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局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影响面神经功能的因素。方法对32例大型听神经瘤在面肌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记录肿瘤的大小、切除程度及显微镜下肿瘤的囊性变,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及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等因素。结果肿瘤均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6.9%。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Ⅱ级52.4%,Ⅲ级42.9%,Ⅳ级4.7%;术后1年为Ⅱ级66.7%,Ⅲ级28.6%,Ⅳ级4.8%。术后面神经功能与肿瘤的大小、囊性变及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无关(P> 0.05),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与术后3 d和1周的面神经功能呈明显正相关(r= 0.560,P= 0.001;r= 0.478,P= 0.007)。结论对大型听神经瘤在保留面神经完整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全切,术后的面神经功能主要取决于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术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0月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的108例大中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根据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其中Ⅰ~Ⅱ为正常,Ⅲ~Ⅵ级为异常。结果 108例中,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正常74例,异常3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肿瘤囊性变、面神经与肿瘤重度黏连是术后面神经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大中型听神经瘤,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主要和肿瘤大小、肿瘤囊性变、面神经与肿瘤黏连程度有关,临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 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策略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听神经瘤病例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程神经电生理监测。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面神经解剖保留115例(95.8%)。出院时面神经功能完好(H-B分级Ⅰ级) 28例(23.3%),良好(H-B分级Ⅱ~Ⅲ级) 47例(39.2%),较差(H-B分级Ⅳ~Ⅵ级) 45例(37.5%);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完好68例(56.7%),良好28例(23.3%),较差24例(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囊变和瘤周水肿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安全、有效切除听神经瘤。肿瘤瘤体大、肿瘤囊变和瘤周水肿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不佳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和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性。方法25例听神经瘤手术全程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毕刺激面神经的脑干近端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3例(92%),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面神经功能良好保留21例(84%)。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与肿瘤的直径大小有相关性,肿瘤越大,面神经保留越难。刺激强度的大小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0.05~1.5mA之间,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者达19例(90.5%)。术末刺激强度大于7.0mA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结论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有助于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查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95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均行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术前MRI记录肿瘤直径和分类、肿瘤体积和体表面积、肿瘤性质,术中观察面神经走行、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肿瘤切除程度和面神经功能情况,术后8 d评价面神经功能。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面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0例(84.21%),其中3例面神经未解剖保留;近全切除15例(15.79%),其中14例面神经残留少量薄层肿瘤、1例脑干残留少量薄层肿瘤且面神经未解剖保留。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与面神经重度粘连是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OR=22.349,95%CI:1.895~263.599;P=0.014)。结论对于与面神经重度粘连的前庭神经鞘瘤,手术应更加仔细,若肿瘤全切除和保留面神经功能困难,建议在肿瘤与面神经粘连最紧密处残留薄层肿瘤以保留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情况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各因素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面神经House-Brackmann功能分级Ⅰ~Ⅴ级分别占9.38%、12.50%、20.31%、23.44%和3.13%。不同性别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8,P=0.49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25(95%CI 1.115~2.678)、1.839(95%CI 1.172~3.187)和2.497(95%CI1.716~4.037)。结论年龄、病程、肿瘤大小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特点的听神经瘤患者应手术方式个体化,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瘤体性状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瘤体性状的影像学资料,随访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析瘤体性状对面神经功能的的影响。结果 102例研究对象中,面神经ouse-Brackmann功能分级Ⅰ~Ⅴ级分别为9.38%、12.50%、20.31%、23.44%和3.13%,不同性别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8,P=0.49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25(95%CI 1.115~2.678)、1.839(95%CI1.172~3.187)和2.497(95%CI1.716~4.037)。结论年龄、病程、肿瘤大小是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特点的听神经瘤患者应手术方式个体化,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Koos3、4级(大中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Koos3、4级听神经瘤的患者。术后随访1—2年,根据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分为A组(H-B分级I~Ⅱ级)和B组(H—B分级Ⅲ~Ⅵ级),评价其面神经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级(A组)53例,H—B分级Ⅲ~Ⅵ级(B组)19例,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囊变情况、面神经空间位置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OR=2.538,95%CI:1.231~5.231;P=0.012)、肿瘤囊变(OR=6.209,95%CI:1.635~23.582;P=0.007)及面神经空间位置(3型对比1型:OR=6.103,95%CI:1.218—30.586;P=0.028)与Koos3、4级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相关(r=0.499,P〈0.05);肿瘤直径相对较小、无囊变和面神经位于肿瘤前方(1型)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更好。结论肿瘤直径、囊性变及面神经空间位置类型是影响Koos3、4级(大中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精准的术前评估有益于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进行功能评价.方法 25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100%),无手术死亡;面神经解剖保留23例,占92%.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19例,Ⅲ、Ⅳ级5例,Ⅴ级1例.术末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低于0.5 mA同时面肌肌电波幅大于100 μV,面神经功能可达Ⅰ~Ⅱ级;术末刺激强度大于2 mA波幅反应不明显时,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结论 术中自发或诱发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灵活应用可明显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对其定量分析有助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面神经功能监护下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在面肌肌电图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的127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参照House-Brackmann分级系统评价面神经功能。结果总计127例听神经瘤患者,大型肿瘤(≥30 mm)占92.1%(116/126)。肿瘤全切除率为98.4%(125/127),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9.2%(126/127),死亡率为2.36%(3/127)。术后即刻的优秀面神经功能(H-B I-II级)保留率为90.2%(111/123),随访1年及以上的优秀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5.5%(71/83)。结论听神经瘤患者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与术者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密切相关,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肿瘤大小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脑积水、囊性变、症状持续时间未见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囊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囊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单侧囊性听神经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与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手术切除技巧及脑神经保护。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2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6例,未保留或被残余肿瘤包绕、侵蚀而无法判断5例。面、听神经功能未受损伤6例,轻度损伤9例,较重损伤6例。后组脑神经均解剖保留,其功能受损3例。听力障碍好转2例,加重6例,余无变化。结论肿瘤与周边组织之间的蛛网膜界面黏连情况是影响囊性听神经瘤全切除率及神经保留率的主要因素;严格按照蛛网膜界面分离是提高囊性听神经瘤治愈率,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及其功能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大、中型听神经瘤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技术,并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168例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156例(93%);次全切除(大于90%)12例(7%)。面神经解剖保留154例(92%),保留未成功14例(8%)。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89例(53%),Ⅲ、Ⅳ级57例(34%),Ⅴ、Ⅵ级22例(13%)。术末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明显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1~3V,面神经功能可达Ⅰ~Ⅱ级;刺激强度大于15V,术后面神经功能难以恢复。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价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瘤体大小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H-B)的影响。方法对2011-01—2013-12在面肌肌电图和耳蜗神经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18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听神经瘤瘤体直径分为30mm组、30~39mm组、40~49mm组和≥50mm组,比较不同组别面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面神经功能总体优秀率为89.8%(106/118),其中在瘤体30mm患者中,分别有3例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为H-BI和H-BⅡ,面神经功能优秀率到达100%。瘤体直径30~39 mm组、40~49 mm组和≥50 mm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优秀率分别为96.7%、91.1%和80.5%。与瘤体直径30~39 mm的患者比较,瘤体直径≥50 mm的患者听力功能显著减弱(χ2=5.241,P=0.022)。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提示,随着听神经瘤瘤体直径的增大,患者远期听神经功能呈下降趋势(P=0.001)。结论听神经瘤瘤体大小与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例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技巧。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18例,Ⅱ级2例。肿瘤均行一期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7例,切除肿瘤过程中平均失血约1200 ml,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8例,Ⅲ~Ⅵ级12例,其中3例面神经未能达到解剖保留,术后行面神经修复术。结论青年高血供听神经瘤术中出血多,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较低,掌握手术操作技巧可一期完成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3DSlicer软件进行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在听神经瘤术中的应用价值,探索一种有效的辅助听神经瘤术中保护面神经功能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神经外科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43例按患者志愿分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2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完善FIESTA、DTI等影像学检查,并利用3DSlicer软件重建肿瘤与面神经纤维并预判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术中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听神经瘤手术切除,并记录术中面神经的实际位置;对照组仅利用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定位面神经走行来指导手术完成。计算术前重建面神经位置与术中实际情况的符合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w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标准)与听力保留率的差异。结果利用3DSlicer软件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技术为观察组21例听神经患者重建面神经成功20例,重建失败1例;20例患者中17例术前重建的面神经位置与其术中实际位置一致,符合率为85%;观察组患者术后1 w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听力保留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3DSlicer软件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追踪技术可有效辅助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的精准定位,有利于术中寻找与保护面神经,提高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和听力保留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手术后面神经功能及神经保留情况。方法选取2007-02—2011-02在我院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疗效,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采用HB分级标准评价,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听神经瘤大小与面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除82例,死亡1例,术后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84例。随访1a以上患者面神经功能优秀率82.3%,随访的48例患者中1级21例(42.7%),2级18例(39.6%)。线性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大小与面神经功能可能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保留的优良率较理想,面神经功能保留与肿瘤大小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囊性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囊性听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所见、肿瘤与周围脑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64.7%),次全切除12例(35.3%)。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44.1%),与少部分肿瘤囊壁一同保留13例(38.2%),未保留6例(17.7%),无其他脑神经损伤。术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10例、Ⅳ级9例、Ⅴ级5例。除2例残存少部分听力外,其余病人均未获得有效听力保留。结论囊性听神经鞘瘤有自身解剖学特点,手术时从面神经出脑干根部或入内听道口处找到面神经,严格按蛛网膜界面分离,是提高囊性听神经鞘瘤全切率,降低面神经功能受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中型听神经瘤的疗效及保护面神经的方法。方法 23例大中型听神经瘤(直径>2 cm)患者均在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对其面神经功能进行随防。结果 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8例;面神经保留22例,保留率为95.7%;术后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1级3例,2级10例,3级6例,4级2例,5级1例,6级1例。术后所有病人随访3~24月,发生脑脊液漏者1例,长期昏迷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手术与面神经的电生理监测为全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并保留面神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解剖保留后面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对31例解剖保留面神经的大型听神经瘤的面神经功能行动态观察.结果术后1 d、3 d、1周、3个月、6个月和1年,面神经功能达House-BrackmannⅡ级者分别为74.19%、16.13%、9.68%、18.18%、52.38%和66.67%,A组(31~40 mm)和B组(41~50 mm)面神经功能术后3 d较术后1 d明显恶化,3个月时已稳定,术后6个月较术后3 d明显改善.C组(>50 mm)虽术后3 d较术后1 d变化不明显,但术后1周较第3 d时恶化,术后1年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结论面神经解剖保留并不意味着功能的保留,面神经解剖保留后常出现面神经功能的恶化.肿瘤小于和/或等于50 mm者面神经功能恶化发生较早,功能改善较早,而肿瘤大于50 mm者面神经功能恶化发生较晚,功能改善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