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新生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良好。根据原油和烃源岩中的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对柴西原油的成熟度、沉积环境及生物来源等进行了探讨,从而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以及油源对比。研究发现柴西原油显示出低成熟-成熟原油的特征且形成于水体盐度较高的还原性环境,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源,低等水生植物输入量较大。根据原油的沉积环境、母质来源和成熟度特征,柴西原油可划分为4类:Ⅰ类来自于狮子沟-跃进地区,伽马蜡烷含量高,姥植比低,具有C27甾烷优势,有"翘尾"现象;Ⅱ类来自于切克里克-扎哈泉及南翼山-油泉子一带,伽马蜡烷含量较Ⅰ类低,具有C27甾烷优势,无"翘尾"现象;Ⅲ类来自于大风山、黄瓜峁等地区,具有C29甾烷优势,无"翘尾"现象;Ⅳ类来自于开特米里克地区,伽马蜡烷含量较前3类低,具有C27甾烷优势,无"翘尾"现象。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柴西原油主要来自E3和N1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乍得H区块Bongor盆地原油母质生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Bongor盆地原油样品族组分、GC和GC/MS,研究了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对生成原油的烃源岩的母质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区的原油主要有正常原油和生物降解油这两种类型,原油有机质为混合型,高等植物是该盆地原油形成的主要母源,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也对生源有贡献;同时细菌对高等植物改造作用非常重要。研究区原油样品的Pr/Ph、伽马蜡烷含量较高,伽马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26~0.44,反应成油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性的淡水-微咸水环境;原油具有高C29甾烷20S/(20S+20R)、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C3222S/22(S+R)和Ts/Tm比值,显示原油的成熟度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富林洼陷原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合特征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存在3类原油: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次洼,呈植烷优势,伽马蜡烷含量高,重排甾烷与4-甲基甾烷含量较低,来源于东次洼本身的沙四上亚段烃源岩;Ⅱ类原油分布于中次洼洼陷内部,具有姥鲛烷优势、伽马蜡烷含量低、重排甾烷含量高的特征,纵向上不同储层油气来源存在差异,其中浅部储层油气来源于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深部储层油气主要来自于富林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Ⅲ类原油分布于中次洼断裂带附近,成熟度较低,姥鲛烷优势,伽马蜡烷含量中等,C28甾烷含量丰富,孕甾烷和重排甾烷含量较低,为孤南洼陷沙一段与富林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所形成的混源油。   相似文献   

4.
对卫城-文明寨地区烃源岩样、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存在3类特征的原油:在沙一段及其下部沙二段、沙三段均分布有低熟油,甾烷系列中C27含量占优势,以水生生物输入为主,兼有陆源高等植物混合输入的特征,形成于沙三段-沙四段半咸水湖沉积环境;沙一段少数低熟油样品显示出其源岩母质为高等植物输入的特征,C29甾烷含量高,同时γ-蜡烷含量较低,其源岩母质形成于水体比较浅的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存在少量成熟度较高的原油,其γ-蜡烷含量高,甾烷C27占优势,其源岩母质来源于水生生物输入的盐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海拉尔盆地原油绝大多数为正常密度的中高蜡低硫成熟原油,部分为轻质中高蜡成熟原油,少量为中低蜡低成熟稠油;全油碳同位素值为-34‰~25‰,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与分布特征变化很大,说明生油母质的组成和沉积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将该盆地原油分为5种类型:第一类以碳同位素组成轻、伽马蜡烷含量高、无重排甾烷为特征,分布于巴彦呼舒凹陷;第二类以碳同位素组成轻、伽马蜡烷和重排甾烷含量中-低为特征,分布干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第三类以碳同位素组成较轻、伽马蜡烷含量低和富含重排甾烷、Ts、C29Ts、C30重排藿烷为特征,分布于乌尔逊凹陷北部和贝尔凹陷;第四类以碳同位素组成重、伽马蜡烷含量中一低和富含重排甾烷、Ts、C29Ts为特征,分布于呼伦湖凹陷;第五类以碳同位素组成重、Pr/Ph值高、富含C29甾烷和重排甾烷、C27甾烷异常低、无伽马蜡皖为特征,为煤系原油,分布于呼和湖凹陷。图5参8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东濮凹陷邢庄地区原油和储层抽提物的GC和GC-MS检测,探讨了该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邢庄地区原油具有正构烷烃奇偶优势和较低甾、萜烷异构体比值,属于典型的低熟原油.该区原油具有较低的姥鲛烷/植烷比值和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反映了其生烃母质形成于半咸水-咸水的还原环境,而相对较高的C27/C29αααR规则甾烷比值则揭示了原油母源的物源输入以水生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7.
典型海相油和煤成油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典型海相原油和吐哈盆地典型煤成油的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系统剖析,对比分析了海相油与煤成油在饱和烃生标组合上的差异。海相油中Pr/Ph小于1,补身烷含量远高于升补身烷含量,三环萜烷含量丰富、富含C23、C24三萜化合物且C24四环萜烷含量较低,Ts/Tm较高、且伽马蜡烷含量明显高于煤成油,C27规则甾烷含量较高,而重排化合物含量较低。煤成油中Pr/Ph大于2.5,升补身烷含量高于补身烷含量,三环萜烷含量很低、富含C19、C20三萜化合物且C24四环萜烷含量较高,Ts/Tm很低、基本不含伽马蜡烷,C29规则甾烷含量相对较高;富含重排化合物。2类原油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模式与组成特征揭示了其有机质的来源、类型、成熟度与沉积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原油样和油砂样进行了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留地区沙河街组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38.3%-79.3%;原油碳同位素值分布于-27.0‰~-28.0‰,饱和烃碳同位素值在-27.4‰~-28.7‰,族组分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多数样品Pr/Ph小于0.5,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αααC2920R/20(R+S),C29ββ/(αα+ββ)参数显示处于低熟状态;甾烷系列中C27含量略占优势,重排甾烷含量与成熟度相关,随样品成熟度增高,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增大,低熟油样品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小于0.3。分布在中央隆起带文西断层与文东断层之间地区的样品,其γ-蜡烷含量较高,γ-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40~0.99,γ-蜡烷/H3122S.分布于2.11~4.15,反映了陆相咸水湖相原油特征。分布于文东断层以东的原油样品γ-蜡烷含量低,γ-蜡烷/C30藿烷分布于0.05~0.15,γ-蜡烷/H3122S分布于0.16~0.28,反映了低盐度的淡水—微咸水相原油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共21个原油和油砂样品进行GC、GC-MS和非烃含氮化合物测试分析,根据饱和烃、轻烃和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资料,全面剖析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白垩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了其主力烃源层。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和乌尔逊凹陷原油存在2种成因类型:第一类油饱和烃C17—C23具正构烷烃优势,呈单峰型分布,Pr/Ph>1(1~2.88),C27—C29甾烷呈"V"型分布,伽马蜡烷含量较低,表征淡水湖相沉积环境;第二类油具有饱和烃低碳正构烷烃优势,Pr/Ph<1,孕甾烷、C27重排甾烷含量较低,伽马蜡烷不发育,表征煤系地层原油。油源对比揭示,原油来自2套不同沉积环境的源岩,展示了海拉尔盆地良好的烃源条件。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店组烃源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三下和沙四上是东营凹陷的2套优质烃源岩。目前认为东营凹陷南斜坡原油主要属于“沙四型”,而对于东营凹陷孔店组的生烃潜力一直存在着争论。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孔店组烃源岩以较高的伽马蜡烷区别于沙三型烃源岩,又以较高的三升藿烷和C29甾烷S构型区别于沙四型烃源岩;南斜坡孔店组及其以下的深层原油与孔店组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虽然目前发现的孔店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较低、类型差、成熟度较高,综合评价较差,但是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向沉积中心其有机质有优化的趋势。因此推测在沉积中心发育更优质的孔店组烃源岩,其生烃潜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凹陷的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莱州湾凹陷是在新生代裂谷基础上形成的凹陷,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时期走滑断层对沉积作用影响较小,主要以伸展断陷作用为主,沉积中心位于北部边界铲式大断层下降盘;沙一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凹陷沉积中心沿走滑断层向东北迁移;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受走滑挤压作用的影响,该区表现为挤压反转,产生了盐拱和反转构造.走滑断层对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分布影响较小,但对东营组烃源岩分布和沉积体系展布有较大的影响,对晚期成藏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辽东湾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以及伴生凝析油的轻烃参数等资料并结合地质背景,确定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并分析其成熟度与来源。研究表明,辽东湾地区已发现的天然气以湿气为主,根据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可划分为油型气和偏腐殖型气2种成因类型,分别对应于Ⅱ1型和Ⅱ2型有机质。油型气主要分布在JZ21-1、JZ25-1和JZ25-1S油气田,偏腐殖型气主要分布在JZ20-2油气田;油型气主要源于有机质热成熟度0.6%~1.1%的烃源岩,偏腐殖型气主要源于有机质成熟度1.1%~1.3%的烃源岩;辽东湾地区有机质热成熟度大于0.6%的烃源岩均可作为有效气源岩。  相似文献   

13.
瞩望南堡     
南堡油田的发现对中国石油的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将迎来一个油气勘探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4.
在浅海区进行地震作业时,要事先对水深、海底情况、潮汐等资料进行调查。水深直接关系到电缆沉放深度和接收效果,潮汐资料能提供最佳的放炮时间和估计测线的羽角。在北部湾浅海区采用36道,排列长度为2公里、36次覆盖的观测系统,电缆和气枪沉放深度均为6米,气枪容量为1,930立方英寸的工作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PDA(动态打桩分析仪)系统是由美国PDI专用传感器(美国桩基动力公司)研制的专用于桩基施工数据信号采集和处理的设备,它采用了专用传感器和Case法计算分析原理。这套设备在海上打桩作业中应用较少,本文介绍了使用动态打桩分析仪在渤海湾辽河滩海油田海上打桩作业中的应用情况,评估了停锤复打时桩的阻力。  相似文献   

16.
��Natural gas resources abound in the Bohai Bay region. By the end of 1980,there-were more than 700 gas producers there.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gas producing area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in Tertiary there may be three gas-bearing zones related to the fundamental fault in the northern,southern and eastern parts of this region. Besides,the lower Paleozoic and upper Paleozoic-Mesozoic gas-bearing strata are worth to be considered seriously and they are expected to b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索湾凸起是在石炭纪“基底”隆起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大型隆起构造,构造发育经历了六个阶段:石炭纪隆起雏形期;二叠纪隆起发育期;三叠纪—中侏罗世早期稳定埋藏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压扭改造期;白垩纪—古近纪稳定埋藏与调整时期;新近纪以来的隆起定型期。现今石炭系顶界面为一沿北西西向分布的特大型背斜构造,上覆二叠系—侏罗系为继承性披覆背斜,由下向上背斜面积和圈闭幅度逐渐变小,下侏罗统地层界面仅为低幅度背斜圈闭,侏罗系顶界面及其以上地层披覆背斜消失,整个莫索湾地区过渡为向南倾的单斜构造。石炭系古隆起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没有遭受过破坏,石炭系顶背斜圈闭面积和闭合幅度呈逐渐增大趋势,古隆起主体部位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迁移。莫索湾凸起构造演化特点有利于石炭—三叠系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因此,莫索湾凸起深层石炭—三叠系背斜圈闭,特别是石炭系特大型背斜圈闭具有十分重要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的石油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渤海湾盆地尚有相当的油气资源,用石油系统的概念和方法进行研究时,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大油田可代表构造带(背斜)-段这一层次,其石油系统模式可分为两类,即一次成藏和再次成藏,以及四种类型。据此判断绥中36-1油田应该有沙河街组的油藏,文留油气田深部应存在石炭-二叠系原生气藏。在比较了七个坳陷石油系统的基础上,渤海坳陷不仅应该具有五套油源层系,即孔二段、沙四段下部、沙三段、沙一段和东营组,而且基岩中也有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量物性数据的分析与整理,结合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技术,重点对辽西凹陷、辽西低凸起、辽中凹陷几个地区在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储层质量分析。结合辽东湾地区的各种沉积环境,分析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认为物源控制储层的岩石类型;沉积相带控制储集体的展布;成岩作用控制储层物性的好坏。根据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标准,对辽东湾地区不同层序做出储层评价及预测。依据层序格架、沉积类型和成岩作用综合研究,指出东二段储层的物性好于古近系其他层序的储层物性,辽西低凸起东二段物性较辽西凹陷和辽中凹陷的要好。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ate s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area of Bohai Bay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success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problems that some wells receive high sand production rate and the sand is uncontrollable still exist. As a result, how to choose a reasonable way of sand control becomes urgent when it comes to field work. Analyzing the design ba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mbining with an indoor large-scale model experiment of sand production, the authors propo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moderate sand control technique: three main parameters as uniformity coefficient (UC), shale content (Vsh), and water swelling property of clay mineral. The design of sand retention precision is mainly according to median grain diameter (D50) of formation s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ng the productivity under different sand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typical oil fields in Bohai Bay, the authors present selection criteria of sand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ate sand control techniques in Bohai Bay, and build a corresponding selection chart. This chart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sand control design of Ken Li (KL) oil field in Bohai Bay and has been proved reasonable after indoor test, which shows that this chart can be used in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