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研究表面活性剂协同双频超声波提取香菇多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香菇多糖(lentinan,LNT)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0(g/mL)、表面活性剂用量2.5%、超声频率(25+40)kHz、超声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LNT提取率为14.16%。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LNT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LNT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8.51%和82.28%,说明LNT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表面活性剂协同双频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菇多糖的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对5种食用菌(猴头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液体发酵菌丝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比较。提取各发酵菌丝中多糖及蛋白并测定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还原力的大小,并研究菌丝多糖及蛋白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菌丝多糖及蛋白均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及清除O-2·、·OH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不同菌丝多糖及蛋白对同一自由基清除能力不同,同一菌丝多糖及蛋白对不同自由基清除能力亦不相同。利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结果表明,5种食用菌菌丝多糖中,金针菇菌丝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高,抗氧化活性顺序为金针菇>猴头菇>杏胞菇>香菇>鸡腿菇;5种食用菌菌丝蛋白中,猴头菇菌丝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最高,抗氧化活性顺序为猴头菇>金针菇>杏胞菇>香菇>鸡腿菇。菌丝多糖及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多糖及蛋白含量越高,综合抗氧化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3.
香菇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香菇多糖(lentinan,LNT)是从伞菌科真菌香菇(lentinusedodes)的子实体中分离到的一种β-1,3葡聚糖,本文综述了香菇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抗感染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及其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4.
对比鱼腥草根和叶的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70%乙醇制备鱼腥草根醇提物、叶醇提物,通过测定还原能力和对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亚硝酸盐(NO2-)的清除作用,评价鱼腥草根、叶醇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测定醇提物中多糖、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鱼腥草根、叶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有差异,其中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强于根醇提物。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鱼腥草根醇提物中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均高于叶醇提物。鱼腥草根、叶醇提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活性成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蓝莓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蓝莓叶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总酚和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分别用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蓝莓叶中的活性物质,采用Folin-Cioeaile法、三氯化铝显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提取物中总酚和黄酮的含量;应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体系及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考察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莓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随提取溶剂极性的减小而减小.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和ABTS+·的EC50分别为(12.78±0.10)、(6.35±0.03) μg/mL,抑制β-胡萝卜素淬灭IC50值为(25.33±0.02) μg/mL.含量测定显示水提物中总酚含量最高,为(264.67±0.29)mg/g,而甲醇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为(68.94±0.08)mg/g,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差别较大,总酚和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提示水可作为蓝莓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优选溶剂,而总酚和黄酮含量可作为蓝莓叶抗氧化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5):229-234
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ASE)及响应面分析法对香菇总生物碱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生物碱的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ASE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140℃,静态萃取20 min,提取2次,吹洗体积80%,具有较好的提取效率;香菇总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香菇多糖锌螯合物的合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香菇为原料,经提取纯化后,利用香菇多糖与乙酸锌反应制备香菇多糖锌,通过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香菇多糖锌中锌离子质量分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香菇多糖锌制备条件,最后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的清除率和总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研究香菇多糖锌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香菇多糖锌制备条件为:香菇多糖与乙酸锌的比例为1g:8.68 mmoL、反应温度为49.36 ℃,反应时间为3.93 h、反应体系的pH值为5.02;在此条件下,可制得锌离子含量为56.08 mg/g(RSD=0.69%)的香菇多糖锌。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香菇多糖中O-H、C-H、C-O-C和C=O等官能团与锌离子发生螯合。.OH和DPPH.清除率实验和总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香菇多糖锌的抗氧化能力优于香菇多糖。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香菇多糖锌的合成工艺切实可行,可用于香菇多糖锌的规模化合成,可为香菇深加工及产品研发提供思路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大麦发芽前与发芽后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变化。以大麦和麦芽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原料中酚类提取物的总还原力、铁还原力(FRAP)及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并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天然抗氧化剂V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麦和麦芽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麦芽的抗氧化活性普遍高于大麦,部分指标甚至高于阳性对照。通过对大麦及麦芽抗氧化活性的全面评价,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6):136-142
采用平板法与斜面纯化法从河南红油香椿中分离内生真菌,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次级代谢产物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牛津杯法测定其抗细菌活性,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高活性菌株。从香椿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6株,其中,菌株56-50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最高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24.98±1.89)%。菌株56-50和TS47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菌株56-50对ABTS~+·和DPPH·的清除活性分别为(95.92±0.40)%和(91.77±0.45)%,TS47对DPPH·的清除活性为(94.55±0.15)%。菌株56-50和TS8分别对豪氏变形杆菌和欧文氏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抑菌圈为(20.33±0.08)mm和(15.11±0.07)mm。综上,菌株56-50均具有较好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并根据18S rDNA测序结果将其鉴定为链格孢属。该研究为利用植物内生真菌发酵生产α-糖苷酶抑制剂、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点研究鸡肉寡肽和香菇多糖的复配工艺条件对总还原力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条件,并判断复配产物的化学键变化。结果表明,鸡肉寡肽与香菇多糖复配物最优工艺条件为:质量比1∶2、pH 7.0、60℃反应2 h;在试验条件范围内,鸡肉寡肽(Chicken oligopeptide, COP)和香菇多糖(Lentinan, LNT)复配后,抗氧化能力增强,总还原力达到A_(700 nm) 1.408,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6.84%。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鸡肉寡肽及鸡肉寡肽-香菇多糖复配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鸡肉寡肽-香菇多糖复配物在试验条件下未产生类似美拉德反应的大分子聚合物,而是部分的分子修饰,研究表明鸡肉寡肽与香菇多糖协同增效抗氧化活性并非来自美拉德反应产生的大分子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六种不同热风干燥方式对香菇多酚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和HPLC法对香菇多酚定量定性分析,并用化学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恒温干燥(ID)游离酚含量最高(2.69 mg GAE/g DW),结合酚含量最低(0.19mg GAE/g DW);均匀间歇干燥(UID)游离酚含量最低,结合酚含量相对较高。游离酚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绿原酸、咖啡酸、槲皮素,结合酚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槲皮素。六种干燥方式多酚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ID组游离酚和结合酚的DPPH·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53μg/m L、0.06μg/m L;ID组游离酚的ABTS+·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3.32μg/m L,各干燥组间结合酚ABTS+·清除能力无显著差异;不同干燥组间的还原力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处理香菇多酚的含量、组成、抗氧化性有所差异,恒温干燥(ID)是香菇干燥比较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香椿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香椿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香椿叶提取物分为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5个不同极性部位,考察其总抗氧化力(TAC)及对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DPPH自由基(DPPH·)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清除效果,比较香椿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作用.结果香椿叶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呈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其抗氧化效果因反应体系的不同而不同,且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有差异.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TAC较氯仿相强,石油醚相和水相的TAC较小,乙酸乙酯相对·OH、O2·-及DPPH·的清除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效果均好于L-抗坏血酸.结论香椿叶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抗氧化作用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应对其进一步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发香菇柄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4种方法测定多糖抗氧化活性并与传统的热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闪式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香菇柄多糖最优工艺条件为闪式提取时间120 s,液料比(V去离子水∶m香菇柄)40∶1 (mL/g),热水浸提时间105 min,温度50℃,提取两次,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5.03±0.22)%,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是传统热水浸提法的1.82倍;香菇柄多糖具有较强的Fe3+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呈量效关系;闪式辅助热水浸提法所得多糖抗氧化活性强于传统热水浸提法。结论:闪式辅助热水浸提有利于香菇柄多糖提取,且能保持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叶酸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果蔬中叶酸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叶酸的抗氧化活性.以油菜,香菇,香蕉为原料,以提取温度、提取剂的浓度、提取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叶酸含量.采用Fenton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分别研究不同浓度的叶酸对羟自由基( ·O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果蔬中叶酸的最佳提...  相似文献   

15.
罗汉果花中黄酮甙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FRAP、TEAC及ORAC三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体系,分别测定了罗汉果花中5个黄酮甙类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以μmol Trolox/g统一表示,并以此分析罗汉果花中黄酮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罗汉果花黄酮甙类化合物中,SF1-6-2和SF-3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原因是其结构中的7,3-位羟基是黄酮甙元的活性基团,是影响其抗氧化活性的关键基团,如果羟基糖甙化、羟基甲基化等都会使其抗氧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香菇多糖纯化前后的结构特性和生物活性。分别对香菇粗多糖样品(命名为L0)及其纯化后的3个多糖组分(依次命名L1、L2和L3)进行结构特性(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刚果红络合物)和生物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的测定。紫外光谱结果显示纯化后多糖组分基本不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多糖纯化前后均有显著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和β-糖苷键,其中L1与L0的结构更相似,吸收峰更明显;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纯化前后组分有一定的差异,其中L2和L3表面结构呈现出碎屑状堆积,而L1呈现出有一定凸起和褶皱的块状;刚果红络合物结果表明,L0和L1中含有三螺旋结构;L0、L1、L2和L3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19×105、8.34×104、4.40×104、3.66×104。抗氧化实验表明,L0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的测定发现L1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纯化前后香菇多糖在结构和活性上均有一定的差异,为活性多糖组分的制备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用回流法提取槐角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法,测定了槐角黄酮对DPPH·、O2-·、·OH的清除率,并与维生素C(VC)比较,进行槐角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槐角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自由基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性.与阳性对照VC相比,槐角黄酮对DPPH·的清除作用较弱,IC50为0.0192mg/mL;而对O2-、、·OH的清除作用较强,IC50分别为0.0127、0.0160mg/mL.这表明槐角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香菇、山药等药食同源材料因富含多糖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常用于制作药膳。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并测定不同类型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混合多糖(汤+干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优于其他单一食材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福林-酚法、亚硝酸钠-氯化铝法分别测定海菜花花、茎、叶中结合酚总酚及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合酚的组成,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其对过氧自由基(ROO·)介导的DNA损伤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海菜花结合酚总酚含量为209.72~366.35 mg GAE/g提取物(Extract),黄酮含量为156....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红枣果汁果渣与果酒果渣中色素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红枣果汁及果酒果渣为原料,碱法提取红枣色素,运用比色法测定红枣果汁果渣、果酒果渣色素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测定DPPH·、ABTS+·、·OH、O2-·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比较红枣果汁果渣与果酒果渣色素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PSS软件分析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枣果汁果渣与果酒果渣色素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色素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逐渐降低;红枣果汁果渣与果酒果渣色素清除DPPH·、ABTS+·、·OH、O2-·能力和还原力差异显著(P<0.05),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色素抗氧化活性逐渐降低;相关性研究显示,果汁果渣色素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较强,果酒果渣色素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相对较弱,表明红枣果汁果渣色素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果酒果渣(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