法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89例,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大静脉的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如能确定触发房颤的靶大静脉,则行靶大静脉的电隔离,如不能确定靶肺静脉,则经验性地行主要肺静脉(双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的电隔离,术后重复肺静脉造影.  相似文献   

2.
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生理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方法 20例慢性房颤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56~72岁(平均68±7岁);房颤病史1~9年(平均3±7年),经过至少一次的体外同步心脏电复律,房颤均在30 min内复发.电生理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方法为(1)最早激动点指导下消融.肺静脉内的Basket导管记录的心房电活动显示节律较规整,激动顺序一致.(2)房颤长间歇(连续记录的最长心房电活动间期>300 ms)指导下消融.肺静脉内电位节律紊乱,激动顺序不一致,房颤长间歇后的第一次心脏搏动的最早激动部位为消融靶点.(3)3型房颤波指导下的消融.房颤频率快,肺静脉内Basket导管记录的电活动激动顺序紊乱,部分电极记录的心内电图等电位线消失而不能确定孤立的心房电活动(3型房颤),此部位作为消融靶点.在房颤过程中完成4支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不能自发终止者应用体外同步电复律.重新将Basket 导管放入肺静脉,仍记录到肺静脉电位者将在窦性心律下完成电隔离.结果 (1)临床结果所有患者在肺静脉隔离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中1例患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患者转为心房扑动,经右心房峡部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余患者经体外同步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3~19个月(平均8±9个月),维持窦性心律者9例(45%),11例(55%)患者复发,无有症状性的肺静脉狭窄.(2)消融结果20例患者的76 支肺静脉电隔离被完成.68支(89.5%)肺静脉电隔离在房颤中完成,其中的23支肺静脉在窦性心律时记录到肺静脉电位,继续在窦性心律下消融,均完成电隔离;8支(10.5%)在房颤时未能完成电隔离的肺静脉,在窦性心律下成功隔离.手术时间4.2~7.6 h(平均5.3±3.7 h),平均X线曝光时间2.7 h,无栓塞、心包填塞及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1)电生理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治疗慢性房颤仍能达到较高的临床成功率.(2)电生理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是安全可行的.(3)房颤过程中隔离的肺静脉仍需要在窦性心律下被重新证实.(4)在房颤过程中较难隔离的肺静脉可在转复窦性心律后进行隔离.  相似文献   

3.
肺静脉冷冻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即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行肺静脉电隔离的即刻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0例,阵发性房颤16例,持续性房颤4例。采用北极圈冷冻消融导管冷冻隔离肺静脉,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肺静脉电位消失30 min为消融隔离成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5.88±52.20)min,曝光时间(43.42±17.23)min。实际电隔离57支肺静脉,平均每支肺静脉消融(5.64±2.57)次。2例持续性房颤在消融中终止,2例消融后电转复。7支肺静脉(占总消融肺静脉12.28%)在电位消失后30 min内恢复传导,再次行冷冻消融成功。消融即刻成功率100%。结论经导管冷冻肺静脉电隔离即刻效果较好。为减少复发,隔离后的等待时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准确了解肺静脉开口解剖特征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比磁共振肺静脉造影(MRA)与经导管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对肺静脉解剖特征的评价结果,以阐明MRA在指导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环肺静脉消融术联合应用环状电极标测对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61例房颤患者,其中男40例,女21例,阵发性房颤50例,慢性房颤11例。在EnsiteNavX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术。应用环状电极标测肺静脉电位,以肺静脉电隔离为消融终点。结果6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环左肺静脉消融使左肺静脉电隔离34例(55.7%),环右肺静脉消融使右肺静脉电隔离35例(57.4%),环左、右肺静脉消融使所有肺静脉电隔离23例(37.7%)。16例阵发性房颤和5例慢性房颤放电时终止房颤,终止房颤部位为左、右上肺静脉外近房顶前、后壁19例,右上肺静脉外后壁中部1例,完成左肺静脉消融时房颤终止1例。平均随访6±2个月,50例阵发性房颤中42例(84.0%)以及11例慢性房颤中5例(45.4%)无房颤发作,总成功率为77%。并发症:少量心包积液1例,经心包穿刺引流后积液消失;左侧血胸1例,经胸腔穿刺引流痊愈。结论EnsiteNavX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术中联合应用环状电极标测可使房颤消融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心房颤动(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早期(2周内)房颤复发者的随访结果.方法:105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55±12)岁],采用导管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其中阵发性房颤78例,持续性房颤27例.实施环肺静脉电隔离共358根.结果:在术后早期随访[平均(3.9±2.6)d]中,105例患者中38例(36%)复发房颤.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者早期房颤复发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41%,P>0.05).在后期随访[平均(208±125)d]中,67例早期未复发患者中58例(87%)、38例早期房颤复发患者中13例(34%)无房颤发生,二者成功率比较,P<0.01.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术后2周内大约36%患者房颤复发,早期房颤复发患者较早期未复发者后期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伴卵圆孔未闭患者三维标测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经验.方法:对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时,2例经股静脉送入的长导引钢丝直接到达左心房右上肺静脉,3例房间隔穿刺时鞘管直接进入左心房,提示存在卵圆孔未闭.结果:房颤伴卵圆孔未闭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时,右下肺静脉电隔离时导管到位相对困难,未闭卵圆孔较高靠近心底部时上肺静脉电隔离相对困难;对左侧肺静脉电隔离影响较小,消融时间延长,随访1~15(8±1)个月无复发.结论:房颤伴卵圆孔未闭时增加环肺静脉电隔离导管操作难度,但不影响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大静脉电隔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和腔静脉的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36例,年龄(42.5±13.2)岁。经1次房间隔穿刺放置环状标测电极导管(Lasso导管)和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Lasso导管的指导下,采用全肺静脉或上腔静脉与靶静脉节段性电隔离相结合的方法对肺静脉和腔静脉行标测和电隔离治疗。窦性心律时最早激动的肺静脉和腔静脉电位处和/或心房起搏时最短的心房和静脉电位间期处为靶点行消融。结果3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均接受一次电隔离治疗,共电隔离大静脉115根,其中左上肺静脉34根,左下肺静脉22根,右上肺静脉30根,右下肺静脉17根,上腔静脉12根,即刻电隔离成功率为95.6%,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78%。随访3~22个月,成功率(无房颤发作或房颤发作明显减少)为75.0%。结论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或腔静脉与心房间的电活动连接,可有效预防房颤的复发。治疗的关键是消融靶点的标测和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未成年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机制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及环状电极记录肺静脉电位的方法,对2例年龄小于18岁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消融。结果例1为阵发性房颤示左肺静脉起源,成功隔离左肺静脉。例2持续性房颤患者在行两肺静脉电隔离过程中冠状静脉窦心房波频率渐渐减慢,在完成两肺电隔离后房颤终止,分别随访3.5,1个月,无房颤复发。结论2例未成年患者房颤均起源肺静脉,射频消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环状电极指示下对肺静脉行射频消融电隔离术.结果20例患者共接受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治疗28次(6例进行了第2次,1例进行了第3次),隔离静脉68根,肺静脉62根,上腔静脉6根,在房颤心律下消融58根,62根肺静脉中54根达到消触终点.平均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20±18)min和(32±9)min.平均随访(5.0±2.3)个月,示13例无房颤发作、2例房颤发作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75%.结论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