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解放前我国学者对新疆石油地质的调查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随着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新疆石油地质的调查和研究,30年代末以前,翁文灏,章鸿钊等学者利用文献和间接获得的资料,对新疆石油资源进行了宏观考察和若干重要油苗的地质研究;40年代开始,黄汲清等地质家在新疆进行实地考察,对独山子油田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南北疆部分地区进行了路线性石油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2.
1石油勘探简史 蒙古石油勘探是以对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物进行分类开始的,美国地质家H.Berkley和C.Morris在1922--1923年在戈壁地区(Gobi region)进行地质研究时发现了与石油形成有关的油页岩露头。美国的地质家D.Tenner在1931年推测蒙古有石油,而且,在1940年由蒙古地质家J.Dugersuren和前苏联地质家Yu.S.Jelubovsky在东戈壁发现了准巴音(zuunbayan)油田。  相似文献   

3.
王理 《石油物探》1983,22(3):108-111
我国1/20万到1/100万小比例的重力工作基本上是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为进行石油普查而做的。当时对获得的布格重力异常图配合航磁、电测深和地质资料进行了定性——半定量的综合地质解释,在圈定沉积盆地轮廓,划分盆地内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指明含油远景区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二十多年过去了,在此期间石油重力工作几乎处于全面停顿状态,似乎重力作为一  相似文献   

4.
《石油学报》2012,(Z1):26
中国石油地质年会始于2004年,是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四大公司协办,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性专业会议。目的是为中国的石油地质家、勘探家和科技  相似文献   

5.
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现今最主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区,也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气储量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集中了世界上几个最大的天然气田和油田。在西西伯利亚寻找石油,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早在1934年7月底,前苏联“东方石油”托拉斯组织了一支地质队,由(?)华西里耶夫率领,到鄂毕河中游地区作地质调查。他们在这里的广阔地区发现了不少油苗和气苗。  相似文献   

6.
创新思维是油气勘探成功的源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79年第64届AAPG年会主会场悬挂着这样两条大标语:"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用老思路在老区就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石油首先是在地质家的头脑里被发现,然后才在野外被发现”.这些话对于较老的一代地质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油气勘探中真正实现这两句话的真谛却不容易. 渤海海域自1965年开始油气勘探,但在1995年以前的30年里,除了发现SZ36-1下第三系大油田外,没有第二个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的油田发现.1995年,QHD32-6大油田的发现,揭开了上第三系油气发现的序幕,截止2000年底,在这一领域相继发现了一大批石油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的油田,它们是NB35-2、PL19-3、BZ25-1、CFD11-1、CFD12-1、BZ29-4、PL25-6、PL9-1、LD27-2.这批油田除PL25-6地质储量小于1亿t外,其它油田地质储量都超过1亿t,最大的超过5亿t,各级地质储量总计已超过20亿t.  相似文献   

7.
《世界石油工业》2004,11(5):34-38
中国的石油工业标准化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那时主要是在石油产品技术标准上,采用前苏联的技术标准。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石油装备和管材的制造中,参照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标准,制定中国的石油装备和产品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北部地层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首先进行的是岩性及生物地层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5年为地震地层学及经典层序地层学研究阶段;为了适应岩性油气藏勘探需要,2005年、2006年分别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米兰科维奇旋回地层学研究。随着地层学研究的发展,沉积学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先后经历了盆地级沉积相带研究、创立大型陆相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理论、沉积动力学研究、地质规律再认识和地震沉积学研究5个阶段。所建立的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体系为陆相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部署,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华北平原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和石油钻探。石油队伍坚持理论武装、思想引领,用辩证法指导生产建设。1961年4月16日,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在山东东营钻探的华8井(华北地区第8口探井)喷出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发现胜利油田,从此揭开了华北石油勘探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新疆石油地质》1994,15(4):385-385
石油地质学家彭希龄彭希龄同志是新疆石油管理局优秀石油地质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3年生于贵州黄平。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后,参加了陕甘宁盆地地质普查工作。1955年6月调新疆石油公司(新疆石油管理局前身)地调处,在准噶尔盆地研究大队从事...  相似文献   

11.
曲福生 《石油物探》1989,28(3):52-60
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是松辽盆地广泛开展石油普查最兴盛的时期,亦即所谓“一轮”石油普查时期。在此期间,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在石油普查中起到了先行作用。由地球物理资料提供的局部构造上首次获得工业油气流,打开了开发大庆油田的新局面。与此同时,松辽盆地南部(第二松花江以南),在扶余三号构造上亦获得了工业油流,为开发江南地区扶余油田创造了条件。 本文着重介绍松辽盆地南部石油普查勘探的工作程度、成果和对松辽盆地南部含油远景的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石油资源评价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资源评价的发展,近几年来曾有过一些总结和论述。本文试图从勘探实践的发展过程出发,作一些讨论。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八十多年来,随着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发展、钻采技术的提高以及基础科学向石油地质学的渗透,对我国石油资源的认识、评价、预测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石油地质学的三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中,经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石油地质学已经建立起来了。从油气田(藏)形成的三环节来看,本学科的主要特点就是陆相生油、再次运移和复式油气聚集,这些特点反映着中国油气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而造成中国油气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则是在地史中各陆核组成的板块之间分合和碰撞,使得中国陆核的发展呈多旋回状态。面对这种状态,于世纪更迭之时,中国石油地质学者不仅应奋发起来,还应把目光从向内转为向外,而且在系统论基础上,应强化整合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经过改进的含油气性预测方法,适用于结构复杂和油气藏形成期长的古老地层。这种含油气性预测方法是建立在综合地层、构造、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和本文地质指标和对每种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的。介绍了盐下陆源层和碳酸盐岩层(维柳依、下涅普斯克、上涅普斯克齐尔、下达尼洛夫、上达尼洛夫和乌索尔等储集层)的含油气性的详细预测结果。在它们的分布地区划分了不同含油气性的详细预测结果。在它们的分布地区划分了不同含油气远景区,油气聚集带和首批应进行石油普查的目标,预测了这些地区的主要圈闭类型、油藏数量和烃类组分。这些研究成果将能极大地提高石油普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油气勘探成败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地质家在勘探的过程中却常常产生悲观情绪。这种悲观情绪大多发生在一个油区的重大发现之后和进入快速发现之前这一阶段。产生悲观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这一阶段对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尚不成熟,所采取的勘探技术针对性也不够强;二是除了地质规律之外,缺乏对油气勘探发现规律的把握;三是由于存在人类总是高估自己的知识的弱点,地质家对知之甚少的领域常常自我设置禁区的思维定式阻碍了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石油物探的主要对象是构造,不管这些构造是由什么岩性的地层所组成,也不管其中有没有油气。在区域测量阶段提供区域构造资料,在普查详查阶段提供构造圈闭,这几乎已是天经地义。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深深感到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了,而必须以构造、岩性和油气三者作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综合目标,实现构造、岩性、油气的综合勘探。我们认为这是当前加强石油天然气普查勘探,迅速增长石油天然气后备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克服油气勘探中的惯性思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气勘探中存在实践障碍与思维障碍,前者为客观地质纪录的不完整性与地质过程的难以模拟性所决定;后者为研究者主观惯性思维所制约,这就对真实揭示地下油气的赋存规律与推动油气勘探进程产生影响.油气勘探的每一次突破,都伴以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石油地质工作者不断克服思维惯性,实现思维的超越,以创新思维为油气勘探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Russian publications on non-hydrostatic pressures — their origin and methods of their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 are very numerous. This great bulk of information still expects proper analysis. To give English-speaking petroleum geologists and engineers some idea of this information, which is regularly published in J.P.S.E., the writers briefly review some recent (1983–1993) books on the subject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油气晚期成藏是大油气区形成的重要特征.综合前人认识与最新地质、地球化学数据,以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远程应力为重要成藏影响因素,对新疆北部地区的油气晚期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以丰富和发展这一石油地质学研究前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对新疆北部地区的油气晚期成藏很有可能产生了远程效应,包括成烃演化、原生-次生油藏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