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屏蔽织物的种类,并重点介绍了以不锈钢和银纤维作为屏蔽物的防电磁波辐射类纺织品的开发。其中不锈钢屏蔽纺织品包括不锈钢单丝纺织品和不锈钢纤维纺织品,前者不易染色,穿着时有刺痒感而后者存在纤维外漏情况,前者适合梭织物而后者适合纬编织物;银屏蔽纺织品包括镀银纤维纺织品和纳米银纤维纺织品,前者使用广泛,其梭织产品防电磁波辐射作用较好,而其针织产品穿着舒适性更佳,后者在生产时存在纳米微粒团聚等问题,且防电磁波辐射性能不如前者。另外指出,在镀银纺织物染整加工中应避免强碱高温长时间处理而损伤镀银纤维;使用时不宜用蒸汽熨斗熨烫且应室温、通风保存。  相似文献   

2.
镀银纤维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导电纤维。介绍了化学镀银技术中的还原法制备镀银纤维的工艺以及镀银纤维的应用领域。综述了镀银纤维织物在防电磁辐射、抗菌性和抗静电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镀银纤维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防电磁辐射纺织品屏蔽效果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防电磁辐射纺织品的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收集到的部分样品的防电磁辐射效果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不同处理方法的屏蔽效果有明显的差异,采用镀银,尤其是双面镀银织物,可以具有很好的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镀银纤维的优良防电磁波性能,镀银纤维抗电磁辐射的机理.以男士休闲面料为开发方向,结合流行色趋势,确定毛纱和镀银纤维的色彩搭配和排列比,通过组织与色纱的配合,设计出具有独特外观效果的抗电磁辐射性能优越的休闲面料.镀银纤维经纬交织成网格状使织物具有抗电磁辐射的效果,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符合抗电磁辐射功能要求,指出了设计和生产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为抗电磁辐射纺织品的设计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镀银纤维的研发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镀银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功能纤维,其独特的抗菌除臭、防电磁波辐射、抗静电、调节体温等功能受人瞩目。文章介绍了功能纤维镀银纤维的制备方法,概括了镀银纤维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论述了镀银纤维的抗菌除臭、热效应、抗静电、电磁屏蔽等功能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金属Ag的高红外反射率特性,采用化学镀银法制备隔热性能优异的锦纶镀银织物。以轻薄锦纶织物作为基材,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将AgNO3中的Ag+以纳米颗粒的形式沉积在锦纶织物表面,探讨AgNO3质量浓度对镀银织物的银沉积层厚度、表面结构与形貌、红外反射率、保暖隔热性能、透气透湿性能、耐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NO3质量浓度在1~9 g/L范围内,锦纶镀银织物的银沉积层厚度、晶粒尺寸和远红外反射率随着AgNO3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AgNO3质量浓度越高锦纶镀银织物的克罗值越大,对应的隔热性能越好,与原始织物相比,化学镀银后织物的克罗值最大能提高到原始织物的2.2倍。随着AgNO3质量浓度的增加,锦纶镀银织物的透气透湿率分别在43 mm/s和87.93 g/(m2·h)以上,在摩擦3000次后,Ag层失重率约为1.7%。AgNO3质量浓度在5~7 g/L时,锦纶镀银织的远红外反射率和隔...  相似文献   

7.
探讨棉镀银纤维混纺织物的抑菌性能及机理。采用不同含银量的镀银纤维与棉纤维纺制不同混纺比的棉镀银纤维混纺纱,并织制出不同含银量的棉镀银纤维混纺织物,测试了不同含银量、不同洗涤次数、与大肠杆菌不同接触时间的混纺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同时测试了不同浸泡时间下混纺织物的银离子释放率。研究结果表明:棉镀银纤维混纺织物中的含银量在2%以上时,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可以达到100%;镀银纤维中的银含量、棉镀银纤维混纺比对混纺织物的抑菌效果均有明显的影响;镀银纤维的抑菌效果和镀银纤维表面沉积银层的离子化有关,银离子释放率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总结石墨烯及其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石墨烯的性能;分别阐述了当前石墨烯功能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浸轧法、喷涂法、复配液整理法、交联改性法、紫外光固化法、化学气相沉淀法等。介绍了应用于石墨烯功能纺织品的新技术,包括电泳沉积技术、层层自组装技术等。认为:石墨烯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抑菌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等,在功能纺织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该工艺方法研究了镀银件表面在喷漆过程中,提高表面附着力及防止非喷漆部位镀银件表面氧化变色的技术。探讨了镀银件表面光滑,打磨施工难度大,镀银件极易氧化变色的原因,以及多种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喷砂手段解决镀银件涂层附着力差的问题,即选用耐高温抗氧化胶带防止镀银件表面氧化变色,加强军品生产"三防"性能及外观质量是切实可行的。该工艺方法具有涂层附着力强,加工效率高,"三防"性能优异,镀银件表面光亮不变色,导电性能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超疏水纺织品具有防水、防污以及自清洁能力,成为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介绍超疏水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浸涂法、自组装法等超疏水纺织品的制备方法,以及低表面能材料在超疏水纺织品制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纳米银更好的应用于纺织品的功能整理,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方法获得纳米银的特点,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液相化学还原法、光化学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以及微波辅助法等;同时综述了纳米银在纺织品领域的研究进展,将纳米银应用于纺织品可以赋予其良好的抗菌、紫外防护、自清洁、疏水、电磁屏蔽和抗静电等性能,并对纳米银实现这些功能性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推动纳米银在多功能纺织品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最后进一步对纳米银在纺织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并对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纺织品表面化学镀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纺织品化学镀技术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纤维、织物运用化学镀技术的现状以及化学镀纺织品的性能研究。化学镀是纺织品表面金属化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机纳米薄膜在制备多功能纺织品时,易出现纳米粒子团聚、薄膜稳定性差以及纤维强度和柔软性降低等问题,针对性地开发具有超薄可控、高界面结合牢度和稳定性优异的无机纳米薄膜是提升纺织品多功能化的有效途径。首先阐述了原子层沉积(ALD)的反应机制和制备无机纳米薄膜的独特优势;然后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经ALD制备的无机纳米薄膜赋予纺织品表面抗紫外线、隔热保温、抗菌以及结构色等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分析了ALD与化学气相沉积的优缺点,总结了ALD在纺织品功能化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指出用ALD制备无机纳米薄膜技术是多功能纺织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硫代硫酸钠对化学镀银镀液稳定性、镀层表面形貌、镀层成分、结晶情况、镀银速率、表面电阻以及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代硫酸钠能使镀液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但若浓度过高,会出现镀层结构疏松的现象;镀层中银的结晶形态是立方面心(fcc)结构,晶粒尺寸随硫代硫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硫代硫酸钠的加入使镀银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对于纺织材料的表面改性来说,等离子体技术正成为一种新兴且环境友好的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在纺织品表面可沉积具有特殊功能的薄膜。阐述了一种常压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表面改性100%聚酯织物的新型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沉积于样品表面上相对于放电功率的等离子体聚合物化学和结构性质。采用雾化试验和接触角测量赋予织物诸如疏水等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6.
结构生色是一种无需应用染料/颜料等化学着色剂就能产生绚丽多彩颜色的物理生色技术,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为生态纺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简要介绍结构生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从纺织染整的角度,阐述纺织品仿生结构生色常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工业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思路和策略;概述结构生色技术在生态纺织、时尚纺织和智能纺织领域的应用和潜在应用,展望纺织品结构生色的未来发展方向。认为:色素着色和结构生色的并存和结合将是未来纺织染整领域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来源广泛、可再生性强的生物质碳材料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隙丰富等特点受到各界的关注。综述了生物质新兴碳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目前纺织品中的生物质碳材料在废水吸附、电化学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对生物质碳材料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前景及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赵兵  祁宁 《印染》2014,40(5):49-52,59
石墨烯及其氧化物具有优异的机械、电学、热学、抗菌性能。简单介绍了石墨烯的结构、性能;重点阐述了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石墨烯纤维、石墨烯抗菌织物、石墨烯抗静电织物、染料吸附等方面。石墨烯在纺织、印染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严佳  李刚 《纺织学报》2020,41(9):191-200
为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有效性能稳定的医用纺织品,对医用纺织品及其原材料的种类、构成形式、物理性能、生物性能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医用纺织品的常见制备加工技术、表面处理和化学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医用纺织品的未来发展需求和趋势,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机遇。最后指出: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正在被广泛用于医用纺织品中,这些材料因其易于加工、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得医用纺织品能够用于体内植入、软组织修复、医疗保健和卫生等相关领域;医用纺织品涉及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生物材料、纺织和医学临床的多学科人才团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氧(PEO)因其高亲水性和抗细胞黏附的特性,被视为理想的生物功能材料.目前,PEO的制备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为了探求等离子体技术在PEO制备中的应用,采用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CCPECVD)和离子源辅助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IB-PECVD),进行了PEO/PEG材料的制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PEO结构的材料,不同的制备方法对材料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