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妇女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践行着提升妇女社会价值、促进男女平等的社会使命。云南楚雄"彝绣协会"在彝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践行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弘扬社会和谐文化的作用。通过创立品牌和加大彝绣技艺人才传习培训、研发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利用电子商务推广等手段,是彝绣产品保护和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彝绣协会"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更好作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石柱“秦良玉文化”的类型、成因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良玉是我国历史上惟一被正史记载的女英雄。她一生为捍卫祖国统一和增进民族团结做出过巨大贡献。在石柱县已形成的"秦良玉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秦良玉文化"形成的原因有五:民族英雄令人钦佩、爱国将领让人景仰、一门忠烈使人折服、保境安民被人怀念、高风亮节为人铭记。在保护秦良玉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三种举措:一是形成全民保护意识,二是建立保护秦良玉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三是固化秦良玉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秦良玉文化遗产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六,即主体性原则、特色性原则、保真性原则、滚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及联合性原则。探讨秦良玉文化的类型、成因,有利于保护和开发秦良玉文化遗产,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加快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亮  赵亚娟 《学术研究》2012,(4):47-53,159,160
从国际法的视角来看,"文化财产"一词混淆了现代文化财产与历史文化财产的区别,抹杀了保护对象的历史性和传承性,且含义较窄,通常限于具有商业价值的有形财产;"文化遗产"一词则突出了保护对象的历史性和传承性,避免过分强调物品的商业价值,且含义更丰富,涵盖了不具有高商业价值但又需要法律保护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比"文化财产"更可取。为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并传承中华文明,我国现行立法应将保护对象从"文物"扩大到"文化遗产",将有关立法整合为一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在时机成熟时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通则》。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中华第一扇"的自贡"龚扇"是我国珍贵的民间艺术品,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龚扇"是盐业经济和盐文化发展的产物。其多以盐史古迹、盐商会馆、"盐都"风土人情为主题,是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贡"龚扇"工艺技术在世界竹编工艺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龚扇"在其整个发展历史中始终以龚氏家族子承父业的方式嫡传,以家族作坊式制作为主,重技术轻产业,导致其传承与保护、开发与利用面临诸多困境。转变观念,加强保护,促进"龚扇"与其它盐文化的整合,整体打造盐文化产业,提高企业营运能力是实现"龚扇"保护与传承,促进盐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保护意识淡漠、保护资金短缺、重申报轻保护、传承后继乏人、资源种类失衡、保护力量单一等,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按照保护中传承、传承中发展的要求,遵循保护为先,兼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旅互动,完善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宣传展示,力求保护与开发同步;创新方式,打造丰富的文旅项目;构建"非遗"旅游体系,培育特色文旅品牌的保护、开发路径,促使"非遗"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身,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业开发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一)坐腔是二人台的母体艺术,孕育和衍生了许多二人台小戏。二人台要分类,分为二人台综合艺术、坐腔音乐、坐腔中的山曲。传统曲目《走西口》不断在传承中创新,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二)应该允许二人台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发展形式。必须指出,二人台走戏曲的路会十分困难,应当走地方新歌剧的路。(三)二人台的改革与发展,一要普及坐腔文化大院,二要健全二人台文化景观,三要坚持宜小不宜大,四要建立"三合一"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西江模式"是指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独创的"少数民族村寨开发"旅游模式。因其过度商业化,这种模式陷入了一种现代性迷津:加剧了苗族传统文化认同危机和文化传承危机,加重了经济开发与保护原生态旅游本根的冲突。西江苗寨走出现代性迷津的可能出路首先是必须摆脱"现代-文明/原始-野蛮"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发现传统,发现苗族,重建文化再认同;其次是培育生态思维模式,建构以政府主导、村民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文化开发、传承、保护、传播、创新三边互动五位一体生态新开发模式;并建立"前台、帷幕、后台"立体、协同的空间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中,不能忽视对其非物质层面的挖掘和利用.对文化遗址非物质层面的关注,有利于使"静态"的遗址遗产"活态化"、保持文化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保障遗址遗产综合价值的实现,以及促进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对文化遗址中非物质层面的开发中,可选取如下路径:在实物陈列中挖掘、展示其非物质层面,在仿制品加工过程中开发、传承其非物质层面,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发展其非物质层面等.  相似文献   

9.
吴燕  冯霞 《学术探索》2013,(12):130-133
对瑶族“打猎舞”的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挖掘打猎舞的良好健身、娱乐和教化价值方面,而且还具有提倡狩猎精神、传承优秀品质、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良好素材的作用;还表现在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就促进其发展的方式上,提出了:加强立法,加大宣传;将传承价值取向从经济建设向文化、体育建设方面扩展及完善;开发校本课程,将瑶族打猎舞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等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旅游具有典型的叙事性特征,是讲好"黄河故事"的载体,能够促进"黄河故事"的广泛传播和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发展文化旅游应当成为整理、呈现、传播"黄河故事"的主线。在文化旅游发展中讲好"黄河故事",关键在于把握不同层级的"黄河故事"叙事空间,实现文化旅游多维空间向"黄河故事"叙事空间的有效转换。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文旅叙事"空间规划、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文化旅游品牌塑造,是讲好"黄河故事"及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杨建华 《社会科学》2002,1(9):35-38
我国传统理想人格追求人格的“完美” ,结果却违背初衷 ,葬送了国民的“精神家园”。本文提出完整人格 ,以人格的“完整”来归还本属于个人的人格完整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引领人们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 ;并主张完善人格 ,从完整人格升华到现代意义上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汉字本体结构和字群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谐”本义起源于音乐,与华夏先民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听觉感官与味觉感官的愉悦性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审美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何鸣 《江淮论坛》2006,(2):134-137
"意义"主要来自媒体的生产,而有选择的"呈现"与有意识的"遗忘"就是意义生产的基本策略.万科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房地产大企业,王石作为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其品牌的营造、"白领"的想象或偶像化的运作,主要得益于媒体的"呈现".这种"呈现"同时"伴随"着"遗忘",如对"万科金色家园"的业主与万科集团的纠纷,深圳的媒体就表现出让人不可思议的沉默.其实,在媒体与万科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以利益为原则的同谋关系,媒体需要来自万科地产巨额的广告收益,而万科也需要来自媒体的"呈现"与"遗忘".媒体与大公司之间的这种新型关系,必须引发我们对媒体的思考媒体必须以"公器"作为其基本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两课”教育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教育重任 ,“知”“行”统一是“两课”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知识教学的突出特点。“行”重于“知” ,“身教”胜于“言传”在“两课”教育中尤为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认知成为解读其"边缘性"的基本思路.20世纪中国面临着贯穿百年的"现代性"危机--价值观念失范和制度性体系脱序的整体性危机,而原本就是西方现代文明危机产物的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作为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回应和救赎方式因此东渐而至并渗透到文学话语中.然而,本土化的存在主义(文学)只能对"现代性"危机起到文化重构、艺术救赎的作用,如何从存在着的意义世界推衍出对秩序性建构的现实救治不是其价值所在.而马克思主义则以既能提供道德和信仰层面又可以重建制度性秩序的话语方式回应并克服着中国的"现代性"危机,并在其"中国化"过程中被转译为主流文学的"现代性"主题内涵.在此意义上,存在主义文学的边缘性正是相对于主流文学的合理性存在.  相似文献   

17.
王玉琴 《天府新论》2010,(4):128-134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内涵,学界普遍以王国维是"中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而把"境界"等同于"意境".通过对两概念的统计和辨析可以看出,两者不能等同,王氏对"意境"的使用仍不出传统诗学范围.而从<人间词话>中"境界"使用的频次、内涵、结构、思想资源等方面和意境比较,则王氏"境界"说有二层大的内涵,一是境界的本意,即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这一层意义是意境不具有的.二是境界在意境的范围之中,但境界是意境的高级阶段,有境界必有意境,而有意境未必有境界,境界是在意境的基础上融入格调、无功利之真、堂庑气象等元素之后一个更高的原则和标准.<人间词话>在文论史上的意义是"境界"说,而不是"意境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18.
胡云晖 《阴山学刊》2004,17(5):64-66
根据现存方言并证之以古代语言资料,可以知道赏心之"赏",是"爽"字韵头脱落后的方言口语记音.这种语音现象具有普遍性,以之解释一些历来释有疑义的词语如"伤心"、"行唐"、"桑新妇"、"刚"、"松(月桑)"等,均可豁然明白.  相似文献   

19.
蔡翥 《学术探索》2005,(1):57-62
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微观层次上,选择关系资源为分析路径,同时结合宏观层面的制度性动力分析,拟以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来探析农村社区阶层分化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当代中国农村,特别是以安徽为典型形态的中部地区农村农民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探讨转型期关系资源与农民阶层分化的关联,并将就实地调查中所获农民阶层分化的具体情况,探析"关系"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向关系资源转变的过程,分析关系资源在农民阶层分化中扮演的角色,对这一微观层面的社会事实做出解释,并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相关社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研究所纠结的问题,其实也是现代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普遍的方法论问题。出于"中国儒家重伦理"的历史认知,周作人呼吁在学术上应学习希腊"纯粹求知"的"科学精神"。如果说"回到鲁迅"已成为一种共识,那么作为一种基本的方法论,"回到周作人"也是必需的。道德不仅是认识的问题,更是实践的问题。周作人的悲剧不在于他的道德学说,而在于他未能真正履行自己的道德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