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行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城这一新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眼前,科技创新城规划中对土地利用的功能提出了很多设想,但土地兼容性考虑缺失,往往导致规划难以落地。本文以山西科技创新城主体区总体规划为例,对科技创新城规划中土地使用类型、土地兼容性的类型、影响因素及表现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规划中土地使用的启示,以提高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新城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整体布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全面规划的理念,天津团泊新城西区规划方案从主导功能定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城西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设计了西区土地利用方案,为天津市城市统一布局和西区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雷 《中外建筑》2010,(2):107-109
引入市场力量参与到新城建设是当前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政企合作的新城开发模式下,要从政府与市场两个视角去研究新城的发展策略,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到城市建设中。在南京六合新城的实践探索中,通过树立与城市协调发展、维持活力的土地混合使用、"景观+服务"等规划理念,使得新城的规划能够将开发企业对利益的诉求与政府的期望较好的结合在一起,并促进这种合作模式的巩固落实。  相似文献   

4.
围绕科学测评都市圈新城规划建设实效的主题,基于传统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方法,建立“总指标-二级指标-基本指标”的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延伸构建新城规划建设实效评估指标体系.在定量方法方面,借助主成分分析(PCA)与关联分析等测评工具,从“增长度”和“协调度”两方面构建新城规划建设实效的测度模型,重点考察新城空间层面的“土地开发”及“要素集聚”在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变动趋势及程度.选择武汉城市圈内五座新城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新城规划建设总指标得分差异显著,增长度水平偏低,协调度不佳;②新城二级指标中,“土地开发”得分普遍高于“要素集聚”,体现出土地供过于求的问题.基于此,针对处于不同圈层的新城,从“规模”和“路径”两方面提出差异化的发展对策,为都市圈新城转型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城市住宅》2010,(11):62-62
广州一块土地闲置十余年 珠江新城位于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上,寸土寸金。事实上,经过广州宏瀚对珠江新城12地块的买卖倒腾、打官司、调规划,一块1997年出让的土地,磨蹭了十多年,至今不能开工。  相似文献   

6.
姜涛 《规划师》2002,18(4):73-76
通过对英国密尔顿·凯恩斯新城的规划背景、规划过程以及主要规划措施的简要回顾,总结其中反映的当代城市规划新特征,指出该新城规划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方法上,对于我们今天的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浑南新城在规划建设中,为杜绝老城区普遍存在的"行车难""停车难""机动车失控增长"等一系列交通顽疾,实现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了由对外交通系统、道路网系统、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交通设施系统和职能交通系统构成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新城交通与土地使用、景观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力支撑了浑南新城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8.
胡垚 《城市住宅》2022,29(1):49-51
"十四五"时期,上海新城建设进入加速阶段.对比国内外新城建设政策,从顶层法律确立到规划、土地、人才、财政等方面进行案例提炼和总结,以期为上海新城建设提供借鉴,进而促进上海五大新城早日实现综合性节点城市建设目标,加快上海城市新格局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商业规划更多从城市整体指引网点布局,重点偏重中心城区,对于郊区新城这一特殊地区的人群与商业模式缺乏特定的考虑。在市场经济作用日益强化背景下,新城地区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业态与趋势。在解读新城地位与特征基础上,分析了现状城市商业规划对新城的应对困境,并总结了市场主导下的新城商业新趋势和动力。接着通过大城市新城人群特征分析入手,总结出当前大城市新城特有的人群构成与消费行为需求。最后通过上海嘉定新城商业规划的实证,提出从规模、结构、业态、特色4方面对新城商业特征的评价,并从明确中心、增强特色层级、细化体系指引3方面提出了对新城商业规划实践探索,希望能为商业规划实践创新,尤其是外围新城的商业规划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研究区域现状调查与分析、区域规划分析,合理分析了南桥新城07单元的区域规划、土地开发和交通规划及绿化规划等,为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和交通规划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历程呈现出实用主义路线,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是近几十年城市实践的典型代表.各地的新城新区建设实践,既有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吸收与借鉴,又有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创新,极具哲学智慧.本文运用哲学思维,总结、梳理新城新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核心问题,重点从规划的变与不变、建设的快与慢、形象的表与里、土地的公与私、人口的流与留、产业的博与专六大辩证关系的角度出发,结合利弊关系剖析,论述城市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希冀为相关城市新城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也希望为正在变革的规划事业提供哲学视角和多元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梳理临港现状问题基础上,针对新城定位与发展规划,阐述临港发展中运量公交的必要性及其功能定位,分析人口及岗位分布,公共交通出行量需求预测、线网规模、客运走廊等,提出临港地区中运量公交线网规划原则、规划方案,旨在对于其他类似城市或郊区新城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市规划》2010,(5):37-44
<正>一、规划修编的背景与过程嘉定新城是上海"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未来新城发展的领头羊。《嘉定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9月获得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在新城规划指导下,按照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功能多元融合、市民和农民共享成就的方针,嘉定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当前,随着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需求推动,  相似文献   

14.
李樱 《建筑与环境》2009,3(2):40-42
新城作为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的空间载体,已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发展的主流。在新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无序的城市扩张与有序的公交导向结合起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用地集约的城市发展格局,是创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佛山新城组群规划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现状城市发展现状,辨明了当前城市发展格局存在的问题,在广泛研究国内外公交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理论与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佛山新城的规划思路与对策,为类似城市的相关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土地城镇化的驱动下,我国新城经济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由于忽视了生态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在成绩的背后也存有忧患。文章基于新地域主义观点从规划编制、土地开发要求和实施层面对新城的规划建设提出构想,希望能为新城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新城规划中,避免将新城建设成为"卧城"似乎是一条公认的原则。然而纵观世界各地的新城实践,新城的职住平衡又似乎很难实现。建设"卧城"是否一定不可取?应如何看待新城规划中的职住平衡问题?本文在综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卧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以日本东京城市圈的多摩新城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新城的生命周期,并将重点放在19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在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中新城的发展与转型上。研究表明,新城规划不应对"卧城"进行全盘否定,新城的职住平衡问题也不应只局限于新城内部及其周边地区,而应置于区域背景下考虑,并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中与区域的规划一起调整,两者应保持紧密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金武  胡洁 《南方建筑》2006,(5):49-50
结合台州市路桥区螺洋新城水岸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实际工程,对于目前城市中正大量面临的农民安置小区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设计实践出发,深入当地村民,采用访谈统计的方式进行求证,力求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使城市农民安置住区的建设真正做到为农民所想,为农民所及。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新城规划建设,总体上相类似。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新城发展所处的历史时期,文化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新城建设上还是反映出不同。本文试图对中西方新城的异同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了中西方政治制度上的差异对新城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外新城规划中的社会规划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新城社会构成的特殊性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社会规划已成为国外新城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新城的规划与建设正成为各大城市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议程。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新城规划中社会规划相关研究的简要综述、为我国在新城规划建设中统筹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新城社会构成的特殊性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社会规划已成为国外新城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新城的规划与建设正成为各大城市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议程.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新域规划中社会规划相关研究的简要综述,为我国在新城规划建设中统筹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