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菊花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孔琪  吴春 《中草药》2004,35(9):1001-1002
目前食品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等,由于毒性和致癌作用等原因,许多国家已停止或严格限制其使用。寻找和开发天然、无毒的天然抗氧化剂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我国植物资源丰富,许多植物体中都含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菊花、叶和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菊花、叶、茎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绿原酸为对照组(CHA),分为菊花水提物组(JH-S),菊花醇提物组(JH-C),菊叶水提物组(JY-S),菊叶醇提物组(JY-C),菊花茎水提物组(JJ-S),菊花茎醇提物组(JJ-C),分别测定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及对羟基自由基(·OH),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脂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菊花,叶,茎提取物和绿原酸的抗氧化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菊花、叶、茎的水、醇提取物(0.20 g·L-1)和绿原酸相比,还原能力分别为2.260,2.270,2.261,2.260,2.261,2.272,2.256均无差异,且各醇提物和水提物之间也无差异;对·OH,O-2·均具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水提物的作用均好于其醇提物,尤其抗O-2·作用明显强于绿原酸清除DPPH·,脂自由基方面效果均优于水提物,菊茎醇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略高于绿原酸,相同浓度下菊叶清除脂自由基作用胜于菊花。结论:菊花、叶和茎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菊叶抗氧化作用与菊花相当。菊叶和茎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及其自由基清除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许多中药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而其作用与中药的主要成分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中药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中药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以UV-VIS测定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总黄酮(TF)含量,HPLC测定木犀草苷(GA),槲皮苷(QU),绿原酸(CA),3,5-O-二咖啡酰奎宁酸(CQ)的含量.结果显示安徽歙县晚贡菊TF量最高为7.13%;安徽亳州大亳菊GA量最高为33.45 mg·g-1;江苏射阳红心菊QU量最高为29.25 mg·g-1;江苏射阳长瓣菊CA量最高为13.14 mg·g-1;浙江桐乡大洋菊CQ质量分数最高为7.35 mg·g-1.不同产地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且不同产地相同栽培类型之间差异亦显著,结果表明药用菊花叶片可以作为中药新资源开发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5.
核桃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l.的成熟干燥果仁[1],具有补肾固精、敛肺定喘、镇咳、补脑、延缓衰老、强壮[2]、抗癌[3]作用.  相似文献   

6.
施肥和覆盖地膜对福田河菊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施肥和覆盖地膜等农艺措施对福田河菊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福田河菊花的规范化栽培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测定不同农艺措施下菊花的产量,用比色法测定菊花中总黄酮,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结果 偏施氮肥时,菊花产量和品质均较低;将有机肥和无机肥料(氮、磷,钾、硼、锌等)配合施用时,菊花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均大幅提高.高氮配方的肥料可显著提高菊花产量,但降低了其品质;而高钾配方的肥料可显著提高菊花中总黄酮与绿原酸的量,且菊花产量也较高.采用覆盖地膜栽培时,可促进菊花花期提前,并显著提高菊花前期花产量与总产量,从而也提高了种植菊花的经济效益.结论 在福田河菊花生产上,应采用覆盖地膜栽培,并应施用高钾配方的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  相似文献   

7.
HPLC同时测定菊花中6种活性成分含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覃珊  温学森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474-1477
目的:利用HPLC同时测定菊花中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方法:以Phenomenex Gemini-N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50 nm.结果:6种活性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102.4%,RSD<3%.除异绿原酸A外,其他5种成分在蒸制样品中均显著高于直接晒干样品.蒸制后,半开放菊花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含量分别比全开放菊花高53%和41%.结论:本方法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菊花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多叶棘豆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多叶棘豆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分别以常用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和生育酚为对照,采用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方法对多叶棘豆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以及AB-8大孔吸附树脂柱不同乙醇浓度洗脱部位进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评价。结果:多叶棘豆提取物AB-8大孔吸附树脂柱的50%乙醇洗脱部位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于同浓度的L-抗坏血酸。结论: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技术对多叶棘豆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有分离富集作用,以50%乙醇洗脱部位活性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姜云云  叶光明  范国荣  陈云红  沐韦  潘小明 《中成药》2012,34(10):2009-2012
目的 研究芦笋总黄酮及其5种黄酮苷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芦笋总黄酮和5种黄酮苷对·OH、O2-和DPPH·的清除作用以及对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结果 芦笋总黄酮和5种黄酮苷对3种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对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5种黄酮苷对·OH的IC50结果来看,抗氧化能力为芦丁>槲皮素-3-O-葡萄糖-芸香糖苷>水仙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芸香糖苷>烟花苷.结论 芦笋总黄酮和5种黄酮苷体外抗氧化活性明显,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石贤枝  曹树稳  余燕影 《中草药》2009,40(9):1434-1438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半枝莲3种常见配比(2∶1、1∶1、1∶2)药对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总黄酮的量,HPLC法分析提取物组成;采用还原能力、螯合能力、清除DPPH、·OH自由基能力及保护DNA免受·OH损伤能力等5种化学及生物学模型,研究并比较药对3种配比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差异.结果 不同配比组方对药对提取浸膏总黄酮的量、组成、清除DPPH能力、清除·OH能力及螯合Fe~(2+)离子能力均有较大影响.而还原能力及保护DNA免受·OH损失作用与药对中各单药材所占比重相关性不大.结论 药对提取浸膏提取率、总黄酮的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均受配比的影响,其中1∶2配比药对的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HPLC对不同品种菊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建立HPLC测定菊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HPLC,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钠缓冲液[(15.6~1 000 mL),加入磷酸使pH 2.7](20∶8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8nm。结果:绿原酸的检测线性范围0.2~1.0 mg.L-1(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78%,RSD 0.97%(n=6)。结论:方法可作为控制菊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处理对杭白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杭白菊合理的栽培模式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杭白菊产量和品质,采用Biolog法对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处理共8个处理的杭白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AWCD值杭白菊水旱轮作地>杭白菊连作地;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配施>单施有机肥>单施氮磷钾复合肥>不施肥.杭白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45.5%,主成分2的贡献率为12.1%,可以解释变异的绝大部分信息.在主成分1轴上杭白菊的不同种植制度出现分异,在主成分2轴上杭白菊的不同施肥处理出现分异.杭白菊的产量、挥发油含量,水旱轮作地显著高于相应的连作地,绿原酸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各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结论:杭白菊生产应采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配施,水旱轮作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产地杭菊各栽培类型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比较,以期为杭菊规范化引种栽培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杭菊植株、叶片及头状花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产地杭菊植株高度范围为60.87 ~ 99.47 cm,分枝数为2.76 ~5.20;叶长为4.90~8.40 cm;叶宽为3.25~5.38 cm;叶片长宽比为1.35 ~1.83;叶裂数为1.92 ~3.08.头状花序数为21.92 ~53.12;直径为3.41~5.48 cm;舌状花层数为3.28 ~7.16;舌状花瓣数为55.32 ~114.60;舌状花瓣长为1.58 ~ 2.37cm;瓣宽为0.50~0.69 cm;瓣长宽比为2.90~3.99;管状花直径为1.10~1.58 cm.结论:不同产地杭菊植物学性状差异显著,随着引种栽培环境的改变,杭菊植物学性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菊花-槐花总黄酮的制备工艺,并建立总黄酮及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考察菊花-槐花总黄酮的制备和纯化工艺,分别用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成分和指标成分。结果:菊花-槐花总黄酮的制备工艺为处方药材用14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提取液浓缩至0.5 g.mL-1,以质量比1∶0.5的比例上样HPD 600大孔树脂柱,先用10倍树脂体积的蒸馏水洗去杂质,再用5倍树脂体积的80%乙醇解吸附;收集洗脱液,浓缩至干后,即得菊花-槐花总黄酮。经比色法测定工艺产品的总黄酮质量分数为64.98%~66.79%;经HPLC法测定其指标成分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质量分数为5.87%~6.93%,芦丁质量分数为14.09%~16.62%。结论:含水乙醇提取结合大孔树脂柱纯化是制备菊花-槐花总黄酮的有效方法,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药用白菊花主要生理特性及其与活性成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药用白菊花全生育期主要生理指标、活性成分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药用白菊花的田间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对种植于大田的3个药用菊花类型的主要生理指标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药用白菊花全生育期各主要生理指标、活性成分变化趋势各异,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与经济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在生产中,可以通过选择株高较高、分枝数和花头数较多的类型来系统选育高产品种;通过选择叶绿素含量、POD活性较高,而GSH含量、SOD活性较低来选育活性成分含量高的品种;药用白菊花植株各生育时期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活性成分,可结合生产管理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杭白菊为实验材料,设置不同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分析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杭白菊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杭白菊生长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叶绿素总量和净光合速率(Pn)均在NH4+-N/NO3--N为25:75时达到最大值;根、茎、叶、花蕾等不同部位中NR的活性均在NH4+-N/NO3--N为0:100时达到最大值;根和叶中硝态氮的含量在NH4+-N/NO3--N为50:5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GS和GOGAT的活性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两者均在NH4+-N/N03--N为100:0时达到最大值,铵态氮的含量则在NH4+-N/NO3--N为75:25时达到最大值;淀粉含量在NH4+-N/NO3--N为100:0时达到最大值,可溶性总糖在NH4+-N/NO3--N为25:75达到最大值;绿原酸,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基本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者的含量在NH4+-N/NO3--N为25:75时达到最大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673%,1.838%;木犀草苷的含量则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并在NH4+-N/NO3--N为0:100时达到最大值,质量分数0.108%;NH4+-N/NO3--N为25:75时产量达到最大值。结论: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杭白菊的光合作用、碳氮代谢、产量品质影响显著,NH4+-N/NO3--N为25:75时较利于杭白菊的生长及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的影响,筛选主导因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药用白菊花中水溶性浸出物、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矿质元素含量,分析相应土壤化学性状和矿质元素含量,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等统计方法探讨土壤因子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土壤化学性状中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总体影响最大的为速效磷和速效钾,其次为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和有机质;药用白菊花中矿质元素与土壤矿质元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对元素磷(P)、钾(K)的富集能力较强,其次是镉(Cd)、钙(Ca)、锌(Zn)、铜(Cu),影响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的土壤矿质元素主要为磷(P)和钾(K),其次是铁(Fe)、铜(Cu)、锌(Zn)。结论:土壤因子是影响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野菊花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绿原酸和蒙花苷含量为指标,采用超声辅助及正交试验优选野菊花水提和醇提工艺,并与常规回流提取进行比较;采用UV测定总黄酮含量,RP-HPLC测定绿原酸和蒙花苷含量.结果:综合3个指标,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5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30 min,提取温度75℃;最佳醇提工艺为15倍量80%乙醇提取30 min,提取温度70℃.结论:采用醇提工艺提取野菊花时,总黄酮、绿原酸和蒙花苷得率均较高,可为野菊花综合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2株内生真菌对菊花抗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接种内生真菌(葡萄孢属C1菌Botrytis sp.、球毛壳菌G4菌Chaetomium globosum对药用菊花Ch.morifolium抗旱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10%,20%,30%,40%PEG6000胁迫菊花组培苗4 d,测定各处理组菊花生物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模拟干旱胁迫后,接种内生真菌的菊花长势好于对照(未接菌),PEG6000胁迫4 d后,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菊花总生物量不断减少,接菌组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C4组高于C1组;各处理组MDA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各处理组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对照SOD活性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接菌组SOD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对照PAL活性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浓度PEG胁迫后,接菌组MDA含量始终低于对照,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PAL活性均始终高于对照.结论:接种内生真菌提高菊花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