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平 《西南军医》2010,12(2):209-210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1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52例),A组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组,B组为单用泮托拉唑组,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A组24h止血显效率为82.87%,明显高于B组(62.54%,P〈0.01);A组止血时间为(21.53±5.54)h,短于B组(29.86±5.98)h,A组输血量为(1.32±0.54)U,少于B组(2.72±0.51)u,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疗效,有止血速度快、输血量减少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奥曲肽动脉介入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军谦  王煊 《人民军医》2000,43(9):525-526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病死率高达 2 0 %左右 ,这与胰酶、毒物及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所产生的局部及全身毒性作用密切相关[1,2 ]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 (SS)类似物 ,目前国内外已有人用静脉给药治疗急性胰腺炎 (AP) [3 ,4 ] ,但对其疗效看法不一。为探索较为理想的疗法 ,我们对SAP分别用奥曲肽选择性动脉介入与静滴治疗 ,进行了对比观察。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我院收治SAP 68例 ,其中 1 995年 7月前收治的 35例作为静滴组 ,1 995年 8月~ 1 999年 3月收治的 33例作为介入组。静滴组男 1 8例 ,女 1 7例 ;年龄 31~ 6…  相似文献   

5.
陈凯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6):726-727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奥曲肽注射液0.6 mg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500mL中,以25μg/h速度持续静滴72h。结果:2~6d后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总有效率90%,无效率10%。结论:应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抑制胰液和胰酶分泌,减少局部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良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曾礼坤 《西南军医》2009,11(5):842-843
目的观察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应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2例),两组病员均进行常规补液,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索、西咪替丁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对照组总有效率77%,有腹痛、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显效快,疗效高,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洁萍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03-1603
人工合成奥曲肽是八肽生长抑素,半衰期1.5~2h,能减少门脉主干血流量25%~35%,降低门脉压12.5%~16.7%,又可同时使内脏血管收缩及抑制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我院消化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2005起我院使用奥曲肽治疗各种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外,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也得到满意效果。本科自2006—04—2009—09对收治的70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工合成奥曲肽是八肽生长抑素,半衰期1.5~2h,能减少门脉主干血流量25%~35%,降低门脉压12.5%~16.7%,又可同时使内脏血管收缩及抑制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我院消化内科常见的急诊之一。2005起我院使用奥曲肽治疗各种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外,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也得到满意效果。本科自2006—04~2009—09对收治的70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与护理.方法:将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对照组、奥曲肽组;对照组按内科常规治疗,奥曲肽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 mg静脉注射,然后0.6 mg/24 h维持静脉注射,观察患者首次通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持续使用5~7d,待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再维持2d.结果:奥曲肽组患者首次通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0.05).结论:经临床正确诊治和采用有效护理措施,保证了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治疗中不良反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奥曲肽(Octreotide,Sandostatin,SMS201—995)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已达数年,但对其评价至今仍存在不同意见。为评估奥曲肽对SAP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我院自1993-04~1998-04期间进行了奥曲肽治疗SAP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8月221例入院诊断为单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n=111)、鼻胃管(n=110)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示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治愈率、有效率及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与鼻胃管相比,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增加。可提高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并降低中转手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治疗相同,包括抗感染治疗,禁饮、禁食、肠外静脉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结果观察组置管后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腹部平片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沉恢复时间和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愈3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23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68%。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可靠,疗效迅速且显著,避免了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ileus,EPⅡ )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 ,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 ,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 1998年 7月~ 2 0 0 1年 3月我院共收治EPⅡ 18例 ,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6例。年龄 2 0~ 71岁 ,平均 4 9岁。肠梗阻前施行手术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5例 ,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 4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 4例 ,结肠癌复发行第 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18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手术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右半结肠梗阻38例,36例行一期切除吻合,2例行回肠造口术;其余80例低位梗阻患者中53例行一期切除吻合,10例行Mile’s术,8例行Hartmann术,9例行结肠造口术,术后低位梗阻一期切除吻合43例患者中4例出现吻合口瘘,10例Dixon+横结肠造口术者未出现吻合口瘘。死亡2例。结论一定条件下,一期切除吻合是治疗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可行、有效的方法。顺行结肠灌洗可提高一期根治切除率。直肠癌行Dixon+横结肠预防造口术是值得借鉴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tamma-tory ileus,EPII)并不是肠梗阻中的一个独立类型,实际上归属于粘连性肠梗阻的范畴。但EPII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如果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肠瘘、重症感染等并发症,后果严重。作者于2000-03-2001-06间收治4例EPII病人,现结合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治疗肝泡球蚴病致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泡状棘球蚴病致梗阻性黄疸病例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1~56岁.所有患者经B超、CT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或病理诊断确诊,经皮肝胆道穿刺造影明确梗阻部位,随后置入引流管胆道引流或胆道内支架,观察随访术前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结果 12例病例均成功穿刺并置入引流管(10例)或置入支架(2例),成功率100%,对引流术前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可明显改善肝泡球蚴病致梗阻性黄疸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创造二次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道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MLP)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1例发生肠道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肠道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右半结肠、直肠分别见多发性息肉。形态学表现见肿瘤性淋巴细胞呈弥漫型及结节型生长。瘤细胞免疫表型:CK-pan(-),LCA(+),CD20(+),CD10(-),CD45RO(-),CD5(+),cyclin(+),κ(-),λ(+)。结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具有独特的病理大体表现,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应与其他类型淋巴瘤相鉴别,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预后较差,是否化疗可能与预后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1~3周内,多数经保守治疗有效,治疗上最好先予以生长抑素为主的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如出现腹膜炎肠坏死征象,则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1~3周内,多数经保守治疗有效,治疗上最好先予以生长抑素为主的保守治疗并严密观察,如出现腹膜炎肠坏死征象,则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腹部针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9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非手术疗法,包括如禁食、抗感染、补液、持续胃肠减压等;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部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4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临床治愈19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部针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