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损伤中的机制及乌司他丁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内毒素组及乌司他丁组,每组各8只大鼠。内毒素组与乌司他丁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乌司他丁组大鼠1 h后再次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 000 U/kg,对照组大鼠于同一时间点注射同等剂量的等渗NaCl溶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并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中Bcl-2、Bax、CytC、Caspases-3的表达。结果内毒素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严重,乌司他丁组大鼠心肌组织虽然有损伤,但病变较内毒素组轻。三组大鼠cTnT、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217、18.250,P均0.05),内毒素组与乌司他丁组大鼠cTnT[(20.3±1.0)、(18.7±1.3)、(12.2±1.0)μg/L]、BNP[(26.6±1.4)、(23.0±2.4)、(17.0±1.6)μ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内毒素组更高(P均0.05)。乌司他丁组大鼠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内毒素组[(19.8±1.7)%vs.(22.6±1.2)%,t=3.675,P=0.020]。同时,内毒素组及乌司他丁组大鼠Bcl-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80.3±3.8)、(76.6±2.90)、(49.6±3.9)],且内毒素组大鼠更高(P均0.05),而Bax[(70.8±1.7)、(80.0±4.8)、(99.7±5.6)]、CytC[(120±5)、(132±3)、(151±7)]、Caspases-3[(108.8±4.0)、(113.9±5.2)、(157.2±2.5)]蛋白表达在内毒素组及乌司他丁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内毒素组更低(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通路的激活,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和穿刺盲肠外,其余手术步骤相同,乌司他丁组小鼠术后30 min尾静脉给药100 000 U/kg。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reg的凋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的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0)%、(10.9±0.8)%、(13.7±0.8)%,F=10.236,P=0.030],且乌司他丁组小鼠显著低于假手术组,而高于模型组(P均0.05)。同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乌司他丁组IL-2[(352±76)、(172±59)、(249±64)ng/L]和干扰素γ[(177±25)、(56±14)、(109±18)ng/L]均显著下降,而IL-4显著升高[(46±15)、(328±81)、(242±62)ng/L],且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IL-2和干扰素γ均明显升高,而IL-4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诱导脓毒症小鼠Treg细胞凋亡,上调IL-2和干扰素γ,降低IL-4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受损肠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模型,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2只大鼠。乌司他丁组实验前15min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kg),12h后重复给药,对照组、脓毒症组于上述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6、12、24、48h大鼠尾静脉采血测定TNF-α、IL-6的质量浓度;留取肠组织行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ax、Caspase-3凋亡蛋白检测;透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内部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质量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乌司他丁组比较,P0.05),而乌司他丁组较对照组高,但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脓毒症组肠黏膜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而乌司他丁组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较乌司他丁组明显减少(P0.0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脓毒症组肠上皮及毛细血管基底膜肿胀、细胞间紧密连接明显开放增宽,中性粒细胞侵润,肠黏膜细胞绒毛倒伏及脱落、线粒体肿胀及空化,而乌司他丁组明显减轻。结论:乌司他丁改善脓毒症大鼠肠黏膜高炎症状态,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降低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减少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对肠屏障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血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及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33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低剂量乌司他丁组、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各11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彻底清创、异种皮覆盖或切削痂异体皮覆盖等常规治疗;低、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乌司他丁100ku+生理盐水10mL、乌司他丁200ku+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1次/8h,连续7d。记录3组创面脓毒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清NF-κB、cAMP及创面组织VEGF表达。结果低、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创面脓毒症发生率(9.09%、5.45%)低于常规治疗组(15.45%),创面愈合时间[(38.86±6.44)、(30.19±3.48)d]、住院时间[(48.26±8.33)、(42.05±6.12)d]较常规治疗组[(47.12±8.86)、(62.97±11.90)d]短(P0.05),且高剂量乌司他丁组创面脓毒症发生率较低剂量乌司他丁组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低剂量乌司他丁组短(P0.05);常规治疗组、低剂量乌司他丁组、高剂量乌司他丁组治疗后血清NF-κB[(970.42±61.57)、(801.63±58.60)、(704.10±71.18)μg/L]、cAMP[(1 135.73±80.85)、(1 123.32±82.94)、(962.18±80.74)μg/L]及创面组织VEGF表达[(2.44±0.28)、(1.63±0.13)、(0.96±0.17)μg/L]均较治疗前[NF-κB:(1 182.15±67.83)、(1 185.50±63.96)、(1 171.30±59.77)μg/L;cAMP:(1 426.83±82.65)、(1 461.86±73.93)、(1 472.38±79.67)μg/L;VEGF:(2.93±0.21)、(2.78±0.16)、(2.80±0.25)μg/L]降低(P0.05),且低、高剂量乌司他丁组低于常规治疗组,高剂量乌司他丁组低于低剂量乌司他丁组(P0.05)。结论烧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剂量乌司他丁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NF-κB、cAMP水平,下调创面组织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是否通过抑制核因子-xB(nuclearfactor-κB,NF-κB)通路保护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各15只,模型组与乌司他丁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u/g,连用3d;72h后3组测定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栓渊节蛋白水平及胸腹主动脉组织NF-κBp65表达。结果乌司他丁组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栓渊节蛋白水平及主动脉组织NF-κBp65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NF-κB表达保护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Bcl-2、Bax在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均n=24)。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建模后3、6、12、24h测定血Cr、BUN,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表达。结果:脓毒症组Cr、BUN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6h组Bax表达明显增加(0.485±0.011vs0.351±0.020;P<0.01),随病程延长,Bcl-2表达有所增加(P>0.05),Bcl-2/Bax比值降低(0.725±0.035vs0.991±0.060;P<0.01),随病程延长而下降。结论:脓毒症后Bax表达增强、抑制Bcl-2的表达,引起细胞凋亡及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姜黄素抑制脓毒症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取45只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n=15),脓毒症组(n=15),姜黄素组(n=15),实验重复3次.脓毒症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术前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周;姜黄素组行CLP术,术前给予姜黄素200 mg/ (kg-d)灌胃1周;假手术组仅行开腹,不予以结扎、穿孔,术前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周.观察各组小鼠术后24h病死率,并处死存活小鼠,分离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Bax、Bcl-2蛋白表达.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小鼠病死率采用x2检验,脓毒症组小鼠术后24h病死率为46.7%,较假手术组0.00%明显升高(x2 =27.391,P<0.01),姜黄素组病死率较脓毒症组有所降低(40.0% vs.46.7%,x2=6.429,P=0.01).脾淋巴细胞凋亡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脓毒症组脾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7.1±1.67)%,较假手术组(9.43±1.06)%明显增高(P <0.001);姜黄素组淋巴细胞凋亡率(12.70±1.25)%较脓毒症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2).脾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脓毒症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率为(45.13±4.14)%,较假手术组(21.63±1.62)%明显升高(P<0.01),姜黄素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率为(29.67±2.15)%,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P=0.00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线粒体Bax蛋白(P<0.01)、胞浆Bax蛋白(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线粒体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01),而胞浆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姜黄素预处理后线粒体Bax蛋白水平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P=0.02),胞浆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3组细胞总Mfn2蛋白(P <0.001)、Bcl-2蛋白(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Mfn2蛋白(P=0.015)、Bcl-2蛋白(P=0.0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经姜黄素预处理后Mfn2蛋白(P=0.002)、Bcl-2蛋白(P =0.001)水平明显上调.结论 姜黄素能够上调Mfn2表达,促进线粒体融合进而抑制脓毒症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缺血/再灌注诱导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对脑缺血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 建立体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原代分离培养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C组(正常培养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和UR组(缺血/再灌注 乌司他丁干预组),UR组又按加入乌司他丁浓度不同分为UR100组(乌司他丁浓度为100 U/mL)以及UR1000组(乌司他丁浓度为1000 U/mL)两个亚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早期凋亡,RT-PCR法检测各组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能够上调星形胶质细胞Bax mRNA表达,同时下调Bcl-2 mRNA表达,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凋亡(P<0.01,vs C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乌司他丁能够抑制星形胶质细胞Bax mRNA表达上调以及Bcl-2 mRNA表达下调,从而使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减少(P<0.05,vs IR组),且大剂量乌司他丁干预组调节Bcl-2/Bax基因表达程度要高于小剂量乌司他丁干预组(P<0.05,vs UR100组).结论 乌司他丁具有较好脑保护的作用可能与其干预脑缺血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雄性SD大鼠模型,6h后收集脓毒症SD大鼠血清备用.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株(ECV-304)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对照组、脓毒症组和辛伐他汀组.予相应条件培养液处理24h后,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HUVECS的生长情况,Hoechst染色法、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细胞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细胞相对生长率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吸光度值及细胞凋亡率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结果 (1)与脓毒症组比较,辛伐他汀组HUVECS相对生长率(%)显著增加[(64.06±1.70)% vs.(37.59±2.13)%,t=-16.846,P=0.000].(2) Hoechst染色法与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加;而辛伐他汀组较脓毒症组显著减少.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4.07±1.55)%vs.(30.20±8.94)%,P=0.001];辛伐他汀组细胞凋亡率较脓毒症组显著减少[(16.50±4.26)%vs.(30.20±8.94)%,P=0.027].(3)脓毒症大鼠血清处理后,HUVECS中Bcl-2基因表达降低,而Bax基因表达增高;与脓毒症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两者呈反向改变.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基因表达抑制脓毒症内皮细胞凋亡,发挥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这可能是辛伐他汀治疗脓毒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Bax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谷氨酰胺(Gin)对脓毒症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LPS 4 ms/ks)腹腔注射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实验地点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动物实验中心.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及LPS+Gln(0.3g/kg)组,再分为0 h,6 h,12 h,24 h亚组(腹腔注射后每组成功存活至观察时间点的大鼠累积达到6只,n=6),检测各时点心肌细胞凋亡率和Bcl-2及Bax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心肌Bcl-2及Bax mRNA表达.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LPS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6 h、12 h及24 h均明显高于埘照组(F=186.786,P<0.01);心肌细胞Bax蛋白表达术后6 h降低(F=9.027,P<0.01),之后高于对照组;而Bcl-2蛋白表达6 h,12 h及24 h均低于对照组(F=301.142,P<0.01);Bax/Bcl-2蛋白表达比明显高于对照组(F=527.373,P<0.01);BaxmRNA和Bcl-2 6 h,12 h及24 h较对照组均明显上调(F=126.157,80.745,P<0.01).LPS+Gln组与LPS组比较,6 h,12 h及24 h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LPS组(F=75.187,P<0.01);Bax蛋白表达下降(F=20.981,P<0.01),而Bcl-2蛋白却升高(F 164.969,P<0.000);Bax/Bcl-2蛋白表达比降低(F=141.426,P<0.01);Bax mRNA和Bcl-2 6 h,12 h及24 h组较LPS组均明显下调(F=103.463,89.373,P<0.01).结论 Bcl-2抗凋亡基因及Bax促凋亡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参与脓毒症心肌细胞凋亡;应用Gln能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减轻脓毒症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善脓毒症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雄性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15只。假手术组大鼠打开腹腔后缝合,其他各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利多卡因组大鼠在给予10 mg/kg的负荷剂量后,以10 mg·kg-1·h-1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利多卡因3h;乌司他丁组大鼠进行CLP的同时,以100 000 U·kg-1·h-1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持续泵注乌司他丁3 h;假手术组和CLP组用等量等渗NaCl溶液代替。于CLP后24 h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HMGB1 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另取40只大鼠(每组10只)用于观察4组大鼠72 h死亡情况。 结果4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89.886、237.952、175.999、179.491,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 0.05);与CLP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TNF-α、IL-6、HMGB1及HMGB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 0.05);与利多卡因组比较,乌司他丁组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肺泡大小均匀、结构完整,肺泡上皮细胞形态正常;CLP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厚、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塌陷;而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病理学改变较CLP组均明显减轻,肺组织轻度水肿,肺泡及肺间质出现少量炎症。四组大鼠死亡构成比(0 /10、9/1、4/6、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00,P < 0.001)。CLP组、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均<0.008);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均较CLP组显著降低(P均<0.008);而利多卡因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死亡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8)。 结论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降低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6及HMGB1的表达,抑制肺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量,减轻脓毒症对肺组织的损伤,有效提高动物存活率,其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及肺保护作用疗效与乌司他丁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Bax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谷氨酰胺(Gin)对脓毒症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内毒素(LPS 4 ms/ks)腹腔注射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实验地点在中山大学北校区动物实验中心.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及LPS+Gln(0.3g/kg)组,再分为0 h,6 h,12 h,24 h亚组(腹腔注射后每组成功存活至观察时间点的大鼠累积达到6只,n=6),检测各时点心肌细胞凋亡率和Bcl-2及Bax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心肌Bcl-2及Bax mRNA表达.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LPS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6 h、12 h及24 h均明显高于埘照组(F=186.786,P<0.01);心肌细胞Bax蛋白表达术后6 h降低(F=9.027,P<0.01),之后高于对照组;而Bcl-2蛋白表达6 h,12 h及24 h均低于对照组(F=301.142,P<0.01);Bax/Bcl-2蛋白表达比明显高于对照组(F=527.373,P<0.01);BaxmRNA和Bcl-2 6 h,12 h及24 h较对照组均明显上调(F=126.157,80.745,P<0.01).LPS+Gln组与LPS组比较,6 h,12 h及24 h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LPS组(F=75.187,P<0.01);Bax蛋白表达下降(F=20.981,P<0.01),而Bcl-2蛋白却升高(F 164.969,P<0.000);Bax/Bcl-2蛋白表达比降低(F=141.426,P<0.01);Bax mRNA和Bcl-2 6 h,12 h及24 h组较LPS组均明显下调(F=103.463,89.373,P<0.01).结论 Bcl-2抗凋亡基因及Bax促凋亡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参与脓毒症心肌细胞凋亡;应用Gln能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减轻脓毒症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善脓毒症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干预对水下爆炸致兔急性肺损伤血清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表达影响。方法以水下爆炸装置复制兔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爆炸后4、12和24h血清NF-κB、MMP-9变化。结果爆炸后4h乌司他丁组NF-κB的表达(818.60±222.48ng/L)和损伤组(1052.40±243.87ng/L)相比降低(t=2.240,P=0.038);爆炸后12h乌司他丁组(730.10±153.34ng/L)和损伤组(1000.90±407.87ng/L)相比未见显著变化(t=1.965,P=0.065);但在爆炸后24h乌司他丁组(656.70±214.02ng/L)和损伤组(1035.30±362.00ng/L)相比表达量又显著降低(t=2.847,P=0.011)。MMP-9在爆炸后4h、12h乌司他丁组损伤组未见显著差异;但爆炸后24h乌司他丁组(28.40±8.30μg/L)血清MMP-9表达显著低于损伤组(42.10±15.24μg/L)(t=2.497,P=0.022)。结论乌司他丁干预下实验兔在爆炸后24h血清NF-κB、MMP-9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cl-2和p53基因在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模型组(n=24).以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3、9、12和24 h各取6只大鼠的心肌组织备检.以电镜和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p53的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随时间延长明显升高,于12 h达峰值C(55.633±2.073)%),24 hC(33.683±2.070)%]较12 h明显下降,但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00±0.141)%]和假手术组[(1.567±0.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各时间点p53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数[3 h最低为(13.817±0.964)%.12 h峰值为(80.567±5.055)%]均较正常对照组C(0.617±0.232)%]和假手术组C(0.600±0.297)%)明显升高(P均<0.05),其变化与TUNEL检测凋亡的结果一致;而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数C3 h最高为(31.650±1.799)%,12 h最低为(0.650±0.308)%]均较正常对照组[(47.017±0.691)%]和假手术组[(46.817±0.567)%]明显降低(P均<0.05),其变化与TUNEL检测凋亡的结果趋势相反.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是脓毒症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其调控基因p53和Bcl-2基因的改变或许可以作为脓毒症病情改变的标志,对其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方法:健康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Sham组,10只)、脓毒症组(Sepsis组,10只)、乌司他丁组(UTI组,10只)。Sham组仅行开腹、关腹手术,Sepsis组和UTI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15min在UTI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kg),12h后重复给药,Sham组与Sepsis组则在相同的时间点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6、12、24、36、48h尾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质量浓度,留取肾脏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在肾组织内表达情况。结果:在Sepsis组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均在12h达到峰值,相对于UTI组TNF-α和IL-6差异明显。在UTI组6、12、24、36、48h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均明显低于Sepsis组(P<0.05)。在苏木精-伊红染色中发现UTI组较Sepsis组肾脏细胞肿胀及出血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UTI组中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epsis组,UTI组中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epsis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抑制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同时抑制肾脏以线粒体途径的Caspase通路细胞凋亡,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脓毒症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数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50只)及补阳还五汤治疗组(50只)和防治组(5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治疗组于术后30 min、防治组于术前3 d灌胃补阳还五汤浓缩液(含生药1 g/ml)15 ml/kg,每日1次.分别于术后6、12、24、48、96 h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动物脾脏形态学变化,脾T、B淋巴细胞,凋亡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光镜下观察CLP术后大鼠脾脏白髓逐渐萎缩,淋巴小结破坏,损伤的严重程度为模型组>治疗组>防治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各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CD40 B淋巴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细胞、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于24 h达谷值或峰值[均为积分吸光度(A)值:CD4+T淋巴细胞:18.28±4.57比98.60±18.18;CD40 B淋巴细胞:26.96+6.26比104.87±30.97;Bcl-2蛋白表达:20.23±11.75比149.67±5.24;凋亡细胞:241.75±44.79比14.67±5.24;Bax蛋白表达:128.75±44.79比5.34±4.26,均P<0.01];而CD8+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和防治组各时间点脾脏CD4+T淋巴细胞、CD40B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凋亡细胞、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CD8+T淋巴细胞、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防治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组(A值:CD4 +T淋巴细胞:94.12±15.45比72.37±8.00;CD40 B淋巴细胞:90.46±13.34比55.66±4.23;凋亡细胞:27.63±9.91比40.83±16.09;Bax蛋白表达:11.63±5.91比30.83±16.09,P<0.05或P<0.01);至96 h时各指标逐渐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细胞凋亡与Bax呈显著正相关(r=0.522,P=0.000),与Bcl-2呈显著负相关(r=-0.659,P=0.000).结论 补阳还五汤通过减少脾脏CD4+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脓毒症时的免疫抑制;这可能与补阳还五汤减弱Bax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连素预防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连素给药组,每组15只。黄连素给组灌胃100mg/kg的黄连素药物,其余3组灌胃相应体积的药物溶剂,每天定时灌胃1次。给药两周后模型组和黄连素给药组进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模,假手术组不造成动物心肌急性缺血,对照组大鼠只麻醉,其余操作相同。检测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水平,以及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水平。结果黄连素给药组[(43.29±5.58)%]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低于模型组[(25.39±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水平降低,LDH、MDA水平上升,Bax、Caspase-3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上升,Bax/Bcl-2基因表达水平上升,Bcl-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给药组SOD水平上升,LDH、MDA水平降低,Bax、Caspase-3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降低、Bax/Bcl-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Bcl-2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通过降低心肌过氧化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脓毒症组(CLP组)、乌司他丁组(UTI组)与假手术组(SHAM组)各40只;组内分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各10只。建立脓毒症模型,TUI组大鼠于手术30 min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0 U/kg。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损伤Smith评分,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结果 CLP组大鼠肺损伤随时间呈逐渐加重趋势,术后48 h损伤达到高峰;UTI组大鼠肺损伤在24 h达到高峰;UTI组48 h时点肺损伤Smith评分明显低于CLP组(P0.05)。CLP组和UTI组大鼠各时点肺组织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损伤,UTI组损伤程度均较CLP组对应时点减轻。UTI组大鼠各时点肺组织中HMGB1的表达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HMGB1参与了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乌司他丁通过抑制HMGB1的表达减轻了急性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致死性烫伤大鼠心肌乙酰化组蛋白H3赖氨酸9(Ac-H3K9)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组和乌司他丁组(n=40),采用80℃水浴浸泡背部15 s、双下肢15 s、腹部8 s,两组动物均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烫伤后即刻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乌司他丁40 000 U/kg。各组分别于烫伤后4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细胞中Ac-H3K9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烫伤组伤后4 h CK-MB[(1 571.8±251.4)U/L]相比,烫伤后4 h乌司他丁组为(938.3±140.7)U/L,显著降低(P<0.05);伤后4 h乌司他丁组Ac-H3K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对致死性烫伤大鼠早期的心肌损害早期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能增加心肌保护性蛋白Ac-H3K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脓毒症时免疫失衡的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5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制模后6、12、24、48、96 h活杀动物取脾脏,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脾脏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光镜下观察模型大鼠脾脏白髓逐渐萎缩,淋巴小结结构破坏.制模6、12、24、48、96 h,模型组大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Bcl-2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59,P<0.01),而Bax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22,P<0.01).结论 脓毒症早期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表现为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显著增加;Bax、Bcl-2在脓毒症脾细胞凋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