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前路病灶清除、一期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及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全组31例均治愈,无组织器官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患者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牢靠,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3.4°,15个月植骨愈合率100%,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及窦道形成。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后凸畸形矫正良好、重建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活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胸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内固定,椎体侧前方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的疗效做临床分析。方法:对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22例胸腰椎结核病患者,采用同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22例脊柱结核患者均治愈,症状消失,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5个月,后凸矫正率80%。结论: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后路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可同期进行,能有效地稳定病椎,部分矫正畸形,消灭病灶,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致残率高,近10年发病率有所上升,以胸腰椎结核最为明显,在抗结核药物标准化疗的基础上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预防和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也日受重视,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加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巨大寒性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27例。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4~6周,术中彻底的清除病灶,对于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或多根肋骨支撑植骨修复,同时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卧床4~6周,继续正规化疗至少12个月。结果 27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等严重的并发症。1例结核脓肿复发,于术后40 d再次进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1个月,结核病灶愈合良好,死腔消失,所有植骨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拔出、断裂,脊髓神经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对胸腰椎结核行后外侧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3例脊柱结核复发(3%)。另有植骨不融合5例,植骨融合率为94%,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还有3例术后窦道形成,经切开清创探查,加强换药后痊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70%。14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恢复1.1级。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3例脊柱结核复发(3%)。另有植骨不融合5例,植骨融合率为94%,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还有3例术后窦道形成,经切开清创探查,加强换药后痊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70%。14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恢复1.1级。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患者8例,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8例患者无术中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8~28个月,平均16个月,结核无复发,植骨全部成活,无侧弯后凸畸形,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所有病人全身状况良好.结果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矫正后凸畸形较理想,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评价内固定在青少年胸腰椎结核重建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5例青少年胸腰椎结核体严重破坏患者一期病灶清除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取骨骼植骨,同时混合人工骨植入填充,术后定期摄片随访观察。结果:术后症状明显恢复,随访2a~4a,植骨融合率100%,内固定良好,脊柱无畸形加重。结论:访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胸腰椎结核,缩短融合时间,减少脊椎畸形,早期活动,减少痛苦和恐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青少年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行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33例青少年脊柱结核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15~21岁,平均18.5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8个月。胸椎结核19例,胸腰段结核6例,腰椎结核8例,受累椎体均为2个。对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神经损害的恢复情况、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及植骨融合等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和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3年。1例术后伤口形成窦道,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愈合。其余病例术后伤口一期愈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折断,术前、术后后凸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超过6个月的28例,均获得了骨性愈合。结论对青少年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采用自体颗粒骨结合打压植骨技术,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结核具有可靠的融合率,但目前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并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单节段下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7/2009-07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下腰椎结核患者20例,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置入内固定后评价其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疗效、椎体融合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1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椎间融合率约为90%。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置入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间高度均较置入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后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腰椎椎体间融合固定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3月期间接受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8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10例胸椎,11例胸腰段椎及5例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9例胸腰段椎、9例腰椎、14例腰骶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配合规范地抗痨治疗,观察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结核治愈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患者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98.3%(57/58)患者植骨融合满意(Bridwell标准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8.3%(57/58).[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安全有效;术前术后的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是脊椎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保障;手术方式和病灶清除的范围应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后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Ⅰ期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行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31例,术前术后均抗痨治疗。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前路病灶清除后,全部采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全部患者得到随访,时间为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窦道。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植骨块无滑脱,内固定无松动,无腰痛及功能受限,结核局部病灶无复发。结论前后联合入路Ⅰ期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确切,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腰骶稳定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K-plate固定治疗9例胸腰椎结核。结果经随访1.5~3年,9例患者均治愈,无复发,植骨部位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4~6个月,后凸畸形矫正角度平均15°。结论该术式对胸腰椎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比较好地进行椎管减压和脊柱矫形,完成脊柱稳定性重建,有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43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随访6 ~ 23个月,评价患者术前、术后末次脊髓损伤情况和脊柱后凸畸形角度,并评定治愈标准.结果:术前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有21例为E级,10例为D级;末次随访ASIA分级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恢复为D级外,其余的均恢复为E级,术前和术后末期随访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有在统计学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末次随访,脊柱后凸、侧凸成角均有不同程度纠正,生理弧度恢复并保持满意,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Mehtaet结核的治愈标准,本组43例患者中治愈41例,治愈率达95.34%.结论: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来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脊柱结核患者共8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角、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记录患者在手术时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后凸角、ODI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VAS评分为和ESR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8.9±44.3)min,平均出血量(551.2±123.6)mL。术后随访发现无复发及感染发生,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以治疗脊柱结核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龙浩  肖杰  邹伟  吴陈  张洋  冯明星  符勇 《中国临床康复》2014,(52):8365-8370
背景: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椎体内植骨材料,具有较好的融合效果,可有效纠正矢状位畸形和序列,维持椎体高度。目的:探讨硫酸钙人工骨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植骨组(n=21)和非植骨组(n=25),分别进行硫酸钙人工骨椎弓根植骨治疗与单纯椎体成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空壳现象发生率、内固定失效率等差异。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术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8.70个月和17.48个月。非植骨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长于植骨组(P=0.002),空壳现象和内固定失效发生率显著高于植骨组(P=0.036,P=0.038)。然而,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及不同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果表明硫酸钙人工骨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纯椎体成形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资料,根据其病情其中30例I期后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另30例行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18个月ESR、cobb角、骨融合、ASIA分级、JOA分级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A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与B组比较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O.05),两组间临床效果(术后ESR、cobb角、骨融合、ASIA分级、JOA分级及术后复发等)及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特点。但植骨融合时间较长,病变部位暴露不充分,椎体前方的病灶清除创伤较大且不易清除,应严格掌握其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斌 《华西医学》2009,(5):1090-1091
目的:对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融合K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我科2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腰痛完全消失,植骨块完全融合,内固定材料稳定牢固,无松动及断裂,脊柱后突有效纠正,仅2例患者结核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K型钢板内固定术能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有效纠正脊柱后突畸形,恢复椎体的高度,建立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