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军民两用技术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看,根据新军事变革的需求分析,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军、民技术日趋融合,高新技术两用化、相互转移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绝大部分高新技术与产品,已经很难分清哪个只能是军用、哪个只能是民用,只有“先军后民”或是“先民后军”而已。因此,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中,贯彻党中央十六大关于“军民结合、寓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工业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国家工业基础不可分割的战略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加强军民结合,大力发展军民两潮技术,积极开展军用与民明领域技术的双向转移,以加快科技进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降低获得前沿技术的成本。缩、短武器装备的研制周期,最终达到利用全球化的商业基础,使国防部门能够获得世界最先进的尖端技术。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 ,大国军备竞赛在很大程度上已让位于以经济竞争力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怎样才能既保证国家的军事安全又能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已成为大国当前关注的战略重点。在这种背景下 ,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已成为各国军工界探讨的重点 ,也是我国国内的热门话题之一 ,备受顶层领导的关注。不夸张地说 ,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当代世界的潮流。1999年 8月 2 0日 ,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决定的第 2条明确地要求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注重发挥高新技术在科技强军中的重要作用”。江泽民主席还提…  相似文献   

4.
船舶工业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民用工业的迅猛发展,军事研究和民用研究、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在许多方面越来越靠拢,许多军品和民品的开发过程开始合并、兼容。这就导致军民两用技术的产生。   船舶工业与其它国防工业相比,军民结合的相关性特别明显,历史也十分悠久。现在最大的造船厂都是著名的军舰建造厂,为造军舰国家给予的科研投资,对船舶工业的发展及其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条件。船舶工业具有军民结合的属性,是各国政府在平时和战时对这一产业都十分关注并将其置于国民经济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船舶工业可以担负军民品生产双重职能。我国船舶工业既要努…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国物理工程院与国防科工委新闻中心在四川绵阳举办了“邓小平与国防科技工业论文发布会”。国防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军事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中物院及国防工业系统11大军工集团公司等单位代表,就学习邓小平有关国防科技工业论述的体会及本单位在军工生产,军转民工作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进行了汇报发言。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实》杂志,《瞭望》杂志,中国核工业报,《国防科技工业》杂志和《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杂志等十几家媒体集体采访了本次大会。现将部分会议代表发言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国外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各国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原因,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2005年,对于民技军用的进程来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其中,有两项重量级的政策法规发布:一是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非公经济36条”),二是国防科工委颁布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如果前者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奠定了鼓励、扶持等政策基调,那么后者则从法律法规层面指明民企参军的程序、方式和途径等。这两项政策法规的出台,极大地补充完善了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政策法规体系。2006年伊始,一系列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以航天、航空、核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充分显示出其军民两用技术的特征,能为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因而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世界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军民两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继续受到各国重视,军民结合程度更加紧密,中小企业在国防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并在政策中对其发展予以支持私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热情不减,以美国为代表的私营企业继续深入参与航天领域军民两用技术项目的研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注重发挥高新技术在科技强军中的重要作用,军民团结协作,为国家安全提供高科技支持。”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其中强调指出:“要积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进军用与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大力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使国防科技和装备建设根植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之中,有助于新兴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从如今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根据新军事变革需求来分析,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划分已逐渐模糊,军、民技术走向融合,高新技术两用化这一特征越来越明显.绝大部分高新技术与产品难已分清哪个是军用和民用,只有先后而已.因此,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中,贯彻党中央十六大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时候,提倡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既是该方针的基本支撑点,更是一个带有战咯性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论述军民两用技术概念和军工行业应注重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及其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世界各国均重视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发展的大背景下,2014年,世界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将继续快速发展。根据近年来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的发展情况,2014年,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特点。1重大军民两用前沿技术将不断突破,应用前景广阔2013年,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重大军民两用技术研究成果,虽然这些成果目前还处于研究初期阶段,但未来,其将陆续在军用和民用领域获得进一步发展,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了轻质复合材料锁扣,或将为飞机、航天器的组装带来变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发出一种自组装  相似文献   

14.
在实现军民融合的过程中,世界先进的国家已经做出了示范,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践证明,军民融合可以以较少的费用谋求军事技术优势,获得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打好军事技术基础.本文重点探讨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策略,旨在提高军民融合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各国均重视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发展的大背景下,2014年,世界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将继续快速发展。根据近年来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的发展情况,2014年,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美国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实例(连载)何立萍王子滨实例之一:先进的红外探测器系统红外探测器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研究人员不仅正在将新一代探测器应用于导弹、红外搜索和跟踪设备、前视红外系统和高性能的武器瞄准具中,而且还考虑将其作为两用技术应用于商业产...  相似文献   

17.
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技术进步政策的共同特征之一。其中美国的案例最典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速军用技术转民用项目和军民两用技术项目的开发。据美国兰德公司前不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国防部几乎所有的武器开发研究都是由企业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在尖端技术领域,美国已形成了军民共享的技术研发体制。研究指出,正是由于美国国防部给予斯坦福大学、Fairchild半导体公司及惠普公司的巨额研究合同,才使硅谷得以发展;也正是计算机工作站、数据库软件和网络等商用信息技术的广泛渗入,…  相似文献   

18.
如今,世界各国的军民两用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对于2015年以前,进步非常的明显,其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成效.在我国的航天航海以及一些高新技术和高端科技方面,军民两用技术很好的帮助其迅速发展.促使我国提高了科技的实力,同时也提高了国家的软实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就对我国的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并且希望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拓宽民品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战略目标做出了重要指示。他指出:要坚持寓军于民,形成充满活力的国防科技建设体制;坚持大力协同,形成推动国防科技建设的社会大协作体系;坚持自力更生,瞄准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加强自主创新。这些指示是江泽民总书记又一次对面向21世纪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针进行的更新、更高度的概括。朱基总理在国防工业十大集团成立大会上说:“必须坚持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要做到能军能民,搞好军民结合,关键是要适应市场的需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有活…  相似文献   

20.
国外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网络来疏通技术转移与产业化通道 1.构建投资网络,活化产业化发展的三要素 技术、资金和人才是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而资金是三要素中的活化剂,构建合理的投资网络,包括风险投资体系,对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