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福建泉州地区体检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检出情况,分析恶性肿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使健康体检对恶性肿瘤的筛查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方法对2006至2010年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恶性肿瘤检出情况、发病率排序、高发年龄等进行分析。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5年平均每年受检人数12323例,共发现恶性肿瘤患者177例,平均年检出率为2.87‰,恶性肿瘤发病排序前5位依次为肝癌(42.93%)、肺癌(20.90%)、食道癌(9.03%)、子宫颈癌(8.47%)、胃癌(6.78%)。高发年龄60—69岁。结论做好年度健康体检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筛查工作是当前健康体检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检出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方法以我院近5年健康体检人群140127例中发现并病理确诊的18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恶性肿瘤的检出与年龄、性别、地域等关系以及症状和实验室阳性结果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作用。结果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0.133%(186例)。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036%(51例)、肝癌0.017%(24例)、肾癌0.014%(20例)、结直肠癌0.013%(18例)和胃癌0.011%(16例)。186例恶性肿瘤中无症状者158例,占84.9%。超声对肝、肾、甲状腺癌等实质性脏器的灵敏度优于肿瘤标志物(TM);将胸片、TM、症状和胸部低剂量CT相结合,可提高肺癌检出率。2008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高达0.083%,明显高于其他年度(χ2=11.792,P〈0.05)及当年度肺癌检出率(χ2=8.538,P〈0.05)。结论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重要途径。由于体检发现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无症状,而超声、胸片、TM和CT对恶性肿瘤的检出作用各有特点,充分发挥总检医生和检后随访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杨春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89-3290
目的 通过健康体检掌握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为改善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校在职教职员工1450人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各种疾病的检出率.结果 健康体检中检出前3位的疾病是乳腺小叶增生、脂肪肝、高血压,其检出率分别为28.7%、22.1%、19.7%.结论 高校教职工检出疾病多与生活方式和职业等因素有关,应在教职员工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学校应关注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健康查体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及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30 151例无痛胃镜检查人群,其中男20 696例,女9 455例(男女比为2.19∶1),平均年龄(48.73±8.02)岁。分析其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及其病变特点,并研究其与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的关系。结果 30 151例无痛胃镜体检人群中共检出反流性食管炎3 759例,男性显著高于女性(16.65%vs. 3.32%,P=0.0000),女性在50岁以上时显著高发。检出食管癌32例,,其中早癌9例,进展期癌23例。食管平滑肌瘤361例,平均年龄为(51.46±7.95)岁,以中段检出率最高,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增加。胃息肉检出2 071例,女性高于男性(10.97%vs. 5.00%,P=0.0000)。胃间质瘤665例,平均年龄为(52.04±9.28)岁,随年龄增加,检出率增加。胃恶性肿瘤检出146例,男性患病率(0.56%)高于女性(0.27%)。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方便、无痛苦的检查方法,是筛查健康体检人群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手段,重视胃镜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有助于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在职职工中脂肪肝的发生情况及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2003年在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职工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2001~2003年共检查748人次,检出脂肪肝144人次,总检出率19.25%.其中2001年检出33例,检出率13.31%;2002年检出48例,检出率20.87%;2003年检出63例,检出率23.33%.[结论]在职职工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体检有益于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早防早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等在男性老年人群健康体检中的意义。方法对某部队干休所75例男性老年人2010~2012年健康体检中AFP、CEA、TPSA等5种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肿瘤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男性老年人3年中共发现肿瘤患者7例,占所有体检者的9.33%。共检出肿瘤标志物(≥1种)阳性者23例(30.67%),其中6例发生恶性肿瘤,前列腺癌2例,肺癌、肝癌、食管癌、输尿管癌各1例;连续3年肿瘤标志物检测均阴性者只有1例发生膀胱癌。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者肿瘤发生率26.09%明显高于肿瘤标志物检测阴性者肿瘤发生率1.92%(χ2=10.24,P0.005)。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适宜老年人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女性婚前体检疾病谱.方法 对2006~2008年深圳市福田区9 338例女性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包括询问健康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9 338例女性中,共检出患病者1 585例,疾病检出率为16.97%;其中生殖系统疾病检出率及构成比较高,分别为14.36%和84.61%.结论 一些影响婚育的生殖器疾病、传染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等患病率较高,对其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劲松  王华  陈慧 《现代保健》2009,(21):171-172
目的调查健康体检人群的患病率,分析危及他们健康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6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象,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肝功、肾功、血脂、空腹血糖、癌胚抗原、心电图、B超等。结果2627例健康体检人员中患病率51.1%,检出率较高的最常见疾病为脂肪肝,其次为高脂血症、肝肾囊肿,特别是检出的12例恶性肿瘤均经手术并由病理证实。结论定期健康体检十分重要,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尤其对早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实验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糖类抗原153检出1.67%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类抗原125检出15.00%、甲胎蛋白检出13.33%、生长激素检出15.00%、癌胚抗原检出16.67%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徐宾  时利群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79-4780
目的 通过对2011年1~12月60岁以上老年居民的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为进一步预防、治疗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 114例老年人的健康体检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主要疾病从高到低分别是高血压(67.1%)、脂肪肝(51.2%)、高脂血症(46.8%)、高血糖(38.4%).结论 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体格检查     
文章对基层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体格检查操作技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硬化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健康人群颅外段颈动脉并与其他相关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依据604例健康体检人员颅外段颈动脉的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成正常、壁厚及斑块三组,并与其他检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为50.5%,其中血管阻塞>50%的病例占6%;颈动脉病变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性别无关;颈动脉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主动脉硬化、心肌缺血、眼底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黏度、体重超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高甘油三酯、高血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评价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窗口,定期健康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相关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